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地減垃圾 從我開始做起

2016-05-22   | 莊玉美
任教於高雄市仁武國中的林修慶向環保志工沈政一提起學校為節能減碳不吹冷氣,各班電扇不敷使用,沈政一則立即將環保站裡回收來再整修的二十二臺電扇送給學校使用。(攝影者:林文豪 ,地點:仁武國中,日期:2016/05/20)
「我改變不了這麼多人,但可以從我們家庭開始改變……」任教於高雄市仁武國中的林修慶對校內學生分享,環保理念可以從每個人的小家庭開始落實。

5月20日,重視環保的林修慶老師主動邀請慈濟志工來到仁武國中,利用下午一堂課的時間,為二百四十六位同學宣導環保理念,希望學子可以成為落實環保的種子。

環保入校園 推一日五善

午後,校園內顯得格外安靜,偶爾從遠處操場傳來清脆的棒球打擊聲音,在一曲〈認識你真好〉的樂音中,志工們以帶動唱的方式,讓學生站起來活動筋骨,趕走午休的瞌睡蟲,這群正值青春期的孩子,也感受到志工們的熱情,慢慢地開始隨著節奏動了起來,全場也充滿歡笑聲。

透過《地球生病了》影片,慈濟志工讓同學瞭解現今全球各地因氣候不調,有些地區下著豪大雨、有些地區則久旱不雨;而南北極冰層極劇融化,導致海平面上升,造成島嶼沉沒;海水溫度不斷升高,導致許多生物瀕臨滅絕……

由於氣候異常造成的天災,導致人類受災,看著影片,臺下同學有感地說:「地球暖化了。」慈濟志工林湘宜接著說:「我們需要地球!愛護地球是我們的責任,有沒有方法?」
在一曲〈認識你真好〉的樂音中,慈濟志工以帶動唱的方式,讓學生站起來跟著活動筋骨,趕走午后的瞌睡蟲。這群正值青春期的孩子,也感受到志工們的熱情,慢慢地開始跟著音樂動了起來,全場也充滿歡笑聲。(攝影者:林文豪,地點:仁武國中,日期:2016/05/20)


當林湘宜拋出問題後,馬上有孩子回答:「有方法,少吹冷氣、多搭大眾交通工具……」在一問一答的互動過程中,學生更能了解環保就在日常生活中,隨時可以做到,而且要從自身做起。

「救地球有一個最簡單的方法,大家都可以做到喔!」林湘宜接著以幽默的口吻說出:「『一日五善』,不是鐵牛運功散喔!」引起臺下學生一片笑聲,同學們看著螢幕大聲唸出:「素食、省電、省水、攜帶環保餐具、改變交通方式。」

為大地堅持 拒用塑膠袋

「有自己帶杯子的請舉手?」林湘宜在現場看到幾位同學勇敢地舉手,她便問了其中一位:「為什要自己帶杯子?」同學不假思索地回答:「用自己的杯子比較好。」林湘宜也藉機提醒同學,攜帶環保餐具不但能保護自己,也可以保護大地。

林湘宜接著問道:「你們知道每天在外面買的早餐,用了多少塑膠製品嗎?」同學們開始紛紛數著,「包三明治的塑膠套、裝飲料的塑膠杯、吸管、套吸管的塑膠、塑膠提袋……」

然而,塑膠袋是千年不壞,如果塑膠袋沒有回收,大部分最後都將流向海洋,造成環境汙染與破壞,畫面上播出環保人士發現好幾個海域出現大型垃圾場,以及在候鳥的肚子裡發現塑膠垃圾,若小魚誤食這些塑膠製品,也會透過食物鏈被人類吃下肚,同樣也是危害人類健康。
慈濟志工林湘宜將學校給的一筆講師費用,再回饋給學校。林修慶老師(左)立刻向同學說:「要學習志工無私奉獻的精神。」(攝影者:林文豪,地點:仁武國中,日期:2016/05/20)


解決塑膠垃圾,最根本的辦法就是減少或避免使用塑膠製品。「對的事,從我做起;對的事,要勇敢去做!」很多事情都是因為人的習慣,林湘宜也鼓勵學生可以推動「一日無塑膠日」,希望可以由他們學校推動開始,進而影響更多人。

落實在生活 從日常開始

「垃圾經由分類,是可以減量的。」林修慶老師也曾經帶著校內服務學習社團的學生,到仁武環保站做環保,學生透過環保的實作過程,讓他們感受更深,而且回到校園後,資源回收也較落實。

「學生有時只是礙於規定,所以不得不做,當他們離開校園後,會忘記這件事。」林修慶希望藉由宣導方式,將環保觀念帶給學生,他接著說:「慢慢地這個種子會發芽,一百個學生,影響一百個家庭。我們也可以為地球盡一份心力。」

「我們是不收費的,這是我們應該做的。」慈濟志工林湘宜當場將學校給的一筆講師費用,再回饋給學校,林修慶立刻向同學機會教育,他表示:「要學習志工無私奉獻的精神!」

一場午後的環保饗宴,讓大家體會到,「環保」要從一個人開始做起,進而影響一個家庭、一個社會,這股善的效應,會像漣漪一樣不斷的向外擴散……【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莊玉美 高雄報導 2016/05/20)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