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秋玉 為下輩子寫腳本

2013-09-03   | 張素玉
林秋玉進入慈濟後,運鏡轉境,由自卑轉自信,勤寫自己人生腳本。(攝影者:吳明哲)
「進來慈濟,做環保對你有幫助嗎?」慈濟志工林秋玉與環保志工葉由甘在靜寂的茶道教室交談著。兩人坐在竹簾的窗旁,日照漸漸由東向西,而映在葉由甘臉上的日光,隨著日照西移而更加明亮。

教室旁的茶水準備室裏,靜靜地架著一臺錄影機,鏡頭對著葉由甘,螢幕上的小紅點正在閃爍著,正在錄影中,但錄影機旁卻空無一人。偶爾有誤闖進入者,見到這樣的場景都會立即放低姿勢與音量,不要打擾正在進行的訪問。這一場錄影與採訪者皆為同一人,而後製剪輯也是同一位——林秋玉。

膽小怕鬼怕死 做志工找回自信

新北市三重靜思堂每天早上十點左右,就會看見揹著大包包的林秋玉,展開一天採訪人物、錄影、剪輯的工作;她行事總是非常低調,靜靜地安排自己必須要完成的工作。

話說秋玉隱身在人群中,就像小時候從不引人注目,因為從小她對自己缺乏自信,養成自卑又內向的個性,她自我解讀說:「因為我動作慢,人家都說我笨,我自己也認為自己很笨。國小的時候,人家在操場玩,我一定是坐在那邊看人家玩,因為我認為我不會玩,我下去一定搞砸人家!」

秋玉於1960年出生於臺北縣石門鄉山上,小時候家境並不好過,她在種著稻米與茶葉的梯田中長大,還沒上學前就已學會採茶,上國中後就代替有肺癆的爸爸及辛勞的媽媽,去幫鄰人「換工」割稻。

林秋玉(右一)拿著錄影機,專注的拍攝慈濟志工為關懷戶修繕家園,希望可以影響更多人投入慈善志業。(攝影者:洪慶章)
印象中,每當農忙後的夜晚,大人們總會聚在大埕閒聊著,話題總是繞著那個樹啊,前幾天才有人上吊之類的;不然就是屋角轉一個彎看到白白的,大人們繪聲繪影說看過,讓一旁的秋玉覺得很真實,不是說鬼故事。而爸爸在她升國中那一年又因久病往生,讓小小年紀的秋玉對生死產生莫大的害怕及疑惑。

自小怕死、怕鬼,對於花開花謝、生老病死瞬息萬變;死,到底是怎麼一回事?病痛來的時候,如果人躺在那裏,應該要怎麼去面對?等等一堆人生的課題,恐懼與害怕驅使她一直在尋找人生的答案,心靈安住的方法。

1991年,秋玉在美容院剪髮時,無意中聽到《渡》的錄音帶,內容談到人生苦惱的話題,當面對許多煩惱的時候,如何聽證嚴上人的「靜思語」轉個念頭,跨越苦痛。這個分享讓秋玉感受到「慈濟」這個團體很不錯,平常秋玉聽到哪裏有困苦的人需要救助時,總是二話不說的匯款去幫助人,但事後新聞總會報導那是騙人的,常讓秋玉感到助人還被騙的無奈。這次秋玉聽到《渡》的錄音帶後,就主動打電話到臺北分會說要當會員。

她展開了志工生涯,無論是香積、慈少隊輔、環保都有她付出的身影,在做志工當下,她也勤讀上人著作及聽聞佛法,在上人開示中她聽到:「這輩子的劇本是上輩子寫來演的,所以這輩子要面對;下輩子怎麼樣,我現在要演、我現在要寫,就看自己怎麼造作。」這句話解開秋玉對生死的疑惑,從此安住在慈濟心靈的道場,勤寫自己人生的腳本。她充滿信心地說:「做慈濟讓我找到安心、做人文真善美讓我找到自信。」

拍攝人物故事 悟真善美願力

林秋玉(左一)認真的指導《人間菩薩》影片拍攝及剪輯時,該注意的事項。(攝影者:柯喬麗)
勤寫自己人生腳本的她,在2001年受證慈濟委員,2003年經由慈濟志工羅美珠邀約,進入人文真善美功能的文字,記錄起他人的人生腳本,也為社區寫歷史。2006年羅美珠邀約社區需要有人錄影!秋玉就棄筆改扛錄影機,當時社區學錄影的師姊只有她一位,為何願意扛起那沈重的錄影機?她一臉理所當然地告訴自己:「因為有需要啊!」

剛開始學錄影,到了活動現場,不知道要拍什麼?怎麼拍?只會按「錄」的她,一段時間後,她後悔了。因為她發現錄影需要耗材,一捲錄影帶幾十塊,然後又有環保問題,她反問自己:「人家環保志工去撿個寶特瓶就可以『利他』,就有為地球,那為什麼我要做人文真善美?」

在多次採訪年長的師姊當中,她發現這些前輩志工,有因為家暴、憂鬱、先生往生或是先生賭博所以走不出來,而在接觸到慈濟後她們走出來了,在付出的當下她們找到人生的意義和價值,所以改變了她們的一生。她深深感受到這樣的人生故事,必定還在社會上不同角落發生、不斷循環。

她豁然領悟:「我們所製作的人物故事影片,如果可以去影響別人,比如那些老菩薩的人生經驗,可以幫助還在困苦當中的人,心靈上走不出來的人,因為他們看到之後,鼓勵去做好事、去轉個念頭,可以改變他們的家庭,這不就是做人文真善美的意義嗎?」

努力實作得經驗 淨化人心

從此她努力學習一切相關事務,2006年第一次剪歲末祝福影片,「你知道嗎?不止導演笑,全場的人都笑!」她回想當時的情境,對自己的第一次剪輯她評論說:「那根本不像影片,就是一直講話。」

林秋玉(灰衣站立者)平日除了技術的傳承,更將所見所聞的感動及領悟,時時與志工分享,希望人人都可以從記錄人物故事當中學習另一種不同的生命。(攝影者:柯喬麗)
但是不怕笑、願意學習的她認為:「我是學員,所以我有做不好的權利,可是我會盡力。」導演說改就改,一直至今,仍是不斷被退片再修改,她從不放棄進步的機會,自信也一點一滴累積。

隨著技術成熟,秋玉從社區各大小型營隊圓緣帶製作時的挑燈夜戰,莫拉克風災支援屏東與高雄的紀錄、社區慈善新聞製作,也跨海前往大陸參與四川賑災、雲南冬令發放等,並協助大陸製作當地志工的《人間菩薩》影片,把握時間與當地的人文真善美交流拍攝心得。

2013年初,去雲南冬令發放時,她冷到手僵硬,錄影機按鍵按不下去。但是看到一位阿嬤全身一直發抖,衣服就這樣單薄,而且長期生活在那裏,這樣的老人家很辛苦在過日子,她省思自己才去幾天就冷成這樣,她感受到自己已經很幸福了。

秋玉更加把握時間與空間,除了技術的傳承,更將所見所聞的感動及領悟,時時與其他後進分享,希望人人都可以從記錄人物故事當中,學習不同的生命經驗。製作大愛臺《人間菩薩》影片,她往往手上會同時進行二位人物故事。透過鏡頭,將人物經歷化為感動與啟發人性的影像,記錄他人的人生腳本,同時她也努力為自己寫下未來的人生腳本。

(文:張素玉 新北市三重報導2013/09/03)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