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崇貴 當個最有福報的人

2013-05-27   | 劉對
洪崇貴小時候的心願是當個發明家,喜歡研究東西,常常將物品拆解又組裝,曾經將父親珍貴的懷錶用鐵線磨成細扁的螺絲起子拆開來。成功地拆解精密的器械讓他自鳴得意,即使組裝後因多了些零件被發現招來一頓責打,仍不改他對機械充滿好奇創新的熱誠。

從雲端 掉到凡間的孩子

自家三合院是洪崇貴幼年築夢的地方。他慶幸生長在不愁吃穿的家庭,祖父輩曾是官宦世家,家裡擁有兩甲田地,相較於當年普遍貧困的人家,洪崇貴自覺幸福多了。雖是如此,他卻沒有富家子弟的驕氣,父親家教嚴謹、母親是虔誠的佛教徒,在嚴父慈母的影響下,洪崇貴為人處事剛正不阿且古道熱腸。

無憂無慮的童年生活一夕間卻變了調, 1959年他剛考上初中,正待展翅翱翔之際,卻在 8月 7日發生臺灣現代史上最嚴重的大水災,暴雨掩沒無數房舍和田園,洪崇貴家的兩甲地也無一倖免,所幸居家房舍沒被沖走。

雖然房子還在,但家裡主要的經濟來源田園農作物盡失,生活變得拮踞,洪崇貴不忍添加家裡負擔,自願放棄升學,到臺中一家醫院學習一技之長。當時的醫制較寬鬆,私人醫院裡只要有一人具備正式醫師執照即可,其他醫護人員都是從學徒做起,幾年後能否學成醫術,多是由老闆院長核定資格,沒有參加考試,就在私人醫院替病人看病(也就是報章常說的密醫)。

十四、五歲的洪崇貴第一次離開父母,身材瘦小的他隻身來到醫院,很少做家事的雙手開始忙碌,每天要照顧院長的小孩吃飯、洗澡、清潔灑掃…等一切雜事。辛苦工作卻得不到一頓溫飽,當年的老闆非常苛薄,當學徒的洪崇貴三餐只能吃些剩菜殘羹。

為了學得技術;為了不讓人譏笑沒志氣,日子再苦,洪崇貴咬緊牙關撐著。日後學習包裝藥品,英文標示的醫學名詞讓洪崇貴學得很吃力。他深知自己學識不足想再求學,在同事相互掩護下,瞞著老闆到夜補校半工半讀,從初中一直到高中畢業。

經過二十幾年後,洪崇貴從藥劑生到實習醫生,再升到住院醫生,同時也參加放射線技術士的特考,當時私人醫院的醫師較不分科別,只要院長認可,什麼病都要看。他雖然不是正規醫師,依然有濟世的胸懷。

臺灣五、六○年代的醫院,就醫需要保證金、沒有健保,微少的勞保不足應付昂貴的醫療費用。如果是需要洗腎的病人,一次需要三至五千元,一般人病不起,到醫院時都已經很嚴重。洪崇貴經常自掏腰包替病人買藥,儘管薪水微薄,他也要省吃儉用濟助他人。

在醫院看盡生老病死,洪崇貴學會知足、感恩。他以醫院為家努力工作,和同事相處情同家人,好品德獲良緣得伴侶,且深得老闆賞識。當時老闆有意移居國外,常將醫院託給洪崇貴夫婦幫忙管理經營,洪崇貴信守承諾,守著醫院三十年。

「只要求給我溫飽、平穩的生活,我一定會留下把醫院照顧好。」這是洪崇貴離開醫院前對院方的要求,可惜院方不敢答應,而醫院也在他們離開一年後,因找不到能託付的人而結束營業。

在臺北經營電子公司的妹婿生意繁忙,有意邀請洪崇貴合伙幫忙,另外再成立一家公司,事業蒸蒸日上。洪崇貴知足惜福,經歷過年少時在醫院的苦日子,更能體會窮困人家的艱辛。於是,每當工廠出售一批貨品,他一定捐出一筆善款給慈善機構,不論金額多寡,也不問善款流向何處?

無神論 只崇敬有德聖人

一天他又翻開電話簿,一眼瞧見慈濟功德會臺北分會,一如往常立即打電話表明樂捐之意。不久後,一位自稱慈濟志工陳秀琇來到洪崇貴位於土城的家裡。

「咦!真的來了!」洪崇貴訝異慈濟不同於其他慈善機構,為了區區幾萬元捐款,專程坐計程車前來。看到身著端莊優雅旗袍的志工,洪崇貴心生敬意卻又好奇。

「妳們慈濟是不是都很有錢?穿美美的又坐計程車。」幾次和陳秀琇互動熟悉後,洪崇貴說出心裡話。

「我們做志工所有的費用都是自己負責,會眾的善款都是專款專用。」陳秀琇笑著回答,且熱誠地介紹慈濟志業。

「錢捐出去就好,不管你們怎麼使用,反正我不會加入。」洪崇貴心裡想著。他只崇敬如孔子、關公等有德行的聖者,不盲目崇拜任何宗教。為了不讓志工浪費車錢,他開支票改年繳。

「師兄!上人要看你!」陳秀琇通知他到臺北分會六樓。洪崇貴答應前往卻不以為意、姍姍來遲,到達時上人已在地下二樓為會眾開示。他想既然來了就聽吧!看到現場數百人端正地坐著恭敬聆聽,他也豎起耳朵專注著。當聽到上人要大家「開車繫安全帶、騎車戴安全帽」時,洪崇貴覺得只是區區小事,他提前離去。

「怎麼會有那麼多傻子喜歡聽,難道我才是傻子。」洪崇貴邊走邊想,終於悟出其中道理,「開車繫安全帶、騎車戴安全帽」是多麼重要,如果發生交通事故,無論撞人者或被撞者受影響的不只是個人生命,還攸關家庭幸福及整個社會問題,他當下懺悔自己的無知傲慢,由衷佩服上人的慈悲與智慧。

被感動 發願拍動人故事

有一天,陳秀琇邀他到花蓮一遊,從沒到過花蓮的洪崇貴聽說太魯閣風光明媚,歡喜答應前往。去了才知道是慈濟靜思堂,還在建蓋的靜思堂旁搭有休息區,及播放影片的臨時教室,很多志工微笑熱情地接待來賓。

洪崇貴抱著觀光客的心態,隨著大眾進到室內觀看影片,當螢幕出現1992年外蒙古災民生活在冰天雪地的寒冬裡,飽受飢寒的影片時,洪崇貴心裡升起從未有過的激動,一時間淚水奪眶而出,他趕緊用手掌遮住臉,低著頭走到室外,看到長桌上放有樂捐的盒子,他掏出口袋一張支票放進去,再度進入室內,又滿臉淚水走出來再放進一張支票,這樣一來一回三進三出,直到捐出身上兩張支票及所有現金,一顆激動的心才安定下來。

洪崇貴自詡為大男人,從來不輕易掉眼淚,竟然為了一段影片淚流滿面,感受到影像影響人至深,當下他暗自發願要拍攝感人的故事啟發人心。

洪崇貴慶幸自己會拍照又愛好錄影。從小就喜歡研究東西的興致,在醫院工作時更有機會玩弄技術。放射科須要影像處理,底片如何沖洗?洪崇貴買書自己研究。把X光裁剩的底片裝在自用的相機裡,關在暗房內嘗試沖洗,看到影像出來他覺得很有成就感。拍照玩得快樂,進而玩錄影,買V8攝影機到處留足跡。

有一次,在陳秀琇家裡遇到同是土城區的志工陳清波,正為海山聯絡處工程尾款發愁,樂於布施的洪崇貴也盡了一分心力,和陳秀琇一起付清剩餘款項。清波邀他參與社區兒童精進班活動,請他負責拍攝記錄工作。拍攝每一個清淨無染的孩童,讓一向中規中矩的洪崇貴滿心歡喜,當影片呈現時,孩子清朗的笑聲是他全心投入志工的原動力。除了錄影還承擔人事、培訓、訪視、精進、人文推廣等重要幹部,日子過得充實有意義。

沒撇步 學剪接就會攝影

早期(1996年)拍攝錄影的志工很少,一個大型活動就那幾個人,其中一位資深志工黃錦益提議:「既然大家對拍攝錄影這麼有興趣,我們就請專家來教吧!」於是,當時著名的導演、導播、企劃……舉凡和拍攝相關的專業人才,都被錦益邀請來為志工授課。

「以前一個鏡頭拉遠拉近,看到什麼拍什麼,覺得自己很厲害。」經過專家指導,才知道畫面要穩定不晃動;主題要明確、背景乾淨不雜亂……洪崇貴學會如何取景讓畫面說故事。常常一個人兼任拍照、攝影及文字,當作品被放在社區道場與人分享時,備受肯定與鼓勵,讓他日後更有信心去指導其他志工。

有些師兄開始不會電腦,更不會剪輯,所以錄出來的影像不是很理想。志工林連煌就是不習慣用腳架拍攝,自己又不會電腦剪接,因而看不到影像晃動,自然不知改進。

洪崇貴主動教他,告訴連煌必須先學會剪接,因此幫他安裝一部和自己一模一樣的電腦,開始時洪崇貴常常到他家裡教導,土城到淡水需要換三班公車,洪崇貴不辭辛苦,只因為要成就一位精進的菩薩。

後來洪崇貴製作列印一分剪輯簡報;並且錄製一份教學影帶交給連煌,利用電話空中教學,一個步驟一個步驟教他跟著做;同樣的方法也教會新莊的吳松山。早期很多志工都曾經受過他的指導,他總是告訴大家:「學會錄影沒撇步,先學剪接就知道如何拍攝。」

真善美 是最有福報的人

喜歡創新研究的洪崇貴,只要有電腦新產品出來,就會搶先買來試用,再介紹給影視志工,家裡經常堆滿影視器材,最高紀錄曾經擁有十幾部電腦。只要志工有需要,他不吝於割捨,有的低價出售甚至免費贈送,希望更多人一起記錄慈濟大藏經,完成一大史事。

曾經有多年時間,洪崇貴有因緣隨師紀錄,感受證嚴上人為了「淨化人心、祥和社會、天下無災難」的宏願,即使法體再疲累也不休息,對會眾開示一場接著一場,洪崇貴常常感動、不捨地私下掉淚,發願緊緊跟隨上人腳步,記錄慈濟人事物。

投入影視志工十幾年,歷經臺灣發生大事件:在樂生療養院拍攝院友的堅韌生命力;在和平醫院拍攝慈濟人的勇敢,SARS發生時,病患的家屬不敢接近病患,慈濟人卻熱心關懷;在汐止拍到災民的無奈,賀伯颱風大水淹到二樓,剛整修好的房子一週後又遭殃;在九二一拍希望工程;在大園空難拍大愛關懷,看到血肉模糊的現場,有些屍塊還掛在大樹上,他想到中國人有死後留全屍觀念,但若無常來時什麼都不用計較。

每一次拍攝災難現場,心情總是特別沉重,然而強烈的使命感令洪崇貴勇敢面對。扛起機器往前衝,就是要及時記錄慈濟大藏經。

「能成為真善美志工是最有福報的人。」洪崇貴鼓勵新進的影視志工,在活動中要注意人文禮儀,要真實無私地紀錄;隨時補位,有時候也要加入不同工作領域,才能感同身受,完成更真實貼切的歷史記錄。

(文:劉對)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