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接力棒 為南庄護健康

2016-05-21   | 魏玉縣
將近二百公尺的持續上坡,讓前往南庄義診的醫護人員及慈濟志工感到氣喘吁吁,也讓每個人汗流浹背。(攝影者:劉金龍,地點:南庄鄉,日期:2016/05/15)
「其實,我一直覺得,義診,就像一場愛的接力。」前往苗栗縣南庄鄉家訪的醫師曾景新這樣說著,他覺得到偏鄉做家訪與義診,能夠將愛不斷延續。

5月15日,四十位中區人醫會成員與慈濟志工到苗栗縣南庄鄉進行義診,利用假日,走入山區偏野之地,為有醫療需要的弱勢族群服務,並且希望能將愛與關懷帶入他們的心。

慈青醫師 接力傳愛

將近二百公尺的持續上坡,讓前往阿玲(化名)家的醫護人員及慈濟志工感到氣喘吁吁,走在大太陽底下的蜿蜒山徑,也讓每個人汗流浹背。

家訪醫師曾景新拿著阿玲的病歷,顧不得臉上的汗水,領著藥師黃瑞蓮和護理師林麗玉邊走邊討論病情,以及之前用藥的情形,希望可以讓阿玲接受最好的治療。

目前在彰化縣社頭鄉執業的醫師曾景新,在中國醫藥大學三年級時,就已是「慈青社」的成員,當時就曾隨著慈濟人醫會到偏鄉見習義診,2005年開始執業,而他自己,也在2012年受證成為慈誠,除了比過去更深入慈濟活動之外,義診也是他最常常承擔的項目之一。
家裡經營美容院的黃惠芳(左),拿著髮剪和梳子,來回梳理涂泉龍(右)的頭髮,這是她第二次幫涂泉龍剪頭髮。(攝影者:劉金龍,地點:南庄鄉,日期:2016/05/15)

訪視與義診的經歷,讓曾景新感動不已,他說:「每次義診,都是許多人的愛心傳遞,醫護人員加上志工,一次又一次的經驗傳承與愛的接力,一起照顧這些弱勢的人。」

有慈濟人陪 不用擔心

1963年出生的阿玲,曾在苗栗地區的醫院擔任看護,患有高血壓的她,因未按時服用降血壓藥,引發腦溢血,臥床九年期間,都由年事已高的母親照料。

「我已經七十幾歲了,我和阿玲不知誰先走?如果我先走了,阿玲就沒人顧了......」看到義診團隊來,阿玲的母親紅著眼睛對曾景新醫師說。

「我知道妳照顧女兒很辛苦,但是,妳一定也要好好照顧自己......」聽了阿玲母親的一番話,曾景新輕聲細語地說道,還不忘叮嚀她要鼓勵阿玲動動四肢,「妳也要鼓勵淑玲,利用還有力量的右手,盡量讓自己坐起來,延緩身體的惡化。」

走出阿玲家,濕滑的路面,讓人不得不小心翼翼的走著,曾景新回頭看了一眼,感傷地說,「我是醫師,我可以給家屬醫療上的建議,但是,我更希望自己可以安撫他們的心。」

慈濟人的關懷 讓他笑了

「鬢角要不要貼?」「不要。」「前面呢?」「不要太短,要稍微蓋住眼睛。」精研美容院的社區志工黃惠芳右手拿著髮剪,左手用梳子來回梳理阿龍(化名)染成橘紅色的頭髮,一邊問著。

已經多次隨著義診團隊到鄉親家中幫忙義剪的黃惠芳,距離上次替阿龍剪髮已是二個月前的事,此次,她有備而來,一看到阿龍用手轉著輪椅來到客廳,便走上前去,為他圍上剪髮圍巾,準備為他修剪頭髮;曾景新見狀,問了阿龍說:「有沒有人誇你剪這個髮型很好看?」原本微低著頭,聽到曾景新的提問,阿龍趕緊抬頭,挑起眼睛笑著說:「有啊!」

育有二子的阿龍,今年三十六歲,原是輪胎公司技工,2015年1月,在一次工作意外中,胸椎七至十二節被遊覽車壓傷,引發內臟出血,下半身也從此癱瘓,而照顧他的責任,就落在七十多歲的母親身上,一年多來帶著他進出醫院,持續治療與追蹤。
慈濟中區人醫會及慈濟志工一起為涂泉龍唱「祝福歌」。(攝影者:劉金龍,地點:南庄鄉,日期:2016/05/15)


阿龍的母親表示,身體重創加上婚姻觸礁的阿龍,情緒沉落谷底,經常暗自哭泣,更必須靠服用安眠藥才能入睡,阿龍的母親接著說,「這段時間,經常有慈濟志工到家裡來關心,又有醫師到家裡來看他,現在已經好很多了。」

跟著曾景新醫師走訪獅山線的黃瑞蓮藥師,任職臺中一家眼科診所,去年甫加入慈濟人醫會,今天則是她第一次參加義診活動。

首次參與人醫會義診的藥師黃瑞蓮,在曾景新關懷阿龍的過程中深受感動,她還貼心邀集所有同行的人,一起為 阿龍唱「祝福歌」,她說:「人醫會的醫師,不僅要照顧病患的身體,還要兼顧病人以及家屬的心,這種慈悲心懷,讓一直在診所上班的我,感到很震撼。」

不論酷夏寒冬,人醫會的醫護及與慈濟志工走入南庄山區偏野之地,為有醫療需要的弱勢族群服務,你來我往,一棒接一棒,傳遞愛的能量。

(文:魏玉縣 苗栗報導2016/05/15)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