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藝 放空學習 簡單真理

2013-11-13   | 黃子嫻
王芳藝從慈青開始,就是一位肯學習又認真的孩子,不管承擔什麼任務,都要把它做得很好。圖為她在社區祈福晚會裡補位錄影。(攝影者:顏啟烒)
「片子退了又退,什麼『180度』,我不要做了!」王芳藝賭氣,跟父親王水田耍賴,沒有耐性再繼續製作《人間菩薩》了!

期待畢業後 繼續做慈濟

「你去考一所有慈青的學校。」王芳藝高職畢業要考四技二專時,媽媽特別叮嚀與提醒,她也就照聽照辦。

王芳藝的父母都是慈濟人,早年媽媽加入慈濟時,王芳藝並不了解慈濟到底在什麼?考上後,她真的去慈青社報到,但也不知道進去要做什麼?

「這所學校慈青社裡的成員很少,我因為常出席參加活動,師姑就叫我做社長,因為有責任在身,我就是會做好!」當社長的一年時間內,王芳藝默默地付出,像是帶動社員做環保、製作海報等,如果有不懂的地方就請教別人;別人交待她去做的事情,她也一定全力以赴完成,但是不會出風頭,只是默默地站在幕後付出。

然而,二年很快就過去了,畢業前,她在想:「我畢業後,這條慈濟路可能就斷了!就只有這二年可以做嗎?」讀書的時候,心很單純,除了上課,其餘時間都在做慈濟,也做得滿心歡喜。但是畢業後就得去工作,不知道還能不能如學生時代稱心地做慈濟?
王芳藝在慈青時,就是一位認真負責的青年,不管是做環保、海報,她都勤於學習,獲得師長的讚賞。圖為她帶領團隊到教養院關懷。(照片提供:王芳藝)

王芳藝很愛慈濟,很想繼續做,內心默許著:「就像證嚴上人講的一句話:『只要緣深,不怕緣來得遲;只要找到路,就不怕路遙遠。』期望能再次與慈濟結緣。」

參加大學轉學考時,王芳藝如願地繼續參加慈青。為了減輕父母負擔,剛到新學校就利用課餘時間去打工,並沒有去慈青社報到。學期結束,二十二個學分被當了九個學分,差一點點就被退學。後來,她想起當初自己發願要繼續加入慈青做慈濟,於是安分地到慈青社報到。

那時,王芳藝雖然沒有承擔任何幹部,但慈青社裡的學弟、學妹都會找她幫忙承擔領隊,或在課程中分享,即使是自己從沒承擔過,她還是不會拒絕他們的好意,協助圓滿。

孝順 從人間菩薩開始

雖是插班大學三年級,但是認真孝順的王芳藝,不想多讀一年,讓父母多負擔一年,「我自己就是拚了,二年順利完成大學學業!」畢業後仍持續參加慈青學長會,並進一步培訓成為慈濟委員。

曾經有一段時間,王芳藝工作並不順利,和媽媽兩人又都經歷過一段病痛的考驗,從鬼門關前走了一遭回來,她感到很幸運。病痛之後,王芳藝深刻感覺︰「大難不死,必有後福!」也認為應該要積極付出,加緊腳步做慈濟。

王芳藝(左)在資深志工慢慢引導下,從一位對錄影和後製一點都不通的志工,已經可以獨當一面製作出影片,且承擔種子老師。(攝影者:鄧榮貴)
那時候,爸爸王水田正為了製作《人間菩薩》傷透腦筋。王水田年紀已大,對電腦又不內行,便建議女兒王芳藝可以學習製作《人間菩薩》影片,王芳藝也認為應該把握當下,把握生命去做更有意義的事情。

於是,王芳藝開始試寫企劃,剛開始只是參考一份範本,就寫出志工江楊雅淇的故事。那時候特別請一位後製志工教導團隊如何製作。當時,王芳藝都沒上過課,但是企畫是她寫的,她必須去參加共修。

「面向不行、不對,應該要再修改主軸!」被「老師」一說,她不得不隨著團隊一步一步學習,後來也成了臺中梧棲人文真善美的一員。

「江楊雅淇的故事再改再送出去,也是不可以,所以我們就暫時把那部片子放在一邊,先做另外一位志工洪裕成的故事。但是因為師伯訪問鏡頭的畫面不OK,我就先從聲音開始剪……」團隊裡,大家都沒經驗,受訪者面前有好幾個人走動,主角的視線也一直跟著移動,畫面無法使用,王芳藝就換個方式,暫不剪鏡頭畫面的部份,先整理訪問聲音。

拍攝技術 面臨考驗

好不容易製作二支片子通過了,可是又面臨了另一項大考驗。大愛臺要求攝影技巧、構圖以及「180°」原則,也就是拍一組畫面,不能超過主角的180度範圍,這也是一般非專業錄影志工常會犯的毛病,他們常常看到場景就拍,沒有先構圖,所以畫面與畫面會有「斷」的感覺,沒有連戲。這也是初學的王芳藝團隊很不擅長的一項。

當時第三、第四支片子剪好,自己看了覺得滿順暢的,送出去之後被退回來,退一次、二次……王芳藝就跟爸爸說:「什麼『180°』原則,我不想做了。」因為她上班時間原本就長,好不容易熬夜製作出的影片,又被退回,內心十分受挫。

王芳藝學習製作《人間菩薩》,從零開始,從不會學到會,她還要把人家無私教她的精神傳出去,時時做經驗傳承。(攝影者:顏啟烒)
爸爸一點也不怪王芳藝,反而鼓勵她不要灰心,並疼惜地說:「我試著再去從所拍攝的素材裡,再去找看看,看能不能有符合的部份,來讓大愛臺看。」爸爸鍥而不捨,每天從晚上做到凌晨,他的動力和堅持,深深感動了王芳藝,「爸爸都以身作則做給我看了,我被他的那種毅力感動,所以覺得應該要跟著他一起做下去。」

無數的夜晚,父女兩人一起討論素材,結構、如何說故事,尤其是寒冷的冬夜,誰不想躲在被窩裡?也因為有他們的堅持及用心,從當時社區《人間菩薩》的影片,從原本的掛零,到2013年已經完成了七片的亮麗成績。

放空學習 做就對了

製作《人間菩薩》對王芳藝父女來說,原是一張白紙,什麼都不會,只因為王水田沒有承擔社區的其他影視工作,而女兒王芳藝是出於想做慈濟和幫父親的心,出發點單純,兩人的心都放空,如海綿般用力地吸收,非常快速,學得很快。

王芳藝認為:「如果在學習時,有太多的執著點,想得太複雜,反而會阻礙學習的速度!」像面臨大愛臺的品檢影片流程修改,人員有更換,審核的人不同,標準自然就不一樣,像「180°」原則就是一個例子。

因為沒有錄影和製作影片的基礎,大愛臺怎麼說,王芳藝和父親就照做。就像媽媽跟她叮嚀一定要去考有慈青的大學是一樣的,她也是不問原因,「去做就對了!」
王芳藝和父親王水田(右)一起搭檔製作社區的《人間菩薩》,從零到已經完成了七片。圖為她與父親一起去共修畫面。(攝影者:顏啟烒)

王芳藝總共製作了七支《人間菩薩》影片,王芳藝發覺每一位慈濟志工都有他們不同的特點,「其中一位師姑是經歷很大的病痛,已經開了第三次刀。訪問當下,看她還是很開心,很坦然面對生病課題,面對生死,毫無掛礙。」王芳藝從她身上看到也學習到「自在」,以及勇敢的去面對身體的病痛。看見別人的生命故事,讓她深受震撼及感動。

從進入慈濟到現在已經十四年的王芳藝,將自己做慈濟的生命分為第一個十年為「慈青」,也是從不會學到會和承擔,第二個十年,她持續為社區製作《人間菩薩》,從無私的付出中,再做經驗的傳承。

王芳藝很清楚,自己做的自己得。「我走人文真善美這條路是對的,一定要去做,而且福報真的是要自己累積,不是求神問卜來的,就是要身體力行。」王芳藝更覺得在人文真善美領域,要能不斷的學習,也是成長慧命最快的功能。「我一定要做下去,做就對了!」

(文:黃子嫻 臺中梧棲報導2013/11/13)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