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嚴法師開示
全球地、水、火、風各種災難頻傳,甫進入2018年,花蓮便發生強震,許多曾經受慈濟幫助的國家居民,立刻傳來關懷。慈濟長年在土耳其關懷敘利亞難民,當慈濟滿納海國際學校的難民學童得知臺灣地震災情時,不僅在第一時間為臺灣祈禱,還紛紛投竹筒捐款。馬來西亞、美國慈濟大愛幼兒園的孩童也不約而同為臺灣投竹筒募款。這群孩子們用純淨的心,除了盡一己之力,也鼓勵其他人一起「聚福緣」。

在墨西哥,志工走上街頭募心募愛;在柬埔寨、菲律賓,成千上百人聚在一起祈禱,不論種族、無分宗教,齊心祝福花蓮平安……點點滴滴都很令人感動。

他們當中許多是曾經接受慈濟幫助的窮困人,為的是想要表達一分虔誠的心意。這分誠懇的心,是愛的能量、人類的溫情,也是名副其實的「大愛共伴有情天」。

半世紀以來,慈濟志工的慈善足跡遍及全球九十八個國家地區,粒粒種子撒播在國際間。

忙碌的生活中,日日分秒不等閒,其實都離不開「四諦法」。每天面對芸芸眾生,聽他們說苦,為他們分析;苦來自於「集」,還要教他們放下的方法,所謂「苦、集、滅、道」,進一步身體力行,要實行於「道」。

若不消化苦,要如何走下去?哪怕遇到很多考驗,還是要以感恩心前進,這就是修學佛法的心。苦本來就沒有形相,終究要超脫出來,唯有人有辦法去解開人的困境,慈、悲、喜、捨,付出無所求、無罣礙,就沒有憂愁。要更進一步走入人群,打開心懷,作不請之師,主動多陪伴、多膚慰、多輔導人,將世間事會入道理中,這樣就踏實了。

世界人口已達七十四億,聽到人口增加,如果人口愈多,茫然的人更多,世間就苦不堪。

近年來,常常看到新聞報導「空氣汙染」的問題,空氣的濁度很重。「五濁惡世」其實來自於人的觀念偏差所造作,分分寸寸無不都是破壞自然;人心也要留意,不能有絲毫邪氣、邪念,如果欲門開啟,不斷消費、不斷囤積,喜新厭舊,製造垃圾,無論掩埋或焚燒都會造成汙染,影響空氣、水源、土地,最後還是回歸人體,導致種種疾病。

天災可怕,人禍更是。欲念求無止盡,有一缺九,爭取百、千、萬、億,一輩子追求;人與人之間見解不同,你爭我奪,使得社會國家混亂,人民生命飽受威脅。大地相連、空氣相通,天災人禍不是一個國家或地方的問題;不只是要為自我改善,更要為天下負責任。

人人要發心做修補地球的啟動人,戒慎虔誠,淨化自己的內心,並且能夠影響別人往正確的方向;轉消費為惜福,疼惜及延續物命,也要減緩口欲、愛護生靈。人與人之間要相互尊重,把握每一天,寫好生命的歷史,不放棄任何一秒鐘,不迷失方向,樹立亮麗、清淨的心地。

歲末行腳期間,看到九十多歲、八十多歲、七十多歲的老人家,都是環保志工。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做環保,沒有停歇,他們的生命中,只有環保與大愛,很單純,也很不簡單。

儘管壽命有數有量,不要認老,才可以做無量的志業。把人生的前五十歲寄放在「壽量寶藏」,即使是八、九十歲的老菩薩,也只是三、四十歲的壯年人。在中年這個階段,社會與家庭經驗充足,仁愛、義理、禮節充分,要用成熟的心智、充沛的精力重新再開始,把握歲月為人群付出,發揮生命的良能。

環保菩薩的精神理念和做環保的成果,真真實實地展示在國際中。2018年12月在波蘭舉辦的第二十四屆聯合國氣候變遷會議,慈濟志工前往與各組織交流,大林慈濟醫院林名男副院長在分享中,特地說明他全身所穿著的衣物,均由寶特瓶回收再製,慈濟環保志工所分類的各種物資,也研發再製成多種生活用品;此外,他也強調茹素與氣候變遷的關係。

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統計,為了滿足葷食的需求,每秒鐘有兩千多條牲畜失去生命,每天有一億多個生命為了人類口欲而消逝。畜養這麼多動物,要需求多少土地,花費多少水資源與飼料,過程中又汙染多少空氣與大地。氣候變遷會議中,即有專家提到,守護大地與身體健康,最容易、最簡單能做到的方法就是素食。

無論是聯合國相關數據或來自科學的印證,都足以說明如果再不改善生活型態,氣候的惡化和極端會更為激烈。世間苦事多,如果受苦還不能覺醒,看到了苦還不畏懼,這才是真可怕!不肯捨貪欲,執著於短暫的欲念感受,不斷地造惡;普遍的人們均如此,將會「共造惡業,共受惡果」。

兩千五百多年前,佛陀在靈鷲山說《法華經》,有形的人間有阻隔,無形的心土沒有距離,若能悟入佛的知見,此刻就是佛在說法的時候。佛的智慧永留世間,受用佛慧,如同佛的壽命活在我們的生活中,心靈道場時時莊嚴;與人相處,感恩、尊重、愛,則周圍無不都是菩薩。

這條菩薩道,有的人比較早到,或者走得比較快;也有的人比較晚到,或者瀏覽在原地風光中。一生中沒有一秒是重複的,生命不會停留與等待,還是要回歸「受持法、弘正教」,有幾秒鐘就盡幾秒鐘的責任;把握剎那,就是永恆,對準生命的指南針,精實精進。

 

彙整自2018年《慈濟月刊‧無盡藏》
志願服務

 

工作項目 執行經費 執行成果
志願服務 230,659,697 一、執行成果:
志工動員:443,478人次
受益及服務:2,915,552人次

以志工人才培育、專業服務知能學習等為主軸,以循序漸近的方式,培養志工之永續、專業、理念學習及實務體驗,並透過身體力行來培育志工。同時,守護志工身心靈的健康,強化志工安全教育。

二、執行方案:
(一)志工教育訓練方案
1.慈善訪視志工培力:
(1)訪視志工培力:定期辦理慈善訪視研習、慈善個案研討、幹部會議、慈善關懷教育訓練等,學習助人技巧,落實慈善工作深度與廣度。
(2)獨居長者志工培力:定期舉辦獨居長者個案研討、座談會等,凝聚社區關懷長者共識。
(3)社區關懷據點志工培力:舉辦「社區關懷據點交流平台座談會」,社區據點相關課務研習,培力帶領人員。
(4)志工防賑災教育訓練:辦理志工防賑災運作教育訓練,學習災害情資彙整與運作效率。

2.志工之招募及培育:
(1)依見習、培訓辦理教育訓練課程,強化志工專業知能、人文素養,同時亦推動全球志工研習,交流各國深耕社區的實務經驗。
(2)培訓全球環保志工:結合政府及社會所需,加強志工專業知能,並了解慈濟環保精神理念。
(3)辦理教師研習與志工服務,進行師資培育與養成。
(4)培訓文史記錄志工,紀錄慈善足跡。

3.推動慈善深耕社區計畫:
辦理社區愛灑講座、宣導社區道場導覽、社區共修聯誼普及化推動,並支援政府或其他機構活動之辦理。
4.落實社區組隊關懷暨功能團體運作,彙整志工菩薩足跡。
5.合計動員志工277,330人次,2,392,884人次受益/服務

(二)社區健康促進方案1.建立完善之人鬍運作制度:
(1)辦理幹部人才養成、義診及社區健康關懷品質提升、人醫會服務深度化、對象與範圍廣度化。
(2)國際慈濟人醫年會、人醫論壇籌辦:透過國際慈濟人醫會志工年會活動,增進各國人醫會的交流及人醫會成員教育訓練。
(3)因應偏遠山區及離島無醫村、外籍勞工、街友等之需求,定期或不定期,舉辦健檢、義診與衛教,及往診、舉辦健康講座。
(4)為社區長者舉辦智(憶)能測試與保養課程。
2.醫院志工服務:進行醫院志工培訓,並至各地慈院志工服務。
3.建立完善之骨髓捐贈宣導、勸捐與關懷配對者之認證課程作業機制,關懷捐/受髓者之健全運作制度。
4.合計動員志工78,545人次,195,565人次受益。

(三)志工運作輔導方案:
1.建置志工運作輔助資訊系統、遠距會議及教學。
2.定期修訂志工運作相關辦法,符合社會脈動及相關法規。
3.建置全球志工學習資源系統,共享本會定期提供之志工教育訓練課程及社區活動相關資源,以提升教育訓練品質,線上學習無時差。
4.舉辦服務志工受證典禮,提升社會福利服務能量。
5.合計動員志工45,682人次,服務217,288人次

(四)志工身心健康關懷方案
1.陪伴關懷大體捐赠者及其家屬,並協助聯繋當區持續關懷家屬走過傷慟階段。
2.定期為全球慈濟志工辯理健康檢查,以期早期篩檢疾病因子,並及早發現病源,並追蹤治療。
3.主動致電關心65歲以上,健檢結果健康風險較高之志工健康情形,以期鼓勵健康異常的志工能及早就治療。
4.關懷因投入志業而發生傷病之志工,並致送慰問金、慰問品,及生日祝賀。
5.合計動員志工41,921人次,服務/受益109,815人次。
老人福利服務

 

工作項目 執行經費 執行成果
老人福利服務 47,795,779 一、執行成果:
志工動員:102,108人次
受益人次:1,062,582人次

持續以個案之定期家訪、辦理活動,從身心健康、鐘經濟、居住安全等多層面關懷長者;結合社區村里,或於慈濟會所,推動社區長者關懷據點服務,以「預防照護」與「健康促進」為導向,鼓勵樂活學習、幸福共餐、健康促進及社會參與等,回應社會關懷需求,結合醫療與教育志業資源,共同推動「長照2.0」之相關服務,推動長者健康、幸福、活力新生活;透過人生經驗再付出,肯定自我,再現生命價值。

二、執行方案:
(一)社區長者關懷方案
1.長者居家安全改善計畫:改善經濟貧困家庭之長者、獨居長者、兩老相依或行動不便者的居家安全環境。包含:浴廁安全扶手、地板防滑防跌工程施作、無障礙坡道或老舊廁所修繕,營造長者居住安全,也建立長者生活自尊與自信。
2.慈濟社區關懷據點服務計畫:以「社區培力」模式結合社區在地資源與人力,並結合各地慈濟會所,共同照顧社區需要照顧的人,鼓勵長者走出家中快樂學習,提供共餐服務,合計有345處。
3.長者健康促進:透過各據點,提供身體檢測及健康促進服務,關懷長者身心狀態,藉以提升長者人際互動、開闊視野,啟發良能為社會盡心力。
4.長者關懷計畫:進行寒冬送暖、節慶關懷、協助長者生命回顧及園夢計畫,關懷獨居長者,同時關心長者身心狀態,即早發現問題適時協助改善,或連結關懷資源。
5.長照需求服務
(1)個別化長照需求服務:結合長照服務體系,與公部門、私人機構共同合作,提供長者生活中之居家環境維持、送餐服務、居家護理、就醫陪伴、交通服務等服務。
(2)建置二手輔具流通平台,提供二手輔具給有需求長者及身障者。
6.合計動員志工87,271人次,965,218人次受益。

(五)長照2.0服務方案:
1.成立長照推展中心,結合本會醫療志業、教育志業合作共同推動長照2.0相關服務計畫,推動共同建構「長照2.0社區整體照顧體系」,合計成立3個社區整合型服務中心(A)、5個複合型服務中心(B)、20個巷弄長照站(C)。
2.照顧服務員訓練:辯理居家照護服務員訓練,招募對象包含本會長期照顧個案。
3.合計動員志工14,837人次,97,364人次受益。
青少年福利服務

 

工作項目 執行經費 執行成果
青少年福利服務 317,665,493 一、執行成果:
志工動員:353,308人次
受益及服務:2,607,354人次
以「社區」為基礎,共同陪伴弱勢兒童、青少年族群,落實福利社區化目標。
(一)擴大推動兒童、青少年福利服務,並透過課輔、營隊參與,鼓勵弱勢家庭孩子加入,創造積極學習機會、提升品格教育。
(二)推動青少年慈善創新服務計畫、提供社區民眾終身學習機會,招募媽媽志工、教師志工及社區志工等,共同陪伴社區弱勢

二、執行方案:
(一)弱勢兒少成長方案
1.課業輔導:安排課輔活動,加強學習、提升學業成就,透過心靈成長課程與陪伴,促進正向發展。
2.營隊成長班:鼓勵參加營隊、親子成長班、增加學童自我照顧能力與生活教育,提升人文素養。
3.學校教育關懷:針對原鄉、偏郷及其他資源缺乏學校之學子提供營養餐食、制服、文具等補助,缩短城鄉差距、補足缺乏之教育資源。與學校老師共同陪伴弱势學童及家庭,形成社區關懷網絡。
4.新芽青年培力:帶動關懷家庭之學子參與志工服務,發揮潛能,以提升其自我認同及自我價值。
5.弱勢學子人才培育:針對家境清寒之弱势家庭子女,於學科、才能與體育競賽等方面有優秀表現者,研擬全面與全程的培育計畫,使弱勢家庭的菁英學子能有機會堅持理想,實踐志向。
6.偏鄉老舊學校援建:延續減災希望工程,在苗栗四所學校(苑裡高中、公館國中、後龍國中、造橋國中)及花蓮玉里三民國中進行老舊校舍援建及人文活動帶動。
7.合計動員志工17,389人次,80,533人次受益。

(三)校園善力培育方案:提供資源輔助大專院校學生以所學專業及技能,前往偏郷、原郷進行服務,促使在地鄉親能得實質幫助、活化當地資源,合計40,262人次受益。

(四)希望校園方案:延續扶困計畫,進行泰北教育獎助學金援助與關懷、校區各項慈善扶困,並加強華語教育教學,發揮學校人文、道德之教育功能,合計22,532人次受益。

(五)兒童向陽教育方案落實兒童生活教育:在社區舉辦各類有益於兒童身心靈成長之營隊或活動,親、子共同參與、互動。營造社區美善學習環境:帶動社區居民參與大愛媽媽研習活動,一同推動靜思語教學、大愛媽媽說故事達人研習等,營造社區美善兒童學習環境。合計動員志工272,440人次,2,371,414人次受益

(六)珍愛青春方案:
1.「慈善創新」計畫————推動【新青年心曙光_防救災科學體驗營】進階活動:延續青年志工人道援助體驗營、社會「創心小聚」講座、救災統籌「領導力學園」、慈悲科技科學競賽以等,持續進行慈悲科技創新競賽、第二屆青年公益實踐計畫等。
2.辯寒暑假社區青少年營隊:包含社區例行青少年成長班、慈藍運動聯誼、社區國中或親子營隊等,帶動青少年對生命與環境的關懷與熱忱,及增進親子關係、促進家庭和樂。
3.舉辦大專青年營隊:以各大專院校慈濟大專青年聯誼會(簡稱「慈青社」)社團為基礎,舉辦心靈成長營、新青年心曙光等活動,帶動公益參、青年人才培育。
4.舉辦醫院志工營隊:提供大專青年服務學習的機會,體會生老病死的人生歷程,珍惜生命,行善行孝要即時。
5.合計動員志工63,479人次,92,613人次受益。

(七)產學合作方案:進行人才培育、業界實習等計畫,培養技能、提供學生參與職場實務工作機會,提升職場競爭力,合計6,328人次。
急難救助

 

 
工作項目 執行經費 執行成果
急難救助 510,202,783 一、執行成果
動員志工:68,689人次
受益:2,461,661人次

二、執行方案
(一)國內急難救援方案
1.緊急災難的援助:火災、風災、水災、空難、重大船難、重大車禍,一般意外發生時,慈濟志工以「社區」為單位,串起關懷的網路,提供生活物資、熱食、膚慰陪伴、應急金發放、義診及其他必要之協助;依受災戶實際需要,列入中、長期個案關懷,合計動員志工24,944人次,關懷292件意外事件,34,936人次受益。
2.大宗防災備災物資及設備整備:與相關研發機構合作,研發救災器材及物資。
3.強化備災工作:做大宗急難物資安全庫存量整備,如香積飯、賑災毛毯、福慧床、福慧桌椅、發放袋等,以因應緊急災害發生時之及時調度。
4.配合公部門或相關單位之急難救災演練。

(二)海外急難救援方案107援助國家包含:厄瓜多、菲律賓、宏都拉斯、莫三比克、辛巴威、波札那、南非、賴索托、史瓦帝尼、獅子山、聖馬丁、柬埔寨、墨四哥、尼泊爾、瓜地馬拉、印尼、多明尼加、美國、香港、泰國、紐西蘭、馬來西亞、越南、德國、法國、汶萊、土耳其、約旦、葡萄牙、嶚國、緬甸、澳洲、塞爾維亞等國家。
1.國際急難救援:因應全球各地突發之天災人禍,或長期貧困等所衍生之各項需求,進行短、中、長期之緊急賑災及中長期扶困計畫,包含:莫三比克垃圾山倒塌、嶚國阿速坡省水壩潰堤事件、緬甸豪雨水患、墨西哥莫雷洛斯省水災、宏都拉斯暴雨水災、菲律賓馬尼拉水災、柬埔寨水患、泰國楠府水災、瓜地馬拉富埃戈火山爆發、印尼龍日島地震、印尼蘇拉威西島分強震、印尼獅航空難、獅子山伊波拉病毒、辛巴威霍亂等事件援助,合計67,812人次受益。
2.農委會大米援外計畫:依各國白米援助實際需求,向農委會申請年度人道援外大米,提供海外貧困及遭逢天災、人禍之災民,107年度援助南非、賴索托、史瓦濟蘭、莫三比克、波札那噸、辛巴威、菲律賓、獅子山、海地、宏都拉斯、柬埔寨、荷屬聖馬丁等12個國家,合計動員志工42,364人次,發放3,900公噸,1,086,903人次受益。

(三)國際難民援助:援助土耳其、約旦、敘利亞境內難民選行難民關懷,合計動員志工705人次,1,266,122人次受益
1.慈善扶困:包含生活濟助金發放、以工代賑、生活物資與食物採購發放、救急金援助、童工家庭經濟援助等。
2.教育援助:協助囤戰亂逃難至他國而中斷學業青少年學生回到校園,補助其學費、各項就學用品等費用
3.醫療協助:醫療費用補助、各項緊急醫療援助與義診

(四)厄瓜多強震中長期援助:延續105年芮氏規模7.8強震關懷關懷及曼納比雀教區永援聖母修女會卡諾亞教堂園區援建,合計動員念工676人次,受益5,888人次。三、訪視行動化方案:建立電子行動化之災害訪視功能及建置第三代個案管理系統,建構完整資料析架構。
獎助學金

 

工作項目 執行經費 執行成果
獎助學金 381,675,517 一、執行成果:
動員志工:57,922人次
受益:25,598人次
以教育脫貧及人才培育為目標,推動「助學」、「獎學」與「特殊專才培育」方案,改善就學問題,鼓勵弱勢家庭孩子正向學習,為社會培育人オ。

二、執行方案:
(一)教育脫貧方案:1.助學金計畫:(1)提供本會長期關懷之弱勢家庭學子助學補助。(2)各界轉介或申請之個案,評估並執行助學金補助。2.新芽獎學計支:(1)辦理新芽獎學金,鼓勵長期陪伴弱勢家庭學子努力向學。(2)依據各奬項標準舉薦學生,頒發學習領域獎、進步獎、全勤獎、孝悌獎、特殊表現獎
3.提供清寒、原住民及新住民學生就學優待,培育專業人才,並助其積極實踐社會責任。
4.合計動員志工57,922人次,22,541人次受益
(二)教育扶助方案:補助原住民專班學生與經濟弱勢學生就學所需,提供品學兼優學生獎助,落實脫貧與偏鄉服務輔導,合計3,057人次受益
社會救助

 

 
工作項目 執行經費 執行成果
社會救助 1,346,709,182 一、成果統計
動員志工:1,835,781
人次受益:2,494,710人次

秉持「主動關懷、尊重需求、協助自立」之原則,協助經濟弱勢家庭。以「家庭」為關懷軸心,以「全人」、「全家」、「全程」的全方位陪伴模式,讓家庭成員需求同步受到協助,進而建立自信、自立脫貧、達到(1)直接、務實、及時補助。(2)持續關懷陪伴。(3)提升家庭功能,(4)帶動價值觀的轉變與利他行為等目標,守護社區弱勢家庭。
海外慈善志業推動以「取之當地,用之當地」為主,針對於志工人力少,貧困或需急難居民多,提供慈善個案長期濟助、冬令發放、助學金發放等協助。

二、執行方案:
(一)國內濟貧扶困方案:
針對弱勢家庭進行長期濟助、居家關懷、急難補助、居住環境改善、節慶關懷、例行性發放及冬令發放暨固爐等計畫,合計動員志エ1,728,896人次1,142.396人次受益。
(二)國内援建方案:
援建完成:臺東愛國蒲永久屋援建47戶。援建中:臺中自強新村、花束新村永久屋援建中及臺東仁愛之家大樓。
(三)社協機構合作濟助方案:進行公益採購、物資援助、器材設備補助等合計52件,動員志工171人次,1480人次受益。
(四)海外濟貧扶困方案:以短期或長期濟貧、助學及義診、機構關懷等方式,協助海外慈濟志工慈善工作之推動,協助國家,107年包含宏都拉斯、莫三比克、辛已威、南非、賴索托等國家,合計動員志工106,714人次1,350,329人次受益。
附錄

 

 
慈濟倡議接軌國際

 

2018年,以增加提升註冊地位、增加提升會議地位及增加主流對話平台、建立論述空間等為目標,積極參與國際型重要會議,以人道救援、氣候變遷及環保、青年公益、婦女慈善參與等議題為主軸,在國際主流平台分享慈濟志工在全球的慈善足跡,啟發更多人投入善行,也增加友善連結的空間。

今年總共受邀參加21場聯合國相關主流會議,亦主動參加重大國際會議,發表慈濟於全球跨越種族、宗教、國家等之各項慈善工作與倡議;另,透過分享與申請獲得聯合國信仰組織評議會(United Nations Faith Advisory Council)及聯合國環保署(United Nation Environment Program)之肯定,並獲准加入,為善行全球注入更多力量。

 

 

分享慈善足跡融入國際會議平台

 

聯合國信仰組織評議會
United Nations Faith Advisory Council
獲准日期:2018年9月21日
角色與功能:佛教界唯一代表。在任期間,慈濟將持續宣揚宗教情懷的大愛精神及行動,帶動共知、共識與共行。

 

獲准原因

 

慈濟自2010年成為「聯合國經濟及社會理事會非政府組織的特殊諮詢委員」(NGO in Special Consultative Status with ECOSOC),開始參與國際會議,包含2015年世界人道主義峰會(World Humanitarian Summit)等,並繼續與聯合國難民署(UNHCR)一起努力,為難民、境內流離失所者尋求庇護和救濟。為此,經審核,慈濟獲得聯合國信仰組織評議會委員代表一職。

 

與會重點

 

9月21日上午,聯合國信仰組織代表在紐約首次舉辦評議會議成立,超過500名INGO(國際非政府組織中心宗教交流平台)和FBO(faith base organization)與會。

此平台將承擔前線訊息整合,提供給聯合國相關單位研議,信仰組織代表的發言更受到肯定且重視;能成為聯合國信仰組織評議會委員代表,首先必須是聯合國經濟和社會理事會(ECOSOC)會員,並且持續積極參與包含促進和平與安全、支持遷移和境內流離失所者IDP(Internal displaced person)、建立性別公正(反對虐待兒童、性別暴力)、支持融資透明度、關注氣候變化、成為領導者並追蹤記錄等;根據以上標準,由一個聯合國機構提名,並獲得17個聯合國附屬機構的投票和批准。

 

聯合國環境署United Nation Environment Program
委任日期:2019年1月9日
角色與功能:取得聯合國環境署會議訊息,並以觀察員身份出席相關重要及公共會議,同時依照聯合國環境署條約,於每年提供會務報告。工作內容包含:
以非政府組織角度,提供有效的環境保護落實方案,並且邀約政府或非政府組織互相合作及進行環境保護計畫。於大會時,提出環保相關之政策影響並且呼籲聯合國採取對於環保的有效行動。

 

獲准原因

 

聯合國環境保護署在眾多申請中,認可慈濟成立53年來,不只是落實環保行動,更是力行佛法生活化,菩薩人間化之精神。故特核予「觀察員」之身份,讓慈濟可以於大會、重要會議中為環境保護發聲,同時鼓勵與政府、非政府及信仰組織合作,目前已有514個社會民間組織被認證,慈濟是其中之一。

 

2018年參與國際重要會議包含聯合國難民署大會、美國際志工協會、國際志願服務機構協會、第62屆聯合國婦女地位委員會、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高階政治論壇、世界宗教論壇、赴梵蒂岡交流與教宗談慈濟、全球氣候行動峰會及第二十四屆氣候變遷大會等,透過分享在全球的慈善足跡,讓更多人看見慈濟,投入志工行列,讓愛心圍繞在全球,同時也可創造被認證的機會,創造非政府組織能夠融入聯合國、非政府組織的空間。

 

01聯合國難民署年度大會
日期:2018年6月27日-6月29日
地點:日內瓦
重點:加強難民保護法、提升難民生活機能、尋求對外機構合作

 

 

02美國國際志工行動協會InterAction
日期:2018年6月11日至6月13日
地點:華府
重要性:此大會是全球讓政府、非政府、私營部門聯合國機構等,互動與討論國際議題解決方法的平台。

 

 

03國際志願服務機構協會年度大(ICVA)
日期:2018年3月20日
地點:日內瓦
重點:由非政府組織成的全球網絡,其使命是通過集體和獨立地影響政策實踐,使人道主義行動更具原則性和有效性。

 

 

04第六十七屆聯合國全球傳播部非政府組織全球峰會
日期:2018年8月22日至8月23日
地點:聯合國總部(紐約)
重點:超過30個非政府組織,逾2000人參與,目標是為全球議題找出全球解決方案。
慈濟由聯合國專案組成員、慈大慈科大聯合國專案實習生、德國志工、紐約志工以及紐約慈青共同除了參與大會會議,並主辦「共同的地球,共同的責任」的會外論壇及展示區,邀請其他組織一同分享如何為地球盡心盡力。

 

 

05第62屆聯合國婦女地位委員會
日期:2018年3月12日至3月23日
地點:聯合國總部(紐約)
主題:此大會是全球首要促進性別平等及賦予婦女權利之跨政府組織,今年度以主張兩性平等、鄉村婦女及女童賦權問題為報告主題。2018年聯合國婦女大會主題是「促進及賦權於農村婦女和女童之機會」(EMPOWERING RURAL WOMEN AND GIRLS),第一階段共一百五十多個國家約四千多人參與周邊會議。3月13日座談會中,本會發表聲明主題「提升偏鄉婦女在氣候變遷可扮演之角色」,內容包含「佛教慈濟在社區推動環保平臺」、「賦予婦女深耕社區重新肯定自我」,以慈濟在非洲、亞洲、中南美洲等建校興學,提供就學接受教育的機會等。慈濟並主辦了一場名為「偏鄉婦女在氣候變遷適應中的角色」的會外論壇,並邀請其他三個組織的夥伴一同分享。

 

 

06世界宗教議會(The 2018 Parliament of the World's Religions)
日期:2018年10月31日至11月7日
地點:加拿大多倫多
重點:「包容的承諾,愛力量—尋求全球理解、和與變更」,共有1萬名名來自80個國家的代表,分別代表了近200個宗教團體。11月4日,在慈濟分論壇進行發表,論述慈濟是以實質的環保行動回應氣候變遷問題,以實例印證理念獲與會者肯定。另,舉辦「基於信仰的角度針對氣候變遷採取具有道德觀念的行動」的會外論壇,邀請其他兩個組織的夥伴一同分享。

 

 

07赴梵蒂岡交流與教宗談慈濟
日期:2018年9月12日
地點:梵蒂岡
重點: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在聖伯多祿廣場公開接見跨宗教團隊,肯定各宗教團體在慈善領域的合作。慈濟前往梵蒂岡宗座宗教交談委員會,與其他宗教團體、非營利組織組成跨宗教團隊,分享跨宗教的慈善交流。
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執行長顏博文特別向教宗表達慈濟源自臺灣,並代表致贈證嚴法師《靜思語》多國語言版,另外特別介紹大愛感恩科技回收寶特瓶製成的慈濟環保圍巾,跟著慈濟志工慈善足跡走過五大洲,將塑料再生利用便能減少開挖石油。另還有靜思精舍法師手工製作的淨皂,洗滌身體後的水能自然分解、不破壞水質,充分表現慈濟致力於心靈環保、大地環保的不遺餘力。

 

 

08全球氣候行動峰會(Global Climate Action Summit,簡稱GCAS)
日期:2018年9月13日至9月14日
地點:美國三藩市
主題:提升世界永續發展及氣候行動,慈濟聯合國專案組同仁、大林慈濟醫院林名男副長等與會,並主辦會外論壇。慈濟團隊亦受邀為佛教代表為全球氣候行動峰會進行多宗教祈禱。

 

 

09第二十四屆氣候變遷大會
日期:2018年12月3日至12月14日
地點:波蘭卡托維茲
主題:「一起改變」為議題,大約18,000人與會,包括了450名聯合國職員、7000多名來自非政府組織的觀察員和1500名媒體代表。
各國政府代表於減低碳排放在反覆磋商後,就「巴黎氣候協定」施行細則達成共識,為全球共行環保,又邁開了一步。
慈濟基金會由臺灣、美國、英國、德國、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六個國家地區,共十五人組團前往,會議期間透過舉辦記者會、研討會,以及活動現場擺攤方式,在在展示了慈濟如何實踐環保。

 

 

感恩來自海外的肯定

 

在證嚴法師帶領下,全球慈濟人日不落世界的無私付出,2018年亦獲肯定國際獎項肯定。

第22屆韓國萬海大賞頒獎,證嚴上人獲選為2018年韓國萬海大賞「和平獎」得主,由靜思精舍德勷師父、德澍師父代表,出席8月12日在江原道舉行的第二十二屆萬海大賞頒獎典禮。

靜思精舍德勷師父代表上臺受獎時,也恭讀上人的感謝函,提及萬海祝典促進委員會推動和平的理念,和慈濟落實佛陀「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精神並無二致,愛感恩來自海外的肯定是不分宗教,不分國界,而和平獎榮耀不僅於個人,也屬於海內外慈濟人所共同擁有。證嚴法師表示,「這個獎項不是個人所應得,而是全球慈濟人共領殊榮,這是韓國對慈濟的愛護與勉勵。」並勉眾獲得國際獎項肯定,代表慈濟逾半世紀以來,所走的方向是正確的,因此期待所有慈濟人更努力開道、鋪路,讓人人能共行菩薩道。

泰國國家發展楷模研究所(NationBuilding Institute - NBI)在2018年11月7日於曼谷瑞士麗凱皇飯店(Swissotel Le Concorde Hotel),首次舉辦「國家發展楷模頒獎典禮」(Nation-Building Award Presentation and Gala Dinner),透過十三位國際知名人士,例如:澳洲前總理陸克文(Kevin Rudd)、芬蘭前總理瑪麗•基維涅米(Mari Kiviniemi)、坦桑尼亞前總理弗蘭德利克•蘇馬耶(Frederick Sumaye)、世界貿易組織(WTO)前總幹事帕斯卡爾•拉米(Pascal Lamy)等作為評選委員會成員。

今年共十四位對社會有重大貢獻者受邀領獎,證嚴法師獲頒「國家發展楷模終身成就獎」(Nation-Building Lifetime Achievement Award :People SectorInternational),由慈濟泰國分會副執行長陳予虹代表。

全球慈濟人在證嚴法師帶領之下,落實「佛法生活化‧菩薩人間化」,秉持上人「取於當地、用於當地」的教導,無論是為美國無證移民提供義診、為阿富汗、緬甸、大陸的受災民眾救災,更是帶動全球志工,投入「四大志業,八大法印」的志業工作,讓許多人生活改善,甚至改變生命,讓社會變得更好,所肯定慈濟榮獲「國家發展楷模終身成就獎:民眾領域」。

 

海外慈善服務成果

 

海外慈善志業因應全球各地突發之天災人禍,進行短、中、長期之緊急賑災及中長期扶困計畫。另,針對長期貧困等的地區予以救急解困,本著人道關懷理念,對於長期貧困、染病殘疾、或其他亟需慈善及醫療援助之個人或團體,持續以短期或長期濟貧、助學及義診等方式,「取之當地,用之當地」之外,也將臺灣愛心挹注,協助海外慈濟志工慈善工作之推動。
志工培訓

 

“每位慈濟志工進慈濟都要學習訪視,
透過訪視去理解人世間的各種疾苦,
見苦知福方能勤行菩薩道於人群。
——證嚴法師開示”

 

用心就是專業。

「要讓社會祥和,要從淨化人心起步」,慈濟志工就是用行動傳遞愛的力量,讓社會有溫度,讓人間有大愛;是將付出、服務人群當作志向,出錢又出力,有責任心、使命感,不計較時間、代價、體力的付出,能克服艱難,完成任務,並且做得滿心歡喜。

在快樂當志工前,如同企業中的教育訓練,我們以志工培育、專業服務知能為主軸,以循序漸進的方式,強化各項理念與知能,讓志工不只服務他人,更是個人的「自我實現」。

透過「志工運作輔導方案」,強化志工在組織運作的整體效能與服務品質,提供多元的志工教育訓練資源,建置各項資訊輔助系統,以利即時溝通、跨區學習及提升教育訓練品質。

為落實組織的精神理念與志業推動,志工培育分為以下階段進行,如同專業的醫生與老師學習一般,養成過程中,每個階段有不同的學習與成長規劃,以達到志工終身學習的藍圖。

 

 

訪視志工 團隊學助人

 

志工也為社區中的一份子,發揮「熱心的精神」,提供「直接、重點、務實」的協助,更能「合情、合理、合宜」給予幫助,而這端賴訪視工作的落實,尤其在「社工有限,苦難四處」的情況下,慈濟志工承擔訪視的責任更顯得重要。

慈濟的各項慈善服務或急難服務,從訪查、發放到追蹤都由慈濟志工親自進行,並與社工員共同評估,若有需要政府或其他專業協助時,同步做關懷連結或轉介,鼓勵受助者走出貧窮陰影,進而自力更生,期望情況改善後,轉而成為助人之人。2018年臺灣共舉辦計1,617場次慈善訪視研習、個案研討及訪視會議等,合計3,105.25小時,61,180人次志工參與。

訪視教育訓練培養學習人文精神及實踐方法,課程採取漸進式學習,定期辦理訪視研習、慈善個案研討、訪視會議等,學習助人技巧,傳承資深志工訪視經驗,落實慈善工作深度與廣度;藉由訪視技巧、同理心關懷等基礎課程,乃至社區整體關懷、急難關懷等實務學習,讓志工團隊能綜合運用所習技巧,實際走入社會暗角聞聲救苦,給予最即時的幫助。

近年因應社區高齡獨居長者關懷之需求,陸續辦理相關教育訓練,增加社工、志工長者陪伴的知能與注意事項,並邀請失智照護專業團隊擔任講師,讓參與學員對於失智症有基本知能,另外分享銀髮族如何自我保健,以提升獨居長者關懷品質。

 

個案研討-個案服務計畫的擬定與討論,以促進個案福祉。
訪視會議-幹部會議中研議各項慈善工作之推動方向,凝聚共識,深耕慈善工作

 

 

醫療志工 連結愛與祝福

 

慈濟醫院特色之一,就是有醫療志工做後盾;2018年共有226,507人次醫療志工,走入醫院關心住院病患和家屬,穿梭病房送祝福。與醫護團隊共同以愛守護健康、守護愛。

「把握時間盡量做,踏實走在慈濟路上,繼續付出無所求」,是林玉雲師姊最真實的寫照。臺中慈濟醫院啟業十二年來,志工服務時數最多的林玉雲師姊,人稱「朱媽媽」,志工服務近2萬小時。若以一個上班族每天工作8小時,一週工作5天來計算,朱媽媽的志工時數相當於上班族工作10年。

朱媽媽說,「看到這麼多病苦的人,警惕自己身體還好的時候,能動能走的時候要盡量去做。」以前總是和先生朱以德一起來做志工,每週到醫院五天,朱師兄往生後,朱媽媽一週有六天做志工,幾乎以院為家。學習佛法,又有眾人祝福,她很快就走出低潮。

 

 

人文真善美志工 如是我聞做記錄

 

佛陀入滅前,對弟子的提問回答:「你們每個人都要發心,把我說過的話結集成經典,流傳於人間,如要取信於人,就用『如是我聞』吧!」

「如是我聞」作為經典的開頭,除了強調經典的真實性之外,佛經裡還有一個特色,就是先說時、地、人、事,然後才開始記載經典。「如是我聞」也正說明了經典所說的經過是確有其事的,其情其景,歷歷在目。

慈濟有一群志工,雖非專業,本著這樣的精神,自費購買攝影器材,記錄社區的慈善工作,將所有的慈善足跡詳實記錄,稱為「人文真善美」志工,藉由文字、圖像、影音的紀錄,為時代樹立「人品典範」,讓真善美「文史流芳」;期待發揮「報真導正」的精神,讓清流成為主流。

2003年起,開始展開人文真善美相關培訓,每兩年舉辦一次通識課程,至2018年共舉辦9屆,上課人數累計17,292人。

 

第 2 頁,共 3 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