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馨速寫——賑災點滴》
希望來自互助(一)
社會大眾甚至外籍人士,皆對震災感同身受,發揮愛心不落人後,或出錢或出力,紛紛投入賑災及重建行列
【社會大眾伸援手】
▍金錢換不到的尊敬
吳彩涼師兄在地震後兩小時內就到東勢瞭解災情,並即刻動員后里慈濟志工煮食,煮好後,再送到東勢。
過去反對吳彩涼投入太多時間做志工的二哥,見他如此忙碌,也穿上了志工背心,加入協助運食給災民、救災人員的工作。
當他開著車子來到十字路口等候交通指揮時,交通警察不但向他行舉手禮,更讓他優先通行。他感覺到因為做慈濟而受到人們的尊敬,這是金錢也換不到的,從喜悅中體悟良多。
▍有菜出菜
◎撰文/陳美羿
西螺漢光果菜市場送了一大卡車的新鮮蔬果到大愛屋工地來,師兄們一聲令下,像螞蟻搬豆般,一箱箱扛進廚房倉庫。
香積組長林智慧看了,又歡喜又煩惱:「太多了,怎麼辦?」趕緊打電話請集集工地來載一些過去,集集的師姊說:「我們這裏也有人送菜來,也多得吃不完。」問埔里工地,也不需要。
該市場理事廖學典先生說:「這次地震,全民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我們盡點心也是義不容辭的。」旁邊有人說:「對嘛!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有菜出菜』!」
▍凡事學就會
◎撰文/陳美羿
來自台北的郭德仁熟練地操控著水泥攪拌機,問他是不是「專業人員」?
「昨天不是,今天是。」
細問他的職業,原來他是一家超商的老闆。
「凡事學就會嘛!」他說。
▍大愛村「村長」和「副村長」
◎撰文/陳美羿
「在這裏工作了三十幾天,眼看著它從『無』中生『有』,所有的辛苦都不見了,剩下的只有『快樂』兩個字!」
這一天是慈濟大愛一村落成啟用的日子。慶祝「入厝」的湯圓被吃光光了,李福祥和吳政憲則心滿意足地吃著師姊們「追煮」的湯麵。
膚色黝黑的李福祥是台北人,剛剛自軍中退伍。姊姊知道慈濟要蓋組合屋給災民住,需要志工,於是把弟弟推薦給北區慈誠大隊張順得師兄。李福祥跟著張師兄來到中興新村,一通電話又把軍中好友吳政憲也叫來,於是哥兒倆就在工地默默跟著慈誠師兄一起工作起來。
最先是整地放樣,因為此工地原先就是棒球場,所以相當平坦。放樣好,勾勒出社區的規模,按著準繩開挖地基。為了環保,只在房屋四周用空心磚架高,然後組裝組合屋。屋內不打上水泥,而以木樁、木條固定。鋪上一層防水布,釘上木板,貼上磁磚,就是一棟美侖美奐的房子了。
李祥福和吳政憲兩人,吃在工地、住在工地,每一個工作環節都不缺席。連埋設管線、鋪設人行道地磚、栽植花木,他們也「親手遍布施」。白天在豔陽下揮汗,夜裏洗冷水澡。三十多天來,他們住在建築師謝雷諾的「樓上」,天氣熱,蚊子又多,簡直比當兵生活還「硬」。但是他們甘之如飴。
李福祥說:「我來這裏是全家支持的。」在工地苦幹一個多月,只回家一趟。「我回到家,被當英雄一般,大家都拍手叫好耶!」
大愛一村交屋後,兩人仍負起澆花、巡邏的工作。「我們還挨家挨戶問候房子有什麼問題嗎?有什麼事需要我們幫忙嗎?」因為他們的熱心,不多久,村民都認識他倆了,而且戲稱他們為「村長」和「副村長」。
「村長」和「副村長」決定在大愛一村整個告一段落後,「移師」到大里工地去;大里結束後再「換防」到草屯工地;草屯工地結束後,希望能趕得上東勢工地……。「大愛屋結束後,還有希望工程……。」大家七嘴八舌地替他倆「接龍」,只見黝黑的臉上露出白白的牙齒。這樣憨厚的笑臉,真叫人愛到心坎裏去。
「在這裏工作只有一點不太好。」李福祥說:「一天吃五頓,香積媽媽又作得那麼好吃,『害』我每次都吃四大碗以上。」拼命努力工作,還長胖了五公斤,這個「公道」不知向誰討。
▍退而不休
◎撰文/黃玉櫻
每日早上在大里大愛屋工地,總會看見一位伯伯在香積處或休息區不停穿梭,一會兒看他捧著準備好的點心,一會兒拿著吃過點心的碗筷去清洗,一趟趟默默地做著。等大家用過餐或用過點心後,伯伯拿著抹布輕輕擦拭桌面,彎曲的身軀低著的頭,從早上到傍晚,日日都準時到工地服務。
當問起他的大名及住處時,伯伯仍手不停的回答著:「我叫蔡義雄,來自大里青年高中旁,每天早上騎著腳踏車來大里工地。」伯伯是經由朋友引進慈濟的大門,退休後因為有機會投入救災重建的工作,讓伯伯的精神有所寄託,心靈更自在。工地裏大家對伯伯辛勞的付出都非常敬佩,而伯伯只是輕輕地說:「只是來這洗洗碗,沒什麼啦!」
▍原生社的義工之愛
◎撰文/黃玉櫻
十月十六、十七日,一群來自台北的原始教育社團(原生社)的成員,包括台北華梵大學的吳教授與學生,及幾位國中退休的老師共十多位,和北區師兄們一起搭遊覽車,南下台中大里工地協助大愛屋的營建工作。他們負責將鋼梁分類並組合鎖上螺絲後,讓師兄們搭蓋屋頂的支柱。
平日他們在台北動物園及植物園當解說義工,自九二一地震後,得知慈濟將為災民建大愛屋,他們也發心利用假日來台中為災民付出一份愛心。其中一位老師因手指不慎被夾傷,痛得讓她滴下淚水;後來經工地護士為她擦藥包紮後,見大家都過來關心安慰,這位老師又急忙走向工地繼續工作,其熱心真讓人感佩。
▍感受慈濟的人本之愛
◎撰文/林梅雪
個子短小,皮膚黝黑,臉上散發一股熱力的年輕人林圳明先生,目前服務於珠江營造公司施工組,專門負責控管及計價的工作;在公司郭協理的帶領,參與大里大愛屋工程。
在搭建大愛屋的過程中,林先生感受到慈濟人的凝聚力,完全是來自每個人的自發性,並且大家只是一心的付出不計得失,與之前接觸的公司廠商,完全以「利」為訴求有所不同。
林先生歡喜地說,有了這次的因緣,對慈濟人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在師兄的說明下更加地瞭解並體會了上人的悲心,處處以「人」為考量,一切設施是那麼地人性化,讓他很感動。他期許自己將來也能投入慈濟大愛行列。
▍菩薩帶路慮瑒
◎撰文/林梅雪
十月七日早上,我和先生從台中出發要到草屯的廣輪精舍,採訪台北師兄興建大愛屋的過程。從草屯的中潭公路轉彎進了平林里後,山路就一路蜿蜒曲折,叉路很多。這時想起昨天問梁安順師兄,要去廣輪精舍的路怎麼走時,梁安順師兄口氣堅定地說:「如果沒有人帶路,你們一定到不了的!」
上人曾說,慈濟人難行能行,此刻車子既然已經到了平林里,怎可輕言放棄呢!想到訪視個案時,路不都是長在嘴上的嗎!於是我們邊走邊問。沒想到,問了好幾位當地人,他們都說:「好像有這樣一個地方,你們往那個方向去,再問看看,我也不確定。」我們只得順著他們指示的方向,在山路之間左拐右轉地,不知不覺走到一條約一米寬的路上時,車子已無法再前進,只有回頭再找。
這時忽然有一位年約六十歲的歐吉桑,騎著摩托車也要彎進去那條僅約一米寬的小路。憑著慈濟人的「本能」,我趕緊下車問道﹕「阿伯!請問您知道這邊有一間佛寺?」「我知道!我知道!那間佛寺倒了,現在在重建,你們(我們身著藍天白雲制服)有很多人一大早就在那裏敲敲打打!我家就住在旁邊,這條小路直走就可以到了,但是你們的車子無法從這裏進去,我帶你們走另一條路。」
歐吉桑原本走小路就可以很快到家,但卻為了帶我們而繞了一大圈。山路依舊錯綜複雜,歐吉桑熟練的騎著機車,穿梭在彎彎曲曲的山路間,走不到十分鐘就到達目的地了。
不可思議的因緣,真是感恩菩薩帶路;歐吉桑這份純樸的熱心,為大愛的路上譜上一個溫馨的插曲。
▍快樂小工
◎撰文/張翠絲
在台南一家旅行社工作的王小姐,看到鄰居的慈誠師兄暫時放下中古車生意交給太太照顧,而常常載著台南志工遠行到台中戰基處協助大愛屋整建工作,令她十分感動,便也參與搬運木材、油漆的工作。窈窕淑女當起「小工」角色,滿心歡喜,只願災民能早日安居度日。
台南東山阿嬤七十歲了,平時習慣早起到各地寺院做志工,也參與慈濟環保志工。她受鄰居邀請,大清早五點多鐘,就和師姊們搭遊覽車到工地來。車上只有四十七個座位,卻載了六十多個人,其餘人員都只能站著。大家一心一意追隨上人,以菩薩的精神來擔起我們的責任,就不在意行程站立的辛苦。連遊覽車司機也參與搬運材料的工作。
鳳儀、美慧是慈濟會員,從事會計工作,也由師姊陪同,扮演起小工的角色,在艷陽高照下,搬木頭、油漆、鎖電表箱、搬燈管,前幾天還在埔里工地剷泥土、填土、搬屋梁……,只怕災民受苦,趕緊協助工程進度,讓災民得安樂。
▍擷取一把善的種子
◎撰文/彭秀琴
大愛十二村工地,出現了一對來自美國加州的嘉賓——趙文詞、龍珠蒂這對伉儷。
平日擔任教職工作的趙教授,曾在台大求學三年,能說一口流利的國語。他折服於上人的理念,欲一窺慈濟精神的堂奧,以及目前台灣人民對於宗教信仰之面面觀,便於九月二十日不辭千里地前來台灣,希望能夠親身體驗;卻正好碰上九二一集集大地震,親見慈濟人出錢出力救濟災民;並透過基金會的安排,實地到大愛屋工地,瞭解慈濟人「真、善、美」的精神。教授為慈濟人無所求的付出,深受感動,並親身投入大愛屋的工作,還豎起大拇指讚美師姊們的愛心餐,非常可口。
趙教授提到,曾經前往花蓮欲拜會上人,不巧上人剛好到台中,無法當面請法;卻從慈濟醫院的醫生、護士及志工對病患無微不至的關懷中,發現到慈濟醫院獨特的風格——醫生不只醫病,還要醫「心」。教授也跟隨醫院志工顏惠美師姊關懷獨居老人、訪貧……實地參訪慈濟人如何「濟貧教富」。
趙教授指出,社會愈進步,造成人際關係愈疏離;上人創辦的慈濟功德會,則為進步的台灣社會注入一股愛的清流。他同時表示,訪台期間要多吸收慈濟精神,擷取一把善的種子帶回美國,期許能夠萌芽、成長、茁壯。
▍駱駝隊的英勇相助
◎撰文/趙秀英
當慈濟人醫會開始在南投縣仁愛鄉合作村義診後,台中的駱駝車隊就義務幫忙交通運輸工作。他們的時間和效率掌控得非常好,五點集合,他們四點半就到,而且全程配合。他們雖然不是慈濟人,可是跟我們一起行動,絲毫沒有影響到我們的工作方向。
九二一大地震時,所有的通訊都中斷了,他們從半夜兩點多就開始運用他們的基地台來發射訊息。他們有些人家裏的水塔、家具都倒了,甚至鬧水災,他們也都放下,覺得救災最重要。人醫會需要六十部車,他們就一直陪著我們。不但機動性很高、默契也很好,這樣的一個車隊真的讓我們非常感動。
常跟慈濟的師兄姊接觸之後,都遵守上人的規誡,不再抽菸、嚼檳榔、遵守交通規則等,流露「甘願做、歡喜受」的喜悅,這樣的車隊,真叫我們感動又敬佩。
▍愛心不殘缺
◎撰文/趙秀英
洪志成很多埔里的民眾都發心來慈濟的結集站當志工。有個男孩子大概二十歲左右,有點跛腳,而且頸子有點僵直,歪斜一邊。他說:「我想來幫忙。」我恰好在旁邊,就問他能做什麼?他說:「你們要我做什麼我就做什麼。」我便安排了一個簡單的工作給他:將紙箱中的物資拿出來後,將紙箱子打平,環保回收。他做得很好,大箱歸大箱、小箱歸小箱地排好。
當人手不夠時,我請他過來幫忙,他一樣做得很好,並不因為他身體上有殘缺就不能做好工作;只要他有心、用心,他就做得好。他不太講話,一直自己找事做,我沒看到他坐下來休息過,就這樣一直做。每次看見他,我都對他比個大拇指,他就開心地說著:「謝謝!謝謝!」
▍租借,不收錢
◎撰文/許靜月
廖文舟以種植檳榔樹維生,自己擁有一台小型的挖土機。原本他的檳榔園要整地,但接到鎮長一通電話,要向他租借挖土機,馬上義不容辭放下自己的工作。
「慈濟人大老遠跑來為災民蓋房子,我怎麼可以再收鎮公所的工資呢!」只見他忙碌地穿梭在集集初中街大愛屋工地,安置化糞池的涵洞幾乎都是他一個人在挖掘。
▍來自翠巒的回饋
◎撰文/黃秀花
震災過後,南投仁愛鄉翠巒部落原住民高文輝從山上驅車趕至埔里大愛屋工地捐獻善款,並向慈濟人報平安。
「民國八十三年道格颱風摧毀了我們的部落,慈濟為我們蓋房子;現在,別人有難,我們也要趕快回饋才對!」靠賣菜維生的高文輝說。
▍靠一張嘴
◎撰文/黃秀花
從台北專程趕來幫忙的油漆師傅高鴻規,現年六十八歲,已退休兩、三年了,為了協助蓋大愛屋,又重拾漆刷。
問他連續做那麼多天,辛不辛苦?老師傅說:「辛苦是不會啦!只是師姊們幾天就輪換一次,常常要教新人。」
「沒辦法啊!大家都搶著做嘛!」來自中壢的油漆師傅卓訓貴說:「教人很簡單,就靠一張嘴!」
▍吃得開心
◎撰文/張錦雲
雲林市區一家餐廳結束營業,特將店裏仍完好如初的餐桌椅轉送給大愛屋的住戶。店主表示,一張桌子配兩把椅子,希望住戶們在這臨時住所也能住得安心、吃得開心。
▍又可以「下雨」了
◎撰文/何貞青
「啊!這間地板還沒鋪,嘿嘿,又可以下雨了!」在接近完工的大愛屋內,六、七個師兄姊正忙著粉刷牆壁,原來,「下雨」是他們油漆牆壁的專用術語——地板沒鋪,就不怕油漆像雨滴般掉落地上了。
他們本來誰也沒油漆過,完全現學現賣,卻也有模有樣,只不過「下雨」的範圍不限於地上,還有他們的衣服、髮梢以及臉龐,瞧著還真有油漆工的架勢呢!
工程一刻不能停,要來這裏也都要請假,高翁秀施沒考慮太多,倒是擔心自己不夠專業:「做不好的話就對不起災民了。」
開遊覽車的蔡明坤開玩笑地說:「我若不來,太太會氣得嘴巴翹起來。」事實上,他這趟還是和太太張淑惠搶著來的。「我打電話回家說正在油漆,結果她竟然叫我回去……原來是叫我看家,換她自己來做!」
從事油漆業的韓玉銅是負責讓這些生手上線的幕後功臣,為了來這邊,他放下生意,還得跟客戶解釋,幸好大家都能體諒。他說,最大的成就是調教出一批身手俐落的油漆工。「大家工作意願高,學得很用心,自然做得盡善盡美。」
▍一留再留
◎撰文/何貞青
「看到電視廣告,期望工程人員到災區協助,所以便主動和『工地主任協會』聯繫,調派到這裏幫忙。」來自台北的謝明德主任說。
從事營造業二十多年,經驗豐富又是本行,「在這裏跟著慈濟團隊運作,合作起來效率更高。」
十月一日來到埔里大愛屋工地,一直待到十一月五日才回台北,他是工地主任當中停留最久的,負責測量、放樣的工作,總是一早從住宿處過來,收工又自行回去,在來來往往的慈濟人當中並不特別顯眼,只有上工時才能見識到他的專業認真。
其實每個工地主任都能獨當一面,卻都願意融入大團體配合運作,只希望盡自己一分力量。「剛開始也沒想到會留這麼久,但一直做下來無形中有種責任感,讓我想多做一些事。大概是受這個團體氣氛的感染吧!」
原先對慈濟並不熟,但一起共事後卻印象深刻,「慈濟比我想像中還可佩,組織動員力真是不可思議,每天幾百人自動自發到工地報到,有這種精神,什麼都做得到!」
這段工地的日子,這裏交到的朋友,也成了他珍貴的回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