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微成炬 苦地點光

2022-11-08   | 慈濟基金會
證嚴上人開示:「慈濟人沒有分國界,就像佛陀說化土,菩薩化身去到不同的地方去度化眾生。我們現在的一百二十八個國家地區有慈濟人,總是愛的能量不斷不斷去延伸。看到慈濟人,藍天白雲,任何一個地方都是希望,帶給希望、帶給亮體。」
【證嚴上人11月6日彰化歲末祝福】
「臺灣無以為寶,其實以善以愛為寶。」
 
證嚴上人全臺行腳第十八天,於彰化靜思堂歲末祝福中開示。開示中提及慈濟志工為貧苦付出,學習觀世音菩薩的精神,不僅要聞聲救苦,還要從佛陀的教育中得到啟發,瞭解苦的源頭,遠離三界火宅之危殆。
 
「本來佛陀就說『三界無安』,三界裡實在沒有安全的地方。尤其是在色界、無色界、欲界,這叫做三界。那我們人間在哪一個界呢?是在欲界,欲界眾生貪欲為多,貪、瞋、癡,這叫做三大無明。所以在這樣的人間有兩個極端,一個是善,一個是惡。善惡都在拔河中,在這個欲界裡面,那到底惡的拉贏?還是善的拉贏?」
 
六度萬行首布施 捨欲無求心清明
 
知道有人正在受苦,菩薩即起一念救助之心,有心有行動,苦既拔已復為說法,這份善念善行對受助者來說,不啻就如久旱逢甘霖。
 
「當急需要的、很乾枯的心地,我們會有菩薩及時的醍醐點滴給他。無所求那樣的善念——心到無欲就無所求,心若有欲就是煩惱茫茫,總是學佛就是覺得去除心欲。全球慈濟人,只要是慈濟人,他們總是如那個甘露一樣,他心存法寶甘露之水,哪裡需要他就是滋潤給人間。各位菩薩,你們大家要心存甘露,甘露那就是法,法的滋味要入心來。」
 
學佛是要解脫煩惱,布施為六度萬行的起點,當法入心,身行布施亦無所求,才能遠離欲念所帶來的無明。
 
「佛陀來人間是一大事,一大事因緣走入人間,人間就是無明,如何撥除他的無明,給予引導這種善法入室。」
 
三界火宅喻苦相 開權顯實應根機
 
凡夫被無明遮蔽了知見,猶如身處火宅裡的稚子,眼前仍只有玩具而不知危機。
 
「在佛陀來形容,五濁惡世就如一個火宅,一間很大間的房子,有一些孩子就是貪玩很愛玩,玩到點火燃燒,看到火,那些孩子還感覺到很好玩。但是這一間大間房子已經老舊了,大間房子這麼大,那個一角一角的角落,一些頑固貪玩的孩子在那個地方無知玩火。火已經從四面起,這個大長者呼籲呼喚著,叫這些孩子趕快出來喔!出來喔!孩子還是很懵懂,不聽他父親的呼喚。」
 
上人講《法華經》中的火宅喻,說明長者為了拯救耽於逸樂的稚子,也因應他們的心性,用方便法引導他們出離火宅。
 
「父親就趕快出來外面,設置三車,羊車、鹿車、大白牛車,跟他們說:『來呀!來呀!你們看看,有羊會拖車,鹿會拖車,牛也會拖車,那個車的上面有很好玩的東西,來啊!快出來呀!』聽到有好玩的東西,(孩子)出來了。有的歡喜的是鹿車,有的歡喜的是羊車,有的人歡喜的是大白牛車。這就是佛陀應眾生的根基,入三界火宅。」
 
太子出宮見苦相 為探真理修苦行
 
佛陀說法的一大事因緣,是要救度娑婆世界形形色色的眾生。眾生垢重,目光淺薄,常在短短的生命中,迷茫於五花十色之間。
 
「這個色界,有些人,色界看到形形色色,心起貪念。有的人在欲界,心起欲念,造作很多惡業,自己不知道。佛在欲界裡面,出現一位,他看到人間,心感覺到說:『到底有什麼東西可以讓這些人這麼迷失?』在那個時代,兩千多年前的悉達多還很幼小,看到大家好玩;但是他很心很靜。」
 
兩千五百多年前,未成佛前的悉達多太子出身高貴,對世間充滿了好奇與悲憫。
 
「他要探索,同樣的人是為什麼有那麼多不同的生活方式?他對他的人生千萬種的生態,他的心起了一分要去探討、去探索,到底這些東西的原理要如何分析出來。因為這樣,他離開皇宮,那樣欲念的引誘,到大自然的境界去。兩千多年前,那位悉達多太子出了皇宮又看到的生態,更是心感覺苦呀!人的心態怎麼這麼苦啊!有生、有病、有老,有死,這些過程。」
 
除了生命法則中的生、老、病、死苦,彼時印度社會還有階級,一直到今日,雖印度政府已明令禁止種姓制度,但社會上普遍仍有貴賤之別。
 
「在三、四年前,有一位印度來的企業家,全家他帶著母親、帶著孩子來精舍。聽他們在分享,他是在一個很大的企業,創造很大的企業,但是他跟我說,雖然事業做很大,但是他本身還是脫離不了賤民這個階級。我聽清楚了,當初兩千多年前,所分的四姓階級,什麼族、這個族群,把它分成富貴,就是婆羅門或者首陀羅等等,還有賤民,有幾項的階級,把它分開變成了代代傳承著這族,族姓一直延續到現在兩千多年。」
 
菩薩化身入苦地 點亮微光照希望
 
上人感嘆,佛陀帶給世間如此殊勝稀有的智慧,現今佛陀的故鄉卻未能破除困苦與隔閡,這些都是佛弟子應思、應行,有所回饋。
 
「今天現在已經幾個人,現在在尼泊爾藍毘尼,要去完成師父的願,師父的願,就是要如何回饋佛陀的故鄉。最近常常(播放)一個畫面,一個小孩子趴在地上,一支牛奶瓶掉在地上,那個孩子在地上一直爬、爬,就是要去撿那一支牛奶瓶。這個畫面再前(攀)一點,這個孩子爬在地上,用嘴去找、去碰到這一隻奶瓶。剛好那個時候,看到一雙白鞋,兩隻腳總是白褲白鞋,已經跨進來了……那個時,那個剎那,那我就說:『有救了,孩子有救了,家庭有救了,那樣的地區有救了,因為看見菩薩足跡到來了』。」
 
慈濟志工秉持佛陀「無緣大慈,同體大悲」之信念,於全球各地在各自腳走得到、手能觸及的地方行濟貧教富,對於佛陀故鄉,更有一分責任。
 
「慈濟人沒有分國界,就像佛陀說化土,菩薩化身去到不同的地方去度化眾生。我們現在的一百二十八個國家地區有慈濟人,總是愛的能量不斷不斷去延伸。他們(慈濟志工)會去教,士農工商,我們教他們利用土地去種植,看看那個地方需要種甚麼?去教他;婦女們在家庭要如何顧家,要如何家庭也能生產,我們就傳給她家庭的手工藝;孩子們要輔導他們教育,也是給他們學前的教育。這看到慈濟人,藍天白雲,任何一個地方都是希望,帶給希望、帶給亮體。」
 
上人以螢火蟲為比喻,期待慈濟志工發揮愛的能量,拓展自己生命價值,為自己、為周遭點亮希望。
 
「總是,只要一念心有愛,只要閃亮的一個希望,總是對於人間幫助很大,感恩。」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