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 圖2
圖3 圖4
圖5 圖6
動盪的回憶(一)

陷落諸羅十萬家
打陀螺轉的茶樹
感謝「帝爺公」!
女人的背,小孩的床
六百里湖海山嶽齊動盪
地震文盲
花蓮人的夢魘
歹命人,命大

 

相關網站連結

卷一慈濟志工關懷行
卷二慈濟志工關懷行
卷三心靈悸動篇
‧卷四百年記憶篇
卷五校園記事篇

慈濟921賑災專案

 

線條
線條
代序 震撼的歲月(一) 震撼的歲月(二) 動盪的回憶(一) 動盪的回憶(二) 回首頁

 

《動盪的回憶‧一》

花蓮人的夢魘
◎撰文/張硯秋

▍穿單腳雨鞋逃命

1946年出生的林翠雲雖然對1951年發生的花蓮大地震沒有特別深刻的印象,但是由於大人們對那次地震銘刻在心,在茶餘飯後一再提起,因此她對那次地震也是耳熟能詳。

地震那年,她的大阿媽正在唸花蓮簡易師範學校(現在花崗國中的前身)的音樂科。地震過後,她的外公焦急異常地趕到學校去探視女兒,發現學校以簡易建材蓋的茅草屋幾乎全倒,學校裡卻空無一人,急得他到處找人。後來聽說,因為學校怕出意外,把全校師生都撤到美崙的高處避難去了。

「快海漲了!快海漲了!趕快跑哦!」翠雲的一個親戚正在穿雨鞋,準備到田裡工作,聽到一陣轟轟然的奔跑聲還有鄰居慌張的吶喊,一時手足無措,也跟著拔腿就跑。一直跑,一直跑,不知跑了多久才跑到山上,氣喘如牛地坐下來休息,這才略覺安心。驚魂甫定,聽大家議論紛紛,一位鄰居問他:「你的雨鞋怎麼只穿一隻腳?另一隻呢?是不是連雨鞋都跑掉了。」他一回想,當鄰居叫他跑時,他正在穿雨鞋,只穿了左腳,看到逃難的人驚惶失措爭前恐後,好像洪水猛獸在後面追趕的樣子,他自己感染了危險緊張的氣氛,根本忘記還有一隻腳沒穿,就跟著大家一起跑了;而且跑了那麼遠那麼久,他自己都沒發現,可見情況之危急!

而花蓮地震特多,每次地震,翠雲總會聽到大人們「複習」地震時的恐懼情形,她的祖父總會以「說到地震,我最怕......」來起頭。她的祖父小時候是住在台南白河,有一次到山上去放牛,他把牛放在草地上吃草,自己就爬到一棵大樹上休息。在睡夢中,他突然間感覺一陣晃動,幾乎被顛下樹去。原以為是有人惡作劇,用力撼樹要把他搖下來;但他放眼尋找,空曠的山野並無他人。

此時,遠方綿延到山邊的甘蔗田,連接半人高的草地,甘蔗葉受了震動,如大海浪般潮湧。看著洶湧的蔗浪一波波地溢過來又湧過去,聲音也如同滔天巨浪般澎湃驚人,一時間竟覺得天地萬物都會被這無邊的巨浪吞噬掉,而自己一個小孩子孤坐樹上,就算喊破喉嚨也沒有人來救,似覺被全世界拋棄了,而他就快被追逐的巨浪滅頂。當時的恐懼與無助,經過數十年依舊驚悚如昨!

在大人的地震恐怖經驗傳承下,翠雲對地震的恐懼也是根深柢固。她記得在十幾歲的時候,有一天黃昏,她正為妹妹洗完澡,把妹妹放在床上要幫她穿衣服的時候,感覺到一陣強烈地震,她心一慌,一把抱住妹妹就往外衝。到了外面街上,媽媽問她「妳妹妹呢?妳怎麼一個人跑出來?」她低頭一看,原來她懷裏抱的是妹妹的衣服,而妹妹還在床上,此時因受驚而哇哇哭叫。好在地震很快就停了,房子也安好無恙,否則若妹妹有什麼閃失,她可要愧疚一輩子了。

翠雲的父親林光華,1923年出生在台南,父母親都到玉井的山上面工作,把他寄養在一位遠親家,在玉井國小念書。記得才剛入學不久的一天清晨,大概是冬至吧,他正在吃湯圓,家裏來了客人,伯母就盛了湯圓請客人一起吃。此時突然來了一陣地震,天搖地動地非常強,倚在牆壁的藥櫥整個翻倒,那位客人趕快去撐住,才沒壓到他;但整鍋湯圓跟桌上的碗,連著碗裏的湯圓都搖到地上,碗碎掉,湯圓也不能吃了。在日據物資配給的時代,能吃到湯圓是極不容易的事。他到學校,學校也因為地震無法上課,因此,這次地震讓他惋惜至今,印象極其深刻。

沒多久,父母又把他帶去台南大內的外公家,在大內念到國小畢業。有一次放學途中也碰到地震,當時小路兩邊種滿蕃薯葉,蕃薯葉也是隨著地震翻飛如浪潮湧,而天空剛好又飛過一架轟炸機;但覺天地夾攻,讓他怕得要死,迄今印象深刻。

他的外公後來到台東關山開農場,帶了許多台南鄉親一起去開墾,他也隨著父母遷居關山。他長大後搬來花蓮,他的父親年紀大了,也曾經搬到花蓮跟他一起住。本來以為會較少遇到地震,但又發生好幾次大地震;直到1986年那次,統帥飯店被震裂了,有家百貨公司也震得傾斜,他的父親嚇怕了,又跑回關山去住。因此,台灣人的搬家,似乎或大部分與地震有些關連。

▍被甩出火車的女孩

花蓮瑞穗國中的老師張新儀,1961年分發到花蓮市教書,1971年結婚後才請調到瑞穗,1972年就發生瑞穗的大地震了;災情之嚴重,連國中的地球科學教材中都編了進去。

張新儀說,地震那天,他正好去玉里開會,結束後正是傍晚。那時正坐在火車回瑞穗,地震開始時,他們在火車上還沒什麼感覺;後來越搖越嚴重,發現火車怎麼左右甩動得非常厲害,還有人由坐位上被甩到地上。張新儀趕緊扳住一旁的茶水架,才勉強維持在坐位上,心裏覺得火車好像要出軌了。這時又聞到一股東西磨擦的怪味道,大家都以為火車撞到什麼東西了,若是翻車,那不是凶多吉少?因此大都緊張得死抱著茶水架或坐椅,謹防意外。

這時,火車已經快到瑞穗了;慢慢煞車進站時,與另一列火車會車,稍微撞到月台,才停下來。張新儀下車後見月台被火車撞缺了一角。他的太太當時懷孕,挺著大肚子來接他,跟他說剛才發生地震;她從候車室看出去,看到載滿原木的卡車也被震得左右嚴重晃動,驚險至極。他這才恍然大悟,原來是發生地震。

火車停妥後,機務人員及火車站的站務員都急急忙忙往後面跑。他們看到鐵軌有幾處彎曲,就出了火車站。一路上到處一片狼藉,飯館、西藥房,所有的商店的架子、貨品玻璃櫃全部倒得橫七豎八,把店面中間的走道全部塞滿了,根本無法行走。

回到學校宿舍,也出了一些狀況:地震時有些老師正在吃晚飯,連盤子都飛出門外去了。而學校的理化實驗室,因為化學藥品倒下而起火,幸好有位老師就住在實驗室旁邊,趕快取滅火器滅火,平息了一場可能發生的火災。

此時又傳來一件噩耗:剛才張老師坐的那列火車,有四位玉里高中的女生因為火車快到站了,提早走到車門等火車進站,在火車遇到地震甩動時被甩出車外,造成二死二重傷;其中一位死亡的女孩正是瑞穗國中主計主任的女兒,老師們都到現場去協助處理。晚上,未婚的男老師則自告奮勇,都留在鐵軌旁邊等候,以免屍體被狗或其他動物咬噬。

那次的地震,對瑞穗居民真是恐怖的經驗。地震時,許多摩托車騎士都摔得東倒西歪;因為發生在晚餐時間,很多家庭的飯菜都打翻了;有一個奶奶燒了開水要為小孩洗澡,才將開水倒進澡盆,還來不及放進冷水,小孩子就被震得摔到澡盆裏全身燙傷。而花蓮酒廠也損失慘重,據說被震破、震倒的酒醰、酒甕不計其數,可能有幾十卡車之多,流到水溝的酒,好幾星期都還聞得到濃醇的酒香。

張老師說,那次地震摔傷、外傷極普遍,而經此次事件之後,學校都會要求學生,無論在任何情況下,火車再怎麼擠、怎麼晃,絕對不要站在車門處,一定要擠進車廂裏頭才安全,希望學生都能記取那次的慘痛教訓。

▍裂開的土地

現住在花蓮富里鄉豐南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的宋忠悟,1951年的花蓮大地震時,是二十多歲的年輕小伙子,才跟隨部隊從大陸來台不久,在花蓮市進豐街兵工保養場(現已遷移到市郊的南華)服役。因為還沒有廠房,所以部隊借宿在宜昌國小駐紮,方便廠房慢慢蓋。

他說,那次的地震之大,是他第一次遇到。當時位於南埔的空軍防校地上裂了一條大縫,約二到三尺長,很深很深,但很快就合回去了,來不及測量。那時候各種謠言四起,主要是說花蓮的地殼裏面是空的;而老人家則產生海嘯的聯想,因此造成民眾的大恐慌,軍方的登陸艇也因此有所動作。不過,實際上沒發生陸沈、海嘯的大災害,倒是接著地震而來的大颱風,把大樹都吹倒了,進豐街淹了一尺多高,對部隊造成的災情,比地震還慘。

如今,在花蓮住了大半輩子,他說,台灣東部的大地震大都發生在花蓮東部的深海處,對陸地的影響不大;地震的時間也沒辦法準確預測,能有什麼防災計畫?還不是習慣性地搖一搖、晃一晃,就過去了嗎?

▍ 謠言滿天飛

1943年次的高振邦還記得,1951年大地震時,他才七、八歲。中午剛吃飽飯,由後面的飯廳走到前面的客廳,到了前面的走廊上,就感到一陣強烈的搖晃,震動的程度極大,他一時反應不過來,站都站不穩就摔了出去,趴在地上好久才逐漸平靜下來。他爬起來往外一看,才發現街上一整排房子,除了自己家外,十幾間木頭結構的房子都倒了,若非他摔出去就可能被壓到了。

高振邦家也不是蓋得堅固或建材講究,而是因為家裏開工廠,工廠大車床的大輪子是用平面的皮帶帶動,因此從天花板做了木架吊著,牆壁上又釘了一個架子支撐,屋子裏因此多了許多補強的結構,結果居然因此而逃過一劫!

大地震後,高振邦用一個「亂」字形容。起初,大人們都忙著救人;後來謠言開始滿天飛,主要是說花蓮的地下是空的,大地震會造成陸沈,而且還有更大的地震還未降臨。因此很多人都拋下手邊的工作往高處跑,造成花蓮很長一段時間人心惶惶,晚上都在外面空曠的地方餐風宿露。

「住在花蓮的人,好像比較歹命,要比別人多受很多地震之苦!」高振邦心裏有這樣的感覺。但畢竟是自己生長的故鄉,久了就習慣了。「除了把放在高處的東西放下來之外,也沒有別的辦法呀!」

▍竹子與茅草搭的簡易教室

「大地震,就是要住外面,在空曠的地方野營。」這是瑞穗國中總務主任古贊成小時候對地震的印象。

古贊成說,他只記得小時候家家戶戶都很窮,除了學校外,沒有一家有磚瓦建築的房子。一般居民都是住茅草房——竹子編成片狀,外面糊上厚厚的泥土,有的也混入其他材料,屋頂再用編好的甘蔗葉子厚厚地鋪上一層,就是最好的住家了。

大地震後,家家戶戶都在庭院前面或空曠的地方搭臨時棚架棲身,有的就只把草蓆被褥搬到戶外就地作息。當時村子裏沒電,也沒報紙,大家都很驚惶,只記得在戶外野宿了很久、很久,大概有十幾、二十天吧!

當時,瑞穗國小的圍牆及教室也全部倒塌,學生們都在操場的大鳳凰樹下上課;校舍則由家長全部出動參加勞動服務,搭起竹編茅草頂的簡易教室,對學生來講,倒是畢生難忘的新鮮往事。

回頁首

慈濟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