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美勤 抖動手腳飛更高

2013-06-22   | 黃惠珠
黃美勤因為手腳的不便,所以出班時總帶著錄音機,回去後再把錄下的聲音化作文字草稿,再一字一字輸入電腦。一篇文稿往往要耗費三天的時間,師姊卻樂此不疲。(攝影者:黃筱哲)
越想壓制住抖動不停的手腳,不聽使喚的手腳就越不安份,就像剛從大海裡打撈上來的活魚般,抖得更厲害。儘管如此「身不由己」,黃美勤仍小心翼翼地將抖動的右手藏到背後,踏著一跛一跛的步伐,打開心眼,捕捉活動現場每一個專注的眼神,每一抹燦爛的笑容,以及因感動而婆娑的淚眼。

突破萬難 恭迎挑戰

因為緊張、抖動,豆大的汗珠布滿她清秀的臉龐,灰色的制服早已溼透,活動卻才剛要開始。要看到這景象,並不分季節,當大家裹冬衣、繫圍巾、對抗寒風肆虐時,仍常看到她汗流浹背。她膽怯、自卑、一緊張就出汗、講話就結巴。自從發病以來,不曾跟陌生人講過話。

雖然如此,基於一分對筆耕的熱愛,她將這些擾人的性格拋諸腦後,像單打獨鬥的勇士隻身趕赴戰場,挑戰一切的困難。

尋著了目標,黃美勤搖晃著瘦弱的身軀,戰戰兢兢地趨前,禮貌地問候:「您好!請問可以跟您聊聊嗎?」面對陌生的民眾,她掩飾不住內心的不安與緊張,手腳抖得更厲害。

貼心的民眾看到了,會說:「要不要先找個椅子坐下來,我們再聊。」黃美勤感受到一股溫暖。

由於左手寫字速度慢,在活動現場,她總是依賴錄音機。當她按下錄音機按鈕,因為緊張,腦袋早已一片空白,事先想好的問題,到真正面對採訪對象時,幾乎全都忘光了。

如果民眾能侃侃而談,言無不盡,黃美勤總是謝天謝地,文稿內容有著落。如果民眾的回答簡單帶過,她就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不知如何接下一步。但是無論如何,她還是竭盡所能,收集到足夠的採訪內容後,才如釋重負地騎著電動車,打道回府。

一指神功 完成使命

黃美勤(穿灰衣者)由於右手、右腳無力,加上時常會顫抖,在承擔文稿記錄時必須花費比常人多倍的時間和精力,雖然一筆一劃書寫相當吃力,但她心中仍十分歡喜。(攝影者:黃筱哲)
因為要趕在三天內交稿,黃美勤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趕快拿出紙和筆,帶上耳機,將剛才現場的錄音內容寫成逐字稿。她一面將聲音化為文字,一面思考著整篇文章如何架構、如何開頭、起承轉合……。

緊接著打開電腦,開始以左手的一根手指頭,一個鍵、一個鍵,仔細地敲。由於右手、右腳抖個不停,無法讓她坐得安穩,只好站著敲鍵盤。忍受著因長時間使用左邊手腳所引發的強烈痠痛,以牛步化的速度,將一個字、一個字慢慢轉換為電子檔。

獨居的黃美勤,每天光是洗衣、整理家務、準備三餐,就要耗去大量的時間,碰到寫文稿這種非常時期,家事全擱下,就連三餐也都是草草了事。沒有任何一件事情,比將文稿完成來的重要。

足不出戶,分秒必爭,經過了三天三夜的拼搏,在凌晨兩、三點,人們早已沉醉夢鄉之際,這篇「為時代做見證,為慈濟寫歷史」的大藏經終於出爐。熱騰騰、滾燙燙,就像一鍋大補帖,裡面涵蓋著人品典範的四神湯、四物湯,再添加了黃美勤嘔心瀝血的滴滴血汗,這鍋人文薈萃的大補帖,足以滋養著每一顆等待膚慰的心靈。

文稿既交出,體力已耗盡,連日來站立的雙腳恰似不得人緣的小媳婦,受盡了欺凌。拖著疲憊的身軀,一把將自己丟到床上。想到步步艱辛的歷程,凝結出淨化人心的一股小小力量,所有的辛苦都化為幸福,黃美勤就在這分滿足的喜悅中沉沉睡去。

花樣青春 風雲變色

國中時期,看到同學執筆為文投稿報社,心中很羨慕。尤其是當它化為鉛字,登上了報紙的那一剎那,那分喜悅與榮耀,也曾讓黃美勤蠢蠢欲動。但生性害羞的她,不曾將它付諸行動,只是放在心中,成為一種遙不可及的夢想。

黃美勤過去在果菜市場販賣小零嘴時,常受到隔壁素食攤販老闆娘的照顧,讓她感受到人情溫暖。(攝影者:黃筱哲)
殊不知因緣巧妙,來到慈濟,接觸了「人文真善美」這方福田,不僅圓了她過去的夢想,更無心插柳柳成蔭地打消了多年來一直存在她心中,想要了此殘生的念頭。

同樣擁有快樂的童年,同樣期待花樣的青春,卻在含苞待放之際,天地變了色。國中畢業,步入社會,一天清晨醒來,發現右邊手腳捲曲、痙攣,父母著急,四處尋醫,卻只能面對醫生無奈的搖頭。醫生斷定她得了小腦萎縮症,命運之神猙獰的面目終於現形。

她無法接受命運的嘲弄,封閉了自己,雙親是她唯一的依靠。幾十年來,父母不曾放棄任何帶她就醫的機會,南北奔波,竟在操勞下相繼往生。

黃美勤頓失依靠,抬頭問蒼天:「做人為何這麼苦?」心中升起了輕生的念頭。

弟妹成家後,自組了家庭,經濟堪虞,無暇顧及她。黃美勤獨自一人居住,沒有經濟來源,只能依靠政府的補助,勉強過日子。

因緣匯聚 柳暗花明

有一天路過安南環保站,看到裡面有許多志工正忙著分類,因為好奇,黃美勤鼓起勇氣走進去。志工頻頻招呼,讓她感受到自從父母往生以來,不曾有過的溫暖。

由於右邊手腳不方便,美勤只能用左手摺報紙,吃力的動作與不停抖動的身體,讓她還沒做就滿身大汗。志工看了很不捨,心想,文書工作對她可能比較適合,於是邀請她加入「人文真善美」的行列,記錄社區美善的故事。

黃美勤一口就答應,因為這是她多年來未完成的夢想。但是記錄人間菩薩,必須走入人群,這對她來說,就像攀越大山一樣困難。卻也因此,讓她從封閉的象牙塔走進了繁華的世界,看見形形色色的人生百態。

慈濟像一個和樂的大家庭,黃美勤(中)在此找到了如親情般的溫暖,也找回她往日的笑容。 (攝影者:黃筱哲)
社區有一戶人家,希望慈濟人去清掃,案主是一位七十幾歲的阿嬤,與患有精神疾病的兒子同住。阿嬤靠政府發給的老年津貼度日,由於經濟有限,長久以來,一天只吃一餐,而這一餐也並沒有什麼豐盛的菜餚,就只是一碗飯,配的不是醬瓜,就是豆腐乳。兒子成天四處遊蕩,回到家就躲在樓上,要解小便,就地解決,所以樓上撲鼻而來的尿騷味,足以令人窒息。

雖然如此,阿嬤並不接受金錢上的幫助,她說:「夠用就好。」

志工三五成群,男眾合力搬走棄置了幾十年、早已破碎腐朽的鋼架沙發,修補坍塌的屋頂,加蓋鐵皮屋,免得一下雨,客廳變池塘。女眾則賣力地刷洗廚房、浴室,將不知多久不曾洗過的黑色馬桶,變身還原為白色。

黃美勤看在眼裡,又驚訝、又難過,原來世界上,有人是如此不堪地過日子。回到家,拿出紙和筆,她一邊寫著阿嬤的人生大藏經,一邊拭去眼角的淚水。對阿嬤受的苦感到心疼與不捨,而阿嬤的知足與堅強,又令她敬佩與讚嘆。

當眼淚是為別人而流時,黃美勤看到了自己所擁有的幸福。

慈青到安養院關懷老人、學生在環保站實地做分類、海邊淨灘……,在記錄一篇篇社區大藏經的過程中,黃美勤擴展了生命的視野,生活變得多彩,感受到天地有情,人間有愛。忙碌中忘記了世俗的煩惱,輕生的念頭,也在不知不覺中消失了。

每個人都是一部大藏經,黃美勤由手心向上變為手心向下,揮灑生命的彩筆,書寫著別人的人生大藏經。而她的風雨人生路,因為有慈濟,風景大不同。就像折翼的天使,在大愛的搖籃裡成長、茁壯,如今羽翼已豐潤,正展翅高飛。

(文:黃惠珠 臺南報導2013/06/22)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