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長照推動

 

1996年,慈濟第一個慈善個案,林曾老太太就是社區裡的獨居長者,我們「長期照顧」,陪伴她度過舒適的晚年。那時的關懷,就如現在的名詞「長照」,因為有病,醫師到家裡往診;髒了,慈濟人幫她洗澡;生活有困,補貼生活費用,三餐送餐,送熱食;類似這樣孤老無依的慈善個案,都是以這樣的模式去幫助。

關懷「貧、病、孤老」,我們五十多年始終如一。當二十年前,長者們「孤獨死」的情況出現,證嚴法師呼籲社會各界共同關注這個警訊,特別是強調關懷要社區化,將周遭的鄰居當作親人彼此照應。1998年,本會參與臺北市及高雄市政府社會局獨居長者關懷方案,長期關注獨居長者生活情形,迄今二十年不輟。隨著臺灣小家庭的趨勢,獨居將成為未來老年人口的居住常態,這也意味著獨居老人必然會落入貧病的弱勢族群,更需要關注他們心靈的寂寞與憂鬱。

2018年,除了持續的個案關懷、獨居長者專案之外,並協助輔導「以在地人服務在地長者」,回應社會需求與政府長照政策,藉此凝聚社區發揮互相扶持、關懷機制,減緩長者老化。同時,倡議「壽量寶藏」之理念,發揮「老有所用」的生命價值,也讓老來生活更有尊嚴、有品質,合計動員志工102,108人次,1,062,582人次受益。

 

 

老人防跌 居家安全改善

 

跌倒看似小事,但對老人家來說,卻是動輒關係到生死的大事。且居家環境缺少無障礙設施,影響獨居長者自理能力、社會互動、生活品質等。

 

根據衛福部統計,六十五歲以上事故傷害死亡原因的第二名就是跌倒。平均每五名長者中,就有一人曾經跌倒過。不少老人家想要節省電費,即使室內昏暗也不願開燈,卻容易導致意外產生。

簡單的環境修繕,是預防性的慈善,能減少因故失能而產生的大量社福資源需求,種種以此衍生出的醫藥、輔具、看護、安置等費用,皆是非常昂貴的長照支出。

從2013年3月開始,志工們在定期訪視時,會特別注意長者的居住環境與身體狀況,在獲得長輩同意後裝設安全設施,並且全額補助,並參考慈院醫師的建議,推出了居家安全三寶:小夜燈、止滑墊以及防滑貼條;對於行動不便者,還會加裝扶手等無障礙設施,「老人防跌」對於乏人照料的獨居長者更為重要。2018年合計42戶。

 

 

 

二手輔具 平台共享

 

長者老化過程難免有輔具需求,輔具如果沒有整理,就把它丟掉,很可惜及浪費,如能讓它延續物命,再生利用,因此結合環保站回收輔具,建立輔具平台流通,媒合各地的愛心,每個月定期消毒重整,讓輔具煥然一新。提供弱勢家庭長者及身障者即時需要,發揮大妙用,2018年共送出625件。
照顧戶黃先生,小小的客廳就是一家四口的臥房,又因中風雙腳無法行走,也負擔不起病床,只能舖床墊臥躺在地,生活起居非常不便。經過訪視評估,慈濟志工送來二手的電動床,讓黃先生能有舒適的休養空間,創造好的復健環,同時教導減太太照顧的負擔。

 

 

獨居長者關懷 安心也安身

 

糖果奶奶86歲,重聽、駝背、右腳不良於行、心臟裝電池,獨居在租賃的小套房裡,只有簡單的一張床和養父的照片陪著她。又因存款用盡,就在中山捷運站附近賣糖果維生,小攤車就是她全部的家當和她的希望。

雖然不時有善心人士金錢協助,亦有網路訊息或新聞傳播糖果奶奶需要幫助。志工知道老人家心裡孤單,有空就陪著她吃飯聊天,簡單地協助居家整理,陪伴奶奶就醫,讓她有個傾訴的對象,慢慢建立起信任關係,漸漸走入糖果奶奶的內心世界。

糖果奶奶常怨懟自己的人生坎坷命苦,抱怨養母未曾善待,因此志工分享靜思語「心開運轉福就來」,奶奶一字一字跟著唸,忘記了前一秒鐘還下意識的迴避著對方的祝福;唸完了,心開了,笑了。現在糖果奶奶將週一訂為「公休日」,跟著志工一起到環保站裡做環保,藉此鼓勵奶奶轉心念,也轉自己的命。

 

 

長照2.0推動 提升照護量能

 

因應高齡化社會,政府2017年推動「長期照顧十年計畫2.0」,地人服務當地長者為了實現在地人服務當地長者,期能提升具長期照顧需求者與照顧者的生活品質。慈濟也回應政府政策,因應高齡化社會,逐步設置「社區整合型服務中心(A)」-「複合型服務中心(B)」-「巷弄長照站(C)」的社區整體照顧模式,期建構綿密的照顧資源網絡,提供民眾整合、彈性,且具近便性的照顧服務。

 

社區關懷據點則是以在厝邊的服務為中心,發展可近、普及、有效的社區預防照護網絡,慈濟社區關懷據點,除回應回應社會需求與政府長照政策,提供預防及延緩失能照護服務,也秉持宗教慈善團體核心精神,讓老有所用、有尊嚴及有品質生活,並肯定生命價值,期待營造出祥和的社會。

 

慈濟靜思堂也是巷弄長照站巷弄長照站,希望在社區就能提供長者服務,就彷彿是長者的活動健康中心,慈濟在各地的靜思堂,就發揮了這個功能,讓長者能夠動心、動腦、動手,不要都是在家裡看電視,能夠走出來,來到靜思堂或環保站,讓長者之間互相互動,也給予長輩安全的的活動環境。

 

社區關懷據點是預防性慈善工作
結合慈濟醫療志業、教育志業及人醫會,為長者進行健康檢測,以早期發現問題及時治療,並透過健康保健知識、健康促進、帶給社區長者健康識能、保健常識及養生妙方,以預防失智失能、延緩老化。

 

不要別人來「長照」自己、付出己力去「長照」他人慈濟據點意義在於帶動社區年輕、健康的長者,來關懷照顧的長者;長者不是只等著被照顧、被服務,而是也能發揮良能,走入人群,去關懷更需要的年邁長者,在社區形成一股善的循環,創造「老年力」的價值。
慈濟環保站,也是社區關懷據站慈濟環保站,也能是健康維護站,不只是環保志工、也邀約社區據點長者都來加入,一起運動、一起動腦,讓健康與活力充滿在大街小巷!

 

 

社區關懷據點善效應 營造友善社區
藉由每週社區據點的關懷,用心陪伴關懷長者,同步讓長者們認識慈濟在全球一步一腳印的足跡,接引許多長者成為會員、投入社區志工等。在社區據點,他們重「心」找回對社會的熱忱,無私付出於社區鄰里,帶動社區親幫鄰,鄰幫親的友愛循環,營造「里仁為美」的友善社區。

 

笑開懷的鍾阿嬤,長期受憂鬱症所苦,她分享失眠二十多年,狀況一直無法改善,直到半年前由身心科醫師推薦,來到靜思堂據點上課,基督徒的她,卻在每天晚上十點禱告後馬上能入眠,五點多起床精神很好的去散步做運動,自己都覺得不可思議。在這裡發現有很多跟自己一樣年紀的人,身體狀況並沒比自己好,他們竟能如此快樂,她說:「我心念一轉跟著她們學習,自己變得好快樂喔!」

 

 

長者陳和鄉與先生在宜蘭外澳里租屋,一次散步時走進關懷據點,因而從活動找到生活樂趣,進而加入環保志工的行列,愈做愈歡喜,盡一分愛護地球的心力。

 

 

郁羚倆姊妹不忍送媽媽到安養院,所以用輪班的方式來照顧,彩雲媽媽即使身體有病痛也堅持到據點來看看大家。慈濟社區關懷據點給了照顧者一個喘息的空間,雖然嚴重失智的媽媽沒了語言,但依舊陪伴來動一動,慈濟人的愛感動她捐出竹筒。

 

 

瑞智樂活教育 跨領域整合

 

配合國家推動長照政策及校務發展中長程規劃,並延續教育部技職再造二期計畫,慈濟科技大學提出「跨領域瑞智樂活技優實作教育」計劃,獲得教育部核定三年經費(2018至2021年度)。

 

 

本計畫為強化在地老化,並延伸發展預防照護、預防失能、延緩失智的創新服務,由長期照護研究所結合跨領域系所,主要有三大目標:

劃建置實作場域:包含健康管理樂活實作中心、樂齡創客練工場、瑞智日托站、樂活俱樂部、療癒花園,供學生實作、實習,也能進行樂齡推廣教育。

發展實作教育:開設跨領域課程,藉由產學合作進行創新研發,培育技優生發展銀髮健康促進及長照第二專長,並協助取得相關證照,投入銀髮服務相關產業及在地就業。

建置東部樂齡及長照人才培育平台:連結在地產官學資源,創造學用合一、產學雙贏的教學模式,培養具有跨領域、符合國家發展政策及產業發展脈絡的技優人才。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