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玲麗 心門若開福就來

2013-06-20   | 施金魚
曾玲麗雖然身體有病,體力還不是很好,但做起慈濟總是活力充沛,時時可以聽到因做慈濟而起的歡喜心忘卻病痛。(攝影者:林政男,日期:2009/05/03)
「玲麗,南投市發生一起客運掉落橋下的事故,請妳協助出班好嗎?」正忙著準備午餐的曾玲麗,臨時接到窗口派班通知,立刻放下手邊家事,與錄影志工,趕赴現場作文字記錄、也到醫院膚慰傷患,回來後,再到聯絡處整理資料、上傳新聞稿。那時已經是下午三、四點了。

「好緊張!」曾玲麗舒了一口氣,第一次出急難現場的班,胃緊張得已揪成一團,然而,緊急事件的出班須具備新聞人員的應變能力,掌握新聞時效性,對採訪沒有經驗的她只得把自己當專業用,如實記錄,留下歷史資料,也首次嚐到進入人文真善美什麼都要學的挑戰,跟她原來的教職工作一點都沾不上邊。

危機也是轉機

當年已年近五十的曾玲麗,任教於南投市平和國小,閒暇之餘喜歡讀書,在她心中早有清晰的退休生涯藍圖──白天到文獻館或圖書館當導覽義工,晚上可以學畫畫。

然而,一場九二一世紀大地震,完全打亂了她的生涯規畫。地震不僅摧毀平和國小大部分校舍,也奪去了她的安全感,一股無名的恐慌總是在她心中盤繞,只能借助藥物穩住不安的心緒。

幸好有慈悲的證嚴法師答應援建校舍, 2001年10月至2002年底援建校舍期間,師生暫時在簡易教室上課,每當看到假日時,北部的慈濟志工於凌晨三點包乘遊覽車前來學校,演出「靜思語」行動劇,活潑的氛圍,「知福、惜福、感恩」等善念點滴已經慢慢注入學童心中,稚嫩的臉龐再度展現歡顏。同時,還有來自南部的慈濟志工,長期進駐為工地朋友準備餐飲。尤其是夏天,在簡易的廚房煮食,個個汗流浹背,晚上在教室打地舖時,還得跟蚊子奮戰……

眼見各地慈濟人如此盡心為家鄉付出,曾玲麗內心升起無比的感動。她自問:「身為南投人,我能不盡一分心力嗎?」於是,她響應曹美英老師的號召加入慈濟教師聯誼會,希望以自己的專業在教育人文上奉獻更多心力。

但地震的陰影在曾玲麗心中仍揮之不去,當時又兼任輔導組長,加上家務壓力,身心俱疲,夜晚總是輾轉難眠,日復一日,漸漸無法勝任自我期許的教學品質,於是在2003年辦理退休。
南投區新擴編,人力不足的真善美團隊,曾玲麗不只要派班也自己出班採訪。圖為她採訪社區兒童班的小朋友。(攝影者:黃和堂,日期:2011/02/19)

上人的祝福 「心門若開福就來」

退休後,曾玲麗開始參與教聯會舉辦的讀書會、親子成長班、大愛媽媽班等活動。除了擔任學員長、司儀、上課分享,也協助拍照、撰寫活動記錄。2006年,也幫忙做社區檔案。

當時資料幾乎都分散在志工家裡,還要費心將它們收集過來。在寫圖說時,必須重新確認人、事、時、地、物,有些當事者記憶也已模糊,她又毫無經驗,只能慢慢摸索,將每張照片逐一整理出頭緒,逐一推敲比照,一字一字地敲打電腦鍵盤……

先生半夜起來,看她還守著電腦,皺著眉問她:「妳做慈濟做到不睡覺?」本來就有失眠的毛病,一有事就更睡不好了,她回先生說:「反正也是睡不著,就把握時間多做一點。」

雖有毅力支撐,但身體有時也會發出無言的抗議。2008年,辛樂克颱風來襲,南投縣信義鄉豐丘明隧道土石崩塌,七人遭活埋,曾玲麗隨著志工前往殯儀館膚慰家屬,當天碰巧一位朋友父親往生,又帶人前去助念,兩地奔波,讓體能不佳的她筋疲力竭,隔天便因胰臟發炎就醫,一個月後再度送醫,前後住院三十多天。

躺在病床上,她真正感受到「生命就在呼吸間」,生命如此無常,而「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豈能不多造福緣?」也在這一年,慈濟在南投與草屯擴編,各自成立和氣區,南投的人文真善美便需要一位窗口承擔,她受組隊長之邀承擔,但身體的不聽使喚,讓她面有難色回絕:「我身體這個樣子,恐怕無法勝任。」攝影志工林政男鼓勵她說:「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沒問題的,有願就有力!」病中的體悟讓她懂得把握當下,於是撐著虛弱的身子接下人文真善美功能幹事任務。

隔不久,上人行腳來到南投聯絡處,她有緣拜見上人。一見上人,話還沒出口就淚眼汪汪。

「怎麼了呢?」上人關切地問。

她向上人訴說病情。「現在怎樣了?」上人又問。她回上人已開好刀了,腎臟和膀胱間裝了雙J管。

「開刀好就好啦!祝福妳,心門若開福就來!」(台語)上人的手輕輕地膚順過了她的腹部,同時祝福她。

「上人看穿我了!」她警覺自己平時就是想得太多,以致心有千千結。「『心門若開福就來』這句話對我很受用。」所以她特地請人書寫這句話,將它裱褙起來,也牢記在心裡,時時提醒自己要「心寬念純」,心境也就漸漸開朗起來。
南投市營盤國小每月一次生命教育,曾是老師的曾玲麗,與小朋友熱烈互動,引導他們了解要孝順父母和尊敬長輩。(攝影者:吳采蓉,日期:2011/05/12)

沒有周休 只有周修

為了把人文真善美窗口的工作做得更好,曾玲麗把握每次的研習共修充實自己,而為了培育人才,陪伴新進志工研習,更是不可少。對她自己而言,是一種學習,也是一種磨練。她說:「以前上班時還有周休,現在退休了,沒了周休只有『周修』。」

「圖說要注意人、事、時、地、物的正確性,文字要簡潔通順」,南投聯絡處人文工作室裡,曾玲麗正在指導新進文字夥伴製作檔案,一旁,錄影志工也聚精會神地剪輯著影帶,好像是一個大家庭,彼此為了同一個方向而精進。大夥兒忙了大半天後,她招呼著大家:「『幸福』了!我們喝茶去!」伙伴們拍手叫好:「耶~太棒了!」曾玲麗總不忘找時間讓大夥聚聚,聯絡感情、分享法喜。

人文真善美志工要走在最前,做到最後,活動結束後眾人皆睡,唯他們獨醒,做著後端的剪輯、寫圖說、上傳檔案等工作,雖然辛苦點,但很有意義。曾玲麗很感恩夥伴們相挺,也不時給予加油打氣,在她用心的陪伴下,真善美團隊的人力也增多了,勤務調派的壓力減輕不少。

而除了投入時間,曾麗玲還得面對人事的溝通協調,當心起煩惱時,她就趕緊提起上人開的四神湯──「知足、感恩、善解、包容」,心念一轉,心就跟著開了。人文真善美的人才養成不容易,當組員被其他功能組「挖角」時,曾玲麗隨緣善解地認為他們「反正都在做慈濟事」而毫無怨言。
曾玲麗參加《慈悲三昧水懺》入經藏彩排,神情專注虔誠,願自己體力更好一點,多做一些慈濟事。(攝影者:李錦淵,日期:2011/08/06)

願力超越病痛 歡喜承擔無怨言

眼見團隊運作漸漸上了軌道,稍感順心之際,無常考驗卻又悄然而至。原來是,2012年4月,一位師姊做了甲狀腺腫瘤手術,讓她突然想到當時退休時健檢,甲狀腺也有一顆良性腫瘤,已十年沒再追蹤,是該找時間看看醫生了。

經檢查後,得到的答案卻是:「妳的腫瘤已經轉為甲狀腺乳突癌了……」她如雷轟頂:「怎麼會這樣呢?」椎心蝕骨的恐懼爬上心頭。

待心情漸漸平復後,記起當時醫生曾對她說過:「甲狀腺乳突癌算是比較容易治療的。」她想:「上人蓋那麼多醫院,不就為了『守護健康、守護生命』嗎?」最後她告訴自己:「要平靜的面對它,把身體交給醫生。」

但五月就要在「九二一感恩紀念廣場」舉辦第一次大型戶外浴佛,她本想等活動結束再去開刀。一位師姊提醒她:「有病不要拖,慈濟事做不完的!」她才決定立刻就醫。手術兩個星期後,立即出席浴佛典禮,也在浴佛當天精神奕奕地協助團隊,一起承擔日誌製作。

當活動順利圓滿那一刻,內心揚起一陣歡呼:「感恩!沒有錯過這歷史性的一天。」

雖然體力還不是很好,但做慈濟的歡喜愉悅,就能夠將病痛的憂鬱驅趕而去,曾玲麗願將自身這分專業知能傳承下去,也感恩慈濟將她資源回收再利用,身心才得以安頓。她更期待自己的體力能夠更好一點,才能多做一些,為慈濟大藏經留史。

(文:施金魚 南投報導 2013/06/20)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