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 圖2
圖3 圖4
圖5 圖6
動盪的回憶(一)

陷落諸羅十萬家
打陀螺轉的茶樹
感謝「帝爺公」!
女人的背,小孩的床
六百里湖海山嶽齊動盪
地震文盲
花蓮人的夢魘
歹命人,命大

 

相關網站連結

卷一慈濟志工關懷行
卷二慈濟志工關懷行
卷三心靈悸動篇
‧卷四百年記憶篇
卷五校園記事篇

慈濟921賑災專案

 

線條
線條
代序 震撼的歲月(一) 震撼的歲月(二) 動盪的回憶(一) 動盪的回憶(二) 回首頁

 

《動盪的回憶‧一》

打陀螺轉的茶樹
◎撰文/張硯秋

茶園的地上、山徑、馬路上都有許多龜裂的大小縫隙或新形成的溝渠,有些地面都翻了上來;各地的民宅大部分也都倒得精光。

一早,這個純樸客家聚落有點異乎尋常,村子裏極富盛名、據說「極靈感」的信仰──文昌廟,平日尚稱熱鬧的人群今天都不見了;廟埕邊還是擺了兩個攤子,竹篾仔做的生活器具貨色齊全,許多都市裏流行的物件應有盡有,就是乏人問津。

原來,這天正是竹東芎林鄉傳統的義民節,大家老早就備辦好祭祀用品,趕到萬善祠去了。

萬善祠前的空地上搭起了篷子,二、三十張連成二排的張大桌子早已擺滿了各式各樣的供品;廟旁的大墳極其特殊,大壟邊邊水泥護牆尾端收攏成兩個活靈活現的龍頭,造型簡單古樸,有一個缺角上還有較新的水泥填補痕跡,更添它莊嚴沈靜的原始風貌。

▍回首當年

原先聽說,芎林鄉萬善祠旁的大墳埋葬的是1935年(日據時代昭和十年)新竹-台中地震罹難者的屍體,挑了這個地方人士匯集的日子趕來打探當年大地震的經過與災情。沒想到,這個墳墓的歷史厚度更勝於那次的地震。

原來萬善祠及旁邊的大墳來源,是遠在日據之前,勤勞刻苦的客家人來到這裏落腳,為了生計應清軍招募,大批新移民山上闢路墾荒,不料卻被原住民分批「出草」而丟了性命。悲傷的家人聞訊上山收屍,但因都找不頭顱無法分辨身份,因此就合葬於此,由後代子孫共同祭祀。

雖然萬善祠與地震無關,然而,說到地震,年長的鄉親們你一言我一語,雖然年代久遠,有些人還是相當的印象深刻。

一位七十一歲的陳老先生說,算起來,大地震那年,他應該是六歲,只記得他在睡夢中被他的父從被窩中抱起來,衝出大門外的情景。

另一位推算自己當時九歲的老先生則說,當年五指山的大石頭翻了下來,從山腳下的灶君廟旁滾到懸崖底下,卻沒碰壞灶君廟的任何一柱一角,地方上的鄉親議論紛紛,都說是灶君爺爺顯靈了。

但是,他還記得,灶君廟後方的整片山壁,連著大樹石滾落下來,變成寸草不生的一片禿山,一直到十幾年後,樹木逐漸長出來,才遮住崩山的痕跡。灶君廟為何會完好無損,確實是很耐人尋味。

大家你一言我一語,一旁一位白髮蒼蒼的瘦小老太太一下子比手劃腳,一下子用手勢接著打圈圈,再一下子又抱著旁邊一位中年男子的腳比劃著,連說帶比、唱作俱佳。

▍採茶姑娘的回憶

原來這位楊洪壬妹老太太現年已八十六歲,當時正在北埔鄉的五指山上採茶,地震來得又猛又急,差一點就把她震下懸崖去了。

楊洪壬妹是童養媳,從小被賣到芎林這個窮鄉。當年是日據時代的戰時,物資缺,食物都是配給的,她因為營養不良,身材一直都很瘦小;當時雖已二十一歲,體重卻才六十台斤(約三十六公斤),小不隆冬的,平時只要風大一點就像會被風吹跑。不過,她倒是很自豪地說,因為從小操勞訓練,她雖然只有六十斤,卻能挑一百斤的東西,工作起來一點也不比別人差。

因為生活艱苦,能上山採茶打零工,是當年每個客家婦女夢寐以求的好差事。楊洪壬妹因手腳伶俐動作快,經常到處去幫人家採茶。地震的前一天,北埔的菜山老闆來芎林招採茶工,她就高高興興地出發了。

她們這批採茶姑娘共五、六個人,跟著菜山老闆先從芎林坐一個多鐘頭客運車到北埔,就位在北埔街上老闆家的工寮裏。因為第二天需起得絕早,翻山越嶺到深山裏採茶,大家都早早就睡。

由於工資都是以量計價,她們怕走山路耗費時間耽誤工作,一過夜半,自己老早都自己醒來了。梳洗用餐後,老闆就發給她們每人一支竹筒做的火把,帶她們往山上了。

不知走了多久,走到茶園已是黎明時分。大家略作休息,正好天夠亮可以看得清楚嫩葉。姊妹們在一階階梯狀的茶園各自物色有利位置,開始動手採起來。葉楊洪壬妹就定在最下一階的位置開始採時,有些眼明手快的姊妹已經採了大半簍茶青了。

正當楊洪壬妺聚精會神開始採茶時,突然發現茶樹無風自動;起先只是微微顫動,繼而大幅度搖晃了起來。楊洪壬妹採茶採了十多年,從來也不曾碰過茶樹自己會動,心裏一陣驚慌,但還來不及追究原因,又是一陣一陣地震,幾乎將她顛到身旁的駁崁下。她這才明白,原來是發生大地震了!

茶樹一直在搖,隨著震度越來越強,竟然就像小孩子打陀螺一般轉動起來。楊洪壬妹根本完全站不住,一田是駁崁,駁崁底下就是山谷;另一邊的梯岸有半人高,她又矮小,匆忙間也爬不上去,完全沒有攀扶之處。正在驚慌之際,眼角發現上面一層階梯有一個人站在那裏,她想也不想,本能地就撲過去牢牢地抱緊那人的大腿,才放心住由大地瘋狂地上下左右、前後地甩動、顛晃。

彷彿經過了一世紀之久,驚天動地的超級狂震終於漸漸變小,終至平穩下來。驚魂甫定後,楊洪壬妹拿手拭汗,才發現她死命抱住的是一雙腳,抬頭往上一看,老闆正滿臉尷尬,似笑非笑地看著她。原來,她在生死交關時,像快溺斃的人死命抱住浮木般抱住地那雙救命的腳,居然是老闆的大腿!剎那間,羞得她臉通紅,趕快回過身去繼續採茶。好在,因為是論件計酬,地震一停,採茶姑娘們馬上又手不稍停地飛快採著茶青,沒人注意到這件事。

當天,他們還是像往常一樣工作太陽下山,幾乎看不見了才收工。在回程的路上,茶園的地上、山徑、馬路上都有許多龜裂的大小縫隙或新形成的溝渠,有些地面都翻了上來。他們拿著火把,小心翼翼地走回北埔的路上。當時人口稀少,分處各地的民宅大部分也都倒得精光。回到老闆家,老闆自己住的土埆厝也倒了一半,倒是採茶工住的工寮,因為是簡陋的竹編為材料、外面糊土的建築,雖有些損傷,卻還可以住,安全無虞。

不過,老闆的兒女倒是受了傷。據說,地震發生時,老闆的太太抓著小孩的頭逃命,一路跌跌撞撞地跑出門外,好在都沒有生命危險。但老闆家的鍋子、碗盤都摔爛掉了,很久都沒鍋子可以煮。餘震又連續動了好幾天,老闆的房子又裂開,幸好她們只受僱採茶,老闆的困難自己會想辦法解決。

▍和心合力,重建家園

那一季的茶,採了二十幾天,楊洪壬妹回到芎林時,發現家鄉也是面目全非。村子裏的房子多半都倒得精光,家家戶戶都把家裏的家具、衣物、生活必需的所有「財產」都搬出來,放在路邊,由老人家看著。不過,日據時代對小偷的處罰極嚴,被抓到的話,手可能會被砍掉,所以也不會有人偷,治安及秩序都很好,東西放在外面也不擔心。

楊洪壬妹家的房子也裂了,大家怕餘震,沒有人敢待在家裏,全村的人都睡在市場裏面,睡不下的就到市場外面搭臨時棚架棲身,但比起市場有圍牆屏障是差得遠了。

以前的台灣社會都有「交換工」的習慣,無論是耕種或蓋房子,只要一戶有需要,都是全村的勞動力全部出動幫忙,大家互助合作,工作進行得又快又好。當時也是一樣,地震後,所有有生產力的人都被召去「做公工」集體重建房舍。大家一起動手,很快地,一戶戶房子又蓋起來了,沒多久,市場就恢復原狀了。

採茶姑娘離鄉背井近一個月,又碰到大地震,難道不擔心自己家裏的情況,有沒有回家查看,或由什麼管道打聽家鄉的音訊呢?楊洪壬妹說,那時候資訊不發達,根本無從打聽起;而且路途遙遠,還要坐客運車,沒有老闆帶路,她們根本也不曉得怎麼回家。

話說回來,當時大家一心要賺工資,老闆自己在地震後也是留在現場監工,地震時「隨人顧性命!」一震後,每個人都立即回到崗位上繼續採茶了。何況楊洪壬妹強調,那個時代的社會環境跟現在大不相同,老闆的話就像聖旨,說一是一,說二是二,老闆沒說話,大家也不敢開口要求回家。當天晚上回到北埔看到災情慘重,也只能在心裏憂心,哪有人敢去問他什麼?

有人開玩笑問她,她怎麼敢去抱老闆的大腿呢?楊洪壬妹還有點羞赧地說,她實在是太矮了,又怕得要死,心裏只想到保命要緊,哪裏來得及考慮什麼勞僱階屬或什麼男女之防?不過,也因為有這段插曲,而且那次經歷過畢生僅此一次的茶樹自轉,印象深刻,六十幾年還記憶猶新呢!

回頁首

慈濟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