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桂樹 母親是我的小跟班

2013-06-16   | 鄭善意 程三令
呂桂樹經常利用下班之餘,抽空牽著母親到鄉間小路散歩,而且只要紀錄現場允許,他一定會帶著媽媽一起出班。(照片提供:呂桂樹)
「鈴──鈴──」一大早,電話鈴聲將呂桂樹從睡夢中喚醒,他抓起聽筒,隨即聽到彼端傳來:「桂樹師伯嗎?我是宏瑜。」

「有什麼事嗎?」

「又要麻煩你了,內壢自強街一戶民宅發生嚴重火災,一家五口葬生火窟……」

桂樹接完大愛電視臺新聞部副理歐宏瑜的電話,馬上以最快的速度梳洗完畢,即戴起耳機,一邊打電話邀約人文真善美團隊緊急出班,一邊準備攝影工具,然後驅車趕往火災事故現場。

現場的一間四層樓透天厝,已經被燒得面目全非,桂樹觀察四周環境後,俐落地架起攝影機,捕捉重要的畫面,並及時將影帶傳給大愛臺新聞部。

二十多年來,桂樹紀錄的經驗和用心,不只是大愛臺很好的後盾,更可以細膩同理周遭人物的情緒起伏,用柔軟慈悲的心看見別人的需要。

「師姊,這場火災讓社區的鄉親都飽受驚嚇了,我們要趕快在這社區舉辦一場愛灑活動,來安住他們惶恐不安的心……」桂樹與當區組長說完話,馬上到殯儀館做後續紀錄。

「我昨日才回去陪爸爸過生日……」看著遭遇火災事故的家屬,淚眼婆娑地向志工訴說,注視著攝影機鏡頭的桂樹,淚水在眼眶裡打轉,內心深處的傷痛也一幕幕出現在眼前……

化小愛為大愛

因為認養紀錄921希望工程重建學校的因緣,呂桂樹得以受到大愛電視臺專業人員的指導,從如何收音、訪問到有主題性的做一個完整的故事紀錄片等等。(照片提供:呂桂樹)
從小,父親就對桂樹寵愛有加,常常騎腳踏車載他去兜風、吃著「柑糖」看布袋戲、歌仔戲……桂樹長大後,父子也是無所不談。1997年6月,身體一向硬朗的父親突然覺得胃不舒服,經過一連串檢查,最後醫生告訴桂樹:「你要有心理準備,檢驗報告的結果顯示,你父親罹患了胰臟癌,必須馬上開刀……」

聽完醫生的話,桂樹難以接受這個事實,跑到外面抱頭痛哭。經過三個月的積極治療,父親仍撒手人寰。在桂樹痛不欲生的無助時刻,還好有慈濟人的陪伴,師兄、師姊們圍在床邊,為父親念佛的那一幕,讓他永世難忘,更成了回報父恩的力量。

辦完父親喪事後,他將對父親的小愛轉為大愛,積極投入各項社區志工服務,也憑著對攝影的興趣,只要有活動他都會拿著錄影機,將活動的過程「全都錄」下來。1999年9月21日,臺灣發生一場大地震,這一個天搖地動的大災難,讓桂樹的錄影技術有了重大的突破。

「桂樹師兄怎麼只有影像,現場音呢?」湯森榮老師看著桂樹說:「要收現場音,現場音比OS更感動,那是現場自然發生的事,如鳥叫聲、電鑽在鑽地蹦蹦蹦的聲音等等,讓人有如臨現場的感覺。」

經過老師的指點後,桂樹每次遇到輪休,就從中壢開車前往臺中東勢國小的工地,信心滿滿地架起錄影機、按下錄影鍵,然後心中默數一百零一,一百零二……一百零五後,手就直接將紅色錄影按鍵一按,再換另一個角度繼續拍攝,認真的要將每個畫面拍好。

呂桂樹積極投入各項活動紀錄,只要一通電話,他即隨時與人換班,克服各種困難地把握機會。(照片提供:呂桂樹)
「桂樹這個現場對話怎麼沒有完整保留呢?」小湯老師無奈地說。「上課老師有教一個cut要十秒鐘,完全照老師的話做,有錯嗎?」桂樹納悶地想……

因為認養紀錄921希望工程重建學校的因緣,得以受到大愛電視臺專業人員的指導,從如何收音、訪問到有主題性的做一個完整的故事紀錄片等等;這期間,桂樹把握每一個學習的機會,用心努力,終於獲得希望工程紀錄影片第一名的榮耀。

握緊母親的手


獲得肯定之後,桂樹更積極投入各項大型營隊紀錄,以及災難現場如新航空難、SARS、莫拉克風災等紀錄工作,足跡更擴及國際賑災,只要一通電話,他即隨時與人換班,克服各種困難地把握機會。只是這樣無所求的全力付出,有時也會忽略對家人的照顧而不自知,尤其是母親。

直到有一次,在社區紀錄「慈悲三昧水懺」演繹時,鏡頭裡,志工陳當世牽著九十多歲的老父親一起參與活動的天倫樂影象,觸動了桂樹的孺慕之情,他除了思念已故的父親,更想起與母親的疏離,心中止不住陣陣惆悵……

在簡樸農村的大家庭裡,許多的農事、家事都是桂樹的母親一肩挑起,偏偏桂樹從小就體弱多病,經常得看醫生,造成母親很大的困擾;好不容易才盼到成家立業,婚後卻與妻子搬去林口臺電公司宿舍居住,沒多久又被派往沙烏地阿拉伯工作,一去又是三年餘,別說家裡的重擔無法幫忙,母子更是聚少離多。

二十多年來,桂樹紀錄的經驗和用心,不只是大愛臺很好的後盾,更可以細膩同理周遭人物的情緒起伏,用柔軟慈悲的心看見別人的需要。(照片提供:呂桂樹)
因而母子間的隔閡愈來愈深,到桂樹投入慈濟志工後,甚至引來親友們的撻伐:「為什麼不好好陪伴媽媽,只知道要做慈濟志工……」這話讓桂樹百口莫辯,當時桂樹只覺得他們不懂他的心,他認真做慈濟也是為了報答父恩,為了行善積德,母親還有其他兄、姊陪伴啊……

「我錯了!」桂樹這才猛然想起證嚴上人的一再慈示:「慈濟是做出來的,不是說出來的,要行善也要行孝……」桂樹暗暗沉思:「這些年來,我幾乎把上班以外的時間,都投注在人文真善美的錄製工作上,而已經八十多歲的母親還能等我多久?是該多陪陪她的,千萬不能讓失去父親的遺憾再度發生。」

從此,桂樹經常利用下班之餘,抽空牽著母親到鄉間小路散歩,而且只要紀錄現場允許,他一定會帶著媽媽一起出班,他覺得只有如此才能既陪伴母親,也能安安心心當個稱職的志工。

以前偶有機會牽母親過馬路,母子都覺得彆扭,現在她和桂樹出門,手都會自然而然地滑進他的手裡,而剎那間從母親的手心穿透過來的溫暖感覺,則讓桂樹忍不住握緊母親的手,生怕「幸福」一不留神就會溜走。

(文:鄭善意、程三令 桃園報導2013/06/16)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