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大與印尼棉蘭老師交流
2009-07-12 | 慈濟基金會
花蓮慈濟大學由張芙美副校長帶領慈大學生,前往印尼蘇門答臘省最大城市棉蘭,進行人文教育交流,當地教育工作者娓娓道出對於慈濟推動人文教育的推崇。此次棉蘭參與人文教育交流的學員,大部分都是當地學校的中文老師,不需經過翻譯,因此在課程的安排上就更為生動。
蘇多摩(Sutomo Medan)小學老師林韻如分享表示:以前只會用刻版的方式教學,她要把此次這套教學模式帶回學校,讓孩子們也能和她一樣開心地學習。
印尼老師 感恩靜思語的智慧
蘇丹伊斯竿達(Sultan Iskandar Muda)小學老師王聲來是位中文老師,他談及,在學校只是依照課本教學,還不准學生吵鬧,否則就罰他們抄課本。上了這兩天的課後,他發覺,慈濟的老師都是以愛心教導孩子,他決定慢慢改變自己傳統的模式。
圓緣時刻,學員一一上臺,鄭祥南師兄發給每位學員一份結緣品,他們開心地看著手中的結緣品,順口讀出上面的靜思語,「有心走路不怕路遙遠,有心精進不怕達不到目標」。最後鄭祥南勉勵大家,教育下一代是老師的責任,要學習慈濟老師的精神,我們只是教自己的孩子,但老師教導的卻是數百數千位的孩子,任重道遠。
二十歲的李佩蓉老師說得一口流利的華文,年輕的李老師在心得分享時候有感而發地說:幾年前棉蘭因大選暴動,來不及趕赴醫院見父親最後一面,告訴爸爸自己多麼愛他。佩蓉老師深信,如果爸爸知道她今天有福報跟這麼多菩薩在一起,一定會很高興。李老師表示這兩天的課程讓她收獲良多,心境更是變很多,感覺自己很幸福;跟著臺灣老師的溫柔氣質,讓自己的心也變得好柔軟。回到學校,我會告訴我的印尼學生:「我遇到了從台灣來的一群好美好美的人。他們的心好美,我們要學他們,讓自己的人生更美;也幫助別人,讓別人的人生更美!」
林慧玲老師任職於南洋智慧學校。她表示:「這兩天的學習,使我們第八組成員對慈濟有進一步的了解,使我們體悟到慈濟人的精神就是:無條件的付出;慈濟人對每個人的愛與關懷,真的讓我很敬佩。尤其是有災難的時候,慈濟人是怎樣的去幫助那些災民,怎樣的去關懷他們,看到那些情景時,使我體會到什麼叫讓愛傳出去。至於靜思語,短短幾句話,涵蓋的意涵很深,真的很不錯。」
不會說中文的李文玲校長不但兩天都全程參加交流會,還邀約學校老師一起來參加。李校長說慈濟人文交流對當地老師還有學生很有幫助,靜思語教學需要有資深的老師來引導,所以這次南洋學校老師非常踴躍參加交流,百分之三十五的老師出席;而沒有出席的百分之六十五是因為有事或者聽不懂中文。校長希望這樣的教育可以由老師及慈濟人傳遞到印尼各個學校,希望印尼未來的下一代都能有慈濟精神。校長對慈濟人感到敬佩,因為慈濟人的美德與流露於臉上的都能令人感受到他們的愛與熱心,校長希望將來能派老師到國內外的慈濟學校學習靜思語教學。
在最美的笑容音樂聲中,交流會也來到了尾聲,透過歌聲, 「夢是無限的感恩,愛是永遠的笑容,日復一日寫著天長和地久。」棉蘭老師們感動於台灣老師們遠道而來,將教學的熱忱與智慧傾囊相授;而台灣老師們則感動於棉蘭老師那份渴求教學妙法、專注學習的心。大家有志一同為教育培育優質幼苗!午齋畢,許多學員還不忍離去;有學員主動來抱台灣的老師們,並問「你們何時再來?」台灣老師則鼓勵其參加印尼兒童班的活動,大家承諾日後慈濟再相見!
後記:棉蘭志工黃德輝師兄
棉蘭志工黃德輝師兄在這次營隊中,負責和台灣及雅加達聯繫相關的訊息。兩天的課程下來,他覺得對棉蘭的教師幫助非常大,可以帶到學校傳承給學生。自認為個性挑剔,做任何事情都要先評估有什麼好處的人,因為進慈濟讓他的人生完全改觀。
「因緣真是不可思議!」黃德輝師兄憶及,1981年,因為一念要學好華語的心,他選擇到台灣逢甲大學念書,其他的同學都到美國去,自己卻認為身為華人卻不懂華語是很慚愧的事。大學畢業後回到印尼,卻因為懂華語能做很多別人無法做的事情。
2003年透過衛星電視,看到慈濟將在印尼發放七萬五千噸大米的訊息,當時雅加達志工沈茂華師兄知道他懂華語,於是邀請他來幫忙,要他做統計和記錄的事情。他心想只是純幫忙,之前他並不認識慈濟這個團體,在他的印象中,慈善團體是有錢人的專利,但在發放的過程當中,他卻看到不管是大老闆或小老百姓,都在做同樣的事情,他們沒有階級尊卑之分,他心想這個團體很不一樣,我應該來了解一下。
接觸時間久了,有一天茂華師兄告訴他:「你懂中文,你來幫忙翻譯上人的人間菩提。」因為要翻譯的是證嚴上人的法,所有審核非常嚴格,第一次翻譯就被修改了三次,但這並沒有影響到德輝投入慈濟的心,他笑稱:「心量要大才能承擔。」
「當初來是為了做好事,想不到改變了我整個人生!」黃德輝師兄想起多年前,因為自己的價值觀偏差,夫妻間常為了小事大吵大鬧,彼此間幾天都不講話。「還好我有做慈濟,否則連家庭都破碎了。」黃德輝笑稱現在連大事也不會吵架了。
三年前開始他為了推廣上人的法,他每天把一句靜思語翻譯成印尼文,除了用電子郵件傳給棉蘭的五百多位慈濟志工外,還在北蘇門達臘省最大的報紙連續刊載三年,四本靜思小語都刊登完了,但他知道這個工作不能停,還要繼續工作下去。棉蘭的志工透過郵件接收他的靜思語已經成為一種習慣,一天沒收到感覺好像少了什麼似的,就像這兩天黃德輝在營隊幫忙,無法及時將翻譯成印尼文的靜思語寄给大家,志工們還會打電話來催呢!他說:「做慈濟雖然有點辛苦,但那心靈的富足卻是任何物質所無法取代的。」
撰文者:曾裕真、涂鳳美、洪琇女
蘇多摩(Sutomo Medan)小學老師林韻如分享表示:以前只會用刻版的方式教學,她要把此次這套教學模式帶回學校,讓孩子們也能和她一樣開心地學習。
印尼老師 感恩靜思語的智慧
蘇丹伊斯竿達(Sultan Iskandar Muda)小學老師王聲來是位中文老師,他談及,在學校只是依照課本教學,還不准學生吵鬧,否則就罰他們抄課本。上了這兩天的課後,他發覺,慈濟的老師都是以愛心教導孩子,他決定慢慢改變自己傳統的模式。
圓緣時刻,學員一一上臺,鄭祥南師兄發給每位學員一份結緣品,他們開心地看著手中的結緣品,順口讀出上面的靜思語,「有心走路不怕路遙遠,有心精進不怕達不到目標」。最後鄭祥南勉勵大家,教育下一代是老師的責任,要學習慈濟老師的精神,我們只是教自己的孩子,但老師教導的卻是數百數千位的孩子,任重道遠。
二十歲的李佩蓉老師說得一口流利的華文,年輕的李老師在心得分享時候有感而發地說:幾年前棉蘭因大選暴動,來不及趕赴醫院見父親最後一面,告訴爸爸自己多麼愛他。佩蓉老師深信,如果爸爸知道她今天有福報跟這麼多菩薩在一起,一定會很高興。李老師表示這兩天的課程讓她收獲良多,心境更是變很多,感覺自己很幸福;跟著臺灣老師的溫柔氣質,讓自己的心也變得好柔軟。回到學校,我會告訴我的印尼學生:「我遇到了從台灣來的一群好美好美的人。他們的心好美,我們要學他們,讓自己的人生更美;也幫助別人,讓別人的人生更美!」
林慧玲老師任職於南洋智慧學校。她表示:「這兩天的學習,使我們第八組成員對慈濟有進一步的了解,使我們體悟到慈濟人的精神就是:無條件的付出;慈濟人對每個人的愛與關懷,真的讓我很敬佩。尤其是有災難的時候,慈濟人是怎樣的去幫助那些災民,怎樣的去關懷他們,看到那些情景時,使我體會到什麼叫讓愛傳出去。至於靜思語,短短幾句話,涵蓋的意涵很深,真的很不錯。」
不會說中文的李文玲校長不但兩天都全程參加交流會,還邀約學校老師一起來參加。李校長說慈濟人文交流對當地老師還有學生很有幫助,靜思語教學需要有資深的老師來引導,所以這次南洋學校老師非常踴躍參加交流,百分之三十五的老師出席;而沒有出席的百分之六十五是因為有事或者聽不懂中文。校長希望這樣的教育可以由老師及慈濟人傳遞到印尼各個學校,希望印尼未來的下一代都能有慈濟精神。校長對慈濟人感到敬佩,因為慈濟人的美德與流露於臉上的都能令人感受到他們的愛與熱心,校長希望將來能派老師到國內外的慈濟學校學習靜思語教學。
在最美的笑容音樂聲中,交流會也來到了尾聲,透過歌聲, 「夢是無限的感恩,愛是永遠的笑容,日復一日寫著天長和地久。」棉蘭老師們感動於台灣老師們遠道而來,將教學的熱忱與智慧傾囊相授;而台灣老師們則感動於棉蘭老師那份渴求教學妙法、專注學習的心。大家有志一同為教育培育優質幼苗!午齋畢,許多學員還不忍離去;有學員主動來抱台灣的老師們,並問「你們何時再來?」台灣老師則鼓勵其參加印尼兒童班的活動,大家承諾日後慈濟再相見!
後記:棉蘭志工黃德輝師兄
棉蘭志工黃德輝師兄在這次營隊中,負責和台灣及雅加達聯繫相關的訊息。兩天的課程下來,他覺得對棉蘭的教師幫助非常大,可以帶到學校傳承給學生。自認為個性挑剔,做任何事情都要先評估有什麼好處的人,因為進慈濟讓他的人生完全改觀。
「因緣真是不可思議!」黃德輝師兄憶及,1981年,因為一念要學好華語的心,他選擇到台灣逢甲大學念書,其他的同學都到美國去,自己卻認為身為華人卻不懂華語是很慚愧的事。大學畢業後回到印尼,卻因為懂華語能做很多別人無法做的事情。
2003年透過衛星電視,看到慈濟將在印尼發放七萬五千噸大米的訊息,當時雅加達志工沈茂華師兄知道他懂華語,於是邀請他來幫忙,要他做統計和記錄的事情。他心想只是純幫忙,之前他並不認識慈濟這個團體,在他的印象中,慈善團體是有錢人的專利,但在發放的過程當中,他卻看到不管是大老闆或小老百姓,都在做同樣的事情,他們沒有階級尊卑之分,他心想這個團體很不一樣,我應該來了解一下。
接觸時間久了,有一天茂華師兄告訴他:「你懂中文,你來幫忙翻譯上人的人間菩提。」因為要翻譯的是證嚴上人的法,所有審核非常嚴格,第一次翻譯就被修改了三次,但這並沒有影響到德輝投入慈濟的心,他笑稱:「心量要大才能承擔。」
「當初來是為了做好事,想不到改變了我整個人生!」黃德輝師兄想起多年前,因為自己的價值觀偏差,夫妻間常為了小事大吵大鬧,彼此間幾天都不講話。「還好我有做慈濟,否則連家庭都破碎了。」黃德輝笑稱現在連大事也不會吵架了。
三年前開始他為了推廣上人的法,他每天把一句靜思語翻譯成印尼文,除了用電子郵件傳給棉蘭的五百多位慈濟志工外,還在北蘇門達臘省最大的報紙連續刊載三年,四本靜思小語都刊登完了,但他知道這個工作不能停,還要繼續工作下去。棉蘭的志工透過郵件接收他的靜思語已經成為一種習慣,一天沒收到感覺好像少了什麼似的,就像這兩天黃德輝在營隊幫忙,無法及時將翻譯成印尼文的靜思語寄给大家,志工們還會打電話來催呢!他說:「做慈濟雖然有點辛苦,但那心靈的富足卻是任何物質所無法取代的。」
撰文者:曾裕真、涂鳳美、洪琇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