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念出爐 烘焙新生命
2015-03-06 | 鄭雅嬬兩年多後,出獄的鐘麒濱穿上慈濟志工的制服,他的臉頰紅潤光亮許多,眼神懇切中帶著渴望,言行舉止親和謙遜。這些外在的變化不言而喻,足見他這些年來的耕耘。
曾經,鐘麒濱的人生走進了岔路,那條路時而顛簸,時而出現捷徑,更多時候是大霧瀰漫看不清方向,走了十年他最終發現那是一條死路。
他站在學生面前述說著自己迷路的過往,警示大家不要重蹈覆轍;停頓了一會兒他詢問學生:「知道毒品碰幾次會上癮嗎?」眾人鴉雀無聲,而後有人說不知道,有人答一次。
曾因為一念好奇碰了毒品,導致十年來都被毒品控制的鐘麒濱公布答案:「光是想,就會上癮!」
換志工服 從「心」回家
鐘麒濱在十年內六次進出監獄,2012年11月他順利通過假釋,這是第六次,他告訴自己這也是最後一次,因為下次老天爺或許不會再為他帶來這麼多的好因緣與貴人了。
他遇到的好因緣很多:在獄中接觸了《靜思語》,「世界上有兩件事不能等,一是行善、一是行孝」、「原諒別人就是善待自己」等短句,帶來的省思和智慧令他收穫良多;見到大愛劇場真實人物慈濟志工蔡天勝現身說法,親見由迷轉悟的可能,讓他開始大膽地想像自己重生後的生活;參加慈濟志工徐雲彩、蔡美惠帶領的《靜思語》讀書會,開始深入靜思語的智慧;投入《法譬如水》經藏演繹,茹素、練習手語、反省往昔過錯……
貴人更是長伴在他的身邊:出獄後屏東慈濟志工陪伴他回到故鄉高雄,蔡美惠引領他向辛苦扶養他長大的阿公、阿嬤悔過和奉茶;蔡美惠成了喪母的他的「媽咪」,他們透過頻繁地通話,分享每天的成長和遇到的難題;經年陪伴更生人的慈濟志工楊九如和黃玉薰夫妻倆,熱情邀約他一起吃飯、做環保和參加讀書會,將他當作自家弟弟照顧;還有志工協助他找尋合適的工作,為他加油打氣。
「我們開玩笑的比喻,屏東志工是阿濱的『生母』,引領他認識慈濟;高雄志工是他的『養母』,細心照顧拉拔他成長。」蔡美惠以俗語「生的放一邊,養的大過天」提醒鐘麒濱,要感恩高雄志工的常伴。
相較於鐘麒濱從前經驗的人際相處多數是利益交換,或是經常遭朋友背叛而逐漸以冷漠隱匿自己的真誠,慈濟志工無所求的付出和關懷讓他覺得溫暖又感恩。
重建新關係 鄰居也改觀
鐘麒濱出獄後,楊九如和黃玉薰經常陪伴在身邊,可以跟他正經地討論未來和心事,也可以放鬆一起去看海、看電影;看著他們奉獻出時間、金錢和體力,鐘麒濱深受感動。「曾經,我覺得不再抽菸、喝酒和吸毒就算是走正途了,但 在慈濟裏受到大家很多照顧,我開始也想要做志工回饋。」
2014年8月,高雄發生嚴重的石化氣爆事故,他跟著楊九如參加「安心關懷」的訪視行程,好幾天上班都穿著志工制服,方便下班後馬上去做志工。
他融入志工行列,走在雨中穿過街巷,逐一探訪受災民眾,他從一對夫妻因為志工多次的到訪關懷而感動落淚,體會到付出的價值,「後來那位太太要外出倒垃圾,我就接過來幫她拿去倒;看到他們平安,我就覺得走出門衣服再溼一次也沒關係。」
從前,住家附近的鄰居許久不見鐘麒濱的身影,總會問阿嬤:「汝孫又閣去呷免錢飯喔?(閩南語,吃牢飯之意)」但見到鐘麒濱後又避之唯恐不及。而今,鐘麒濱開始做志工,重新與鄰居建立關係之後,才聽到他們的心聲,「原來鄰居以前很怕我,有的人甚至到了晚上還不敢出門。」
他留意起住家附近貧困或孤獨的老人,「公司有多的麵包和蛋糕就帶去給他們吃,關心他們的狀況;結果阿嬤因為我這個舉動,也開始注意附近需要幫助的人,託我帶東西去關心。」點滴用心被鄰居看在眼裏,從此對他改觀。
遭遇考驗時 更堅定願力
改變自身、轉個念頭,就可以產生善的效應,影響所及從社區擴大到校園和監獄。鐘麒濱克服害羞和容易怯場的個性,跟著高雄慈濟反毒團隊四處分享。從起初拿麥克風的手會發抖,到現在已能臺風穩健地說起自己的故事,他把握每一次當眾懺悔的機會,甚至希望精益求精。
「因為每次分享的時間長度和對象都不太一樣,我希望自己的表達能力再進步,可以在時間內盡力傳達反毒的觀念。」出獄至今,他已分享超過二十個場次。
志工看到他的表現總是不吝給予鼓勵和讚賞,這些前所未有的肯定常讓他覺得不真實,「一方面是我比較沒自信,會懷疑自己真的有那麼好嗎?希望有人可以指正我的缺點,這樣可以改進,心裏也比較踏實。」
蔡美惠總能扮演給予鼓勵與指正的角色,她的個性敏銳,藉由鐘麒濱的言行舉止觀察他的心境。當注意到他走路的方式有跳躍的感覺、拿麥克風的手勢太高像在唱歌,在在顯得舉止不夠莊重,她會勇敢而婉轉地點出需調整的地方。
蔡美惠認為:「阿濱可以戒毒、戒菸和吃素,已經是相當不容易了,他在身、口、意各方面也有明顯的進步,之所以提醒,是知道他聽得進去,而且可以做得更好。」
可以做得更好的下一步,就是朝著受證的方向前進,這兩年鐘麒濱接連參與志工見習和慈誠培訓,發願要成為證嚴上人的弟子。有了願力,伴隨而來的就是一連串的考驗,用以驗證願力的堅定與否。
2013年,鐘麒濱分期貸款買了一輛車,想幫楊九如分擔陪伴更生人和反毒宣導的工作,「他的休旅車能載的人數有限,到學校反毒宣導有時候都要來回兩趟,他嘴巴雖然總是說沒關係,但還是看得出他會累,我買車後就可以幫上一點忙。」
楊九如則是覺得買車的決定太魯莽,「我生氣他沒有找我討論,工作才剛起步,就要付車貸,這樣會很辛苦。」僵持過後,楊九如仍體諒鐘麒濱想幫忙分擔的心,有機會就讓他為大家服務。
大約一半的薪水都拿來支付車貸,讓鐘麒濱的生活吃緊,於是想換一份收入較多的工作,他心動於朋友推薦在臺南一家待遇優渥的鐵工廠還有直銷工作。
他躍躍欲試卻屢遭志工的勸阻,一度讓他覺得志工插手管太多,接連與他們發生摩擦與疙瘩,在重重的壓力和情緒之下,他曾提及不想再做慈濟的氣話。
「現在回想起來,覺得當時自己蠻傻的。」鐘麒濱想起楊九如的提醒,上人曾經祝福他成為麵包師傅,怎麼又會為了賺錢放棄慈濟?「想到過世的媽媽,我覺得做慈濟不只是為了自己,也是為了她,因此決定繼續在麵包店學習,並且回去跟師兄們懺悔。」
生活與烘焙 從基礎學習
鐘麒濱目前在西點烘焙店工作,學習製作素食西點,吸毒近十年的後遺症,讓他的記憶力持續削弱,熟記配方和比例對他而言是一大挑戰,必須透過勤勉地反覆背誦和實作加深記憶。
他從打蛋白、攪拌麵糊開始學起,現在擔任站烤爐的崗位,不僅要檢查每個送到眼前的麵糊是否攪拌均勻,還要調節烤爐的上下火,留意溫度和時間。
將心安住在西點麵包的專業學習,他也漸漸明白未來的方向,「公司的產品製作方法,我大約學會八成左右,不過這一行學無止境,我計畫明年開始考證照和進修西點相關的課程。」
跟在志工身邊薰陶與切磋,他的個性逐漸潛移默化,處事的智慧自然流露,有時連他自己都覺得出乎意料,「麵包店的師傅知道我是更生人,剛開始不看好我,也會指指點點,我竟沒有在第一時間跟他們硬碰硬,反而放下身段說,我知道自己沒有技術,才需要請您們教我!」後來師傅看他聰明又肯學,特別願意傾囊相授。
2014年他為了兼顧慈誠培訓和工作,配合課程時間安排休假,但排假、調假並不容易,經常讓他覺得煩惱。蔡美惠提醒他發自內心的放軟身段再試試,「我再一次找同事商量,態度很誠懇,他像是感受到我的誠意,就答應調假了。」他漸漸體會到不只是做慈濟當志工才是向善,生活中多多與人結好緣,也是善的一環。
受證當天,上人為鐘麒濱別上證件時,與他短暫的四目交會,那幾秒鐘的凝視讓他一路哭到下臺還淚流不止。彷彿是在大霧中迷路久了,幾乎放棄希望,卻遇見帶領自己走出迷途的人,那人一路指引走向康莊大道,大道上還有許多人與他同行……
就像重新誕生一般,二十六歲的他現在是一歲的慈誠隊員。
(文:鄭雅嬬 本文摘自:《慈濟》月刊第57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