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公益第三屆 13支隊伍脫穎

2020-06-18   | 柯玲蘭
2020年6月13日Demo Day,十三組團隊受頒贈獲選證書,基金會顏博文執行長盛讚年青人是國家的未來,年青人有無窮的創意跟潛力,值得大家去灌溉與培養。(攝影者:羅景譽,地點:東區聯絡處,日期:2020/06/14)
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主辦的第三屆「青年公益實踐計畫」Demo Day於2020年6月13日在東區聯絡處舉行。邀請自二百一十七組中脫穎而出的十三組團隊演示,並頒發獲選證書。
 
二手屋 社區互助鏈據點

慈濟走過半世紀,期待號召各界有志青年,以「公益」的理想出發,一同關心我們所在的土地與全世界需要被幫助的人、事、物,進而擴大社會影響力。基金會顏博文執行長盛讚年青人是國家的未來,年青人有無窮的創意跟潛力,值得大家去灌溉與培養。

協辦單位教育部青年發展署王育群副署長也來到現場,他致詞表示,非常感謝慈濟基金會團隊用力、用心推動這個計畫,力挺青年實踐公益,提供獎金,還有豐厚的專業資源及孵化進度,讓青年公益在社會價值上或影響力上都能產生極大化的效益。
 
獲選的「萬華大水溝二手屋」在臺北市萬華區服務貧窮者超過十年,是由人生百味與臺灣社區實踐協會共同創辦,他們在服務過程中,看到貧窮者面對很多的困難,所以發想二手店。
 
二手屋結合社工,居民與貧窮家庭組成在地互助社群,整合臺北市過剩浪費的物資,創造出貧困社區中友善的工作機會,二手屋百貨多元,也提供以工換物。
 
二手屋讓城市過剩的二手舊物,填補了社會暗角的匱乏,讓舊物再生也提供弱勢就業。創辦人之一張貴智說:「我希望透過我們努力,可以讓資源不好的人、比較貧窮的人能夠有更好的生活。」他說明,像單親媽媽遇到經濟上的困難,只要給他們一個簡單的工作,他們就能恢復到很好的狀態。 
張貴智介紹,「萬華大水溝二手店」從關心生活周遭的問題出發,由社工、居民與貧窮家庭組成的在地互助社群,整合臺北市過剩浪費的物資,創造出貧困社區中友善的工作機會。(攝影者:游濬紘,地點:臺北東區聯絡處,日期:2020/06/14)
 
循環經濟  讓地球健康運轉
 
「青瓢」團隊看到用一次性的紙杯、塑膠杯飲料容器造成環境損害的問題,致力推廣「重複使用」的概念,創辦替代一次性飲食容器的租賃公司。隊長鄭文普報告現階段「青瓢」在市集、園遊會、路跑活動、茶歇餐會中的租借模式已逐漸成雛型,未來將針對特定服務做優化。
 
「青瓢」的另一位共同創辦人林志龍表示,從工業發展到現在,環境的垃圾、海洋中的垃圾,塑膠或海灘上的塑膠越來越多,同時氣候變遷越來越異常,整個地球的溫度不斷上升,需要我們去想辦法,讓破壞控制下來,讓地球能夠持續的健康的運轉下去。
 
林志龍希望環境永續議題和創業維持生活能兼顧,他說:「未來的環境如果越來越惡化,其實賺再多的錢,若環境不好的話也很難恢復回來。」
 
他們希望這次demo day,很多的來賓跟參與者,可以看到青瓢的服務,乃至可以做合作,甚至可以幫青瓢加速,讓這個理念可以快速的擴大。同時呼籲:「大家在生活當中,盡量減少使用一次性容器,盡量從購買或消費行為,就開始對環境比較友善,一起來幫助這個地球做得更好。」
 
藉由demo day建構公益實踐交流平臺,(右起)「青瓢」——環保餐具租賃服務,共同創辦人林志龍、鄭文普與來賓大愛感恩科技林家和董事認識交流。(攝影者:游濬紘,地點:臺北東區聯絡處,日期:2020/06/14)

Demo Day  攜手共好的起點
 
青年公益實踐計畫,慈濟除挹注獎金資源外,還邀請業師鼓勵、陪伴、指導,以及安排培力課程,期待各團隊日漸茁壯。
 
洪毅宏分享,因為在拉拉山當兵替代役服務時,看到山上農友收入很低的問題而啟萌於退伍後創辦「卡維蘭」水果格外品供應鏈,2015年成立到現在已經五年。他們在偏鄉設立加工設備將格外品加工,提供天然水果原料給冰品、烘焙、飲料等終端產品生產者,賦予醜水果全新價值,增加農友收入,也減少格外品丟棄造成的土地與蟲害問題。
 
他坦言,過程中有很多殘酷的考驗,有很多個人的不足,他反求諸己,不斷地問自己創業的初衷,不斷地想辦法讓自己有能力去處理所面對的問題。洪毅宏認為跟業師的會面最重要就是彼此分享,不管是任何名義上的教練,對團隊來說都是很有幫助的。
 
藉由demo day,慈濟也希望更多產、官、NPO、學界與媒體看見青年的慈善心與實踐力,大家一同「攜手青年,創造社會共好。」【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柯玲蘭 臺北報導 2020/06/14)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