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窮與飢餓之自立脫貧策略

 

貧困,不僅是缺乏收入和資源來確保可持續的生計,其表現形式包括飢餓和營養不良,獲得教育和其他基本服務的機會有限,社會歧視和排斥以及缺乏參與決策。慈濟的脫貧工作始終以長期濟助、居家關懷、急難補助、助學補助、環境改善補助等方式進行。如今,依然是讓國內弱勢族群可依靠的「慈善關懷安心網」。從經濟補助、生活物資發放等有形的協助,解除生活困境;我們更重視心靈膚慰與陪伴,致力於拔苦與樂,促其自立脫貧,讓貧窮不再複製。

 

全方位守護 關懷臺灣弱勢家庭

 

關懷弱勢家庭,臺灣慈濟人每個月平均走入2萬3千多個家庭,提供生活濟助、居家關懷。2018年度合計動員志工1,293,771人次,關懷293,679戶次、807,540人次。分析慈濟長期關懷之家庭成員特質,35%為兒童青少年、14%老人、而成人扶助人口中23%罹患疾病及身心障礙者;因此,從訪視及複查過程中,了解個案關懷需求,即時提供醫療補助、短中長期生活補助、或房屋修繕、其他物資補助;家庭照護力弱者,協助居家打掃,寒冬時節舉辦冬令發放暨圍爐等等,從生計需求、居住環境安全守護、健康關懷需求,到健全家庭結構協助等等,從小到老「全方位」守護家庭每一個成員。
愛心糧食援助128,840公噸大米解困

 

2018年本會協助農委會援外大米發放包含菲律賓、南非、賴索托、史瓦濟蘭、辛巴威、莫三比克、波札那、獅子山、柬埔寨、宏都拉斯、海地、聖馬丁等12個國家,合計發放3,900公噸,共有1,086,903人次受益。自2003至今累計援助個19個國家,發放128,840公噸大米。

 

 

國際難民關懷 應其所需而助

 

沒有人願意成為難民,但流離失所的他們被剝奪國籍、醫療衛生、教育、就業和行動自由等基本權利,而平安的人如何來協助他們?

2018年,慈濟持續在塞爾維亞、土耳其、約旦、泰國、馬來西亞、印尼等八國投入援助難民關懷,提供生活費用補助、醫療費用補助、教育及就學計畫、義診服務及衣物、文具、食品等發放,超過有1,398,000人次受益,其中在土耳其、約旦、塞爾維亞就有1,266,122人次受益。

在塞爾維亞境內,歐洲慈濟人前往安置點及難民營關懷,按照季節需求發放冬衣與夏衣,持續提供早餐與晚餐,及以工代賑維持生計,9月難民營學校開學,也發放書包、文具、練習本給難民孩童。一如塞爾維亞難民委員會委員長庫希克(Vladimir cucic)所言,「對塞爾維亞來說,慈濟不是客人、不是合作夥伴,慈濟是我們家庭的一部分」。

在土耳其境內,「滿納海國際學校」於臺灣時間2018年11月26日進行揭牌正式啟用,並於11月27日獲美國教育認證機構,及土耳其政府肯定。對敘利亞鄉親而言,這裡不是教育機構,而是學習原諒與愛的療癒園地,因為這是一所從小學到高中的完全教育,孩子們免費讀書,甚至還能領取生活補助金;這裡也不只是學堂,大人在這裡做禮拜,還可以舉辦發放跟義診,對許多敘利亞難民來說,滿納海,就是他們在土耳其的家。

在約旦境內,以醫療個案,尤其孩童醫療手術援助。7月22日起為期七天,臺灣慈濟人醫會走入塔拉博特社區中心(Tarabot Community Center)、阿紮來卡難民營、馬夫拉克難民進修中心等地進行義診,陪伴他們健康長大。

自1979年起,慈濟在全球逾22個國家地區關懷難民已逾120萬人次,提供現金濟助、生活物資、醫療援助、教育補助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