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婉平 七老八十學留文史

2013-11-15   | 鄭茹菁
慈濟人文培訓課,簡婉平(左)扶著老花眼鏡學電腦。(照片提供:鄭茹菁,日期:2002/01/11)
年齡對女人而言可能是敏感話題,但簡婉平(法號:慈恆)卻不以為意,常掛在她嘴邊的一句話是:「現在不做慈濟,難道要等到坐輪椅那天嗎?」

早期國際賑災嚴格限制六十五歲以下的志工方可參加,三番兩次被拒於門外的簡婉平,開始對自己的「芳齡」感冒;2005年美國境內發生卡崔娜颶風災,不服老的她向慈濟全球志工總督導黃思賢力爭:「國際賑災嫌我老,國內賑災總可以去吧!」因而得以在卡崔娜颶風期間遠赴休士頓及達拉斯賑災,得償心願。

人老心不老的簡婉平學習力旺盛,少小離家的她說得一口廣東國語,當「高齡」老太太參加人文電腦班,第一次繳作業就被老師評語為:「我的媽呀!」(簡婉平因照顧車禍個案體貼入微,讓人家膩稱是「乾媽」,從此成為志工們的「乾媽」。)初學中文打字看到ㄅㄆㄇㄈ就頭暈腦脹,學照相能緊張到手發抖,用滑鼠常搞不清楚按左鍵還是按右鍵,有時累到自己睡著了,電腦也睡著了,最後還得請專家叫醒她的電腦。

然而,如此這般的簡婉平卻以驚人的耐力學會電腦,除了用流利的中文寫作,照相技術也從模糊一片進步到有模有樣,她的筆耕及攝影作品為慈濟美國「幸福校園」(幫助美國公立學校貧困學童)活動,留下許多寶貴的文史,除了證嚴上人說的:「有願就有力。」還有什麼可以解釋如此奇蹟呢?

開口閉口都是「慈濟」,睜眼閉眼也都是「慈濟」。在簡婉平的人生裡,慈濟就是她魂牽夢繫的唯一,她和慈濟之間的這段「不了情」究竟是以怎樣的旋律譜寫出來的呢?

生於戰亂,長於顛簸

簡婉平於1938年出生在香港,當時中日戰爭如火如屠,炸彈都扔到家門口了,簡婉平的父親於是決定於1940年先行赴美,簡婉平的母親帶著女兒回中國,母女倆在大陸四處逃難,一直到1949年才輾轉又到了香港,幾年後移民美國繼續學業。
簡婉平(右)和鄭茹菁結伴同行人文真善美。(照片提供:鄭茹菁,日期:2006/03/12)

簡婉平十六歲來美,說得一口流利英語,但她說的中國話卻常成為經典「笑話」,她的國語每能造成噴飯「笑」果,為忙碌的社區志工工作注入許多輕鬆的話題。追根究底,簡婉平的母語是粵語,逃難的時候一個村走過一個村,當時還是孩子的她,有一天沒一天地學習,造成中文基礎薄弱,雖然她苦讀唐詩及中國王(陽明)學,但對歷史人物仍有些錯亂。

2007年,慈濟拉斯維加斯聯絡處志工擬推舉簡婉平擔任負責人,她曾一度猶豫自己能否承擔,擔心自己的年紀和體力不堪負荷,於是有志工開導她:「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簡婉平認真聽完,真心實意地問:「說得真好!是國父孫中山說的嗎?」

雖然沒熟讀倫語、孟子,然而,國語都說不順的人,竟然能夠在幾年後寫出一篇又一篇的感人報導,應證了上人常說的「有心就不難」。簡婉平是怎麼辦到的呢?

時間得追溯到2005年,簡婉平獲准參加卡崔娜颶風賑災活動,並被派往德州休士頓及達拉斯協助發放,她當時與拉斯維加斯人文真善美幹事鄭慈暎同行,常常瞪著眼珠子看人家在電腦前施展「彈指神功」,用雙手支著她的瓜子臉很崇拜地說:「好羨慕啊!」鄭慈暎鼓勵她說:「妳也能啊!學就會啊!」

沒想到簡婉平上了心,馬上下決心下海當學徒,拜鄭慈暎為師學報導,當慈暎隨隊出發賑災,返回會所立刻投入筆耕紀錄,簡婉平怕小老師餓著了就代為打飯,七十歲的老太太一手拿飯盒、一手端熱湯,用腳頂著門,顫巍巍地送飯給慈暎,那是拉斯維加斯慈濟團體裡,最感人的畫面之一。

由於鄭慈暎常常趕稿子到深夜,每天早上都會賴床,簡婉平總是小聲要求同室的志工:「小聲點,讓她多睡會兒。」等到慈暎起床,她已將牙膏擠在牙刷上,又趕緊幫慈暎把棉被疊好,表面看來是簡婉平善盡「學徒」的職責,其實那是一個資深慈濟人用心照顧人文真善美志工的表現。鄭慈暎深受感動,抱著簡婉平說:「這樣好了,從今天起,我就收妳當『乾媽』!」
簡婉平(左一站立)以六十七歲高齡參加美國國內賑災。(照片提供:鄭茹菁,日期:2007/09/04)

人家是乾媽收晚輩,鄭慈暎卻反過來收了簡婉平做「乾媽」,她倆從此結下不解之緣。兩人的生肖都屬虎,相差二十四歲,但簡婉平是「紙老虎」,鄭慈暎卻是「母老虎」,一天到晚對「乾媽」耳提面命。原本應該是小的照顧老的,沒想到鄭慈暎卻在2008年病倒,簡婉平先後陪伴乾女兒進出醫院急診四、五次,除夕夜在加護病房被醫生宣布放棄時,鄭慈暎還拉著簡婉平的手懺悔,所幸手術後救回一條小命,療養期間簡婉平一人獨守病重的乾女兒,法親之情流露無遺,這是真善美志工相濡以沫的感人詩篇。

乾媽學徒 從頭學起

鄭慈暎從ㄅㄆㄇㄈ教起,簡婉平從拼音學起,當她一個指頭一個指頭慢慢敲打出中國字,鄭慈暎在一旁笑彎了腰:「原來少林絕學一指功不過如此!」簡婉平剛開始練習中文打字時災難連連,鄭慈暎常在半夜接到求救的電話:「不見了!全部不見了!」有時簡婉平思索著如何拼音,一個按鍵按錯了,就把稿子全刪了,她就這麼一次又一次重打,每當夜半鈴響,鄭慈暎就睡眼惺忪地問:「又不見了?」為了解決拼音緩慢的難題,簡婉平買了〈金字典〉可以手寫國字輸入,節省下大量思考的時間。

鄭慈暎注意到簡婉平的英語優勢,建議她主攻「採訪」。簡婉平按照指導,學習事先做功課準備材料,學習觀察人地物事時,學習問問題及引導被採訪人透露資訊,她的第一個實務功課就是採訪鄭慈暎,當簡婉平花了三天三夜總算完成了她的第一篇報導,並刊載在地方報紙,很多人讀著讀著就笑出了眼淚,與有榮焉的鄭慈暎說:「如果妳的文章能讓讀者笑了或哭了,這個報導就成功了!」

老人家拍照極具挑戰,拿不穩相機、抓不住快門的後果是失焦,鄭慈暎不忍心指責,看著那半片模糊說:「妳的構圖不錯嘛!學過美術嗎?」簡婉平學國畫,還開過畫展,拍相片的時候知道如何取景和留白,得到鼓勵後的簡婉平更勤奮學習,她照了上千張相片才學會不發抖,這次她更弄清楚了歷史:「 國父十次革命成功,我學照相都革命了上千次!」

活到老學到老的簡婉平搬家到南加州後,她把「抗戰精神」發揮到真善美課程,她參加了許多精進課程,用心向許多高手求教,她使用電腦的能力在「銀髮族」中可稱翹楚!
簡婉平每周打包幾百個食物背包。(照片提供:鄭茹菁,日期:2013/05/30)

幸福校園 把愛背回家

簡婉平在擔任拉斯維加斯聯絡處負責人時率先啟動「幸福校園」計劃,每週五送食物背包到指定小學給週末挨餓的貧困學童,至今已連續送愛到校園達七年之久,她也是這個計畫的人文真善美志工,完整紀錄了慈濟人陪伴貧困學童的過程。

2010年,簡婉平搬家去了加州,正好趕上慈濟美國總會慈發室發動各分支聯絡點一起把「幸福校園」做起來。透過簡婉平的筆耕和攝影,讀者看到了慈濟人耕耘「幸福校園」的點點滴滴,自2012年9月起,志工在聖地安那的羅曼亞庫孜小學,每週發放食物背包給四十位貧困學童帶回家過週末;2013年1月起,橙縣團隊又多了一個「幸福校園」,每週到林肯小學發放食物背包給六十位貧困學童,此後一路增加六所小學進入「幸福校園」,為幾百名貧困學童提供一個又一個溫飽的週末。

為節省經費,簡婉平親自到食物銀行及各低價的墨西哥超市採購食物,她深入兩家食物銀行,把食物背包的成本從六元降低到二元以下,如今的「幸福校園」以更少的經費服務更多的貧困學童。
七老八十的團隊打造幸福校園,左邊是林肯小學五年級老師Elaine Villaverde,被簡婉平接引到「幸福校園」活動中。(照片提供:鄭茹菁,日期:2013/05/30)

而且從簡婉平的報導中,也可以看見了孩子的改變及成長,學生親手寫感恩信:「謝謝慈濟,謝謝簡婉平,我將回來協助打包,幫助更多需要食物背包的人!」為貫徹發放行動,簡婉平號召了慈濟志工參加聖地安那學區的發放,獲得許多主流社會的獎狀及好評;此外,她還接引學校教職員及社會愛心人士,組成一個「七老八十」的大家庭,其中大多數是忠心耿耿,每逢星期四和星期五就「每傳必到」的固定班底,他們都是七十歲至八十歲志工,每一位志工都做得歡喜滿滿。

簡婉平用她縐紋滿滿的雙手在電腦上敲敲打打出許多感人的故事,曾經開過畫展的簡婉平,更以她特有的藝術修養拍出了許多充滿人文的活動照片,因為她,讓「幸福校園」更加幸福!

人生的意義是什麼?簡婉平說過:「我曾經為社會奉獻過一點點,我的人生沒有空白來一回,也不會交白卷離開這人世間。」但現在她改口了:「人生的意義就是愛灑人間,行孝及行善皆不能等待,不要等到『來不及』的那一天!」

(文:鄭茹菁 美國拉斯維加斯報導 2013/11/15)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