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陀螺 有法度難關

2015-12-27   | 慈濟基金會
2015年慈濟歲末祝福感恩會,慈濟志工江月英,在次子陳星洲的陪同下,分享自己的生命故事。(攝影者:沈序興,地點:慈濟雙和聯絡處,時間:2015/12/18)
如果說「婚姻是首矛盾的交響曲」,要如何在人生的驚濤駭浪中,克服重重的挑戰,開創一個全新的未來呢 ?回首來時路,一位勇敢堅毅的母親、也是慈濟志工的江月英,於2015年12月18日,在雙和聯絡處慈濟歲末祝福感恩會中,分享她的生命故事。

七歲時,月英母親因病早逝,父親為了生活而轉業從事跑船的工作,將她和弟弟交由姑媽照顧。老人家膝下無子女,對他們姊弟倆視如己出,而這無私的愛與教誨,在幼小的心靈之中,深植了孝親的倫理觀念。姑媽晚年得了老人失智症,他們姊弟肩負起照顧的責任,直到姑媽辭世。

走入婚姻 生命如陀螺

二十歲那年,月英走入了「婚姻」。婚後不久,先生因沉溺於「酒色財氣」之中,讓原本和睦美滿的生活變了調。眼看家裡的經濟越來越吃緊,月英扛起賺錢養家的責任;她同時兼負了三份工作。清晨五點,天微亮之際,在「臺北清潔隊」打掃馬路;回到家休息片刻,趕緊給孩子們做飯送午餐;下午做家庭代工,因為負責承包,她必須四處收送貨品;晚上則去路邊的餐飲店,擔任洗碗的工作,到凌晨一點才得以返家。

為了生計,江月英整天忙碌得像個陀螺似地團團轉,時常做到體力透支全身癱軟。為了給孩子更好的生活,她告訴自己絕不能倒下;只可惜,她的付出,始終喚不回丈夫的疼惜。每次先生賭博輸了,就回家伸手要錢,拿不到錢就動手痛打妻兒。三個年幼的孩子,嚇得不知如何是好,只能無助地躲在棉被裡顫抖,眼睜睜地看著爸爸對媽媽拳腳相向。

當時的月英,完全忘了自己只是個瘦弱的女子,儘管全身早已遍體鱗傷,但為了保護孩子,她發瘋似地與丈夫博鬥。在這段暗淡無光的日子裡,非但沒有打倒她的意志,反而更激勵她在逆境中勇往直前。

離家出走 心酸肚裡吞

月英感念善待她的婆婆,不忍棄老人家於不顧,咬著牙待在夫家,直到婆婆往生後,為了不再讓孩子受到傷害,她毅然決然帶著子女搬離了這個令人心碎的家。

她將子女托託給親戚照顧,自己則住在工廠的宿舍裡,沒日沒夜地工作。只要有休假,她就把孩子們接出來團聚,母子們格外珍惜這短暫的時光。孩子們向母親傾訴著寄人籬下壓力與辛酸,心中總不免怨嘆著自己的父親。兄弟倆過著沒有童年的生活,看著別人的家庭一團和樂,他們只有把眼淚往肚子裡吞,彼此鼓勵要多體諒媽媽的辛勞,相信總有一天母親會讓他們擁有一個溫暖的「家」。
慈濟中和聯絡處的親子成長班上課時,江月英指導小朋友如何插花。(攝影者:張家欽翻拍,地點:慈濟雙和聯絡處,時間:2015/10/18)

陪同母親一起前來分享的次子陳星洲說:「媽媽因為進入慈濟,徹底改變了習氣。我非常感恩母親的辛勞與教導。」月英說:「一路走來,她要感謝的人很多。尤其是弟弟的岳母,在最需要幫助的時候,她伸出援手幫我撫育三個孩子。親家母把孩子教育的非常好,如今兒女們都既貼心又孝順,也非常護持我做慈濟。」

接觸佛法 學習柔軟姿態

當月英漸漸脫離家暴陰影之後,她開始接觸了佛法。舉凡朝山、念佛會、供佛齋僧等佛教活動。當時,在臺北縣中和市圓通寺的圓明法師,語重心長地告訴她:「妳不要趴趴走,要跟著花蓮的證嚴師父。他那條路是正確的,妳要跟著他的腳步走。」這句話開啓了江月英與慈濟的因緣。

圓明法師建議她先由環保做起,於是她每天跟著環保車在大街小巷做資源回收。「別人不做的,我來做。」這個信念支持月英在環保站一待十餘年。「人人都說資源回收物有很多細菌,這些年我反而覺得身體越做越健康!」

「以前,我都不愛笑,因為生活的壓力太沉重了!」很難想像在別人眼中總是一板一眼,率直的江月英,在接觸到花藝之後,找到了改變習氣的方法。二十年來,她沉浸在花草的柔美之中,每逢慈濟有大型活動時,月英總是主動承擔選購花材與會場佈置。

同時,她承擔雙和聯絡處花道班的班長,學員潘月桃表示:「與月英同習花道十幾年,大大小小的事她都一手攬下,是個無私奉獻的好班長。」志工邱麗雯說:「月英是基於對花藝的興趣,來學習插花,沒想到藉此穩定了她急躁的脾氣,與她的人際關係。」
「別人不做的,我來做。做環保,身體越做越好。」1994年,江月英接觸環保至今二十年,歡喜付出,為社會盡一份心力。(攝影者:張家欽翻拍,地點:慈濟雙和聯絡處,時間:2001/09/24)

過去從不輕易向人低頭的江月英,在2008年承擔了協力組長,這又是另外一種考驗的開始。「過去當組員時,組長如果太強勢,我才不理她;自己做了組長之後,我體悟到如何放低姿態,縮小自己,凡事帶頭做起,這樣組員才會服從妳的領導。」在承擔中學習自我成長並柔軟了習氣,也為自己贏得更多的喝采。

人生難得 精進勤耕福田

先生於2002年往生,月英放下心中的仇恨,為他辦理了後事,也為自己這些年來的苦痛與遺憾,畫上了休止符。「如果當初早點進來慈濟,我就會聽上人的話,『前腳走,後腳放。』用柔軟的態度面對我的婚姻。女人要溫柔,不要硬碰硬,否則傷了別人,也折磨了自己。」如今,她時時用《靜思語》,「生氣是短暫的發瘋」來提醒自己;此時的江月英,沒有百感交集的悲涼,面對生命中灰暗的過去,她多了份「萬緣放下」的灑脫。

「人生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此生不向今生渡,更待何時渡此生。」上人的法語,句句引導著江月英在菩薩道上不斷精進。勤耕福田,苦盡甘來的江月英,揮別人生的陰霾,攜手與孩子們共創自在喜樂的人生!【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陳美玲 新北市中和報導 2015/12/18)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