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光照亮人間 畢展作品傳遞真美善

2016-05-11   | 李家萓
慈大王本榮校長(右)表示,宇宙速度最快的就是光速,一秒可以繞地球七周半,希望同學就像一道明亮的光,傳遞真實美善的訊息。(攝影者:李家萓)
「ISO」是慈濟大學傳播學系第十二屆畢業成果展。「ISO」原意是相機的感光度,將它延伸為「光」,喻意前來參觀畢展的每個人都是一道照亮學生的光,學生也期許自己的作品能閃耀著光芒引領他人。

作品將從5月10日至12日在慈濟大學大愛樓展出,畢展作品多元且結合時事,有毒品宣導、深談家庭教育、關心社會運動等主題,並以廣播、節目、平面、紀錄片等多種不同的形式呈現。

開幕典禮時,慈大王本榮校長致詞表示,宇宙速度最快的就是光速,一秒可以繞地球七周半,希望同學就像一道明亮的光,傳遞真實美善的訊息;每一屆畢業展同學的創意無限,希望大家踴躍參觀每組作品。

帶動反毒力量 作品特別

現在年輕世代毒品十分猖獗,許多年輕學子因為一時的迷惘而走上歧途,非常特別的是有三部作品都和毒品有關,包括有根據戒毒者生命故事改編的小說、詹智凱同學的「毒愛」;曾經目睹國中生輕易在公開場所討論毒品,進而引發對此社會現象進行思考的薛安程同學專題報導「毒來毒往」。

有鑑於許多社會事件引發的痛苦結果,反溯校園毒品氾濫的現象,訪問個案、醫師及教官,以雜誌呈現嚴重性的平面新聞雜誌,徐國豪同學的「新世代危機.毒、不賭」。

詹智凱、薛安程、徐國豪三位同學因為大三修「社會行銷」參訪花蓮戒毒中心,第一次感受到毒品對社會和人的危害,因此下定決心要利用不同的媒介,將毒對人的影響以及吸毒者的戒毒過程讓大家知道。

薛安程表示,臺灣十年來吸毒者的年齡一直下降,十年前首次吸毒的平均年齡,從國二下降到國小五年級,臺灣社會將會面臨毒品危機,其實每天新聞打開,很多社會案件已經都和吸毒者脫不了關係,他深深感覺到,現在是做出抉擇的時候,要讓社會大眾關心毒品議題。

徐國豪同學的母親是泌尿科護士,以前就聽過母親說,現在愈來愈多年輕人到泌尿科是因為「拉K」導致膀胱纖維化,讓他開始注意毒品對年輕人的危害,在他的作品中訪問一些拉K的吸毒者,很多人都是從頻尿開始,才發現自己身體出了狀況,因為K他命容易取得、價位不高,對青少年的吸引力最大。

經歷一年多追蹤採訪後,徐國豪的心得是:「吸毒不會愈吸愈快樂,更有可能在藥癮發作時,失去理智而傷害到身旁的人,為了新世代的身心健康,反毒、拒毒人人有責,你我都該加入對抗毒癮失控的新世代。」
慈濟大學傳播學系第12屆畢業成果展「ISO」,總共有二十七件作品,其中有多組作品記錄花蓮的人、事、物,有阿美族野菜,在地商店,有機農業,歡迎花蓮鄉親蒞臨參觀。(攝影者:李家萓)


發現在地人文 美麗花蓮

除了關心當前社會急需面對的毒品問題之外,還有花蓮在地議題,吃山吃海的阿美族──吃山篇,介紹「阿美族野菜」、「當漢本遺址遇上蘇花改」、「走巷」,還有花蓮文創商店──農之聲土之息,以花蓮有機農業為主等。

吃山吃海的阿美族──吃山篇,平面報導作者是梅皓昀、吳佩汾。梅皓昀的三代家族在黃昏市場擺攤販賣野菜,梅皓昀表示,以前很不喜歡和媽媽到荒地去採野菜,因為看不懂,常常拔不到什麼野菜,又熱又耗時,後來因為協助姨婆吳雪月推廣野菜,也產生了興趣。

「採野菜只要一把香蕉刀、竹簍,和好體力、好眼力,以及耐心,野菜是天生天養的,最不用擔心農藥。」現在梅皓昀到荒地去,已經可以獨立採集野菜,她也特別介紹藤心、木鱉子,除了可當菜外,老的藤心是阿美族早期重要的建材,木鱉子的根含有皂素,也被拿來當牙刷使用。

畢展作品還有探討親子關係的「傀儡娃娃」,訪問資深教師、多位父母及孩子,探討父母對孩子教育的廣播節目,也是本屆金聲獎的參賽作品。林易萱、利思妤兩位作者期待每位父母對教育的觀念都能隨著時代而改變,給現在的孩子適性適任的發展空間,培養出自主學習的能力。

紀錄片「無聲奉獻的大體老師」是2003年至2004年間數位大體老師本人、家屬、醫學生及其他相關人員的訪問紀錄,期待達到醫學生、大體老師及家屬、校方與慈濟志工三方面的共識,也讓觀眾更了解捐贈的意義和影響。

總共有二十七件作品,其中有多組作品記錄花蓮的人、事、物,有阿美族野菜,在地商店,有機農業,歡迎花蓮鄉親蒞臨參觀。

(文:李家萓 慈濟大學秘書室報導 2016/05/10)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