陽光女孩出書房 用愛造福
2015-12-10 | 張均榮
弱勢課輔 當生命的貴人
這是現年二十五歲的慈青羅媛元上大學參與的社區活動之一,國小六年級就移居美國加州,因為媽媽的關係接觸慈濟,大學參與慈青社並承擔社長。
原本對於參與慈濟活動有點勉強的羅媛元,因為上大學加入慈青後,感受和同年紀的夥伴一起做事,可以做得很開心,也有共同的話題,特別是在幫助別人的過程中讓自己很快樂,因此改變做慈濟的心,更加用心承擔。
羅媛元分享說:「因為慈濟,我才知道自己多麼有福報,我們真正走入人群,幫助這些弱勢家庭的小孩,他們生長在這個環境,學校老師管他們,家人也沒空教他們。」慈濟人每個月二次「歡喜來讀書」課後輔導,是他們得以學習的機會。陪伴的老師與學生幾乎是一對一,大學生很喜歡參與這個活動,在課輔過程互動中,發現他們的學習進度落後很多,這些弱勢學生不是不想學習,而是沒有概念要好好讀書。
除了幫助他們的課業以外,還要讓他們知道學習是很重要的。羅媛元說,曾經有個女學生歐迪拉斯(Odalys),她有兩個弟弟,以前課業都不好,根本沒有想要上大學,但每次都會來參與「歡喜來讀書」。後來她發現自己可以做到,經過這些慈青、志工們的鼓勵,她決定要申請大學,最近終於申請到大學了,而且也申請到慈濟獎學金,這讓她的未來可以築夢踏實。

行善盡孝 成為早起青年
為了參與這些活動,原本周末都很難很早起床的慈青志工不得不早起,有時羅媛元會問他們:「這麼早起來會不會很累啊?」來參加「歡喜來讀書」課後活動後,還有很多功課要寫、或是要準備考試。不過當聽到有人分享到:「能幫助到他們,讓自己覺得很幸福。」羅媛元才發現原來很多慈青朋友,都有共同的想法,就是想要奉獻一些時間來幫助人,不是只想待在房間讀書,也不是只想要以休閒活動消遣。
除了弱勢學生的課業輔導之外,慈青們也會參與老人院的探訪,在過程中可以認識很多朋友,也能邀約一些喜歡唱歌、跳舞、玩樂器的朋友參與,帶給老人歡心。
羅媛元說,到外地唸書雖然離父母很遠,卻可以透過這個活動,用孝順自己父母的心去孝順別人的父母,也讓自己感到很有意義。【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張均榮 臺中靜思堂報導 2015/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