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別故友 只留妙影永追憶

2017-06-06   | 李家萓
無語良師送靈典禮,一路陽光燦爛,家屬及志工們化不捨為大捨,送別陳友朋老師最後一程,氣氛莊嚴隆重。(攝影者:李家萓,地點:花蓮慈濟大學,日期:2017/06/05)
【教育新聞稿】花蓮慈濟大學6月5日舉辦無語良師送靈、感恩追思、火化暨入龕典禮。在連續幾天豪雨後,終於盼得了雨過天晴,送靈典禮一路陽光燦爛,家屬和慈濟志工們化不捨為大捨,送別老師們最後一程。

這次從6月1日到6月5日為期四天的模擬手術課程,八位捐贈大體的老師分別為陳友朋、葉清養、鄭美玉、李杉原、呂邵鐵、陳黃金色、葉貴財、邱川。他們以無聲的身教,陪伴年輕有活力的醫學生們學習,讓資深醫師無私的傳承經驗。

感恩與祝福 送別無語良師

一向被慈濟人暱稱小陳的陳友朋老師,在1996年賀伯風災時,因拍攝慈濟人救災的身影後,受到感動而加入慈濟。送靈典禮上,來自全臺的志工近三十人,包括當初引領他進入慈濟的志工黃錦益也一道送別。

黃錦益想起當年,小陳個性自由瀟灑,留著一頭長髮,父母親唸了他十年也不肯剪短;當他剛到慈濟上班,大家都在猜小陳應該一個星期後就會離開,沒想到這一待就是二十一年。小陳不只剪短了頭髮,修正了自己的形象,還常常用肩膀扛起近二十公斤重的攝影器材,用專業影像與眾人結緣。

時常跟在小陳左右,學習攝影技巧的葉承恩,在感恩追思會上與眾分享:「小陳老師常常一個人推著攝影機,一邊錄影,一邊打光,務求盡善盡美。」葉承恩將小陳老師的話銘記在心,「生為媒體人,要將慈濟真善美如實記錄,讓社會大眾更了解慈濟。」
透過模擬手術課程,陳昕陽同學(左)學習到很多並肯定地說:「我將會成為更有自信、更稱職的醫生,老師的祝福也會是我努力的方向。」(攝影者:許榮輝,地點:花蓮慈濟大學,日期:2017/06/05)


另一位人稱的「妙妙師姑」陳黃金色老師,在五十八歲那年認識慈濟,她也是花蓮慈濟醫院的第一批醫院志工。「妙妙師姑」的志工生涯將近四十年,雖然她不識字,但並未阻礙她做慈濟事,反而越做越歡喜。孫子陳炯沛表示:「阿嬤覺得能夠做慈濟,是她最幸福的事。」陳炯沛強調,做大體捐贈都是阿嬤自己安排的,她希望能夠把自己奉獻給醫學。

無語良師的送靈及感恩追思會上,許多人憶起老師們的生平,有不捨卻擁有更多的祝福,大家用祝福的心陪伴老師們在人生的最後一段旅程上,現場氣氛祥和莊嚴。

菩薩的化身 化不捨為大捨

而這次的模擬手術課程,共有九十一位的醫學生和醫師參與,其中有十七位來自新加坡大學的醫學生。來自新加坡大學的陳昕陽同學分享:「新加坡醫學院因大體短缺,學生無法親自從模擬手術中學習,只能從旁觀察。但對醫學生來說能直接在老師身上學習,是一件多麼重要的事。」

透過模擬手術課程,陳昕陽學習到很多並肯定地說:「我將會成為更有自信、更稱職的醫生,老師的祝福也會是我努力的方向。」無語良師的家屬葉雅琪,在臺上則感性地鼓勵每一位醫學生:「希望你們記得,有一群素昧平生的陌生人,在你們的行醫之路支持著你們。」
所有醫學生們一一上臺為無語良師的家屬們深深一鞠躬,全體獻唱〈菩薩的化身〉,表達心中無限的感恩。(攝影者:許榮輝,地點:花蓮慈濟大學,日期:2017/06/05)


所有醫學生們一一上臺,為無語良師的家屬們深深一鞠躬,全體獻唱〈菩薩的化身〉,表達心中無限的感恩;王本榮校長亦致贈感恩紀念牌予每一位無語良師的家屬,並給予虔誠的祝福。

靜思精舍德宣師父親臨感恩追思會現場:「想起二十幾年前,慈大解剖學科剛成立,也是愁著大體老師的來源。後來,證嚴上人呼籲『人生只有使用權,沒有所有權;化不捨為大捨,化無用為大用。』改變了臺灣社會對大體捐贈的觀念。」

德宣師父最後勉勵大家,在模擬手術課程中,看到了年輕有活力的醫學生們努力學習,資深醫師無私的傳承;最重要的是無語良師們用生命來成就課程,這就是慈濟人文溫馨的因子、愛的循環,只要慈濟種子遍灑,相信明天會更好。

(新聞稿:李家萓 慈濟大學秘書室報導 2017/06/05 )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