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天災的省思

2004-09-03   | 慈濟基金會
近年來我不斷地呼籲:驚世的災難過後,人們應該要有警世的覺悟。我們雖然無法消弭天災,但是希望面對天災時,人人都能夠相惜、相愛、相扶助,並且從大自然的災變中,自我省思如何調整生活型態與心態,不要再加重大自然的負擔,以減少天災的發生。


「心室效應」化解「溫室效應」

這就好比亞洲的颱風和美洲的颶風,都源於夏季海面上旺盛對流;「氣流」如果不斷增強,侵襲陸地,就會帶來損害。大自然有「氣流」,人心也有氣流。人與人之間以「和」相待,自然會凝聚成一股「祥和之氣」;反之,若彼此對立、爭執不休,「怒氣」衝天,就會帶來災禍與紛擾。

在世界地圖上看,台灣就像 汪洋中的一條船 ,生活在這塊土地上,就像是共乘一艘船,必須同舟共濟,各自安坐在自己的位置,循規蹈矩,才能使船行平穩、乘風破浪。反之,倘若一遇到風浪,大家就慌亂不安,很快地就會讓整艘船陷入危險之中。

相信人的心靈與大自然的氣候能相互感應──只要人人心中有一分敬畏天地的戒慎,真正對大自然生起尊重敬愛之心,彼此以「和」相待、用最虔誠的一念善心祈禱,讓這一股股清流匯聚,就能產生「福氣」,推開災難的氣流。

我們都知道「溫室效應」會引發天災,一如人與人之間的怒氣會造成惡業的氣流,引發災厄。如何推開這股惡業的氣流?唯有仰賴大眾的「心室效應」──人人匯聚善的心念,互助、互愛、感恩及尊重。

一念善就是一分清流,把握住每一個剎那間生起的好念,若社會上好人凝聚得愈多、人心淨化得愈好,「心室效應」就能沖淡「溫室效應」,讓天下平安無災、人人安居樂業。

本文摘自:《經典雜誌》76期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