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福利

  青少年本質主要在「教」與「導」。

  本會推動青少年福利,以促進青少年身心健全發展「珍愛生命,健康學習」為目標,並對於青少年階段的心靈成長與行為引導,重視正確價值觀、生命觀的建立。

  青少年階段的學習與成長,強調化育與引導,透過環境學習、同儕學習,以團體動力為方法,舉辦多項團體成長活動,將人與環境相互融合。

  另一方面,也成立慈濟大專青年聯誼會(以下簡稱慈青社)、慈青籃球隊等,透過各項活動與研習,體驗學習、志工學習、同儕影響力等。同時藉由環保志工服務、醫院志工服務、人文交流活動、訪視貧戶,讓青少年體會生老病死,懂得珍惜生命。透過種種服務過程的體會,除了培養自信外,更重要的是建立正確價值觀,及把握生命的功能並發揮良能。103年合計5,281,939人次受益,志工95,567人次投入。

103年青少年福利方案執行成果如下:

工作項目 實施內容 經費支出(元)
珍愛青春方案
  1. 舉辦寒暑假社區青少年營隊:帶動青少年對生命與環境的關懷與熱忱,及增進親子關係,促進家庭和樂。暑期於全台各社區舉辦22梯次青少年營隊,寒假則舉辦5梯次青少年營隊活動,共計投入超過2,400名工作人員,互動逾10,000人次。
  2. 舉辦大專青年營隊:以各大專院校慈濟大專青年聯誼會(簡稱慈青社)社團為基礎,並邀請大專院校學生參與,透過關懷活動與營隊課程接引大專青年,體悟生命價值、珍惜生命、付出良能、踏實守份、培養專業,成為校園清流典範。全台共有156所大專院校有慈青於校園中活動,總人數為3,553人,於校園中辦理相關活動,年度共計舉辦超過1,200場次活動,互動近30,000人次。
  3. 舉辦醫院志工營隊:提供大專青年服務學習的機會,體會生老病死的人生歷程,珍惜生命,行善行孝要即時。本會於寒暑假期間共舉辦11梯次醫院志工隊,讓超過350名青年學子進入醫院,實際體會付出。
3,028,911
身心靈健全人格培育方案
  1. 提供社區青少年健全成長的環境教育,深耕社區人文教育。
  2. 透過活動課程、體驗學習、服務學習,讓社區青少年肯定生命的價值與意義,並從自我肯定中學習付出。於全台各社區成立青少年成長班以及慈濟青少年籃球家族聯誼會,共計有58班,招收學員逾5,300人,投入逾3,100位志工,辦理例行課程與活動超過1,600場次,互動超過100,000人次。
  3. 援助國家含海地、莫三比克、史瓦濟蘭、賴索托、南非、敘利亞、聖馬丁、約旦、緬甸、加拿大、印尼、宏都拉斯、辛巴威、波士尼亞、法國、美國、香港、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尼等國。
  4. 關懷輔導偏遠地區青少年,推動生命關懷活動、帶動自我肯定等工作坊。
10,518,110
新芽課輔方案
  1. 提供社區青少年健全成長的環境教育,深耕社區人文教育。
  2. 以經濟弱勢家庭青少年為對象,每週安排課業輔導及人文活動。全年度共舉辦140場次課輔與其他人文活動,共投入近3,000人次志工人力,陪伴青少年逾2,500人次。
  3. 規劃親子成長講座,落實家庭訪視,透過志工關懷陪伴,養成孩子自愛自動的學習精神與人文禮儀。
100,024
希望校園方案
  1. 設立優質境教環境─依指定捐款資助慈濟教育志業,提供優質境教環境、專業與人文兼備的師資及各項學習設備,培育社會責任感、使命感之青年,願意到偏鄉服務,提昇偏鄉人員素質,屢獲教學卓越之肯定。嘉惠師生6,794人。
  2. 全臺校園反毒宣導活動─
    (1)本會結合慈濟教育志業等相關單位,辦理全台各縣市巡迴反毒活動。
    (2)從認識毒品危害、向毒品說不,播放大愛台拍攝之「破浪而出」、「逆子」兩部影片,邀請劇中戒毒成功之主角、亦為本會志工現身說法。
    (3)宣導場所包含國小、國中、高中、大專院校等各級學校及軍營、縣市政府、各地慈濟會所、醫院、監獄、戒治所、地檢署、衛生局、衛生所等地。合計辦理1,221場次。受益人數達12萬4,413人。
  3. 全球極少之無語良師醫學教育已成國際學習標杆,引導重視解剖學人文教育,對於臺灣醫學教育帶來巨大影響。
  4. 提供學生多元服務學習─辦學理念不只傳授知識,更重視學生生命教育,因此服務學習是為重要學習歷程。舉凡:社區服務、清寒家庭及社區兒童課業輔導、社區機構關懷、社區環境保護、社區義診服務、社區長者關懷等。激發學生良善本質,培養良知與良能兼備學生。進而協助學生跨國服務學習,體驗大愛地球村「愛無國界」的宏觀視野。茲依七大類服務學習,總受惠逾5,000人,參加師生逾5,200人,說明如下:
    老人福利:辦理24場次、參加師生324人、受惠820人。
    身心障礙福利:辦理11場次、參加師生130人、受惠309人。
    兒童福利:辦理113場次、參加師生3,105人、受惠人7,875人。
    社會公益:辦理3場次、參加師生40人、受惠10,073人。
    青少年福利:辦理51場次、參加師生1,253人、受惠10,433人。
    婦女福利:辦理1場次、參加師生6人、受惠60人。
    福利社區:辦理190場次、參加師生7,683人、受惠24,575人。
  5. 成立「慈誠懿德志工團隊」「─本會結合志工資源,在慈濟教育志業成立「大愛媽媽」、「慈誠懿德會爸爸媽媽」志工團隊。志工以其生命歷練,亦師、亦友、亦父母,協助教師與學生家長,共同關心輔導學生生活、生命困境,提升人文素養。每學年在學校之慈誠懿德志工達2,078人。
  6. 帶動臺灣社會新思維本會整合慈善志業、醫療志業、人文志業的資源,提供教育志業豐沛人文教育空間與就業資源,引導臺灣社會新思維。如大體捐贈、解剖學人文教育影響臺灣醫學教育。傳播系所堅守媒體報真導善的教學原則與人文志業合作,漸而提供臺灣媒體界的反思等,另本會企業志工提供產學合作資源讓學生就學、就業「學用並進」等,在在突顯慈善與教育結合的重要性。
  7. 推動社區終身學習─本會社區會所協助教育志業推動社區終身學習。社區終身學習為福利社區化推動的重要指標,本會以慈善資源結合教育志業的專業,並利用本會海內外19個會所,推動民眾終身學習。
754,979,613
合計 768,626,658

全球慈青打卡讚 推動環保愛地球

  全球暖化危機日趨嚴重,慈青持續第三年發起「環保站打卡讚.用按讚的雙手做環保」活動,帶動人人關懷社會、關心地球。

  103年5月18日,世界各地慈青透過網路社群通訊平臺臉書(Facebook),邀請校園學子及社區民眾,或與政府相關單位合作,以淨灘、清掃社區、義賣二手品、提供素食及舉辦營隊等方式宣導環保理念。全球共有十二個國家地區(註)的慈青,從東半球至西半球依時區順序,接力串聯「環保站打卡讚」活動。

  慈青不只在全球推動「以按讚的雙手做環保」,加強人人保護地球的意識,亦同步走入校園推動資源回收、分類,定期在慈濟各環保站投入。慈青也走入社區宣導蔬食、減碳愛地球。近年來,更在跨年等大型節慶活動中,宣導垃圾不落地,帶動民眾做資源回收分類,讓更多人一起「動手護地球」。

以運動、服務學習帶動青少年

  因為關注青少年教育,民國83年成立慈濟青少年籃球家族聯誼會、89年陸續於全臺成立青少年成長班,透過籃球運動、多元化的課程安排及志工服務,讓青少年涵養品格、學習付出。

  103年,全臺慈籃聯誼會計成立了18個家族、慈濟青少年成長班計開設41班、舉辦了1,636場次活動、互動高達102,488人次。

「有我無毒‧無毒有我」 校園反毒宣導

  102年慈濟教師聯誼會志工、慈濟大學再度與法務部、教育部、內政部等部會合作,組成「戰毒聯盟」,規劃「有我無毒‧無毒有我」反毒教育博覽會暨人才培訓活動,由慈濟教師聯誼會志工協助培訓宣導種子講師。反毒志工利用暑假期間分別前往花蓮縣十六所小學、南投縣四所學校宣導毒品防制。

  毒品帶來的傷害,慈濟教師聯誼會志工梁明義最清楚,十歲時,母親服毒往生,一夕間家庭變了調,父親開始酗酒、離家。從此,梁明義三兄弟過著墮落、黑暗的日子。國中時,還學會抽菸、打架,而且幾乎無惡不作,大哥最後還沈淪毒海。因為缺愛,梁明義曾一度走入歧途,國二時,遇上後來的恩師-張經崑,在其循循善誘下,走上軍職之路,現在更成了慈濟教師聯誼會北區反毒講師。

  慈濟大學兒童發展與家庭教育學系學生吳尚儒第一次擔任反毒志工,就是到花蓮太昌國小宣導毒品危害。他與學童互動時發現:「小朋友就像是一顆種子,何時會發芽不知道,但希望藉由宣導活動,萬一有人以毒品誘惑他們時,他們能夠想到大哥哥曾經說過毒品千萬不能碰。」

無語良師醫學教育傳承大愛

  證嚴上人打破國人「入土為安」的觀念,號召大捨菩薩捨身育才作渡舟,超過三萬六千名大德簽署「遺體捐贈同意書」。

  慈濟大學因大體老師的來源充沛及尊重莊嚴的人文典禮,被公認是最優質且成功的解剖學教育。慈濟大學於91年創立了全世界唯一的「模擬醫學中心」,展開了解剖教學的新史頁。將解剖醫學教育從傳統的基礎醫學課程,發展為訓練緊急救命及手術訓練的臨床技能訓練。每年舉辦七次課程,包括國內外醫學院學生的初階手術課程,也推展至訓練各醫院的住院醫師及衛福部代訓醫師。每年參加的醫學生及醫師皆近五百名。慈濟大學提供大量財物資源、人力支援,目的是為增加學生成為外科醫師的意願、精進臨床醫師的手術技能、開發創新的手術技術,以減少手術之失誤,保障全民之健康。最重要的是培養術德兼修的良醫。

  慈濟大學模擬醫學教育被《華爾街日報》英文版以首頁大幅報導,推崇為全世界最好的醫學科學及生命人文教育。全世界來參訪學習的大學已逾五十所,也為臺灣的醫學教育增添光彩。三年來,醫學生模擬手術課程共266位。

清邁慈濟學校十年 培育善苗成林

  慈濟和泰北的因緣源自於民國84年,時任僑務委員蔣孝嚴先生祈請慈濟協助泰北的孤軍、遺族。

  84年起,慈濟從僑務委員會手中接棒,展開「泰北三年扶困計畫」,包括老兵安養、重建難民村、農業輔導講習與提供茶果苗種植、急難救助、建設中文學校等。

  103年,是本會進入泰北扶困的第二十年、也是清邁慈濟學校的第十年,首度有高中152位畢業生,包含高中37位,國中60位,小學55位。高中部畢業生中23人考上大學,有4位前來臺灣慈濟大學就讀。學生今年優異的就學表現、以及守法有禮的生活態度,見證莘莘幼苗已蔚然成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