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大武藝社吃苦當吃補

2009-05-13   | 李家萓
攝影者:李家萱
慈濟大學學生武藝高強?一向給外界文質彬彬印象的慈濟大學,在全台中正盃少林拳道武術錦標賽中成績斐然,分別獲得拳術冠軍,拳術第三名,第四名,第五名,以及太極拳第三名。帶隊的郭姿伶老師同時獲得最佳武術教練銀牌獎,慈大武藝社去年才正式成立,同學練武短短2年,不管在身心都有長足的改變。

台灣武術國手郭姿伶老師,曾參加國際比賽,自2005年到花蓮慈大教書後,在學校教授初級劍術、太極拳、太極功夫扇及武術有氧等課程,慢慢的帶起學校的武術風潮。去年成立武藝社,從課堂上挑選有興趣的武術人才加入社團。

綽號「小曼」的何曼寧同學,獲得全台中正盃少林拳道武術錦標賽拳術冠軍,何曼寧同學大二因為修習郭老師的課程,對武術產生興趣,剛開始要求加入武藝社時,也曾讓老師為難到底要不要收!「小曼的體重會是一個大問題,不過他的意志力驚人!」郭老師對小曼的第一個要求,就是要減重,也特別針對他改變訓練的方法,從腿部肌耐力開始訓練,練習了兩年,小曼少了10幾公斤,整個人也變得開朗有自信。

當初想要加入武藝社,何同學表示純粹只是想找一種運動,形容自己以前是悲觀女,常常怨天尤人,「比較悶的時後,就打打拳!」原本只是調劑身心的運動,在每天的練習下,居然打敗全台高手,獲得冠軍,現在的「小曼」開朗有自信,打起拳虎虎生風,完全看不到負面的情緒。

武藝社的宗旨寫著「教育目標:文武雙全;人生價值:內外雙修;武術造詣:神形兼備」郭姿伶老師表示:「武術是內外雙修,在這邊我看到了同學的成長!」很多學生剛開始對自己沒信心,走路或彎腰陀背,常常說:「我不行!」「好累喔…」但在武藝社慢慢的摩練下,除了變的有自信,看事情的角度也變了!

「當他們驚訝於自己身體的可塑性,慢慢心裡的自信也提升了!」郭老師說,最有趣的是武藝社多數的學生不是因為喜愛武術參加,對武術有幻想的同學,往往經過幾個星期的訓練,發現練武不像小說中寫的有趣,很快就離開了,留下來的多是對身體有要求的同學。

30分鐘的跑操場,拉筋,蹲馬步,基本腿法……武藝社的團練,先有兩個小時漫長的暖身,才開始其他招數。每到拉筋時候,傳來此起彼落的哀嚎,但因為承受過身體的痛苦,反而讓他們以更驚人的速度成長。社長盧沁琳同學:「遇到其它挫折常常想,咬個牙,撐過去,沒有什麼比練武更苦的!」曾柏嘉同學說:「鍛練是為了讓自己更好!」這群學生將吃苦當吃補,從傳統中國武術中,找到一個現代人身心兼修的好方法。

(撰文者:李家萓  報導:慈濟大學)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