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學院橋接聖俗 注入社會穩定力量

2022-07-26   | 慈濟基金會
佛光大學佛教研究中心主任萬金川表示,佛光大學佛教學院實施教育雙軌——書院與學院的解行並重的雙軌教育。學院是以知識傳授為中心,書院是以生活教育為中心,相當於佛教意義下的解與行,行門透過共住、共食、共學來落實。(攝影者:廖文聰,地點:靜思精舍人文講堂,日期:2022/07/22)
佛光大學佛教研究中心主任萬金川,長期研究佛教中觀哲學、佛教語言學、佛教文學與文化以及梵藏漢佛典校勘。2022年07月22日萬金川主任來到靜思精舍人文講堂,參與全球共善學思會「宗教僧伽神職教育的當代展望」的講座,他以「佛光大學佛教學院的成立宗旨及其教育目標」為題,申論宗教聖職教育的當代展望。
 
雙軌教育 解行並重
 
佛光大學佛教學院做為聖職教育的一環到底擔當甚麼樣的使命?任務?「梯連人天,橋接聖俗」是當前佛教學院的目標,就是要做人間的橋梁,做聖職的橋梁。
 
今年二月退休,待在校園有47年,來到佛光大學佛教學院擔任教職是萬金川主任,對教育感受最大的魅力,看到生命在教育過程的蛻變,佛光大學佛教學院每當學生畢業在畢業紀念會時,都會播放學生從大一新生訓練到畢業典禮的縮影,看到生命在短短四年間的變化。
 
萬金川主任分享,自己以前總把老師當成職業,來到佛光學院才知道要感動一個生命沒有那麼困難。「所以佛教教育應該不只是僧侶的教育,還包括信徒的教育,因此『梯連人天是我的任務,橋接聖俗是自己的責任。』這也是我常勉勵佛教學院的師生們。」
 
著名的西方大學都有神學院,它成為那一所大學的靈魂,萬金川主任透過簡報的解說,可以看到像是劍橋大學、牛津大學、哈佛大學、耶魯大學的建築物是新舊並陳,這些幾百年的大學都有神學院,都成為大學的地標之一,我也希望佛教學院有一天能成為佛光大學的靈魂。
 
建築是人造出來的,人造的建築它會拿過來形塑一個人,佛光大學佛教學院的學生就是在這一個特殊的建築物裡被形塑出來,當然形塑他們人格發展的建築是其中一環,不是唯一的。
 
2007年佛光大學佛教學院的佛教學系的成立是源於〈單一宗教研修學院設立辦法〉的立法宗旨,負有培育佛教宗教師以及相關佛教人才的基本任務。佛教學院於2018年實施教育雙軌——書院與學院的解行並重的雙軌教育。學院是以知識傳授為中心,書院是以生活教育為中心,相當於佛教意義下的解與行,行門透過共住、共食、共學來落實。
 
值得一提的是雲水書院,行門課程基本上是透過雲水書院落實,於2018年創立,雲水書院有四大塊落實行門的實踐,即生活與文化講座、佛門基本知識、服務實作及修持實踐等。

(文:李志成 花蓮報導 2022/07/23)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