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台灣慈善要聞 2009.09.16 - 09.21

2009-09-26   | 慈濟基金會
【急難救助】

2009.09.21 雲林北港
客運駕駛中風不治 志工關懷後續協助

彰化慈濟人對案家進行慰問。攝影者:鄭麗美2009/09/17秀傳醫院
16日傍晚,客運蘇姓駕駛在中山高速公路突然中風,靠著意志力把車子停到外車道,拯救二十多名乘客,之後他被送到彰化秀傳醫院急救,彰化志工第一時間前往關懷。而不幸的是,蘇先生在19日病逝,遺體送回雲林,雲林志工也接手關懷,到往生者北港的家裡膚慰,除了陪伴家屬走過傷痛,給予喪葬慰問金,也幫忙處理後事。

蘇先生在家人眼中,是位好爸爸、也是位好先生,更是全家經濟的來源,要負擔三名患有輕重度智能不足子女的生活並不容易,房間裡連張床都沒有,全家人睡在地板上,裡頭凌亂不堪。

慈濟志工蘇淑芬表示:「考量協助案家做環境清理,還會陸續來觀察案家的生活狀況,有沒有需要日後生活上的補助協助。」往生者家中生活環境不好,遺留三名子女,慈濟志工將持續關懷,給予最大協助。(大愛新聞/黃子玲、歐陽光輝)


2009.09.23 苗栗獅潭
工安意外致女工不幸往生 慈濟志工即時膚慰家屬

苗栗縣獅潭鄉9月22日發生一起工地意外,二十八歲的林姓女工才開工兩天,即不幸遇難往生,留下幾乎失明的先生與兩名年幼的女兒。往生者的親友表示:「先生又生病,兩個小孩讀國小,家庭真的很困難,她(往生者)為了要找工作機會,她不管山上有什麼短工。對家庭真的付出很大的一個女孩子。」

慈濟志工得知其生活困境,也在23日前往往生者家中送上急難慰問金,除了輕聲膚慰家屬,也協助處理後事。慈濟志工劉嬌鑾表示:「需要我們去補他們哪裡不足地方,我們後續一定會一直來關懷。」林女士一家人將被列為慈濟長期關懷對象,志工會陪伴他們,走出經濟和悲傷陰霾,未來兩名孩子的求學路也會繼續陪伴。(大愛新聞/張澤人、郭繼宗)


2009.09.18 台北三重
鐵皮屋起火延燒民宅 12戶撤離幸無傷

三重一棟鐵皮建築於17日發生火警意外,大火還延燒到隔壁的公寓,還好當時民眾及時逃出,沒有造成人員傷亡,但有十二戶民眾因受到波及,暫時無家可歸。當地的慈濟志工知道消息後,馬上前往馳援。

而火勢直到下午四點多才控制,天色也漸漸晚了,慈濟志工趕緊送上熱食,提供受災民眾晚餐,更發放生活包、毛毯和慰問金,解決民眾眼前的生活問題,慈濟志工輕聲安慰傷心的民眾,膚慰民眾驚恐、無助的心情。一方有難,志工雲集來相助,要讓鄉親安身身心,重建家園。(大愛新聞/林秋玉)


【安心安身安生】

2009.09.19 高雄甲仙
小林村舉行家奠、公祭 慈濟志工傾聽膚慰

小林村罹難者家屬舉行聯合家祭,慈濟志工陪伴在側。攝影者:楊福龍2009/09/19高雄縣甲仙鄉
莫拉克風災引發土石流,造成甲仙鄉小林村有四百多位村民不幸罹難,甲仙鄉公所為了讓亡者靈安、生者心安,於19、20日在甲仙鄉公所的空地前,舉行「莫拉克風災小林村罹難村民聯合家奠及公奠」,四十位高雄慈濟志工也前往現場陪伴和膚慰家屬。

慈濟志工李玉嬌表示,風災後,一路陪著家屬等待親人、助念,雖然慈濟人不是專業的心理輔導員,但用同理心的傾聽和肩膀給對方靠一靠,只期望讓他們悲傷的情緒,有個出口。

原本住在小林村九鄰的潘阿嬤,用沙啞的聲音對著在身旁陪伴的李玉嬌訴說心中的悲痛,她的先生因為中風,住在旗山醫院已兩年,雖育有三子三女,但兩個兒子早已往生,二媳婦也離家多年,平日只靠二兒子打零工維持家計,但這次的災難中,老天爺也帶走了潘阿嬤僅剩的二兒子。

「阿嬤,此刻假如妳想大哭的話,就哭出來,我們會一直陪著妳。」玉嬌師姊一手拿著衛生紙輕拭阿嬤的眼淚,另一隻手握著阿嬤的手,說:「阿嬤,要勇敢,我們一起加油!」經過玉嬌師姊的膚慰,潘阿嬤激動的情緒也漸漸平穩,並表示:「感恩!真的感恩妳們一直陪伴著我,有你們的幫忙,我的重擔已減輕不少。」而阿嬤的先生每月的醫藥費,讓她感到很吃力,因為風災認識了慈濟,經過志工的幫助,醫藥費已獲得補助。

現在潘阿嬤仍住在龍鳳寺,吃穿是不愁,但很期待慈濟的永久住宅,「住在杉林好,要到旗山較方便,且有個永久安身立命的地方,我和兩個孫子要重新過新的生活。」(撰文/廖耀鈴;攝影/楊福龍)


2009.09.17 高雄那瑪夏
災後四十天 民族村民返鄉參與平安追思禮拜

劉村長就站在自己遭土石摧殘的家前,與慈濟志工分享災況。攝影者:陳雅琪2009/09/17高雄縣那瑪夏鄉民族村
9月17日是水災過後第四十天,「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南布中會八八水災平安追思禮拜」在牧師帶領下,一百多位那瑪夏鄉民族村的村民,返回遭受土石摧殘的傷心家園,為受難的親人默哀祝禱。這一個多月在燕巢陸軍官校陪伴鄉親的內政部社會司專員、慈濟志工及世界展望會志工,也一起參與這次的禮拜,祝福受難者一路平安好走。

平安追思禮拜就在民族教堂舉行,一張張受難親人的遺照,昔日的笑容猶在眼前,無奈一場無情大水,造成天人永隔。牧師用傳統的布農族母語為親人祝禱,村民用嘹亮的歌聲來追思,期待用默禱祝福,化解心中對親人的思念與傷痛,也釋放安慰與平安。

回到昔日的民族村,只見巨石及大小不一的石頭,佈滿了村莊。村民劉女士是災後第一次返鄉,她說什麼都沒有了,孩子告訴她帶回一把故鄉的泥土,要留做紀念。她還說,要將這把泥土帶到慈濟大愛屋,將來要種花種菜,一把土要將山上的根,融入未來的平地生活。

而民族村自救會林會長的家則是幸運逃過這次劫難,庭院一缸缸的小魚仍自在游著,垂掛的蘭花也完好如初,雖然家園仍在,但他知道不可眷戀,因為這裡已經禁不起任何風雨摧殘。他感恩遇到慈濟這麼好的人,願意為他們蓋房子。「在平安的地方住下,要將文化帶到杉林鄉去發揚。」是村民共同的願景。(撰文/劉慧玲;攝影/陳雅琪)


【助學關懷】

2009.09.15~09.18 台東
為災區學子紓困 可以放心念書了!

太麻里鄉的大王國小,有十一位學生的家及田園皆流失,生活陷困,志工於9月18日前往學校繳交學費,讓孩子能安心念書。攝影者:林素月2009/09/18台東太麻里大王國小
莫拉克颱風已屆滿月,志工關懷腳步未曾停歇,九月份各級學校陸續開學,而孩子教育不能等,為使家長及孩子免於學費壓力,台東區志工展開「安心就學方案」,整理災戶子女就學人數、就讀學校資料,再分別前往大武鄉、太麻里鄉、金鋒鄉、卑南鄉、成功鎮、台東市區等,從幼稚園至大專院校共計三十所學校,為將近兩百位的受災戶子女繳交學費。

其中,位在重災區金鋒鄉的嘉蘭國小,全校包括國幼班總學生人數共一百一十三位,就有一半以上的學生接受就學補助,校長郭傳宏表示:「世紀災難,把嘉蘭村五十七戶民宅沖走,學校就有超過半數學生失去家園,直接影響他們的生活及學習態度,所幸各界愛心不斷,提供物資,但慈濟功德會最具行動力,總在第一時間為苦難者適時注入希望。慈濟人的援助,讓孩子能安心念書,也讓失去家園的村民,多了一份重建家園的力量。」

一位六年級的程同學,全家賴以為生的釋迦園及安身的房子,也在這次水災中被沖走,他說:「很害怕,怕那天的大水,很怕學校要註冊,家裡沒有錢繳學費,開學後就沒辦法安心念書。」志工表明來意,已協助他繳完學費,後續還會繼續關心他們家時,程同學露出靦腆的笑容說:「那我可以放心念書了,謝謝您們的幫助,我以後也要幫助別人。」

而大武國小也有多位學生接受補助,校長感動分享:「當時(8月10日)看到校園內一片汪洋,泥濘堆滿每個角落,整個心都涼了,怎麼恢復校園?沒想到隔天慈濟志工主動關心,慈濟技術學院的學生及教授前來協助清除,看到教授們身體力行,讓我好感動,而志工無私為受災的人奔走,大愛精神讓我感佩。」校長為讓孩子知道天災無情、人間有愛,當下給予現場教育,啟發善念,並告訴孩子長大要懂得回饋,懂得感恩,要心存善念。

8月8日災情傳出,志工們即投入災區,至今腳步未曾停過,安頓好身心後,中長期學子教育及心理建設是漫長工程,慈濟人將用愛走入,用愛止痛,陪伴災民一起走過世紀創痛,走過黑暗、迎向曙光。(撰文、攝影/林素月)


2009.09.21 花蓮
靜思好話入校園 安心助學盈溫馨

靜思語二十週年,來自各地的愛心,認購了將近兩百套的靜思語叢書,要贈送給偏遠地區的學校,待認購活動結束後,慈濟志工也開始展開送書到校園的活動。

接過一整套的靜思語叢書,校長開心地說,這是給小朋友最好的品格教育書籍,其中, 銅蘭國小的校長白世義也分享:「這(靜思語叢書)裡面有故事,最適合給小朋友,啟發他們向上向善。」

而慈濟志工也在一一走訪的同時,發現就學有困難的孩子,馬上就主動探詢了解,盡全力地給予協助。慈濟志工羅錦枝表示:「孩子的教育不能等,所以我們會幫忙困難家庭的孩子繳交學費,安心讀書。」孩子的求學路不能等,除了希望孩子們安心就學,更要在求學的過程中,播灑下智慧的種子,讓生活與學習更廣闊與完善。(大愛新聞/紀穎如、翁國嘉)


【每月發放】

2009.09.16 高雄
用愛陪伴走出心魔 照顧戶發願付出行菩薩道

高雄靜思堂定期發放,現場也有義剪服務大家。攝影者:黃秋鳳2009/09/16高雄靜思堂
9月16日一早,慈濟志工即在高雄靜思堂和敬廳,忙著佈置場地,以最恭敬的心來進行每月一次的例行發放。

家住鳳山的宋先生與宋太太一早即來到發放現場,遠遠看到兩人走進來的蔡錦師姊,快步走上前攙扶行動遲緩的宋太太。第一次來到靜思堂領取發放物資,兩人看到第一次前去家訪的蔡錦師姊,高興的眼眶泛紅,緊拉著她的手不放,師姊帶領著他們坐下並關心他們的近況,宋先生談及雖然自己生活沒有很寬裕,但省一點也就過去了,他雙手合十地對師姊說:「還好有師兄師姊大家的照顧,在這裡感恩這些師兄師姊這樣的幫忙!」

宋先生與宋太太兩人都已六十多歲,也都罹患糖尿病,雖育有一子一女,但女兒是個身心障礙者,生活無法自理,兒子也離家,鮮少與父母聯絡。宋先生平常以打零工為生,收入並不穩定,加上年事已高,自己的身體狀況也越來越差,幾乎無法再負荷吃重的工作,全家經濟陷入困境,直到上個月慈濟志工介入關懷,經濟上才有了援助。

另一位林女士則是詢問鼓山區的環保站在何處?一個月前她才從鹽埕區搬到鼓山區,這一個月來她每天轉兩班車,花一個多小時的時間回到鹽埕區的環保站做回收,當地的志工看她這麼辛苦,便建議她就近找鼓山區的環保站。

身形瘦弱的林女士提及過去一年來,慈濟志工的關心與照顧,淚水不停的在眼眶中打轉,因為朋友的拖累造成經濟壓力,過度擔憂跟著壓垮她的健康,心理也陷入重度憂鬱,她每天以淚洗面。

慈濟人不只提供她經濟濟助並帶她就醫看診,擔心她一個人在家胡思亂想,也邀約她至環保站做志工;剛開始時她是勉強參與,經過一段時日,「做環保」竟成為她的生活重心,精神也越來越好,直到今年的二、三月,她找到工作重回職場,有份固定的收入,她就婉拒慈濟的經濟援助,希望能夠自食其力。

因為志工的用心陪伴,她覺得她已經走出生命的困境,學會知足樂觀地面對一切,雖然生活還是很拮据,但她的心中充滿了愛。(撰文/胡青青;攝影/黃秋鳳)

資料彙整:慈發處國內慈善事務室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