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黑暗的角落點一盞燈,慈悲智慧的化身;
在最淒寒的路上生一堆火,因緣感恩與死生。
但願眾生得離苦,廣庇天下盡歡顏,
我們不知道偉大是什麼,我們只知道,
飽滿的稻穗,無染的愛......
我們不知道遼闊是什麼,
我們只知道,灑一滴甘露,粒米成籮;
我們不知道永恆是什麼,
我們只知道,飲一杯智慧的水,覺天地之廣闊。
人間悲苦無數,人間淚水無數,
為人間拭去悲苦的淚水,替眾生溫暖的外衣,
點一盞燈,生一堆火。
~節錄〈慈濟人〉歌詞
在最淒寒的路上生一堆火,因緣感恩與死生。
但願眾生得離苦,廣庇天下盡歡顏,
我們不知道偉大是什麼,我們只知道,
飽滿的稻穗,無染的愛......
我們不知道遼闊是什麼,
我們只知道,灑一滴甘露,粒米成籮;
我們不知道永恆是什麼,
我們只知道,飲一杯智慧的水,覺天地之廣闊。
人間悲苦無數,人間淚水無數,
為人間拭去悲苦的淚水,替眾生溫暖的外衣,
點一盞燈,生一堆火。
~節錄〈慈濟人〉歌詞
慈濟善款運用秉持「誠正信實」,各方善款的運用則希望一元發揮大於一元的效果,在「社工有限,苦難四處」的情況下,慈濟志工承擔訪視的責任更顯得重要,志工也為社區中的一份子,發揮「熱心雞婆的精神」,藉著對鄰居的瞭解,提供「直接、重點、務實」的協助,更能「合情、合理、合宜」給予幫助,而這端賴訪視工作的落實。
從善門入˙見苦知福
隨著社會的變遷,「苦」的源頭不只是經濟問題,有時是來自心靈的迷失,故慈濟志工深入社區關懷需要的家庭,用愛陪伴,以智慧關懷,希冀在每個需要關懷的家庭,以不同的角色及時補位,讓社會處處充滿溫暖。
證嚴法師曾愷示:「每位慈濟志工進慈濟門前都要學習訪視,透過訪視去理解人世間的各種疾苦,見苦知福方能勤行菩薩道於人群中。」人間苦難猶如一部經典,是無量法門,貼近方能有所穫、才能有所省思。
端看慈濟的各項慈善服務或急難服務,從訪查、發放到追蹤都由慈濟志工親自進行,並與社工員共同評估,必要時,藉由政府及其他專業團體,此刻慈濟志工更需善用智慧,鼓勵受助者走出貧窮陰影,進而自立更生,期望情況改善後,轉而成為助人之人。
證嚴法師曾愷示:「每位慈濟志工進慈濟門前都要學習訪視,透過訪視去理解人世間的各種疾苦,見苦知福方能勤行菩薩道於人群中。」人間苦難猶如一部經典,是無量法門,貼近方能有所穫、才能有所省思。
端看慈濟的各項慈善服務或急難服務,從訪查、發放到追蹤都由慈濟志工親自進行,並與社工員共同評估,必要時,藉由政府及其他專業團體,此刻慈濟志工更需善用智慧,鼓勵受助者走出貧窮陰影,進而自立更生,期望情況改善後,轉而成為助人之人。
訪視人文˙經驗傳承
訪視教育訓練培養學習人文精神及實踐方法,課程採取漸進式學習,定期辦理訪視研習、慈善個案研討、訪視會議等,學習助人技巧,傳承資深志工訪視經驗,落實慈善工作深度與廣度;藉由訪視技巧、同理心關懷等基礎課程,乃至社區整體關懷、急難關懷等實務學習,讓志工團隊能綜合運用所習技巧,實際走入社會暗角聞聲救苦,給予最即時的幫助。
訪視經驗的傳承透過課程傳達是不足的,尚須慈濟志工之間發揮母雞帶小雞的精神,「實際探查、個案討論」方能養成一位訪視志工,訪視教育訓練課程規劃,更是引導學員們從個案求助、社工評估、實地訪視、訪視小組會議,直至決定是否幫助個案的整個訪視流程,皆安排說明、演練及經驗分享;透過雙向互動交流,讓學員對於訪視工作建立應有的正確態度與做法,提醒學員在陪伴個案家庭時,除了同理心和關懷陪伴之外,更要具備智慧判斷力,以此作為新進志工日後進行訪視工作時,在實務上的參考與應用,期盼落實社區關懷與陪伴。
力行慈善˙讓愛延續
「不把個案當成個案、不把病人當成病人;人與人的相遇都是緣分,要把握相處的機會。」近二十年的訪視經驗,慈濟志工詹美英在訪視過程中看過太多無奈和感傷,而回頭看看自己人生中的挫折與困境,他學會心寬念純,並珍惜自己的福分。
詹美英隨著資深志工吳肅雄學習訪視,而看著令人既心疼又難過的一個個家庭,更讓他提起正念,甚至投入臨終關懷,每週挪出半天時間,在社區附近的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擔任醫院志工,關懷臨終病患,至今逾十年。
曾經和醫療團隊一同陪伴一位生命僅剩三個月、放心不下七歲稚子的癌末父親,詹美英鼓勵他利用錄影、信件等方式,如同書寫家書一般,留下珍貴話語陪伴孩子每個成長階段,讓患者透過影音文字與孩子互動,期盼減少他對於未來的遺憾;更在患者情緒瀕臨潰堤之時,適時給予獨處的空間和情感的支持。
有感於生命的凋零,每次當詹美英在進入病房關心病患之前,會先前往醫院禮拜堂(佛堂)禮佛誦經回向給病患,祈願他們能減輕病痛、輕安自在;更把握每次與病患談話互動的機會,引導病患和家屬們試著做出道歉、道謝、道愛、道別的「四道」過程。
訪視志工詹美英將關懷對象當朋友,更為個案家庭拍攝照片製成相簿,在訪視時與個案家庭一起回憶,為彼此拉近距離。
投入社區慈善工作,看著每個角落都有不同的個案故事與回憶,體悟生命當中許多貧病苦難,詹美英更珍惜自己的幸福,慶幸自己當個有能力付出的人。
詹美英隨著資深志工吳肅雄學習訪視,而看著令人既心疼又難過的一個個家庭,更讓他提起正念,甚至投入臨終關懷,每週挪出半天時間,在社區附近的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擔任醫院志工,關懷臨終病患,至今逾十年。
曾經和醫療團隊一同陪伴一位生命僅剩三個月、放心不下七歲稚子的癌末父親,詹美英鼓勵他利用錄影、信件等方式,如同書寫家書一般,留下珍貴話語陪伴孩子每個成長階段,讓患者透過影音文字與孩子互動,期盼減少他對於未來的遺憾;更在患者情緒瀕臨潰堤之時,適時給予獨處的空間和情感的支持。
有感於生命的凋零,每次當詹美英在進入病房關心病患之前,會先前往醫院禮拜堂(佛堂)禮佛誦經回向給病患,祈願他們能減輕病痛、輕安自在;更把握每次與病患談話互動的機會,引導病患和家屬們試著做出道歉、道謝、道愛、道別的「四道」過程。
訪視志工詹美英將關懷對象當朋友,更為個案家庭拍攝照片製成相簿,在訪視時與個案家庭一起回憶,為彼此拉近距離。
投入社區慈善工作,看著每個角落都有不同的個案故事與回憶,體悟生命當中許多貧病苦難,詹美英更珍惜自己的幸福,慶幸自己當個有能力付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