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防賑災

 

.社區備災中心
.人力動員協調
.物資調度協調
.熱食供應中心
.緊急安置中心
.急難醫療服務
.防災教育體驗中心

 

 

“「慈濟人為什麼動員這麼快?」在每次的災害救助工作中,總有人問起。
「看到慈濟人,我就安心了。我就知道你們會來!」這是很多受災者的回饋。
消防車鳴笛、救護車呼嘯而過,志工快速了解:「發生什麼事?在哪裡?需要什麼關懷?」”

 

因為對於慈濟人來說,那就是「因為真誠,所以沒有惶恐;因為不忍心,所以慈悲。

「人傷我痛,人苦我悲」,有災難的時候,站在對方的立場想,就沒有雜念,自然生起大愛的勇敢」。因此,在任何一個地方發生災難,都與「我」有關,所以人人都願意去付出,這就是慈濟的觀念。

在全球災難救援的經驗中,觀察與體認諸多災難與人禍有關,只是災害的強度與類型已超乎經驗法則。身為聯合國NGO成員之一,除了第二線的急難救助工作,本會持續主動積極投入防災、減災、備災工作──對內,整合資源,以科技支援人道救助:對外,結合外部組織,為現在未來研究開發,同時深入人才培育,資助開導社會新生代,善盡社會責任之外,更期望能將對人類、對大地的傷害,降至最低。

 

2018年本會災害救助工作「走在最前,做到最後」,全臺災害意外事件關懷292件,12,797戶家庭受益,動員志工逾24,944人次。

 

 

社區意外事件 近距離關懷

 

・事件名稱:衛生福利部立臺北醫院護理之家大火
・事件日期:8月13日凌晨4:20左右
・事件內容:造成14人死亡、38人受傷
・關懷內容:熱食提供3,000份、訪視關懷297戶次、慰問金發放8戶、院區環境清理
・志工動員:333人次

 

 

慈濟志工經常因個案需求案,走入醫院協助弱勢家庭或急難協助的醫療個案,其中慈濟委員薛媛丹在衛生福利部立臺北醫院當志工20年了,也是重要溝通橋樑。當院方提出急需慈濟志工協助清理受火災燻黑的區域,及消防水車滅火導致積水之區域;慈濟即刻設立兩個服務站:其一在醫院外停車場協調人力物資,供應餐點及茶水。另一站設在醫院大廳,安撫現場疏散病患及家屬,隔天(8月14日)一早,醫院也恢復正常運作。

 

 

衛福部臺北醫院院長徐錦池於8月13日受訪,「設備都還可以用,目前我們開刀房可以運作,加護病房可以運作,呼吸照護病房也可以運作,門診電腦系統都是好的,我們停診原因是環境太亂,底下都是水。」

搶救生命不能等,接獲訊息,志工全力以赴。早上八點半,兩百位志工自備清掃用具在醫院外服務站集合,中午時分,五樓、六樓、八樓及九樓皆已清掃完畢。火點位於七樓處於斷電狀態,待鑑定完畢,志工藉著戶外微弱日光照射清掃,而八樓到處積水,志工,且味道嗆,志工戴上二個口罩,主動協助。

起火的七樓護理之家,共有33位住民,第一時間全部撤出,分送到其他醫院治療或安置。受傷嚴重,送到其他醫院治療的病患和家屬,由鄰近區域的慈濟志工前往關心。余少蘭陪著逃過一劫的父親,轉院到衛生福利部樂生療養院,慈濟志工到病房探視。

余少蘭提到:「發生這個事情誰也不願意,北醫的護理人員跟照護人員,都非常好,盡心盡力就跟家人一樣。我八點十五分到(衛福部立臺北醫院),大廳已經都有慈濟人了,當時我就覺得很安心,慈濟人怎麼會跑那麼快,當我們移到這邊(樂生療養院)的時候,九點半我又在對面就看到慈濟人了。」

 

 

8月15日,火災後第三天,慈濟志工持續到衛福部立臺北醫院關懷,帶來祝福禮:一個平安吊飾、一包平安米,走訪病房區。慈濟志工也沒忘記院內大家長,連日來勞心勞力,簡短會面,還讓徐錦池院長想起往事:「九二一(地震)出來吃的第一頓飯,就是(慈濟)師姊給的,在東勢。」

 

普悠瑪號列車出軌翻覆──感同身受,陪伴到最後

 

・事件名稱:第6432次自強號於新馬站出軌事故
・事件日期:10月21日16:50
・事件內容:由樹林開往臺東之普悠瑪列車,於宜蘭縣蘇澳鎮新馬車站列車出軌,造成4節車廂傾覆,全車旅客366人,18人死亡,215人輕重傷。
・關懷內容:熱食提供1,429份、慰問金發放51戶、訪視及定點關懷167戶、提供福慧床38張、環保毛毯100件及圍巾1箱,新馬車站駐點醫療服務34人
・志工動員:1,228人次

 

徹夜無眠,從黑夜到白天的守護,慈善及醫療愛接力。
這是一起臺灣鐵路近三十年來最嚴重的事故,下午四點五十分意外發生,慈濟志工林鴻欽在距離車站約六、七百公尺的宜蘭餅發明館上班,事發時聽到巨響,與劉鐙徽師兄循救護車聲到達現場,此後,慈濟人陸續出現,在救災防線外的候車月台協助未受傷驚嚇旅客,在後送醫院陪伴家人還沒抵達的傷患。即使過了午夜,沒有人說累,每一位徹夜未眠的身影都別無所求,只願「亡者靈安,生者心安」。

 

 

10月21日意外發生時:
  ・花蓮本會成立總指揮中心,羅東聯絡處合心防災協調中心,蘇澳新馬車站設立服務據點,動員宜蘭、花蓮、臺東志工,同步展開關懷。
  ・新馬車站事故現場外「第二線管制區」成立服務站,於車站候車室設第二個服務站,提供薑茶、熱食、毛毯。隔天設置醫護服務站。
  18:51
  ・志工送往生被、茶水物資到現場。
  19:29
  ・宜蘭代理縣長陳金德接受媒體採訪,提到八節車廂所有乘客第一時間已確認都救出。
  19:39
  ・救難人員開始搬運移大體,志工於外圍救護車旁唱誦佛號,代替家屬安撫願亡者靈安。
災後第五天——慈善加醫療愛接力
  ・15位罹難者大體送臺東市立殯儀館,慈濟志工在宜蘭縣立殯儀館(員山福園)陪伴家屬送靈,臺東志工在臺東市立殯儀館陪伴親友迎靈,後續展開家訪,並視案家需要列入長期協助或定期關懷個案,聯合公祭前投入茶水、點心、素食便當供應。

 

 

志工黃麗蓉負責第一時間將新馬車站現場狀況,回報慈濟羅東聯絡處,所有需求快速串連到位。緊接著趕到醫院關懷,把資料送給濟基金會社工,讓臺東志工可以即刻啟動家訪。10月22日攙扶傷心的家屬完成招魂儀式。黃麗蓉超過24小時未曾闔眼,因為再疲憊,都放不下這些驟失親人的家屬。

十八位罹難者,有十七位居住或在臺東工作;黃麗蓉思考到,如果沒有交接好後續,家屬不免被重複打擾問候,心會很痛;志工麗蓉和王鳳娥又風塵僕僕南下臺東市立殯儀館,和當地志工交接訪視細節。

為什麼要做這麼多?黃麗蓉分享,當時知道有十八位往生者,其中有一群才十三歲的國中生,自己也是為人母親,她說,「對孩子的那一份心,媽媽是沒有辦法去割捨掉的。」


後續關懷
因多數乘客居住臺東,關山慈濟醫院運用張崇晉婦產科診所提供空間,串連臺東縣中醫師公會,自2018年12月起展開為期七個月「1021一定愛你」,透過中醫師治療、芳療師精油按摩,關心普悠瑪火車列車事件的受傷乘客及家屬;同時,12月起,每週三夜間,開設大關山普悠瑪門診,提供鄰近關山地區的傷者及家屬方便就醫。

 

 

花蓮0206大地震 強震夜襲 分秒煎熬

 

・事件名稱:0206 花蓮震災
・事件日期:2月6日
・事件內容:2018年2月6日深夜11點50分花蓮發生芮氏規模6.0地震,花蓮市震度達7級,造成多棟建築傾斜倒塌,釀17人罹難、291人輕重傷。
・關懷內容:熱食提供逾16,000份、訪視關懷1,494戶次、慰問金發放212戶、祝福禮發放1,265份、毛毯發放1,801件
・志工動員:逾8,600人次

 

農曆春節前夕,在2月6日深夜23時50分,因劇烈搖晃驚醒,長達八十六秒的震盪搖動,以及後續不停歇的餘震,習慣了地牛翻身的花蓮人,這一夜難以成眠。

芮氏規模6.26極淺層地震,最大震度七級,造成花蓮市統帥大飯店和雲門翠堤、白金雙星、吾居吾宿三棟大樓等建物坍塌,以及七星潭大橋、尚志橋等交通要道嚴重龜裂。雲門翠堤大樓成四十五度傾斜,救難人員、住戶、媒體人員、志工團體紛紛趕至;在龐然建物下,人力如此渺小。

 

 

慈濟花蓮本會於7日0時許在靜思精舍成立「0206花蓮地震」防災協調總指揮中心,凌晨兩點多,靜思精舍已備妥熱食送出支援救災。志工在重災區周遭與收容所成立服務中心,供應熱食和生活物資,膚慰鄉親的不安,也作為救難人員的後盾。

花蓮慈濟醫學中心則於0時10分啟動大量傷患緊急應變機制,醫護人員也出動至中華國小、縣立體育場、全球慈濟志工寮房收容所駐點;設立安心門診、安心專線,二十四小時心理諮詢服務至二月底。

暗夜地鳴急送愛,同舟共濟度難關

毛毯、福慧床、熱飲沖泡包等物資自北部運抵花蓮火車站,在短暫停靠站時間,幸有臺鐵站務人員、熱心乘客和慈濟志工,協助搬運大批物資上下火車,完成任務。

震災後,慈濟設置多個服務中心,包括政府設居民安置點:花蓮縣立體育場、自強國中、中華國小;倒塌的住宅大樓與統帥飯店附近的慈濟服務點共有五處,慈濟志業園區則開放寮房讓居民避難。此外,志工在花蓮殯儀館陪伴罹難者家屬。來自全臺的救難隊伍,集中在雲翠大樓搜救失聯住戶,餘震不斷加上低溫細雨,志工持續提供所需,至28日陪伴家屬圓滿最後兩位罹難者入殮火化,才告一段落。

隨著搜救工作進入尾聲,靜思精舍法師們偕同慈濟志工,連續兩天於受災區域,分一百四十六條動線挨家挨戶拜訪鄉親;再於靜思堂舉辦「祝福花蓮・祈禱音樂會」,撫慰鄉親,並感恩警消及社會團體。

演藝工作者,萬芳:「地震那天,我姊姊人正在花蓮,就在倒塌的房屋的旁邊,所以當他們被驅散到學校禮堂的時候,她告訴我,他們一路受到慈濟人的關懷以及陪伴,而且愈晚,慈濟人愈多,這樣子的關懷跟陪伴,讓她非常非常的感動。所以今天我帶著一顆感恩的心,要來謝謝所有慈濟人,讓我們看到人間有溫情、人間有愛,然後也用一顆感恩的心,祝福所有的人趕快重建家園,重建健康的心靈。」

0206花蓮大地震,震碎許多人平凡的幸福。在慈濟志工陪伴下一年過去了,關心從未中斷,持續定期訪視。跌倒了有慈濟志工拉一把,擁有重新站起的勇氣,受災鄉親走出黑暗找到希望。

 

 

受災民眾杜霈穎,育一子一女,家住中華國小對面的愛情海華廈,雖房屋未受損,但精神大受打擊;地震後的恐慌,產生負面情緒,甚至對人生絕望。地震後六神無主走到中華國小安置點,遇見慈濟志工廖奕慈,霈穎抱著志工大哭,宣洩情緒。一年來廖奕慈和女兒江宜潔,如家人般經常關懷霈穎,協助重拾信心,如今霈穎已經是多家民宿受雇的小管家。

受災戶彭寶芸是一位家庭主婦,她的家被倒塌的白金雙星大樓撞破一個大洞,從瓦礫堆中逃生的記憶,直到一年後回想起來,還是心有餘悸地哭了。慈濟志工劉麗卿陪伴她重建家園,志工們先出動人力幫忙清理殘破的房子,一家靠丈夫的收入支撐,帶著四個小孩搬家三次,才租到暫時安住的老房子。志工帶來二手冰箱、瓦斯爐、廚具等家用品,彭寶芸一家人生活慢慢回歸正軌。

彭寶芸分享:「(如果)睡在活動中心來講的話,「家」的感覺都沒有,心裡面很難過啊!因為有家(卻)回不去,只能偷偷地掉眼淚。」

慈濟志工劉麗卿提到:「陪著她找出問題、找出辦法,要耐心,然後要和顏悅色的傾聽,才能夠真的聽出他們的聲音。」

 

南臺灣0823水患 慈善工作與時俱進

 

・事件名稱:0823熱帶氣旋豪雨事件
・事件日期:8月23日~27日
・事件內容:受熱帶性低壓及西南氣流影響,南臺灣發生罕見強降雨。豪雨成災,造成7人往生、受傷148人,累計疏散撤離8,492人。
・關懷內容:熱食提供27,092份、訪視關懷3,698戶次、慰問金發放265戶(慰問金、物資卡)、祝福禮發放8,769份、災後清理165戶、4所學校、福慧床94床、毛毯發放1,801件
・志工動員:逾11,300人次

 

熱帶性低氣壓於22日8時形成,23日6時由屏東登陸,24日4時於彰化出海,在陸地時間長達22小時。23~28日期間,嘉義、臺南、高雄及恆春站6日累積雨量已超過8月平均值,尤以臺南及高雄為平均值2倍以上。

 

全臺農林漁牧總損失七點六億元
嘉義縣沿海地區老人守老厝
嘉義縣淹水區域,分不清魚塭或農田,唯有電線桿標示道路界線。

 

「0823熱帶氣旋豪雨事件」賑災,慈濟在重災區嘉義、臺南、高雄,動員志工逾萬人次,如「千手觀音」供應熱食、逐戶家訪關懷、義診、清掃之外。有別以往,首度發放「慈濟慈善物資卡」,讓鄉親購買應災用品,以及使用「防穿刺鞋墊」、「防割手套」,提升志工協助災區清掃的安全性。

慈善工作要與時俱進,不斷地改善方法,讓過程更安全、更方便、更有效率。防穿刺鞋墊與防割手套的研發,緣於2017年6月北部梅雨釀災,有志工協助災戶清掃時,遭鐵釘木頭穿刺受傷,證嚴法師請大愛感恩科技公司研發防護裝備,守護志工安全,也捐贈給國軍救災部隊使用。國軍弟兄說:這是說防刺,然後,搬東西的時候抓性比較強,就是還滿好用的。

物資卡由慈濟與全聯福利中心合作推行,志工發放前會評估受助者鄰近有無全聯門市,交通方便等因素,合適才發卡。

持卡人能選購除菸酒之外的商品,相較於過去發放現金或統一採購生活物資,更安全且貼近個人需求,節省打包物資人力,減少搬運負擔。

 

 

防災備災——慈悲與科技作後盾

 

當災難已經變得無法避免,科技與救災的結合,更需要智慧與慈悲的引導,才能發揮最大的良能。
本著同理心,以助人、救人為出發點,強調簡單、實用、維修需求低、機動性高、獨立運作能力強,為身處最惡劣、最匱乏環境的人們,做最周全的設想。

 

「慈濟研發的各項救災物品皆朝向環保材質,救災同時不製造環境污染,重複使用為宗旨。」有鑑於氣候劇烈變遷,極端氣候與環境生態破壞造成常態性災害,慈濟基金會結合志工體系,針對各項天然人為災害研發兼具環保、慈悲人文與科技的民生防救賑災物品,如:環保毛毯、福慧床、水陸兩用淨水賑災艇、低耗材高效能環保火箭爐、行動餐車等,甫研發的防割手套、防臭防穿刺鞋墊,在這次823水患,讓救災的國軍弟兄免於救災過程中受傷。

9月21日為每年的國家防災日,已成為國家防救災動員組織的慈濟基金會,與花蓮縣特搜隊、新竹縣特搜隊、新竹市特搜隊、內政部消防署等單位,於2018年9月21日參與在板橋第一體育場舉行的「2018年國家防災日」大規模震災消防救災動員演練;除展現慈濟志工「走在最前、做到最後」的動員力外,更展現出慈濟協助政府救災的重要後勤裝備,包含:行動廚房、淨水設備、通信設備、ATV救災工作車、火箭爐&生質燃料、香積飯、福慧床、環保毛毯、防穿刺鞋、防割手套等。

在2018年,寮國發生水災,慈濟第三代Qwater,用四個行李箱就可以拖運上飛機。這個強調高度便利性的設計,是水利署、工研院和慈濟三方合作八年來,累積每一次賑災經驗的最新研發成果。

慈濟第一代的淨水設備,在2000年前往委內瑞拉賑災,2001年到汐止賑災,2004年到菲律賓賑災,2004年南亞海嘯,印尼亞齊賑災,即已隨著志工發揮重要的賑災功能。今年在寮國水患過後,在村長辦公室裡裝設的淨水設備,猶如荒漠中的甘霖,不中斷地供應,就這樣解決了八百多位村民的飲用水問題。一直到2018年10月,慈濟志工完成急難救助階段,留下來的一組淨水器,到現在還在當地繼續執行任務。

 

 

減災希望工程——改建老舊危樓校舍
從「九二一希望工程」,莫拉克風災後的學校援建,到改建老舊危樓校舍的「減災希望工程」,二十年間,慈濟在臺灣重建七十八所學校。
極端的氣候、地震活躍,慈濟以多年救災經驗考量,從急難救助、防災、備災到減災,都是希望在災害發生前將災情減到最低,而堅固的校舍,不僅讓師生安全、讓家長安心,也能成為社區居民庇護所。2014年起,在屏東、高雄、臺東、花蓮、苗栗展開的「減災希望工程」,迄今共援建26所學校,截至2018年已完工21所;苗栗四所學校及花蓮三民國中,於2018年3~6月初陸續辦理動土,將於2019及2020年完工。

 

 

花蓮縣玉里鎮三民國中,是慈濟至今在花蓮援助興建的第7所學校。玉里鎮三民國中創校於1968年,校地位於玉里斷層上方,斷層自學校延伸至玉里國小,由於地震發生頻繁,校舍耐震程度堪慮。由於有安全上的疑慮,尤其校舍歷經半世紀後,多處出現鋼筋鏽蝕裸露、斑駁漏水等情況,故2016年校方向慈濟提出援建協助需求,經評估,為讓學子能有更安全、安心的學習環境,啟動「減災希望工程」,原地重建全新校舍與風雨操場。

負責新校舍工程設計的黃建興建築師表示,減災希望工程將保留校園的空間架構,原址重建,讓場所記憶延續,並將設計風雨操場,盼有助於三民國中體育特殊學校的發展,讓教育環境變得更加完整。並於6月19日進行動土,期待用善與愛投入減災工程,打造友善學習空間,盼善的種子能夠傳承發芽。援建減災希望工程學校,除硬體工程,慈濟志工也以品格教育,走入校園帶動孩子體會保護地球從我做起、也分享靜思語激勵孩子正向學習。

另外,臺南安順國小歷經地震及0823豪雨水災侵襲後,老舊校舍毀損不堪使用,啟動拆除改建,慈濟亦協助搭建八間組合教室,在舊校舍拆除改建期間,提供學子們一個臨時又安全舒適的上課環境。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