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大學華語文教學師資培訓班
2008-12-25 | 葉子豪
慈濟大學語言教學中心的華語課程,以三個月為一期,每季約十一週到十二週。教學組組長傅國忠說,目前中心班別一共規畫了十個級數,可大約分為初、中、高三個級距。學完初級三期的課程後,學生具備基本的日常會話能力,諸如自我介紹、購物、問路、安排休閒生活、就醫等。
學完中級三期的課程後,學生能就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等議題,做更為全面且深入的溝通及討論。若能再完成高級四期的課程,那麼將能擁有接近母語人士的中文能力。學生只要循序漸進,中文能力便能日益提升,對工作或求學都有很大的助益。
而為了培養兼具教學知能以及人文關懷的華語文師資人才,慈大語言教學中心成立之初,就同時開辦了「師資培訓班」。
我適合教導外籍學生嗎?
「華語師資其實是非常專業的;很多人不了解,以為會講中文、或者是中文系畢業的就可以教。」傅國忠特別強調,教導外籍學生的華語文教師,絕不等同於教中小學生的國語文教師。本國人的中文教育著重的是讀寫訓練,以及中國文學和語文常識的講授。可是外國學生連開口說都不會,每天問的問題不是聲韻學、不是訓詁,而是「二聲和三聲有什麼不一樣?」、「為什麼不能說『我把一本書看完了』?」
在教導外國人之前,華語教師必須具備中文的語言類型、語音、詞彙、語法和語義等語言學相關知識,方能抓出外籍學生的困難點對症下藥。「像英文是『曲折語』,有許多詞類變化;而中文屬於『孤立語』,每個字都是獨立的語素,所以語順在中文變得非常重要。中文沒有過去式、未來式,卻用很多虛詞或時間副詞來表示動詞的時與態,比如說『了』、『著』、『過』。這些語法現象一般人習而不察,但你一定要知道,才有辦法教外國人。」
傅國忠並以常見的發音問題舉例,像印尼學生就常常會把「笑嘻嘻」念成「笑CC」;因為印尼語沒有「舌面音」,只有「舌尖前音」。「這時就要畫舌位圖跟他們講,舌頭往後放、往上面抬,他們才有辦法想像並練習,進而發出『ㄒㄧ』正確的讀音。這些都是華語老師必備的語音學知識。」
此外,不同的母語及成長背景,必須排除的學習障礙也各異。例如日本人從小學習漢字,讀寫方面問題較少,可是日文的音素比較少,中文有許多發音對日本人來說是很難想像的,因此要花很多的時間教他們發音;相對而言,美國同學的發音就好得多,卻得一筆一畫地教他們寫中國字。還有些上高級班的海外華裔子弟,雖然能夠很流利地聽講「母語」,但因識字不多,需加強讀寫能力。這些五花八門的困難,都有賴老師「因材施教」,方能幫助學生更上一層樓。
來自世界各地的外籍學生,殊異的語言、不同的文化,讓華語文教學變成一種充滿挑戰性的工作。許多華語老師剛開始教課時,經常被學生提出的問題考倒,但只要持續充實專業知識,久而久之就能因應。
發音標準,是身為華語文教師最基本的要求,雖然不必講得滿口「京片子」,但中文字的每個音都要能說得清楚。傅國忠說,由於閩南語沒有捲舌音,導致許多人即使發得出捲舌音,卻很容易在講國語時把它忽略。因此台灣老師授課時,就要時時提醒自己把「開關」打開,用最標準的發音教學。至於什麼樣的人適合教導外籍學生呢?傅國忠表示:「一定要開放心胸,樂於和外國人互動,而且喜歡教書,樂在其中!如果懂第二外語、第三外語的話更好,因為你可以更了解外國人學中文時容易碰到的困難,這對當老師來講是有幫助的。」
學完中級三期的課程後,學生能就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等議題,做更為全面且深入的溝通及討論。若能再完成高級四期的課程,那麼將能擁有接近母語人士的中文能力。學生只要循序漸進,中文能力便能日益提升,對工作或求學都有很大的助益。
而為了培養兼具教學知能以及人文關懷的華語文師資人才,慈大語言教學中心成立之初,就同時開辦了「師資培訓班」。
我適合教導外籍學生嗎?
「華語師資其實是非常專業的;很多人不了解,以為會講中文、或者是中文系畢業的就可以教。」傅國忠特別強調,教導外籍學生的華語文教師,絕不等同於教中小學生的國語文教師。本國人的中文教育著重的是讀寫訓練,以及中國文學和語文常識的講授。可是外國學生連開口說都不會,每天問的問題不是聲韻學、不是訓詁,而是「二聲和三聲有什麼不一樣?」、「為什麼不能說『我把一本書看完了』?」
在教導外國人之前,華語教師必須具備中文的語言類型、語音、詞彙、語法和語義等語言學相關知識,方能抓出外籍學生的困難點對症下藥。「像英文是『曲折語』,有許多詞類變化;而中文屬於『孤立語』,每個字都是獨立的語素,所以語順在中文變得非常重要。中文沒有過去式、未來式,卻用很多虛詞或時間副詞來表示動詞的時與態,比如說『了』、『著』、『過』。這些語法現象一般人習而不察,但你一定要知道,才有辦法教外國人。」
傅國忠並以常見的發音問題舉例,像印尼學生就常常會把「笑嘻嘻」念成「笑CC」;因為印尼語沒有「舌面音」,只有「舌尖前音」。「這時就要畫舌位圖跟他們講,舌頭往後放、往上面抬,他們才有辦法想像並練習,進而發出『ㄒㄧ』正確的讀音。這些都是華語老師必備的語音學知識。」
此外,不同的母語及成長背景,必須排除的學習障礙也各異。例如日本人從小學習漢字,讀寫方面問題較少,可是日文的音素比較少,中文有許多發音對日本人來說是很難想像的,因此要花很多的時間教他們發音;相對而言,美國同學的發音就好得多,卻得一筆一畫地教他們寫中國字。還有些上高級班的海外華裔子弟,雖然能夠很流利地聽講「母語」,但因識字不多,需加強讀寫能力。這些五花八門的困難,都有賴老師「因材施教」,方能幫助學生更上一層樓。
來自世界各地的外籍學生,殊異的語言、不同的文化,讓華語文教學變成一種充滿挑戰性的工作。許多華語老師剛開始教課時,經常被學生提出的問題考倒,但只要持續充實專業知識,久而久之就能因應。
發音標準,是身為華語文教師最基本的要求,雖然不必講得滿口「京片子」,但中文字的每個音都要能說得清楚。傅國忠說,由於閩南語沒有捲舌音,導致許多人即使發得出捲舌音,卻很容易在講國語時把它忽略。因此台灣老師授課時,就要時時提醒自己把「開關」打開,用最標準的發音教學。至於什麼樣的人適合教導外籍學生呢?傅國忠表示:「一定要開放心胸,樂於和外國人互動,而且喜歡教書,樂在其中!如果懂第二外語、第三外語的話更好,因為你可以更了解外國人學中文時容易碰到的困難,這對當老師來講是有幫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