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環保」三個字,是慈濟從1990年起,許多志工一起用雙手「做出來」的專有名詞。
慈濟「做環保」的內涵,絕不只是將垃圾做分類回收,同時,讓物命再生,也讓退休長輩締造生命第二春。慈濟環保不是爭利,而是爭取時間,讓地球環境崩壞速度更慢一點。
慈濟的環保站、回收點遍佈全臺,除了推動精緻回收、塑料再製為衣褲鞋帽毯等紡織用品,以及提升環保自覺的社會教育外,也扮演「日間托老」及「社區長照」功能。
2018年在全球共有107,652位環保志工,包含臺灣慈濟環保志工88,964人,邀約左鄰右舍共同投入環保志業,人人以行動守護地球。年度重點包含延緩地球暖化、減塑、茹素、宣導、倡議等方式,落實並推展環境保護工作。
慈濟「做環保」的內涵,絕不只是將垃圾做分類回收,同時,讓物命再生,也讓退休長輩締造生命第二春。慈濟環保不是爭利,而是爭取時間,讓地球環境崩壞速度更慢一點。
慈濟的環保站、回收點遍佈全臺,除了推動精緻回收、塑料再製為衣褲鞋帽毯等紡織用品,以及提升環保自覺的社會教育外,也扮演「日間托老」及「社區長照」功能。
2018年在全球共有107,652位環保志工,包含臺灣慈濟環保志工88,964人,邀約左鄰右舍共同投入環保志業,人人以行動守護地球。年度重點包含延緩地球暖化、減塑、茹素、宣導、倡議等方式,落實並推展環境保護工作。
延緩──失速的地球暖化
做環保,是自己甘願,沒有工資,面對髒臭也不抱怨,面對各式各樣的臉色也不改其志;身為環保尖兵的市井小民,無論日夜,多付出一分汗水,多延緩地球暖化的失速趨勢。因此,應社會現況,在每個階段有著不同倡議與推動方式。
減塑──海洋不再哭泣
塑製品的便利與便宜,讓人們用塑成癮,食衣住行育樂都與「塑」緊密相連,塑膠垃圾的危害,已是僅次於氣候變遷的全球災難。
根據環保署統計,2018年一整年國人光是購物用塑膠袋,就用掉152億個,九成塑膠未進入回收系統,若棄之廣大海洋,海洋生物誤食喪命;或分解成細小碎塑粒子,釋出有毒物質汙染海洋,經由食物鏈,這些人為的塑化汙染,終究還是回到人類身體。
「塑膠袋實在是很難分解腐蝕,若不回收對地球的傷害是很大的,所以,即使回收賣出的所得是微乎其微,還是要努力去做。」這是慈濟志工愛護地球的方式之一。
近年來,慈濟回收的塑膠袋總重量,已超過了寶特瓶;而慈濟回收物的品項及數量起伏,往往就反應出臺灣社會的經濟景氣及回收市場脈動;簡而言之,就是愈沒人要做的、愈沒有利益的,慈濟環保志工就愈是承擔起來,2018年慈濟塑膠袋回收量合計約3,950公噸。
根據環保署統計,2018年一整年國人光是購物用塑膠袋,就用掉152億個,九成塑膠未進入回收系統,若棄之廣大海洋,海洋生物誤食喪命;或分解成細小碎塑粒子,釋出有毒物質汙染海洋,經由食物鏈,這些人為的塑化汙染,終究還是回到人類身體。
「塑膠袋實在是很難分解腐蝕,若不回收對地球的傷害是很大的,所以,即使回收賣出的所得是微乎其微,還是要努力去做。」這是慈濟志工愛護地球的方式之一。
近年來,慈濟回收的塑膠袋總重量,已超過了寶特瓶;而慈濟回收物的品項及數量起伏,往往就反應出臺灣社會的經濟景氣及回收市場脈動;簡而言之,就是愈沒人要做的、愈沒有利益的,慈濟環保志工就愈是承擔起來,2018年慈濟塑膠袋回收量合計約3,950公噸。
梅塑四娘嬤2年半整理7噸半塑袋
嘉義梅山環保教育站有個「梅塑四娘嬤」團隊,專司塑膠袋回收分類。四位婆媽級的環保志工年紀最大的八十四歲,最小六十一歲,儘管年過半百,靠做環保跟長期茹素養生,個性開朗且耳聰目明、手腳敏捷。「梅塑四娘嬤」成軍兩年半,二娘嬤許杏梅(左一)、小娘嬤楊秀玉(左二)負責剪塑膠袋,大娘嬤李劉識(右二)、三娘嬤何陳素鑾(右一)負責清洗塑膠袋,共清洗整理的可回收塑膠袋足足有七千五百公斤(約3,150,000個塑膠袋)。四人發揮團隊精神,以實際行動為環境與生態減塑盡心力。
嘉義梅山環保教育站有個「梅塑四娘嬤」團隊,專司塑膠袋回收分類。四位婆媽級的環保志工年紀最大的八十四歲,最小六十一歲,儘管年過半百,靠做環保跟長期茹素養生,個性開朗且耳聰目明、手腳敏捷。「梅塑四娘嬤」成軍兩年半,二娘嬤許杏梅(左一)、小娘嬤楊秀玉(左二)負責剪塑膠袋,大娘嬤李劉識(右二)、三娘嬤何陳素鑾(右一)負責清洗塑膠袋,共清洗整理的可回收塑膠袋足足有七千五百公斤(約3,150,000個塑膠袋)。四人發揮團隊精神,以實際行動為環境與生態減塑盡心力。
雞籠中元祭放水燈遊行首度倡減塑
已屆一百六十四年的基隆一年一度的民俗節日「中元祭」,迄今是基隆市每年農曆七月的重要民俗祭典,並名列交通部觀光局「臺灣十二項重大民俗節慶活動」之一。每年的中元祭活動,呈現萬人空巷的歡騰景象,充溢著濃厚的民族氣質,吸引許多海內外遊客到訪,卻也留下大批垃圾,散落滿地的垃圾將整個街道吞噬,破壞市容。
慈濟與基隆環保局配合於中元祭進行環保宣導活動,從2007年開始,已邁入第十二年了,每年慈濟志工都會到場駐點宣導環保,尤其今年更增加了塑膠袋的回收,一百多位志工分別在十二個環保宣傳定點,除了陪伴民眾一起做垃圾分類,今年更增加塑膠袋回收,落實「減塑」行動,同時也宣導環保與茹素的重要,期望大家一起落實垃圾資源分類,維護市容也疼惜地球,用實際行動敬天愛地。
已屆一百六十四年的基隆一年一度的民俗節日「中元祭」,迄今是基隆市每年農曆七月的重要民俗祭典,並名列交通部觀光局「臺灣十二項重大民俗節慶活動」之一。每年的中元祭活動,呈現萬人空巷的歡騰景象,充溢著濃厚的民族氣質,吸引許多海內外遊客到訪,卻也留下大批垃圾,散落滿地的垃圾將整個街道吞噬,破壞市容。
慈濟與基隆環保局配合於中元祭進行環保宣導活動,從2007年開始,已邁入第十二年了,每年慈濟志工都會到場駐點宣導環保,尤其今年更增加了塑膠袋的回收,一百多位志工分別在十二個環保宣傳定點,除了陪伴民眾一起做垃圾分類,今年更增加塑膠袋回收,落實「減塑」行動,同時也宣導環保與茹素的重要,期望大家一起落實垃圾資源分類,維護市容也疼惜地球,用實際行動敬天愛地。
食塑領航鯨為地球發聲
「北極熊母子合抱的溫暖是理想?還是奢求?由你現在的行為來決定!」
「牆面上一隻藍色大鯨魚,肚子的透視圖全是來自海洋的塑膠垃圾,讓牠成了「食塑領航鯨」。
美術老師李惠卿發起設計,教導大家運用環保素材製作藝術,讓田間的歸仁環保教育站環保站的圍牆成為一面喚起環保意識的心靈橋樑。一直默默擔負起資源回收分類工作點及環保教育使命,歸仁環保教育站的圍牆重新呈現!來自社區的二十位孩子、六位家長及五十位志工,從8月20日起至9月16日,利用孩子們放暑假的期間,一起美化環保站裡的牆面,透過大家的雙手「發聲」,讓「食塑領航鯨」來邀請大家為淨化地球一起努力。
透過分次、分階段性製作,耗費近一個月的時間才完成的作品,過程中除了大家合力動手外,更重要的是不斷的希望能提醒人人「重視環保」的理念。這條「領航鯨」更是透過吐出的三顆大泡泡來告訴大家:「減塑『心』時尚,愛地球很簡單135,懇請大家一起來力行。」
「北極熊母子合抱的溫暖是理想?還是奢求?由你現在的行為來決定!」
「牆面上一隻藍色大鯨魚,肚子的透視圖全是來自海洋的塑膠垃圾,讓牠成了「食塑領航鯨」。
美術老師李惠卿發起設計,教導大家運用環保素材製作藝術,讓田間的歸仁環保教育站環保站的圍牆成為一面喚起環保意識的心靈橋樑。一直默默擔負起資源回收分類工作點及環保教育使命,歸仁環保教育站的圍牆重新呈現!來自社區的二十位孩子、六位家長及五十位志工,從8月20日起至9月16日,利用孩子們放暑假的期間,一起美化環保站裡的牆面,透過大家的雙手「發聲」,讓「食塑領航鯨」來邀請大家為淨化地球一起努力。
透過分次、分階段性製作,耗費近一個月的時間才完成的作品,過程中除了大家合力動手外,更重要的是不斷的希望能提醒人人「重視環保」的理念。這條「領航鯨」更是透過吐出的三顆大泡泡來告訴大家:「減塑『心』時尚,愛地球很簡單135,懇請大家一起來力行。」
第四屆聯合國環境大會說慈濟環保
2019年,第四屆聯合國環境大會,在肯亞首都奈洛比舉行,匯聚四千多人與會。慈濟在2019年元月,正式獲得聯合國環境署觀察員身分,也主動申請此次大會。
慈濟以非政府組織角度提供有效的環境保護落實方案與實務經驗,並且與各國代表在周邊會議對談、交流,慈濟在非洲的慈善關懷、帶動環保也獲得肯定。「這是塑膠做的?」「是真的嗎?」慈濟展示區上用回收塑料製成的環保織品、環保磚等慈悲科技,讓聯合國環保署大會各國代表驚嘆不已。
這次大會主題是「環境挑戰和可持續消費與生產的創新解決方案」,各國代表用5天時間討論如何減少貧窮、提升資源效率、提升創新業務發展等。儘管已有超過60個國家禁用塑膠袋,各國也積極投入開發生物塑料、處理海洋廢棄物的技術,但對於已累積、無法分解的塑膠垃圾無法被妥善的處理,仍感到困擾。各國代表看到慈濟展出用回收塑料製成的環保磚塊、環保毛毯、環保衣、環保帽等生活用品,感到驚喜。各國代表紛紛留下資料、邀約慈濟到他們國家進行分享。
2019年,第四屆聯合國環境大會,在肯亞首都奈洛比舉行,匯聚四千多人與會。慈濟在2019年元月,正式獲得聯合國環境署觀察員身分,也主動申請此次大會。
慈濟以非政府組織角度提供有效的環境保護落實方案與實務經驗,並且與各國代表在周邊會議對談、交流,慈濟在非洲的慈善關懷、帶動環保也獲得肯定。「這是塑膠做的?」「是真的嗎?」慈濟展示區上用回收塑料製成的環保織品、環保磚等慈悲科技,讓聯合國環保署大會各國代表驚嘆不已。
這次大會主題是「環境挑戰和可持續消費與生產的創新解決方案」,各國代表用5天時間討論如何減少貧窮、提升資源效率、提升創新業務發展等。儘管已有超過60個國家禁用塑膠袋,各國也積極投入開發生物塑料、處理海洋廢棄物的技術,但對於已累積、無法分解的塑膠垃圾無法被妥善的處理,仍感到困擾。各國代表看到慈濟展出用回收塑料製成的環保磚塊、環保毛毯、環保衣、環保帽等生活用品,感到驚喜。各國代表紛紛留下資料、邀約慈濟到他們國家進行分享。
慈濟在3月14日、15日的周邊會議上與各國代表對談與交流。莫三比克慈濟志工蔡岱霖(左)分享在資源不足的非洲也有垃圾問題,以「協助弱勢婦女及孩童的身份及知識,讓環保動起來」的主題分享。
馬拉威慕沙大使(左)出席座談讚嘆慈濟把回收塑料製成永續使用的用品能解決塑膠氾濫的問題,也感恩非洲慈濟志工在當地幫助人民。
改變──從餐桌開始
地球暖化日益嚴重,要拯救地球最快速的方法就是從口開始,也就從餐桌做起。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的專家建議,素食主義是控制溫室效應的最有效方法,肉食帶給身體很大的負擔,美食的背後,也隱藏著許多不為人知的祕密。根據聯合國農糧署統計,為滿足人類的口欲,全球每秒宰殺超過2,374隻動物的生命消失。每日三餐,我們都有三次改變世界的機會,小動作,大改變。
牛津大學馬丁學院研究發現:全球改採「少肉多蔬果」的飲食習慣,到了2050年每年可挽救800萬條人命、讓溫室氣體排放量降低2/3,並節省1.5兆美元保健費用與氣候災損賠償金。
素食者,可大大減少有害健康的威脅、減少浪費寶貴的資源,例如:生產一公斤牛肉排放多於生產一公斤水果和蔬菜60至70倍的溫室氣體。此外,動物和飼料養殖會消耗大量的水,殺蟲劑,肥料和能源,生產一公斤玉米需要9,000升水,生產一公斤大米需要3,000升水。但生產一公斤牛肉需要15,500升水。
少吃一口,多愛一分;素食的意義是:「對身體的保健、對心靈的淨化。」
蔬食不但能減緩全球暖化,也能降低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等的罹患率,因此,全球慈濟志工積極推動蔬食,在鄰里、市場、活動、車站等推動,舉凡供餐、快閃勸素健康操、健康講座等受到熱烈響應。
一人一天三餐吃素,可減少2公斤以上二氧化碳排放。多年來,慈濟志工推動蔬食不遺餘力,除了與企業、宗教團體、民間社團等合作。例如在南投的建醮大典,慈濟志工配合供餐,除了在事前加以宣導吃素的優點,建醮大典供餐期間各式素食菜餚不斷推出,讓所有信眾吃得飽又讚不絕口,還有民眾送來100斤的麵條讓慈濟志工煮給信眾吃,鄰里口耳相傳,南投慈濟志工5天提供超過8千人的素食餐。
牛津大學馬丁學院研究發現:全球改採「少肉多蔬果」的飲食習慣,到了2050年每年可挽救800萬條人命、讓溫室氣體排放量降低2/3,並節省1.5兆美元保健費用與氣候災損賠償金。
素食者,可大大減少有害健康的威脅、減少浪費寶貴的資源,例如:生產一公斤牛肉排放多於生產一公斤水果和蔬菜60至70倍的溫室氣體。此外,動物和飼料養殖會消耗大量的水,殺蟲劑,肥料和能源,生產一公斤玉米需要9,000升水,生產一公斤大米需要3,000升水。但生產一公斤牛肉需要15,500升水。
少吃一口,多愛一分;素食的意義是:「對身體的保健、對心靈的淨化。」
蔬食不但能減緩全球暖化,也能降低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等的罹患率,因此,全球慈濟志工積極推動蔬食,在鄰里、市場、活動、車站等推動,舉凡供餐、快閃勸素健康操、健康講座等受到熱烈響應。
一人一天三餐吃素,可減少2公斤以上二氧化碳排放。多年來,慈濟志工推動蔬食不遺餘力,除了與企業、宗教團體、民間社團等合作。例如在南投的建醮大典,慈濟志工配合供餐,除了在事前加以宣導吃素的優點,建醮大典供餐期間各式素食菜餚不斷推出,讓所有信眾吃得飽又讚不絕口,還有民眾送來100斤的麵條讓慈濟志工煮給信眾吃,鄰里口耳相傳,南投慈濟志工5天提供超過8千人的素食餐。
宣導──環保從我做起
統計慈濟環保志工中,六十五歲以上的長者約占四成;也有許多白領上班族、專家博士,甚至有更生人、街友們,從做環保中得到嶄新體驗。
2018年初證嚴法師提出「壽量寶藏」的概念,這是為了鼓勵年長志工老而不休,活化腦細胞記憶,證嚴法師開示:「我們以後都不要說我老了,人人要好好,提起我們社會經驗,不要想老,才不會記憶一直倒退。」
慈濟遍佈全臺的環保站,除了方便資源回收,也是大家的好鄰居,還肩負起環保教育宣導的功能,各級學校、機關參訪與觀摩學習,絡繹不絕。
2018年初證嚴法師提出「壽量寶藏」的概念,這是為了鼓勵年長志工老而不休,活化腦細胞記憶,證嚴法師開示:「我們以後都不要說我老了,人人要好好,提起我們社會經驗,不要想老,才不會記憶一直倒退。」
慈濟遍佈全臺的環保站,除了方便資源回收,也是大家的好鄰居,還肩負起環保教育宣導的功能,各級學校、機關參訪與觀摩學習,絡繹不絕。
2018環保講師宣導場次及人數
倡議聯合國COP24會議分享
聯合國氣候變遷會議COP24於波蘭舉行,全球NGO與國家代表都齊聚在卡托維治,在兩個星期的會議期間,本會舉辦十場對外記者會,針對不同主題跟各國代表相互探討交流,並在會場擺設攤位,推廣蔬食與環保。
聯合國氣候變遷會議上,慈濟舉辦的第一場對外記者會,邀請兩個推動蔬食組織,分享蔬食對環保以及健康的影響。慈濟分享從2014年開始推動的「111世界蔬醒日」連署成果。蔬食除了響應環保更能改善健康,來自德國蔬食推動組織,在記者會上分享校園勸素的迫切性。
控制口欲,保持健康體重,蔬食也是其中一項減碳貢獻。Brighter Green代表卡羅琳說:「大會主要餐廳提供的葷食餐點,是四倍的溫室氣體排放,比一般高出四倍,葷食的產生也使用七倍的土地,及雙倍的水量,我們要探討和鼓勵,未來COP(聯合會氣候變遷會議),舉辦國可以考慮餐點供應的問題。」超過兩萬八千人出席這次的會議,各國代表若能率先響應蔬食,將會是減碳力量的最佳示範。
聯合國氣候變遷會議上,慈濟舉辦的第一場對外記者會,邀請兩個推動蔬食組織,分享蔬食對環保以及健康的影響。慈濟分享從2014年開始推動的「111世界蔬醒日」連署成果。蔬食除了響應環保更能改善健康,來自德國蔬食推動組織,在記者會上分享校園勸素的迫切性。
控制口欲,保持健康體重,蔬食也是其中一項減碳貢獻。Brighter Green代表卡羅琳說:「大會主要餐廳提供的葷食餐點,是四倍的溫室氣體排放,比一般高出四倍,葷食的產生也使用七倍的土地,及雙倍的水量,我們要探討和鼓勵,未來COP(聯合會氣候變遷會議),舉辦國可以考慮餐點供應的問題。」超過兩萬八千人出席這次的會議,各國代表若能率先響應蔬食,將會是減碳力量的最佳示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