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盪的回憶‧二》
憶石圍牆大地震
◎撰文/何來美(轉載自何來美《笑問客從何處來》,1995年版)
1935年4月台灣中部大地震,苗栗縣公館鄉石圍牆莊正位於震央附近,幾被夷為平地,無一房舍倖免,並造成八十人死亡,一百五十二人受傷的慘劇。當時「生無完膚,死無棺槨」的淒涼情景,值得後人記取這段歷史傷痛。
中部大地震發生於1935年4月21日(農曆3月19日,適逢太陽君星誕辰)清晨六時一分。因當時大多數的人都在睡夢中,來不及躲避,傷亡者大都被埋在斷垣瓦礫中。石圍牆莊有一百四十一戶住戶,除了一棟半毀外,其他都全毀。那年才二十歲的陳北開,裹著棉被滾到床下,雖躲過一劫,並在瓦礫中救起三哥漢秋、妹妹秋梅、姪女美竹,但三人卻傷重不治,令他心痛多年。
陳北開回憶說,地震發生前晚他到隔壁村練子弟班,很晚才到父親陳捷順的保正事務所睡覺,準備當天率陣頭到公館接媽祖,迎「熱鬧」。一大早他的母親就來叫他起床,突然間「咚!咚!」幾聲巨響,他還以為是迎媽祖放沖天砲;待定神一看,整個房間已是天旋地轉,「踩」得相當厲害,瓦礫、泥磚牆壁也如雨般傾倒而下。他情急之下,裹著棉被滾到床下,但窗戶石板仍擊破床板,幸被旁邊的「子弟籠」擋住未擊中他。
他說,當時房間內一片灰濛,他擔心家裏可能災情慘重。在斷垣瓦礫中爬了出來,舉目望去,整個石圍牆莊都灰濛濛一片,幾無一棟房子沒倒,望去有如一棟死城,心想整個莊內不知死傷多少,世界怎麼變得這樣?他強忍淚水,飛奔回家,看到家裏的房子也倒了,看到小媽媽(捷順公取兩房太太)抱著六弟日榮在哭。他見狀馬上喊他爸爸和兄弟姐妹的名字,結果他的父親、五弟日陞、妹妹秋梅、姪女美竹都有回應,還能呼吸;但除了日陞弟外,都已受傷。好不容易將他們一一從瓦礫中「挖」出來,但秋梅、美竹卻已傷重不治;那時他們才十三、十歲,全家人哀傷得哭成一團。
陳北開說,隔沒多久,他那留學日本東京帝大暫休學在興隆國小代課的三哥漢秋,聽說也被壓傷,後經救治無效,英年早逝。那年災情最慘重的是吳阿順一家,死了十二人。
那次的大地震震央在三義鄉關刀山附近,導致台中、苗栗兩縣災情特別嚴重;而苗栗地區,又以石圍牆最嚴重。為了救災,不但在公館國小設臨時醫院,在石圍牆莊設了二十餘個臨時避難所,苗栗地區的西醫師江嶸基、朱朝棟、徐阿房、劉兆芳也積極投入救災行列,公館莊役場也每天派員送食物賑災。
陳老先生說,中部大地震因全省死傷嚴重,一般人已買不到棺木。莊內不幸罹難者,都是利用倒塌房舍的木板臨時釘的棺木草草入殮就下葬;有些甚至是多人合葬在一具克難棺木內,不但沒有牲品祭拜,也根本沒有誦經做法事。如今憶及場面的淒涼,就如同後來他的大哥陳漢初在賑災紀念碑所寫的「生無完膚,死無棺槨」。
陳北開說,因全莊的房屋都倒了,為暫時遮風避雨,家家戶戶搭臨時的「虎尾寮」棲身;其建材是麻竹與稻草,當時他住在出礦坑的一位啞巴表姐就砍了不少大麻竹協助他家重建家園。這種「虎尾寮」造型呈三角型,只能暫時棲身,後來才慢慢有人建新房。但是剛開始大家怕地震,建材也大都用木板與鉛皮,相當簡陋;直到他的哥哥成陳漢出提議重建石圍牆莊,留防火巷、避難廣場,石圍牆莊才重建。
因台灣位於地震帶,有過慘痛震災經歷的陳北開,至今仍心有餘悸。在紀念中部大地震六十年的今天,他也希望大家提高警覺,防範震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