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善足跡

 

「臺灣的愛心米來了!乾淨的水來了!」熱帶氣旋伊代(Idai)在東部非洲造成嚴重災情,災區急需糧食、淨水、安全住處、防疫藥物等,非洲慈濟志工2019年3月11日已陸續在馬拉威、莫三比克、辛巴威展開緊急階段救災工作,發放臺灣愛心米、慈濟毛毯、生活包、淨水藥劑、蚊帳、防疫藥物等。慈濟持續從各地調度物資馳援非洲,盼盡速幫助原本就貧窮的災民重建家園。

而這股力量,是從1992至今的關懷力。

南非慈濟最初草創因緣直到跨國志業拓展艱辛,連結到一切緣於自我啟發的願力、勇於行六度的毅力。1992年慈濟在南非成立非洲第一個據點,落實慈善等志業推動,接引許多本土志工加入志工行列,並跨越千里關懷鄰國,截至2018年,慈善關懷足跡拓展至八個國家。

馬拉威,慈濟在南部非洲第8個關懷國家,全國約有55%的人生活在貧窮線以下,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只有600美元。2018年10月南非慈濟志工與本土志工共七人,展開跨國之愛。此因緣來自於一位馬拉威青年麥可,2017年接觸慈濟後,將感動化為行動。南非慈濟志工在麥可的帶領下,跨國前往社區關懷,為獨居奶奶清理、修繕老舊的房子,還贈鞋給貧困學童,善的起點,就是因為不忍眾生受苦難。

跨越千里的關懷,為促進志工間彼此的交流,南非分會於2018年10月26日至28日舉辦本土幹部研習營,八國共計二百四十位的志工一同相聚精進。志工分別來自於:賴索托、辛巴威、史瓦帝尼、莫三比克、波札那、納米比亞、馬拉威及南非。

研習營中,辛巴威志工分享霍亂疫情關懷,並展示自力更生的手工做品;馬拉威第一位志工麥可也上臺分享在德本參與下鄉訪視活動心得,而南非各區的志工分享,不僅有資深的本土阿嬤(註:尊稱年長志工),也有年輕的本土助學生分享投入慈濟的心得成長。史瓦帝尼與納米比亞的本土幹部們帶來社區的縫紉作品,傳統服裝的手藝讓人驚艷。

 

莫三比克 垃圾山倒塌購物券發放

 

莫三比克首都馬普托市一處十五公尺高的垃圾山,於2月19日清晨中因大雨造上倒塌,掩埋七間房子,造成當地17人死亡和多人受傷。當地政府除了緊急封鎖現場與撤離居民。當地慈濟志工在徵得政府同意後,開始進入關懷與膚慰,是第一個抵達的民間團體,至4月23日止合計發放熱食10,169人次、生活包250個、環保毛毯429條、蚊帳334套、牙刷1,121支、衛生用品411套及衛生棉195包,及發放購物券共194戶家庭,累計動員1,465人次志工。

 

 

慈濟志工自21日起,志工持續在收容安置中心進行關懷,提供熱食、發放毛毯、蚊帳,並緊急緊急採購生活物資,包含肥皂、牙膏、牙刷、浴巾及水桶等生活必需品。

3月5日起,志工正式進駐災民收容安置中心,國家緊急救難中心見志工天天來回慈濟莫三比克聯絡點兩地奔波,並主動提出邀約,請慈濟志工在安置中心煮食,熱食發放至4月23日共10,169人次受益。

3月9日志工為安置區災民掛上蚊帳,16日及17日進行蚊帳發放,避免因蚊子叮咬或感染瘧疾。3月20日政府正式公告受災民單,志工再次核對每戶家庭成員人口數,規劃發放物資採購,27日針對災民安置中心的受災家庭發放毛毯。

4月6日由國家緊急救難中心(USAID)員工發薪募款,捐給慈濟負責採購暨發放,貼心的關懷,連同個人使用的衛生用品都細心張羅。

4月10首次發放購物券給倒塌受災的194戶家庭,可以憑券至指定的超市購買生活用品,更於24、25日安排車輛接送災民從安志工心到超商採購,並協助載運,安頓災民生活。

5月12日歡慶慈濟52周年,慈濟莫三比克聯絡處舉辦浴佛活動,多位垃圾山災民也共襄盛舉,參加浴佛,感恩慈濟人對他們的幫忙,也祈願天下無災無難。

 

 

辛巴威 不捨居民飲髒水啟動淨水專案

 

辛巴威屬熱帶草原氣候,一年分雨季與旱季,旱季時的滴雨不降,讓人們經常得忍受乾旱之苦。當地居民想喝一口水,得要費盡千辛萬苦,才能解渴。想把水帶回家,一點都不輕鬆,一趟路超過半小時,這是辛巴威常見的景象,為此,慈濟則協助為居民鑿井,改變生活的水源問題。

九月,辛巴威爆發嚴重霍亂疫情,首都哈拉雷(Harare)的布底里洛(Budiriro)、格林維(Glenview)兩個地區因地下道破裂,居民使用的地下水和井水遭到汙染。慈濟緊急採購五萬瓶淨水藥水進行發放。

慈濟志工朱金財深耕辛巴威,對於提供當地居民乾淨的飲用水,長年來一直不餘遺力。2016年,在首都哈拉雷掘了二十口水井,希望家家戶戶有水喝,也省去花時間找水、挑水的問題。2018年9月,慈濟志工連兩天在哈拉雷Epworth進行修井作業。一般三十分鐘可修好,此口井卻花了兩天,每個動作都必須小心謹慎,否則機械掉進井底,反而會加重修井作業,當地居民聞聲也前來幫忙,人人都很期待能修復水井。這口井每天可以供600~700人使用,修復後可以至少使用一年的時間。10月份更帶著志工協助Retreat社區與Chinamano小學的鑿井、修井工程。

10月6日,志工們先來到Retreat社區,之前這裡也有一口水井,但目前已經損壞,因此村民們又另外挖了一口井,朱金財跟著居民前往一探究竟,卻發現這座水井的水質就如大地一般的灰黃,不禁擔憂起居民的健康。

志工架設起掘井機具開始向下鑽探,當乾淨的井水湧出來的那一刻,現場居民歡欣鼓舞,朱金財也掉下眼淚,發願要為辛巴威修復更多的水井或是鑿井,讓更多有緣人有更好的飲用水。

 

 

 

志工除了為當地居民造井,同時也發放淨水藥水、肥皂等物資給當地居民們,希望他們能做好日常衛生與清潔,避免霍亂感染。

10月13日,志工們來到Chinamano小學,這座學校有三個舊井,目前一個井已經沒水,一個井又損壞多年,很多零組件已丟失,只剩下一個水井供應二千一百多位的學生與六十八位的教職員,然而每次取水時卻需要兩個人協力手搖,才能順利取水,因此基本上學生們還是必須自備飲用水到學校來。

為了善用資源,經過志工們的評估,決定幫助Chinamano小學修復損壞的水井,儘管取得修復零組件的困難度很高,朱金財每天都得花許多時間尋找全部的零組件,但幸好皇天不負苦心人,朱金財順利取得所需的零組件。

耐著三十九度的高溫,二十位志工從早上七點一直修復到下午三點,才終於將水井修復完成。當居民看到水流出來的那一刻,大家不停的說:「哇!水出來了!哇!太感動了!」

 

 

馬拉威跨國之愛 不畏路難行

 

馬拉威(Malawi)是一個位於非洲東南部的內陸國家,毗鄰莫三比克、坦尚尼亞及尚比亞,仰賴農業出口維生,但因受境內乾旱、水災等影響,加上愛滋病和虐疾等傳染病蔓延、高生育率、人民教育程度偏低等種種問題,致使經濟成長停滯不前,全國五成人民生活在貧窮線以下,被聯合國列入最低度開發國家之一。

2018年6月在慈濟非洲南部董事會,南非分會前執行長潘明水請示「非洲南部第八國——馬拉威志業擴展跨國計畫」獲准後,團隊歸國即展開資料蒐集、行程安排與協調等。同年8月中旬,慈濟南非分會德本國際志工團會同約翰尼斯堡慈濟志工一行十六人,展開馬拉威第一次會務關懷行動,至馬沁杰芮(Machinjiri)、可倫巴(Calamba)社區探訪愛灑,拜會社區酋長,為未來慈善工作鋪路。

一個月後,國際志工團會再度前往關懷會務。此行除了授以灰衣志工服予當地青年麥可(Mike Kachimanea)等六位本土志工外,也在他們的陪伴下,9月8至12日走訪馬沁杰芮社區,訪視清寒個案,到青溝貝部落(Ching’ombe)關懷致贈結緣品,以及贈鞋予納米郎可小學(Namilango LEA Primary)約二十位清寒學生,將慈善訪視流程、做法等傳授給麥可等人,期盼慈濟能在馬拉威落實志業的推展。

 

 

11月間,國際志工團三度出發,此行只有四位德本本土志工承擔,而且首次搭乘巴士從南非德本出發,橫越辛巴威、莫三比克兩國內陸,耗時三天才抵達目地的馬拉威;來回共耗時六天。

馬拉威跨國關懷之所以順利推進,不能不提兩位關鍵性人物——約翰尼斯堡慈濟志工周憲斌,以及馬拉威青年麥可。周憲斌是促成馬拉威會務啟動關鍵人物,因感念上人日日解述《法華經》,遂發願要拓展出第八國,甚至積極聯繫多位熟悉馬拉威的僑界人士,才讓8月第一次跨國行程得以順利進行。

馬拉威青年麥可則是讓慈濟團隊得以走入社區、直接關懷貧病個案的重要推手。他在2017年10月於南非約翰尼斯堡的巴士站,由德本本土志工本善主動介紹慈濟志業,兩人當時相談甚歡,便在12月受邀參加德本「本土幹部和氣月會」,與本土志工們相見歡。因此,國際志工團第一次到馬拉威時,遂與麥可聯繫,且第一站的社區訪視便在他的帶領下,到他居住的馬沁杰瑞社區關懷。

當時發現一位老人愛麗妮絲(Elliness),居住環境惡劣,於是召集鄰居幫忙打掃,9月第二次關懷時更把握因緣,趕在雨季來臨前,帶領著居民一起為老人修繕房屋。除了馬沁杰瑞外,麥可和哥哥理查也透過朋友介紹,帶著慈濟志工團隊訪視另一個可倫巴社區的青溝貝酋長部落。酋長高非.馬度卡尼(Godfry Madukani)得知志工來訪用意後,也陪同進行居家訪視,8月初見志工時即留下不錯印象,未料9月志工再度來訪,更帶來了食物、衣服幫助部落居民,令他感覺到慈濟志工是真心誠意想幫助他們。

除了德本本土志工在社區發起募集的二手衣,以及二十公斤愛心大米,另外還有五十雙白鞋,其中約二十雙贈予馬沁杰芮社區的納米朗可小學清貧學童。由於物資數量有限,包括在可倫巴社區部落的發放,都只能從中選出最需要的清貧家庭及學生。

當跨國關懷團隊返回南非之後的一週,志工收到麥可傳來的照片,原來他自行募集鞋子,再回小學發放給當時因尺寸不合、未領到鞋子的孩子,讓慈濟跨國關懷行動更加圓滿,並於10月26至28日特別來到南非,先參與德本下鄉訪視,熟悉慈善濟貧工作,接著參加慈濟非洲南部本土志工幹部研習營,更進一步了解慈濟。

馬拉威慈濟志業的發展,仍處於起步階段,主要由慈濟南非分會團隊跨國負責推動,以馬沁杰瑞、可倫巴兩社區為主要關懷對象,緩步地以個案濟貧訪視、生活物資發放等,紮實地在當地開展志業,同時廣招社區民眾加入助人行列。

 

 

史瓦帝尼 啟動孕產婦及新生兒保健功能提升計畫

 

花蓮慈濟醫院2016年參與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進行「友好國家醫事人員訓練計畫」,陸續發揮醫療專業及教學良能,推動非洲友邦醫療保健功能提升計畫。從史瓦帝尼衛生部2017年資料顯示,其新生兒死亡率為18.71人/每千名活產數,較周邊區域之15.6,高約20%。

「為史瓦帝尼的媽媽與寶寶許個健康的未來。」林欣榮院長表示,花蓮慈院專業的醫療團隊、與優質的醫療設備,加上應用高階婦兒科模擬假人的教學方式,更能協助友邦醫療人員熟練各治療程序,解決史瓦帝尼目前孕產婦及新生兒死亡率較高的問題。

為了接下這個計畫,已經三次前往史瓦帝尼實地訪查,了解當地產婦及嬰兒保健的花蓮慈濟醫院生殖醫學中心主任陳寶珠表示,實際去看看才能更了解當地的需求,提出符合當地需求的醫療設備建議,以及思考許多醫療步驟在當地進行的可能性。

此計畫為期五年,初步規劃前兩年執行種子學員訓練計畫,一年將有兩梯次學員赴臺,兩年預計培訓至少21位種子師資人員。訓練內容除了產前及產後照護、婦幼照護個案管理、助產專業照護實務,其中還包含了教材製作等課程。目標是讓種子人員回到史瓦帝尼能開設至少20場訓練課程,對象將涵蓋史瓦帝尼全國四個區域的婦幼照護人員,並且會由臺灣這邊安排專業團隊前往實地訪。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