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翊樺 轉變想法改變命運

2013-06-23   | 文翊樺
文翊樺參加水懺演繹。(文翊樺提供)
鷄毛撢子輕輕一拂,架上的舊書立即揚起厚厚的塵埃,頭髮漸稀還參差幾許白髪絲的文翊樺,撫摸著已泛黃的經典文學、散文小說,曾經閱讀是她的最愛,在步入婚姻走進廚房,接著兩個寶貝兒子相繼降臨,忙碌的生活早就將「它們」給遺忘。

悄悄地孩子長得比她還高大,開始嫌棄媽媽好囉嗦!突然驚覺人生已過半百了,手肘枕著下巴她坐在飯桌邊:「未來的日子繼續這麼過嘛?」

煮晚餐的時間還早,報紙翻來反去正閒情坐著,腦海中浮現慈濟志工林秀月,每回來收功德款時總會邀約參加活動,而她總推說沒時間、孩子還小、家中還有老人需要照顧……放下報紙翊樺突然坐直身子:「何不換個跑道去當志工吧!」

不會學到會 還不用繳學費

原本單純的家庭主婦這下子開始忙碌起來,話題變得寬廣,從濟貧教富拓展到國際賑災,通訊錄朋友欄寫滿再加欄,一通接著一通的電話,方才放下話筒,電話聲又鈴鈴地響……。

在環保回收、公祭助念、香積生活組等的社區活動中,她勝任的挺愉快。這一天,組長劉麗環通知:「人文真善美開課,已經幫你報文字組。」一頭霧水的翊樺呆愣坐著,臉上失去笑容:「心想我連電腦都不會呀!」

被趕鴨子上架,她抱著簿記本參加課程,戰戰兢兢地聽課做簿記,課堂中講師出作業,描述當天活動情形一篇三百字。為寫作業,她開始雙眼緊盯螢幕,用單指敲打鍵盤,絞盡腦汁拼湊數字,終於完成她的處女作品。可是怎麼看、怎麼怪、怎麼交卷呢?對自己文稿沒信心,拜託老公給點意見,「妳怎麼這樣寫呢,還有這裡也寫得不順,那裏也不對……。」

慈濟要讓人文真善美的志工從不會學到會、還不用繳學費,課程安排台南、嘉義、大林、斗南等地從不間斷。自知才疏學淺需加倍努力,翊樺緊跟著課程跑,不斷地充實自己,深知台上十分鐘是台下十年功苦練得來的道理,要把握每次學習的機會。

曲終人散 人文真善美的工作才正開始

當活動結束,曲終人散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家。普進門,大嗓門的先生急促地催:「爸爸都要準時吃飯,妳怎麼現在才回來。」趕忙衝進廚房,制服還沒來得及換下,翊樺雙手就在鍋碗瓢盆中翻覆,耳邊不時傳來坐在輪椅上的小兒子喊著:「媽,口好渴喔;媽,幫我沖尿桶,我快不及了;媽,現在可以洗澡嗎……」忙完煩瑣的家事,安頓好兒子上床休息。

此時,夜深人靜文字志工的工作才正要開始,挑燈夜戰趕稿,惺忪的睡眼,終於完成活動記錄。習慣地走進兒子房間,唉!這孩子只剩一隻右手還靈活,睡覺時總是把被子拉成一團,她順手整平被褥,坐在床沿收拾零亂的衣物,看著捲曲熟睡中的小兒,憶起十八年,小兒五歲讀幼稚園中班時……

不斷地用苦折磨自己

因忙碌事業無暇照顧兩個兒子,就急著送他們去讀幼稚園,因為那裡最「安全」又可以學到很多知識。但,校園的遊樂設施帶給兒童歡樂,卻也帶來無情的危機,小兒從盪得高高的鞦韆上重重地摔下來。

孩子腦部受撞傷,緊急進行腦部手術,昏迷一日、兩日、一星期、兩星期、一點起色也沒有。住院也一個月了,仍然無法清醒,想盡辦法轉院,醫院也不接手,文翊樺陷入焦灼不安。

社區歲末祝福早場,文翊樺帶著小兒參加活動。(攝影者:劉惠娟)
長達一個月的復健、診治,換來的竟是「他不可能恢復以前那樣了。」的殘酷答案,文翊樺的內心不斷撕裂吶喊著:「不!我的孩子不會這樣,我的孩子會好起來,他會好起來,他一定會好起來……。」

希望孩子恢復健康,文翊樺只要有人說那裡有名醫,就算再遠也都抱著去試的心態。到處求偏方、求神問卜、將自己及家人的名字都改掉,為了要去除這一切的厄運,花多少時間、金錢都在所不惜,可是有轉變嗎?只有更加迷網。

長期的勞累及心中無法排解的壓力,她脾氣開始暴躁,經常不是和先生吵架就是罵孩子,想著為什麼這麼不幸?想著活下去的意義又是什麼?多年來不願接受孩子是不可能復原的事實,她不斷地用苦來折磨自己。

跟隨慈濟志工,到黑暗的角落關懷貧苦無依的人家,從別人的苦難中方才發現,苦嗎?比你更慘、更苦的人還很多呀!「心能自造火宅、也能自造靈山。」當想法轉變,沉積多年的陰霾盡掃,她調侃自己:「大兒子總有忙不完的事老不見人影,只有坐在輪椅上的小兒子每天黏著媽媽。」

以往懼怕別人異樣的眼神,讓她很不願推兒出門,參加慈濟,學會轉念後,常見母子倆經常一起出現在慈濟的各項活動中。翊樺雙手虔誠合十,感恩證嚴上人創造慈濟世界:「讓我有機會,改變自己的命運。

接受挑戰 堅持到最後

此時收起思緒,將兒子的綿被蓋好塞緊,文翊樺想起明天早上還有活動要出班,她輕聲地回房,來到電腦桌前,同樣的活動、同樣的主題寫多了,翊樺產生倦怠,文筆無法突破心情有些沉悶。

人間菩薩上課。(文翊樺提供)
2009年黃基淦老師開課,指導文字志工如何撰寫「慈濟人列傳」,以全新的思維、全新的寫作方式,顛覆她原先寫稿的模式。

2011年大愛台開放每日《人間菩薩》的節目,由全省各區的人文真善美志工來企劃拍攝。 「翊樺,嘉義拍攝第一支人間菩薩,麻煩妳來協助影視組黃文徵撰寫採訪稿。」人文真善美窗口張菊芬,軟語中帶著堅持,讓她無法推辭。

打開熟悉的Word視窗敲下慣用的字彙,她很快地完成自覺還不錯的《人間菩薩》的文稿,立即交出,卻很快地被退回,回信中建議:「人間菩薩的稿子,希望妳用列傳的方式來寫,捨去以前用活動報導的撰寫方式,把人物的特色溶入文章中。」於是她重新拾筆,將文章做些微修改,並增添些內容,再度交出。

文稿二度被退回,心情瞬間盪到谷底,苦無靈感自信心不見,她停下手邊的筆,不想再寫了。菊芬從旁鼓勵提醒她:「活動報導是為歷史做見證的最佳作品,人物撰寫是一份活靈活現、有感情有血淚的作品,是真正感動人,讓讀者流連忘返,細細品嘗的好文學,趕快回想基淦老師教的寫作方式。」

破繭而出 寫下人間大藏經

於是她重新坐在電腦前重新起稿,翻開筆記本,課堂上教的「拉長情擴大愛,人性化的轉場,描出毛皮、寫入骨裡……。」重新浮出腦中,重新開始構思、佈下場景,隨著人物的心情起伏,和文稿化為一體,經過這次的磨鍊,讓她的文字技巧更進步、更成熟。

〈人間菩薩蔡維譯〉影帶終於完成,在大愛台播映,螢幕上短短兩分鐘,一佰二十秒飛快地從眼簾晃過,卻是集幕後人文真善美團隊眾人合作無間的力量,方能達成使命。她感謝菊芬不嫌棄地一路關懷相伴,慶幸自己沒有脫隊,能堅持到最後,她彷彿毛毛蟲破蛹而出般欣喜,然而想成為燦爛振翅飛舞的彩蝶,她還有許多努力成長的空間。

如今,轉眼小兒都二十四歲了,喜歡畫圖卻只畫些簡單的圖案,遇到困難的造型總是畫到一半即放棄,看兒桌上又有擱置未完成的作品,翊樺對孩子分享自己這幾年在慈濟的成長心得,希望能給他一些鼓勵:「每個人都有無限的潛能,但要靠毅力、恆心去挖掘。像媽媽從不會電腦到能打文稿,現在還能將所學到的經驗,給新加入的文字學員一些建議。像本來不敢站在台上,但明天又有機會上台主持人文真美大共修的活動啊!」動作慢、講話更慢,小兒攣縮的左手捏的更緊:「真的耶,我有感覺媽媽現在真的進步很多唉!」 抹去書架上的塵埃,卸下男女情愛小說,舖上靜思文物。翻看上人的法,深入淺出的方式啓發人們的善念,更解開許多人心中的迷茫。她將繼續把靜思人文帶入文筆中,記錄真實的人生、寫下人間的大藏經。

(文:文翊樺 嘉義報導)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