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因暈眩住院 中風機率增三倍

2012-09-14   | 江珮如
曾因眩暈或頭昏嚴重至須住院或至急診就診之民眾,若有合併高齡年齡、心血管危險因子應提高警覺。
依據大林慈濟醫院在2012年的研究發現,年齡超過五十五歲,患有高血脂、糖尿病的患者,如果發生眩暈或頭昏且嚴重到需送至急診或住院治療,罹患心血管疾病之的風險明顯高於一般民眾。醫師建議,有類似情況的民眾,應定期給接受專科醫師檢查,並調整生活型態、規律運動及健康飲食。

定期追蹤 規律運動

大林慈院耳鼻喉科醫師李清池表示,研究團隊於2012年針對急診之眩暈或頭昏之民眾(樣本數二萬五千人)探討其發生心血管疾病之風險,研究發現民眾因眩暈或頭昏而至急診就診後,於第一年追蹤時期發生心血管疾病(中風、心肌梗塞或心律不整)的機會為2.6%,在控制其他因素後,風險是對照組的二倍。

病患常會詢問:「我的眩暈、頭昏和中風有關嗎?」「我需要做腦部電腦斷層嗎?」「我要如何預防中風,需要吃藥嗎?」這一連串的問題不僅困擾病患,亦困擾著醫療人員。之前研究顯示,眩暈、頭昏和中風無明顯關係,但近來有不少個案研究於高危險群(老人合併有心血管疾病危險因子),出現眩暈或頭昏可能是中風的前兆。

李清池強調,大林慈濟醫院研究團隊於2011年發表於Stroke期刊之論文,亦顯示在曾因眩暈住院且順利出院的民眾,將來罹患中風的風險是一般民眾的三倍,而其中合併三種以上心血管危險因子之民眾,四年內中風之風險更高達14%。

李清池指出,眩暈是指民眾覺得自己與周遭環境有相對運動,通常是水平旋轉,但也可能是上下浮動,或前後搖動;而頭昏則有頭重腳輕、快昏倒之感覺。眩暈可能是前庭神經受到病毒感染或內耳之內淋巴水腫或是耳石脫落引起,但是當小腦中風時,也可能會引起神經學症狀,輪替動作失調、跌倒及眩暈表現。

李清池強調,大部分的眩暈或頭昏經由專科醫師診治後,症狀緩解後多無大礙。若曾因眩暈或頭昏嚴重至須住院或至急診就診之民眾,若有合併高齡年齡(>55歲)、心血管危險因子(男性、吸煙、高血壓、糖尿病、冠狀動脈疾病和高血脂病史)則應提高警覺,將來罹患心血管疾病之風險大大提升,建議應定期接受專科醫師追蹤,過濾有無心血管危險因子並接受治療,戒菸、健康飲食及規律運動。

(文:江珮如 大林慈院公傳室報導2012/09/12)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