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舍過年 師父身教學功夫

2013-02-14   | 劉秋伶 張雅鈞 徐月秀
臺中的慈青凌宛琪、楊佳真(前起),都是大四生,相約回精舍過心年學習付出。(攝影者:游錫璋 地點:花蓮靜思精舍 日期:2013/02/11)
「與其把假期浪費在吃喝玩樂,不如在精舍為全球慈濟人服務,會更有意義。」每年特地從海內外各地,回精舍過年的靜思家人年年俱增,且涵蓋各年齡層,今年(2013)有一群年輕的志工充滿活力,在工作崗位上盡其責。

來精舍 從師父身教中學習

張雅鈞就讀林口高中一年級。懷著興奮之情跟著媽媽廖翊君,承擔精舍文字記錄。第一次回精舍圍爐過年,與資深志工一起訪談海外回臺的志工,讓她可以磨練外語能力。更令她佩服的,是海外慈濟人在缺乏資源情況下,卻仍然能夠廣招志同道合的志工。

短短幾天實作練習,只要分配到的勤務,小小年紀不退縮勇於承擔,總是盡力達成交付的任務。她更能體會精舍師父所說,很多道理與法不只聽還要去力行:「原來說不如實地做,才會真的有體會。」雅鈞說出這兩天來的收穫。

張雅鈞目前仍是慈少,原本都跟家人回到南部過年,今年在親人同意下,和媽媽回到花蓮與上人過年。「雖然對家人有點抱歉,但有幸能與師父一同過年,吸收上人的法語,是一種很難得的經驗。」

這幾天,除了人文真善美的勤務,她還會抽空到處幫忙、結善緣。看到精舍師父都是身體力行,小小年紀的她學習到不少:「從前只是覺得自己懂了,但卻沒有真正運用在生活中,見到精舍師父這樣的精進,我們豈能不跟進呢!」

平常就要孝順 年輕人度年輕人

黃思佳就讀和春技術學院大傳系四年級,騎著三輪車穿梭在人群中,送貨到靜思書軒及流通處。未加入慈青前,思佳的假期也曾跟一般年輕人一樣玩樂;但是每次回家都覺得很累,是心靈上的累。思佳說:「來花蓮做志工身體雖然很累,但心靈卻是很充實的。」

張雅鈞就讀林口高中一年級,跟著媽媽廖翊君,承擔精舍文字記錄。她說:「見到精舍師父這樣的精進,我們豈能不跟進呢!」(攝影者:蕭嘉明 地點:花蓮靜思精舍 日期:2013/02/11)
沒回家跟父母一起過年,黃思佳認為孝順是每次跟父母在一起都要做的,不是只有過年這幾天。「這二年爸媽都受證為慈濟人,也很鼓勵我回來做志工。」

慈青學長楊政軒先前聽說精舍的過年很熱鬧,這是第一次回精舍過年,他發現精舍的每個師父都很親切,一見面就會招呼:「回來囉!吃飽了沒?」楊政軒說:「精舍跟家一樣溫暖,在別的團體中找不到。」

楊政軒在知客室負責男眾安單的工作,因為過年來安單的除了慈濟人,還有一些對慈濟還不熟悉的同行家屬,所以要用心地帶動。他說:「有些小朋友不喜歡做早課,我就帶他們去挑菜,或是其他的地方做事;遇到一些年青孩子,在寮房沒開放的時間爬牆進入,或是晚上坐了接駁車逛夜市的,最後都是跟他們做朋友的方式一一化解了。」

大愛 讓心擴寬

蠟燭工坊內老少志工正手腳勤快地包著水餃,就讀於臺中科技大學的凌宛琪,和臺灣體育學院的楊佳真,相識在中區慈青社,跟家裡溝後第一次回心靈故鄉圍爐過心年。

第一次包水餃的楊佳真,一開始有點手忙腳亂,小心謹慎地將雪裏紅菜餡,放入水餃餅皮內,然後再慢慢的捏住邊皮。她不好意思地說:「剛學、包的不好看啦!不過師姑要我們用歡喜心來做,希望吃到我包的水餃的人,都能開開心心。」

慈青學長楊政軒(右)負責男眾安單工作,也負責陪伴年輕訪客。(攝影者:彭美蘭 地點:花蓮靜思精舍 日期:2013/02/12)
臺中委員黃鳳美告訴凌宛琪、楊佳真:「回去精舍幫忙一定要自己找工作做。」因此這幾天,她們努力找事做,不但學會包水餃,也會做發糕等等:「只要用心學習就能學到很多東西,包括人生哲理也在付出當中體會。」

才高三的李安麒,媽媽覺得她生活作息不規律,老是把時間花在遊戲玩樂中。希望她利用寒假期間來精舍調整生活作息,學習簡樸生活。1月31日就從臺南來花蓮,幾天下來她看到那麼多志工,大家都是一家親,心裡很感動他們對慈濟的向心力,李安麒很法喜,打了電話回家跟媽媽分享這幾天的見聞,也感恩媽媽要她來精舍才能有如此有意義的假期。

前兩天的早會,安麒懺悔地說:「太早起不小心都有打瞌睡,後來幾天看到敘利亞難民的新聞,體會自己其實好幸福。」她第一次參加慈濟活動,從做中深深發覺慈濟四神「知足、感恩、善解、包容」好受用。她笑笑說:「原來大愛可以把心擴寬。」

(文:劉秋伶、 張雅鈞、徐月秀 靜思精舍報導 2013/02/12)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