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之愛 非洲大地傳米香

2014-04-11   | 人文真善美志工
十二年來,累計捐贈非洲的大米近三千噸,源自臺灣的愛,雖然當地有的民眾不知影臺灣在哪,但是跨海的愛心,他們都感受到了。 (畫面翻攝自大愛新聞)
臺灣米送非洲的跨國援助行動,2003年,南非是第一個慈濟志工在非洲發放的國度,接著包括賴索托、史瓦濟蘭、辛巴威和莫三比克,都有愛心米的足跡。十二年來,累計捐贈近三千噸大米,源自臺灣的愛,漂洋過海,雖然當地有的民眾不知影臺灣在哪,但是跨海的愛心,他們都感受到了。

警車開道助發放 學習吃米說感恩

2003年,臺灣米首次飄洋過海到了非洲最南端--南非。當地居民看見慈濟志工,也歡喜的表達出感謝之情。南非居民們紛紛說道:「臺灣!慈濟!」、「謝謝臺灣!謝謝!」

在運送白米的過程中也發生不少有趣的事情。慈濟志工鄭愛堡說:「車子因為載米超重,所以被警察抓了,結果路上接洽以後,警察居然護送他們志工到這個地方來,因為怕被其他警察再抓 。」

臺灣農委會的愛心白米,透過慈濟基金會送到非洲貧民手上。擔心以玉米粉為主食的非洲人吃不慣,發放現場往往都有試吃品,也教導如何烹調。在這溫馨的發放過程中,好多人還學會了這句話──「阿彌陀佛」。

志工齊心勤付出 無私奉獻愛循環

另外在辛巴威,雖然只有一位受證慈濟志工朱金財,卻帶出六百多位本土志工。當時當地的大米發放宛如嘉年華會般,非常熱鬧。

而今年初在莫三比克,五百包臺灣米卡在半路,純樸的社區居民排成八十公尺長人龍,順利把米送進發放場地。一輛卡車,一棵大樹,來自臺灣的愛心大米就是這樣送到。發放當下沒有喧嘩,也不躁動,人人排隊入場,慈濟要做到的尊重、直接都沒有少。

還有史瓦濟蘭因為連年乾旱,不再是非洲南部糧倉,而是急需國際援助。遠渡重洋的物資,讓許多家庭短暫溫飽。

在賴索托,當地居民發自內心的快樂,是因為收到白米,也因為有能力付出。卡車司機主動協助發放,每一頂獨一無二的草帽是村民編織的祝福和感謝。 而今年(2014年),賴索托首都以東的馬察契(Machache)山區,更捐出一千公斤玉米高梁回饋慈濟。乾渴的黑色大地,因為有愛,所以心靈得以豐收。


.點選上方 觀賞影片.

(文:人文真善美志工 綜合報導 2014/04/11)
Copyright © 2025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