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和昇 脾氣超好的素老闆

2013-06-17   | 王惠香
每次出班記錄活動,只要有陳和昇(左)在,總會逗得眾人開懷大笑。(照片提供:陳和昇)
廚房裡,熱騰騰的湯麵冒著煙,陣陣香味撲鼻而來,「和昇,這份餐可以送了喔!」「好!」用餐時間,餐廳裡忙碌依舊,老闆陳和昇帶著笑容忙進忙出。

為了響應證嚴上人的「心素食儀」,2003年,陳和昇夫妻倆與慈濟志工合作,將原本經營的書局,轉型為「翰林緣」素食餐館,在社區帶動素食人文。2005年,倆人同時受證慈濟委員。

素食餐館老闆 脾氣超好

「和昇,等一下幫忙買沙拉油、冬粉,還有菜瓜布。」「好!還需要買什麼嗎?」不論廚房或外場,呼喚的聲音此起彼落,陳和昇總是面帶微笑隨時補位。踩上腳踏車,他出門補貨去了。

對於這位脾氣超好的老闆,工作夥伴們一致的心聲是,「和昇,我們不能沒有你!」

一起創業的慈濟志工陳郁惠說:「他真的是赤子之心,什麼事情都可以往好的方面去想。有次他參加志工活動回來,一進到店裡就笑嘻嘻的說,『哈哈哈,今天被罵回來了!』『被罵還這麼高興?』他說,人家願意罵我,就是在教我啊!如果不罵,我就不知道自己的缺點啦!」

為什麼他的EQ這麼好,總是笑咪咪?他說:「脾氣來的時候,事情容易處理不好,所以我會先靜下來聽大家說,或許又會有不同的想法。我覺得自己在團體裡面是最弱的,不曉得大家這麼看重我,真的很感動!」

陳和昇說,脾氣來的時候,事情容易處理不好,所以他會先靜下來聽大家說,或許又會有不同的想法。(照片提供:陳和昇)
「很感恩『翰林緣』的夥伴們,大家的情誼就像兄弟姊妹一樣,真的是很溫馨的大家庭!」陳和昇由衷地說,不論在職業或志業上,他們都是彼此最大的後盾。

出班錄影 一定沒問題

年輕時,陳和昇就對照相有興趣。2003年,因為社區需要人文真善美志工,他自費購買攝影機,開始學習錄影、剪輯。

他笑著說,剛學錄影的時候,什麼都不會,如何操作、要拍什麼、怎麼取景,完全沒概念;常常錄了一堆畫面,回去剪接的時候,對著電腦銀幕傷透腦筋,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剪什麼。好不容易完成的影片,好幾次因為忘了存檔,遇到電腦當機,消失得無影無蹤,「那當下,真的很懊惱!但是後悔也沒有用,就會想以後要怎麼改進。」

雖然挫折不斷,他還是勇於承擔,邊做邊學;透過每一次的出班,向師兄師姊請教;也會帶著攝影機,直接到有經驗的師兄家學習。一回生、二回熟、三回變高手,現在跑新聞,如果是急件,他也可以一天之內完成。

哪裡有需要,就到哪裡去,陳和昇的錄影足跡,曾經遍布臺南十個地區(下營、六甲、官田、麻豆、後壁、鹽水、新營、柳營、東山、白河),隨著志工人數增加,才逐漸縮減記錄範圍。他的太太王麗霞笑著說:「接到勤務通知,不管手邊是否有工作,他總是回答『沒問題!』,慈濟事優先,其它事都可以先放下。」

2009年莫拉克風災,臺南遭逢七十年來最嚴重的水患,曾文水庫超過負荷,啟動洩洪,許多區域受災淹水,其中麻豆鎮小碑里水位曾達一樓高,附近的麻豆圓環也曾水深及膝。

新年扮財神和兒子合影,陳和昇說:「平常閒暇的時候,彼此這樣開玩笑才會快樂啊!大家聯絡感情嘛!」(照片提供:陳和昇)
冒著風雨,陳和昇穿上雨衣,背起攝影機,跟著慈濟志工前往社區關懷,分送熱便當、發放慰問金、協助居家清掃……。將慈濟人送愛送溫暖的畫面,透過大愛新聞傳播出去。

他神情認真地說:「其實,用心去做,收穫最多的是自己。透過攝影機,把那一些歷史記錄下來,把那一些感動的畫面傳播出去,我覺得是很有意義的事情。」

搞笑達人 大家的開心果

雖然年紀已邁向五十,經常面帶微笑的陳和昇,有顆純真的赤子心,舉手投足間有種孩子氣,是大家的開心果。每次出班記錄活動,只要有他在,總會逗得眾人開懷大笑。

問他為什麼喜歡搞笑,他的回答是,「平常閒暇的時候,彼此這樣開玩笑才會快樂啊!大家聯絡感情嘛!不過攝影機一拿起來,就要認真了,耳朵當作眼睛用,眼睛當成耳朵聽,隨時注意周遭的情境變化,有什麼狀況,趕快機子一轉,馬上把感動的畫面拍攝下來。」

說起這些志同道合的真善美夥伴,他笑得好開心,「我的能力不太夠,有他們一起承擔活動記錄,比較有安全感,有他們撐著,比較有信心。所以每次快樂出班,都是因為有他們在,我都是在旁邊配合的啦!叫我撐場面,我不敢,但是叫我出班,跟大家一起共事,我很樂意啦!」

意外罹癌 痛像千刀萬剮

2012年2月,陳和昇因身體不適就醫,意外發現罹患大腸癌。他坦言,「剛知道那幾天,真的無法接受,整晚睡不好,心情也很低落。大大小小的事浮現腦海……還有好多工作沒做呢!哪些事該準備,要趁意識清楚趕快做。」

住院開刀化療後,疼痛、暈眩、嘔吐、虛弱接踵而至,身體飽受病磨。因為傷口尚未癒合,每次上廁所都混著血水宣洩而下,那種痛的感覺有如千刀萬剮,打嗎啡也沒有辦法壓過去。

陳和昇歡喜心接受治療,本來預計要做六次的療程,做到第三次就結束了。圖為陳和昇做第二次化療前合影。(照片提供:陳和昇)
有次他一個人在病房想要上廁所,全身無力站不起來,又怕拉在病床上;於是用爬的,想要爬到洗手間。照顧他的太太從病房外走進來,看到這幅景象,不禁紅了眼眶、心疼不捨,連忙跑過來將他從地上扶起,夫妻倆人相擁而泣。

歡喜心是一帖良藥

「還好做慈濟久了,有吸收上人的法,轉念會比較快;我告訴自己,要用歡喜心面對。」住院期間,陳和昇填妥大體捐贈、器官捐贈、癌末放棄積極治療同意書,也把事情都交代好,「我是做最壞的打算,最好的準備,即使沒辦法留住這個身體,也可以當大體老師,發揮良能!」

返家休養時,適逢上人行腳慈濟臺南佳里共修處,他前往接受祝福,上人慈勉「歡喜心接受」,他虔誠道感恩,心想,「上人真是我的知音,這就是我面對病痛的想法啊!」

化療期間,他時時想著上人那句「歡喜心接受」,本來預計要做六次的療程,做到第三次結束,醫生竟然說:「咦!從你的檢查報告看來,可以不必再做了。」

「喔!當下聽得,眼淚都流下來!」回想當時情景,陳和昇依舊感動得語帶哽咽。

「很感恩啦!這次的病痛,在我背後有一群很溫暖的力量,師兄師姊的祝福,大醫王、白衣大士的悉心照顧,家人的陪伴,增加我本身向上的力量,實在有夠感恩的啦!所以說,給人歡喜,給人祝福,就是一股很溫暖的力量!」

身體逐漸康復的陳和昇,再度拿起心愛的攝影機,開心得像個小孩子,「能再做我以前最愛的工作,拍攝每一個真善美的畫面,真是人生快樂的事!能跟人文真善美團隊一起共事喔,是歡喜再歡喜的事!」

陳和昇笑容燦爛的說:「歡喜心接受,真的是一帖良藥!所以要保持一顆陽光的心、燦爛的心、歡喜的心,面對每一天,把握有限的人生,做有意義的事情!」

(文:王惠香 臺南麻豆報導2013/06/17)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