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啟華 羞澀木訥的孝老師

2013-05-20   | 李啟華
大衛‧迪歐「聽見愛的聲音」慈善演唱會在臺南演出,李啟華(右)請了幾天假,在靜思堂安單,發心為幕後工作人員及志工們做全程記錄。(攝影者:林碧枝)
「看到就拍,不如想好再拍;全部都拍,不如重點才拍;拍了再選,不如選了再拍,這些都是觀察的重要性!」真善美通識課程,擔任平面攝影種子老師的我,將阮義忠師兄教授的攝影要領與學員們分享。平常我是個沉默寡言的人,從沒想過,還可以當講師。

但在慈濟真善美裡薰習多年,站在講臺前,我一反常態,不再是大家熟悉的那位羞澀木訥的李啟華。這時,我內心充滿熱情,連分享的聲音都變得堅定有力,也只有在這種時候,我這還算溫柔的雙眼,才會閃爍著自信的光采。

慈濟善美好因緣

從小見到父母在慈濟的歡喜付出,深覺慈濟是一個很好的團體,由於住家就在臺南靜思堂附近,自然也跟著參與不少活動。我心裡常想:在慈濟中有什麼是我可以做的事情呢?

記得第一次拿起相機拍攝慈濟活動,是在九二一大地震時。當時只是個生手,帶著普通相機就自告奮勇地幫忙紀錄募心募款的畫面,也種下平面攝影的因緣。

2003年7月,三合一通識課程在臺南開課,我趕緊報名,由楊正利師兄擔任隊輔,楊師兄會就我所拍的相片給意見;課程結束後,他還是經常提點我要如何構圖,才能將畫面拍得更好。

該年年底,家父因肺癌住院,隔年4月媽媽又摔傷住院;師姊們體恤我們兄妹三人都要上班,無法兼顧雙親,所以主動輪流到醫院照顧媽媽。

2004年6月看到父親的病情好轉,我發願要更投入志工行列,所以報名慈誠見習。但在八月份時,父親的病情卻開始惡化;尚未痊癒的媽媽希望我先辭掉工作,她說:「爸爸只有一個,工作還可再找。」聽了這句話,我毅然辭職。

圖像組離線編輯說明會,李啟華協助大家安裝軟體。(攝影者:許明捷)
雖然父親終究還是離開了我們,但非常慶幸有這段時間讓我全力照顧他,盡一點人子孝道與些微的反哺恩。

結束見習程課程再報名慈誠培訓課程,於2005年年底受證,即受互愛隊長楊豐旭師兄邀請,擔任人文真善美幹事。一分為「慈濟寫歷史、為慈濟人留足跡」的使命感油然而生,希望能為社區活動留下更多的紀錄。

福從做中得歡喜

「啓華!印表機有問題,你來看一下。」、「啓華,這電腦程式要怎麼用……」在人文真善美工作室中,呼叫聲此起彼落,我越忙越有精神。

僅讀普通高中的我在退伍之後,想有個一技之長而學電腦,也因從事電腦資訊處理,才找到自己的興趣與專長。但,為了照顧父親而辭職,我離開了喜歡的資訊業。

然而,加入慈濟,卻讓我的興趣和專長得以發揮,這分歡喜,讓我更積極地投入人文真善美。

「啟華,花蓮的營隊,你能不能參加?」看到王月秀師姊帶著期盼的眼神,我一口答應:「好,先報名,不過不一定全程喔!」但我開始祈禱,希望公司近期內都加班,以便累積足夠的時數請補休假。終於湊足時數,我迫不及待打電話給月秀師姊。為了參與花蓮人文營的活動記錄,我買了一部筆記型電腦和單眼數位相機,開展營隊記錄的歷程。

「啟華,你電腦行,你要去。」2007年11月在黃福全師兄的鼓勵下,我參加了花蓮多媒體研習營;並帶動起臺南區多媒體的腳步。日後更運用在多媒體課程中學習的動畫技巧,快速完成恭呈證嚴上人的簡報製作;能學以致用的感覺真好,我心歡快無比。上人說:「福從做中得歡喜。」我真的感覺到自己是個有福報的人。

花蓮同仁人文營營隊中,李啟華(左)與黃筱哲討論照片選取的標準及要注意的細節。(攝影者:李宛縈)
親自參與各種活動事前準備工作,及布置的點點滴滴,內心非常感動;更瞭解團隊的默契與共識的重要性。

個性單純木訥的我,平常在真善美工作室,總是默默坐在一旁獨自打著電腦,有人問話時才答個一、二句;但只要問到電腦方面的問題,立刻生龍活虎、熱情洋溢。

因為有興趣、有專長又倍受鼓勵與肯定,及至擔任平面攝影種子老師,沒想到我也可以拿起麥克風、站上講臺暢談如流,真的非常感恩夥伴們不斷地給我機會。

把握生命做慈濟

其實我的脾氣不算太好,喜怒哀樂從表情一望而知。父親的往生,讓家中的生活大轉變,媽媽經常是一會兒「啟華你去做什麼」,一會兒又是「啟華你……」「我只是家中的老二,為何大小事都必須由我來承擔?」不甘願卻又不忍拒絕的心,常不滿而忿然地吶喊。

矛盾的壓力,迫使我經常藉由忙慈濟事來逃避這一切,巧的是,每次參與活動拿到的靜思語結緣品,多半是「行善行孝不能等」或「脾氣不好也不能算好人」,我不斷的生起慚愧心,但這齣戲碼可也還是不斷地重演著。

「啟華,心情不好喔!說來聽聽。」每當心事困擾,心情苦悶時,陳爝娟師姊總是貼心的關懷,耐心的傾聽。當她第一次胰臟癌病發,立刻決定開刀、化療,癒後狀況甚好,她沒有停下慈濟腳步。當她癌病再次復發,化療稍見好轉之後,休養中也不忘把握因緣做慈濟;當她負起玉井大愛園區記錄窗口重責大任時,展現了堅強的生命力,看在眼裡,我是感佩在心裡。

爝娟師姊的病逝,我痛失一位良師益友;所以,我更珍惜與人之間的緣份。她的人品典範,也惕勵著我,要把握有限的生命做有意義的事。

雖說慈濟人什麼都不要貪求,但我卻貪求「時間」,因為要學習的事情還很多,自覺時間真的不夠用;而慈濟大藏經需要更多人來共同紀錄,一向不善與人互動的我,還要在真善美菩薩招生的規劃與帶動上更努力。

我把「單純的智慧」當成我人生的的座右銘。正如《一念間》書中所言:「一切世間事物都不會如我們所預期……這乃是生命的常態……懂得接受無常,並時時明瞭無常現象背後的原因,生命將獲致深刻的寧靜。」

一個念轉,豁然開朗,我的人生不再悲觀、不再有抱怨,只有「對的事情做就對了!」念純心就寬,以前我總有許多的不滿,因此心不能平;現在我知足,所以我富足。不入慈濟,不做真善美,我就不知道自己這一生可以過得這麼快樂!

(文:李啟華 臺南報導2013/05/20)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