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碧輝 從無到有的拓荒者

2013-06-10   | 薛燕春
從筆耕隊的攝影組到獨立成立影視組,從器材維護到人員的培養,趙碧輝當年一路陪伴影視志工,雖然御任也退居幕後陪伴社區志工。
「這是民國84年影視組剛成立時的簽到表、這是當時的活動通告單……,還有很多很多的資料,我都沒丟全部都留下來了。」在趙碧輝的家裡,他如數家珍的翻開一本本泛黃的資料夾,好像高雄影視組的歷史寶庫,裡面全都是過去影視組經歷過的點點滴滴,即使是一張過時的通訊錄,他還是很珍惜的留著,因為一個從無到有的影視功能團隊,就從他這裡開始。

草創時期 只憑熱忱義無反顧

1992年趙碧輝加入高雄筆耕隊的攝影組,1995年為了配合力霸友聯U2每天一小時的《慈濟世界》節目,及籌劃中的大愛電視臺,他將攝影組獨立出來而成立了影視組,對於專精照相的他而言,這個要結合文字、錄影、照相的工作比想像中複雜,難度更高。

影視組草創時期,成員是問題,器材也是問題,甚至有好多志工不知道影視組是做什麼的,所以當志工憑著一份對於慈濟的熱愛而投入時,訓練便成了當務之急,如何撰寫新聞稿?導言是什麼?內文又是什麼?如何熟練攝影機?讓拍出的影像不失焦、色溫正確、還要有重點……等,這些像是另一種考驗,於是趙碧輝除了負責組長的事務,還要擔任教育的工作。

「當年,我就到臺北去上了半天的研習,新聞主播黃晴雯教大家新聞是什麼,就這樣我回到高雄就開始了教導志工的工作。其實也是邊做邊學習,只是我要比別人更快學會,所以就要更努力。」回憶這段往事時,趙碧輝笑笑地說,也不知道當時是那裡來的勇氣。

隨著《慈濟世界》節目開播在即,時間顯得更緊迫,為了提升大家的技術,趙碧輝必需在最短時間內讓一切就緒。「最快的方法就是自己來。」所以他帶領影視志工每星期一固定在高雄九如分會共修,並親自負責訓練課程。而他在中鋼上班的時間要輪三班制,所以有時他必需在下班後趕來幫大家上課,有時他又要上課後再趕回中鋼上班。時間、人員的重重壓力及嚴謹的個性,即使對影視組滿腔的熱情,但他很少笑,臉上總掛著一抺嚴肅的神情。
當年為了鼓勵影視志工拍攝優秀的作品,特別舉行了第一屆影視志工「金像獎」,高雄影視組得了很多奬項,趙碧輝代表領奬。(圖:趙碧輝提供)


萌芽時期 謹遵紀律尋得興趣

而這樣嚴謹的個性來自小時候的訓練,趙碧輝的父親是受過日本教育的公務人員,當別人家是愛的教育時,他們家則是打的教育、鐵的紀律。父親用嚴厲的方式來教導小孩子做人的道理,所以從小趙碧輝就知道要謹慎做事,不只要認真還將每件事做得完美。

其實,在嚴肅的外表下,父親還是很疼愛子女的,在趙碧輝國中的時候,父親郵購了一臺照相機給他,當時父親當公務員的薪水雖然可以養活全家溫飽,但每個月並沒有多餘的閒錢,相機是趙碧輝從未想過擁有的奢侈品,雖然這是一臺功能最陽春的相機,但是從收到相機的第一刻開始,他看著說明書按圖索驥,一一摸索相機的各個按鍵和設定,像是與天俱來的天份一樣,第一次拿到相機,沒多久他就熟悉各項功能,同時他也對照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未受證慈濟志工前的趙碧輝,假日總會帶著相機上山下海到處去拍照,而這時候太太邱芹英已經開始參與慈濟茶會,每次要去參加茶會之前,她總不忘問趙碧輝一句:「一起去做慈濟,好嗎?」

「下次再說吧!」不管太太如何邀他,趙碧輝從沒答應過,不是他不認同慈濟,而是他一直猶豫著:「我到慈濟能做什麼呢?我的專長可以發揮嗎?」他始終在慈濟門外排徊。

在一次的活動中因為缺少了照相志工,太太不死心的再次邀他去參加,終於趙碧輝找到可以發揮他專長的工作,從此他全心投入慈濟。而當年的組會、文化下鄉茶會、證嚴上人演講的「幸福人生講座」……等照相的工作,幾乎都由趙碧輝承擔。

開墾時期 追逐時間顧全職志

從擔任高雄影視組長開始,趙碧輝總是要跟時間賽跑。有一天,趙碧輝下班回家,女兒紅著眼說:「爸爸!我的腳扭傷了,你帶我去給醫生看好不好?」

「可是我要先去幫大家上課,明天我再帶你去醫院。」看著女兒點點頭,趙碧輝才安心地穿上制服趕著去開會,其實在奔往高雄九如分會的路上,他還盤算著明天除了要帶女兒去看醫生,還得抽空回家去看看高齡的老爸爸,還有影視記錄要派班……

1995年12月25日《慈濟世界》節目開播的第一則新聞「鳳山體育場骨髓捐贈驗血活動」,就是由高雄影視志工所拍攝,看到新聞播出,趙碧輝嘴角微微上揚,幾個月來的壓力,隨著新聞的播出總算讓他稍稍鬆了一口氣,也見證了辛苦努力的成果。

從此以後,每天趙碧輝在上班前,會先繞到小港機場趕上第一班飛機,將影帶寄到臺北提供當天《慈濟世界》的播出,除了影帶的整理剪輯,他還要幫文字志工修潤新聞稿,攝影機就由他親自保管和保養,假日時也是機器使用最頻繁的時候,上午記錄完,下午還有工作要執行,晚上也要活動要拍攝,有時還要應付突發的災難,這些歷史的點滴都不能漏掉,所以保養和移交攝影機就統籌由趙碧輝管理。
1998年舉行的影視志研習營,高雄參加的志工合影留念,趙碧輝於後排右四。(圖:趙碧輝提供)

當時人力嚴重不足,往往要找到人出班記錄都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更別說還有人力來承擔這些後續的工作,所以趙碧輝只好一肩擔起大大小小的事情,那段時間裡他幾乎二十四小時待命,一天睡不到幾個小時。

開枝散葉 用心承擔傳承美善

眼看志工的專業漸漸提升,趙碧輝將每星期的共修改成每月一次,讓自己有喘息的空間,但還是有許多志工習慣星期一到九如分會去,大家都希望影視的課程可以繼續,沒多久趙碧輝又恢復了每星期的共修,也因為那段時間的培育,才有現今許多優秀的影視志工,讓高雄的人文真善美志工更加茁壯。

1992年受證為慈濟委員的趙碧輝,猶記得證嚴上人為他掛上名牌時對他說的話:「好好的做!」這句話他謹記在心裡,接下影視組窗口後,他也時常鞭策自己:「只有不適任的組長,沒有不適任的組員。」因此看起來嚴肅的他,卻從未指責影視志工拍的不對,寫的不好,有任何事情也自己扛下來,不讓志工產生負面情緒。

從筆耕隊的攝影組到獨立成立影視組,從器材維護到人員的培養,這一路高雄的影視組就像趙碧輝一手培育呵護的小孩,2001年他將組長的工作傳承給慈濟志工林淑娥,自己卸任退居幕後陪伴社區志工,他還是像當年一樣關心著影視工作,因為對他而言,最欣慰的就看著一群群過去帶出來的影視志工,現在都在人文真善美的團隊裡繼續傳承,並為慈濟留下最真實最美善的故事。

(文:薛燕春、莊雅晴 高雄報導)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