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慈濟人道援助會

2023-05-19   | 慈濟基金會
攝影者:王賢煌
臺灣有一群企業家志工為能讓慈濟急難救援,更掌握時效、及時配合供應災區志工的援助工作及物資需求,他們以慈濟大愛、無私奉獻為精神依循,於2004年8月13日發起成立「國際慈濟人道援助會」(Tzu Chi International Humanitarian Aid Association, TIHAA),這是一個有系統的後勤行政與研發的志工團隊,秉持著環保理念研發各式利於救災之物資,以協助提高慈濟賑災效率。

推動企業環保 減碳護地球

隨著全球經濟發展,各國工業、企業不斷擴展,卻因為過度開發、製造污染,也造成利益衝突、衍生垃圾問題,讓全球共負龐大的環境成本。同時,在商業促銷的影響下,人們大量消費也大肆浪費,勤勞的道德觀念不斷地敗壞、墮落。

證嚴上人期待企家業們,在富有之餘,亦能奉獻己力、為人群付出,因此對人援會的期許極為深切。「人援會要具有人道精神援助的目標。」證嚴上人敦示,「成員需重視天下災難,從細微處觀察,見苦知福,受到啟發後,就會設身處地,以疼惜災民的心研發賑災物資。」

慈濟在臺灣推行資源回收與環保理念,行之有年,現在則要藉由回收物研發賑災物資。以災難後緊急安身居住的帳棚、簡易屋為例,因不忍看到災民無家可歸,棲身於帳棚,偶時又需忍受帳棚中的高溫,因此,上人寄盼人援會能儘速援建材質堅固的簡易住屋,使用過後還能回收,顧及環保。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證嚴上人希望慈濟能以同體大悲之心救災、援建,以無私之心,將社會大眾的愛心點滴不漏地運用於救災,所給的都是最好的,也設身處地為受助者考量需求而給予,貫徹誠正信實、慈悲喜捨的精神。

「慈濟人援會」成員依其專業與資源貢獻力量,平時研發災變可使用的食、衣、住、行及資訊通訊等方面的救援物資;急難時,便扮演協調後勤的角色,蒐集人脈、物脈資訊,經過研討整合,再彙整呈報回花蓮本會,讓上人能即時快速地裁決。


慈悲的後盾: 慈濟賑災「食衣住行及資訊通訊」之後援工作

使用回收的寶特瓶製成的環保毛毯。攝影者:陳明清
「慈濟人援會」以科技研發具環保、節能的賑災物資,就「食、衣、住、行及資訊通訊」等方面概述如下──

一、食:考量氣候變遷的趨勢和災後各項民生問題及基礎建設恢復的進度,以及災民對於熱量、營養、安全性及飽足感等實際的需求;在現有流通的產品中,找出不同救災階段所需要的食品類型,如乾燥飯、蔬菜調理包、餅乾、速食麵等,加以改良、調製,並使用安全又節能的包裝材料。

二、衣:環保志工回收寶特瓶,經過細心分揀,由人援會研發成紡織原料,製成毛毯及衣物,已運用在賑災救濟上;其質料輕且兼顧排汗保暖,對人體也沒有化學污染之虞,十分健康實用。

三、住:因應救災需求,設想到帳棚悶熱、鐵皮屋運送不便等缺點,所研發的簡易屋,除了組合方便並兼顧運送便利性、民生基本用水與用電的全方位考量,讓慈濟賑災住屋更能符合環保與人性化的訴求。目前正積極努力嘗試各種不同材質、形式的組合屋,期許在災難發生的第一時間內,能讓災民可以立即的安身、安心、安生過生活。

四、行:整合慈濟賑災倉儲物流以及運輸之海陸空運輸航線,讓災難發生時,能在最短時間,將物資送抵災區。

五、資訊通訊:因應災區通訊不易,已將龐大繁瑣的通訊器材濃縮成三個手提箱型的通訊設備,便於攜帶,可以讓分散各定點的小隊彼此聯繫,在遠距離的通訊時,則採衛星電話。另外,也著手整合賑災倉儲資訊系統,配合各項賑災業務朝電子化發展,讓未來物資調度和食品保存期限,都能快速、便捷的掌控,並減少紙張需求,更加環保。

國際慈濟人道援助會網站 : http://www.tzuchi.org.tw/tihaa/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