耆老駐校 年輕族人開眼歎

2016-12-07   | 慈濟科技大學新聞稿
耆老許美珠(左)表示,技藝的失傳是她最大的隱憂。(慈濟科技大學提供)
提到原住民的手工藝作品,總免不了美麗的圖騰和花紋,可說是別具特色。因此,慈濟科技大學特地邀請太魯閣族許美珠,擔任第二屆駐校耆老。高齡八十歲的她,親手教導大學生苧麻編織技術,讓不少學生大開眼界,嘖嘖稱奇。尤其,太魯閣族的編織功夫,更決定了女子能否出嫁的標準。不少太魯閣族原住民學生笑說,「還好我出生得晚,不然就嫁不出去了!」

耆老駐校 年輕族人貼近學習

太魯閣族織品以「輕、薄、素、淨」聞名,菱形也是太魯閣族最具代表性的紋樣。因為,菱形就像祖靈的眼睛,呈現在編織上,庇護著後代子孫。以往,只有擅長編織的女子才能紋面,傳說中,也只有紋面的族人,死後才能通過祖靈橋到靈界。目前,花蓮縣萬榮鄉紅葉部落,懂得太魯閣族傳統編織技術,僅剩不到十人,許美珠耆老可是唯一織布創作的高手,地位舉足輕重,不容小覷。

苧麻是太魯閣族織布的常見原料,耆老信手拈來,變換成美麗的織布。(慈濟科技大學提供)
特別的是,許美珠耆老手上可不是普通的棉線,而是苧麻。經過苧麻莖刮絲、晾曬、分線、漂白、捻線、染色等多道繁複工序,至少耗費六個月才能完成一件衣服,學生直呼難以置信。大多數學生都是首度看到苧麻,覺得分外新鮮,紛紛圍繞在耆老身邊。沒想到,看似簡單的編織動作,學生一動手,卻是手忙腳亂,直呼超困難。

慈濟科技大學護理科一年級學生余斯帖表示,身為太魯閣族原住民,卻完全不會織布技巧,慶幸自己晚點出生,否則鐵定嫁不出去了。身為泰雅族原住民的護理科五年級學生張曼玲表示,儘管族群不同,卻覺得織布工藝既迷人又可貴,希望讓更多人瞭解。

首度到慈濟科技大學開班授課,僅國小畢業的許美珠耆老非常開心,毫不藏私地示範織布技巧,還開心地唱起歌來,呈現原住民生性樂天、樂觀知足的一面,連上課氣氛都超級HIGH。慈濟科技大學圖書館館長謝易達表示,高達四分之一在校生都是原住民,邀請駐校耆老到校授課,期待各族群學生能對原住民深入瞭解,才能彼此尊重,相互包容。

(報導:慈濟科技大學秘書室 2016/12/05)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