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大爆排 無肉市集花蓮吸客

2021-03-09   | 李志成、蔡翠容
下午三點剛剛開賣就擠滿了人潮,各個攤位前都是大排長龍,大家都提著餐盒和環保杯,響應市集的宗旨──「裸買裸賣」。(攝影者:廖文聰,地點:慈濟大學,日期:2021/03/08)
「吃是最快認識素食的方式,而且市集可以聚集人潮,當我把所有好吃的品牌跟料理集中在一個市集,可以更有效地讓人知道,吃素這件事情是可以形成一個風潮的。」由一群年輕人發起的無肉市集,透過純素美食,吸引人潮聚集,近年來走過臺灣各大城市,所到之處總是吸引長長的人龍排隊,創辦人Chelsea談起理念,就是希望透過美食和市集帶來的風潮,讓更多人認識素食,了解「原來素食也可以很美味」。
 
2021年初,他們在社群媒體粉絲專頁上發起了一次票選,讓網友決定下一次市集的舉辦地點,結果意外地,後山花蓮以四百多票中選。原本大多在西部地區舉辦的市集和攤商,開始了翻山越嶺的遷徙,把五十個強調環保和素食的品牌,原汁原味的帶進花蓮。
 
2月27是連假首日,系列活動由講座首先在慈濟大學登場。包含演員大霈、曾子益、知名Youtuber找蔬食、營養師高韻均等都現身分享,聊葷轉素的過程,也聊環保和地球;臺下不少素食者更積極發問,現場氣氛熱絡,為隔天重頭戲的市集揭開了活力的序幕。
 
裸買裸賣 校園啟動
 
「無、肉,就是這麼CHILL!就算不吃肉,也可以很享受……」舞臺上熱情的RAP,跟著音樂熱力四射,雖然飄著綿綿細雨,市集的熱情仍然沒有距離地感染了所有人。2月28日在慈濟大學大愛樓前登場的市集,從下午三點剛剛開賣就擠滿了人潮,各個攤位前都是大排長龍,大家都提著餐盒和環保杯,響應市集的宗旨──「裸買裸賣」。
 
買賣行為該如何「裸」著來進行呢?其實裸買裸賣的意思是:在市集販賣和購買的過程中,不需要任何包裝、任何一次性餐具。最一開始的無肉市集並沒有這樣的規劃,但看著一次市集的結束,伴隨著大量的垃圾,讓Chelsea開始思考:「我辦了一個市集在講環保為動物,可是我們製造了那麼多垃圾,我好矛盾喔。」
 
為了化解這樣的矛盾,落實愛動物愛地球的信念,無肉市集開始力行裸買裸賣,雖然一開始會遇到攤商反彈,但經過說明和輔導之後,大家也都能夠接受,甚至轉為支持,裸買裸賣也就成為了無肉市集的一大特色。這次市集來到花蓮也沿襲了這樣的傳統,整個校園裡頭雖然沒有特別擺出垃圾桶,但因為事前宣傳充足,大家也都很配合。
 
「我覺得以他們的推動方式,是非常符合年輕族群時代的脈動。」慈濟基金會執行長顏博文非常讚歎無肉市集的創意,彼此的理念能夠契合,更是促成這次無肉市集來到花蓮的一大關鍵。「不僅推全素,也結合許多夥伴,提倡裸買裸賣,減少垃圾產生,也是在推動環保,我覺得這些方面和慈濟的理念是一致的。」
這次包含和無肉合作多次的老朋友、也有第一次參與市集的新朋友,一共五十個品牌。攤商們在當天早上陸續到達,將各自的商品、材料布置、歸位,在最短的時間內,打造出自家的特色與風格,推廣產品之餘,也為保護地球付出一點力量。(攝影者:蕭寂興,地點:慈濟大學,日期:2021/03/08)

 
各式攤位 別具特色
 
無肉市集以全蔬食、天然、無動物試驗、無毒產品作為攤商的基本規範,現場規畫為「無肉美食區」、「無肉服務區」、「無肉商品區」,這次包含和無肉合作多次的老朋友、也有第一次參與市集的新朋友,一共五十個品牌。攤商們在當天早上陸續到達,將各自的商品、材料布置、歸位,在最短的時間內,打造出自家的特色與風格,推廣產品之餘,也為保護地球付出一點力量。
 
各式各樣,各具特色的攤位,不禁令人眼花撩亂,其中有一格格木盒內擺放著色彩繽紛的碎布、樹枝、樹葉、樣品布……還有各式吊飾、花環等,讓人不覺定睛探索,往前一探究竟,在「PauroraPin──零廢棄花店」攤位中,看到從花藝布置及大型商品殘留下,原本將被丟棄的邊角、廢材料,經過巧手就能創作出各種讓人驚艷的作品,賦予它們第二次生命。除此之外,還有一家特別的攤位在現場,它是特別為未帶餐具的人,貼心提供租借餐具服務,以免有路過客走進市集,卻沒有餐具能夠購買美食的缺憾。
 
在攤位後端不起眼的地方,一群慈濟志工與慈濟大學同學,在環保闖關遊戲區帶動親子遊戲,「蔬食彈珠臺」、「蔬食九宮格」、「環保知識挑戰賽」每一關卡遊戲器材,都是環保回收物製作而成,除了展示回收有大用外,也藉由遊戲,在歡樂中讓大家獲得許多環保生態常識,親子同樂拿獎品。
 
熱鬧的市集裡,最吸引人駐足的,還是一攤攤香味四溢的美食,市集鼓勵攤商們每次活動都能拿出新商品,攤商們也努力嘗試,不斷成長。「老三吃素」這次就特別推出素菜頭粿、純素的地瓜布朗尼、香蕉堅果奶,獨特的美味,看看多少人在排隊就知道。
 
「希望愈來愈多人重視這個市集,影響更多人能來了解無肉的理念。」攤主陳薇亘在加拿大上語言學校時,透過當地的純素市集慢慢了解Vegan、環保、動物保護等議題,進而開始吃素。回到臺灣後,她便成立純素餐廳,透過市集的力量,希望讓更多人理解並加入素食的行列。
 
十六年正統壽司店的經驗,讓胡財賓發現客人喜歡的是好的味道,而不會在意食材一定得要是動物或海鮮。(攝影者:羅明道,地點:慈濟大學,日期:2021/03/08)
 
五郎時食 由葷轉素
 
第一次參加無肉市集的「五郎時食」,為了共襄盛舉,原本位於高雄的店面更是暫時停業三天,全店員工總動員來到花蓮參與市集。「感覺蠻有趣的,出來看看不一樣的蔬食。」遠從高雄而來,雖然開了十多小時車程才到達,老闆胡財賓卻滿滿信心,和團隊嘗試用攤位的方式展現店裡的特色。
 
十六年正統壽司店的經驗,讓胡財賓發現客人喜歡的是好的味道,而不會在意食材一定得要是動物或海鮮。一直以來,正統壽司店都要處理動物活物,這總讓胡財賓心理上有很不踏實的感覺。「我們不忍決定牠的死亡時間,漸漸店裡就不用活物,只選用當令食材。」開始改變之後,他慢慢有了新的發現:「不一定要用動物,把這味道轉到植物上;如果能做到,就能夠幫助非素食者開始吃素食。」
 
在去年嚴重疫情下,胡財賓的素食壽司店仍順利在3月21日開幕。「累啊,比正統壽司店累上三倍以上。」他聳聳肩,接著說:「為了做素干貝,一顆杏鮑菇要切一百二十八刀,如果一天要處理四十顆就要切五千次。」
 
被問到會不會後悔,胡財賓以滿臉笑容表達自己正確的決定。從剛開始,怕轉素會流失太多客人,到今天能得到熟客人讚譽評價,證明改素是明智的選擇。「像有幾組客人,吃到最後一道甜點,才恍然大悟,知道他吃的是蔬食料理呢!」
 
天色漸黑,一直下著的微雨,沒有逼退排隊的人潮,透過美食傳遞,無肉推廣純素的理念還會繼續發酵。(攝影者:羅明道,地點:慈濟大學,日期:2021/03/08)

 
無肉粉絲 品嚐美食
 
美味是無肉市集的招牌,也吸引了許多外地人特地遠道前來花蓮參加。從臺北過來的郭芳伶與黃郁心原本就是無肉市集的粉絲,經過長長排隊時間的等待,才終於買到了烤玉米及燕麥奶飲料,由於還要趕火車回家,只能享用兩道美食,他們仍然覺得不虛此行,一點也不後悔。
 
平常就喜歡逛市集的郭芳伶,咬著玉米,表情滿足。郭芳伶表示,東西很特別又好吃;問起她蔬食與葷食之別,她說:「跟葷食差不多,可以接受,回去以後要嘗試改吃素了!」
 
目前是慈濟大學學生的鄭依玹,本身是素食者,這天也帶著兩位非素食同學一起來感受無肉市集的氛圍,嚐嚐這裡好吃的素食;他們的手上捧著剛剛排到的蔬食丸子、冰淇淋、年糕,準備還要再戰下一個攤位。「讓她們知道其實蔬食也有很多好吃的東西。」不過,每個攤位都排了長長人龍,讓她們很驚訝,也覺得很誇張。
 
美食帶來了排隊人潮,在新冠肺炎的防疫期間,也讓提供活動場地的慈濟大學嚴陣以待,雖然臺灣目前並沒有本土疫情,但還是絲毫馬虎不得。現場有許多慈濟志工、慈濟大學的學生一起投入協助防疫及引導工作,除了徹底實行實聯制之外,現場更嚴格規範戴起口罩,不能邊排隊邊飲食,只能買完之後到一邊的野餐區再好好享用,儘管如此,排隊的人潮還是一直持續增加,沒有散去。
 
天色漸黑,一直下著的微雨,沒有逼退排隊的人潮,透過美食傳遞,無肉推廣純素的理念還會繼續發酵。
 
(文:李志成、蔡翠容 花蓮報導 2021/03/08)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