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掃把到吊車 悲智解苦難

2014-04-19   | 張正隆 范幸男
由於照顧戶黃先生行動不便,志工出動吊車才將他從屋內移動車上,好讓他到新店慈濟醫院開刀。(畫面翻攝自大愛新聞)
「看到的場景真的是,老人家是一滴水,一點食物都沒有,在這個狀態下,其實我們就知道老人家,生活自理能力是越來越不好。」慈濟志工在打掃完照顧戶的房屋後,有感而發。

短短三小時,就能讓一戶民宅從髒亂變成一塵不染。一位六十四歲、重度精神障礙的獨居婦人,時常大小便失禁,也無法自理生活。整個家從床鋪到地板,都是陳年的排泄物,慈濟志工動員近四十人,把屋裡屋外洗刷得窗明幾淨,靠的就是團結的力量。

誠心相助 全力打掃獻祝福

屋外堆滿雜物和酒瓶,而走進屋內,天花板吊扇也都滿布蜘蛛網,地上的黑垢,是屋主,大小便失禁,留下的排泄物。慈濟志工張惠玲說:「看到的場景真的是,老人家是一滴水,一點食物都沒有,在這個狀態下,其實我們就知道老人家,生活自理能力是越來越不好。」

老太太患有重度精神疾病,丈夫往生後,她長期獨居也缺乏生活自理能力。不只地板,連床上也都是排泄物。這樣的環境讓慈濟志工看到相當不忍心,動員清掃。

志工蹲在地上,用刮刀剃除磁磚上乾硬結塊的排泄物,把臥房的棉被衣物全都打包裝袋,天花板先用竹竿掛抹布清灰塵,再爬高仔細擦拭。強力水柱洗窗臺,還會利用不要的舊棉被,也能當成裝垃圾的工具。清出的廢棄物,整整裝滿一臺垃圾車。
志工們細心幫照顧戶剪頭髮,獻上最誠摯的祝福。(畫面翻攝自大愛新聞)

不到半天時間,陽臺整潔了,客廳更是乾淨的,甚至連地板都發亮。和之前相比,有如天堂和地獄。在清掃過後,環境變得有家的樣貌,人也要跟著改變,志工幫老太太洗澡、理髮,剪去雜亂,留下清爽。屋裡屋外煥然一新,是志工用汗水和愛心,送給老太太最誠摯的祝福。

不忍苦痛 吊車協助送醫院

無緣大慈,同體大悲,慈濟志工關懷的故事永遠說不完。罹患僵直性脊椎炎的黃先生,近十年來僵硬到無法站臥,連出門看診都有困難。尋求二十多家醫院和政府機關都求助無門,最後在臺北慈濟醫院和志工的合作下,送他前往治療。

黃先生感恩地說:「找了這麼多人,總算有人理我了。」因為長年的病變,讓身體只能保持僵硬的姿勢,稍有移動就產生劇烈的疼痛,也因此無法從家中狹小的樓梯出門就診。靠著竹南當地慈濟志工找來吊車,把黃先生從三樓的家中移出,送往醫院。

臺北慈濟醫院院長趙有誠說:「去竹南他家裡看他的狀況,再安排志工,大家七手八腳把他接來,很高興他這次有機會來到慈院,我相信我們的外科團隊,可以把他的健康重新再復健起來。」

手術過後 病患發願回饋世間

過了踏出家門的這步難關,接下來就是接受矯正治療的大手術。由骨科權威陳英和醫師以及脊椎專家曾效祖醫師組成,由於黃先生全身關節僵硬嚴重,醫師決定採三階段手術的方式來進行。

花蓮慈濟醫院名譽院長陳英和說:「他需要手術的部分,手術矯正的部分有髖關節 膝關節,還有脊椎整個身體最嚴重的,變形部位是在髖關節,這個地方要先做處理。」

手術前一天,醫療團隊帶著竹筒和靜思語,祝福治療能夠一切順利。黃先生說:「我也很想幫助別人 可是我沒辦法,幫助別人是快樂的,至少證明自己有能力。」

等了好久的一線生機,黃先生發願,希望重新站起來後也要回饋社會。



.點選上方 觀賞影片.

(文:劉又榕、張正隆、廖麗美、許德才、范幸男 綜合報導 2014/04/18)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