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的愛共聚,就能造福社會;人人付出無所求,就能啟發智慧。」志工不分年齡、學歷、貧富,以平等心,以「感恩、尊重、愛」的態度走入人群,聞聲救苦。
106年5月,高雄市鹽埕區一名八十歲獨居的金爺爺,模仿電影情節自製「瓶中信」寫著「救命!水水水」,警方循線進入金爺爺家中,並通報社會局協助。原來,撿到這個瓶中信人是慈濟鹽埕環保志工,因而讓行動不便,生活無法自理的獨居長者及時獲得協助,這就是社區守望相助。
「人才是企業重要的資產」,相對於慈濟,「志工是慈善服務最重要的能量」。社會上多一個慈濟志工,就少一個壞人;家庭多一個慈濟志工,就少一分暴力;個人投入慈濟學習做志工,就減少一點心的貪婪。慈濟志工的培育,不只為慈濟,也為社會、家庭增加正面的心向力。
藉由多元化的志工教育訓練,我們關懷志工身心靈健康,尊重志工興趣、專長,引導「做中學、學中覺」的志工承擔。並將「慈悲喜捨」、「誠正信實」的佛法教育內涵,融入志工教育訓練,以啟發人人「助人為善」的生命能量,擴大心胸,擴大關懷社會、國家、地球的層面。
綜觀國內外慈善環境,臺灣和世界各國普遍面臨:「貧窮與飢餓」、「兒童與老人福利需求」、「永續社區服務」、「國際重大災害援助」、「環境生態保護」等重大議題,105年度本會慈善工作持續落實在地化服務,並連結聯合國於民國104年(西元2015年)所發布,包含貧窮、飢餓、醫療、教育、衛生、福利、環境、氣候、和平與合作等之十七項世界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同時,結合本會四大志業的資源、政府部門及各種公益團體,歸納以希望、生命、社區、環境、地球、國際等六大友善為工作願景與目標,延續半世紀來的承擔與使命社──「共知」天下苦難,身體力行凝聚「共識」,為救拔苦難「共行」;從有形的濟助到無形的心靈膚慰,從教富濟貧到濟貧教富,達成「共好」大愛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