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約定 聯手機構做發放

2016-12-13   | 黃雅蓉、趙秀美
加拿大慈濟志工配合食物銀行,在四個發放點舉行六場冬令發放,其中還包含了一場夜間發放,方便白天上班的受助戶前來領取。(攝影者:黃雅蓉,地點:加拿大列治文食物銀行,日期:2016/12/01)
一大清早,食物銀行門外帳篷區已經坐滿幾十位輪候的民眾,這群民眾中大部分是華人長者,他們安靜地坐著等待。加拿大慈濟志工不忍久候的民眾飽受寒風吹襲,及時送上熱茶和餅乾讓他們暖暖身體。

冬季加映 體貼開放晚間發放

加拿大列治文慈濟志工自2004年起,每週固定協助食物銀行整理及發放食物,並且於2006年起,在入冬時用心準備食物以外的物資進行發放,例如衛生紙、牙膏、牙刷、襪子……等日常用品,並且持續和食物銀行的志工合力募集毛線,花了一年的時間編織許多毛帽、圍巾來發放。

今年(2016年)志工們依然不失約,配合食物銀行在11月28日到12月3日,於食物銀行的四個發放點舉行六場冬令發放,其中還包含一場夜間發放,方便白天上班的受助戶前來領取。不少去年受惠的受助戶一見慈濟志工來到,都紛紛表示非常喜歡志工們所編織的圍巾與毛帽,深表感謝,讓他們能度過一個溫暖的冬天。

有一位在帳篷區等待的伯伯,接過志工遞過來的熱茶,深受感動地說:「這杯熱茶暖在心頭,太珍貴了!」旁邊一位太太也說:「慈濟每年都來發放,你們的毛線帽子,我現在仍然戴著,真的是功德無量!」
一大清早,加拿大列治文的食物銀行門外帳篷區已經坐滿幾十位等候的民眾,加拿大慈濟志工不忍久候的民眾飽受寒風吹襲,及時送上熱茶和餅乾讓他們暖暖身體。(攝影者:黃雅蓉,地點:加拿大列治文食物銀行,日期:2016/12/01)


志工趙秀美則回應大家,一切都要感恩大家彼此之間的福緣,有大家才能成就了慈濟人付出的機會。就如證嚴上人所說:「付出無所求,輕安自在,付出的同時還要說感恩。」

知足老婦 樂觀面對生命逆境

除了感恩與大家的福緣,趙秀美也分享在發放中看到的感動。原來趙秀美看到一位太太體貼地給先生餵食熱湯,當她上前向他們問好時,發現這對夫妻的年紀大約七十歲,而老先生因為患上老人痴呆症,與他打招呼時並沒有反應,身體也因為行動不便需要坐輪椅。

夫妻兩人相依為命,老太太因為不放心讓丈夫一個人獨處,怕他會發生意外,所以每次出門都會帶著先生同行,雖然推老先生出門是一件很疲累的是,但老太太依然很樂觀面對。

老太太一邊手法俐落把大包小包的物品,牢固地綑綁在輪椅背上,一邊告訴趙秀美:「一切都是命運,我必須要堅強,要撐得住。」同時老太太也讚歎慈濟發放的物資都非常實用,足夠他們用上一段時間,所以非常感謝慈濟的用心。

趙秀美問老太太:「輪椅那麼重,你夠力推嗎?」老太太則笑著回答:「凡事都是事在人為,一切雖然是逼迫出來的,但我不覺得辛苦。」趙秀美看著太太眼神流露出無比的勇氣和信心,在場的志工們無不被感動著,大家紛紛給老太太一個擁抱,並且目送這位偉大的長者推著沉重的輪椅徐徐離開,大家衷心祝福他們健康快樂。
善的循環需要大家一起來做,慈濟志工與食物銀行的志工秉持著付出無所求的心念,歡喜地傳遞善與愛的訊息,期盼列治文的貧困人家能平安溫暖的度過冬季。(攝影者:郭亮君,地點:加拿大列治文食物銀行,日期:2016/12/01)


善的循環 期盼人人溫暖過冬

這次五天六場的發放,共有五百八十二戶,約一千四百三十二位民眾受惠。在發放的同時,慈濟志工也拿著竹筒向民眾們募集愛心,推動「存小錢,行大善」的觀念,藉此機緣宣導善的循環,啟發人人的善念,希望能夠讓大眾明白,做善事不是有錢人的專利,而是有心人的付出,不要輕視自己一分微小的善心,捐小錢也可以行大善。現場很多人聽完都主動投錢,雖然只是幾個硬幣,但是珍貴的卻是大家的這一分善心。

發放結束後,志工郭梅華代表慈濟加拿大分會將匯聚來的各方善款,捐助加幣一萬元給食物銀行,讓食物銀行能持續於每週發放時購買牛奶等營養食品,提供給家中有長者和幼童的家庭。

善的循環需要大家一起來做,力量才會強大,無論是直接將物資遞送給受助戶,或是幫忙受助戶提食品和物資,慈濟志工與食物銀行的志工秉持著付出無所求的心念,歡喜地傳遞善與愛的訊息,期盼列治文的貧困人家都能平安溫暖的度過冬季。【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黃雅蓉、趙秀美 加拿大報導2016/12/03)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