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項目 | 執行經費 | 執行成果 |
---|---|---|
志願服務 | 230,659,697 | 一、執行成果: 志工動員:443,478人次 受益及服務:2,915,552人次 以志工人才培育、專業服務知能學習等為主軸,以循序漸近的方式,培養志工之永續、專業、理念學習及實務體驗,並透過身體力行來培育志工。同時,守護志工身心靈的健康,強化志工安全教育。 二、執行方案: (一)志工教育訓練方案 1.慈善訪視志工培力: (1)訪視志工培力:定期辦理慈善訪視研習、慈善個案研討、幹部會議、慈善關懷教育訓練等,學習助人技巧,落實慈善工作深度與廣度。 (2)獨居長者志工培力:定期舉辦獨居長者個案研討、座談會等,凝聚社區關懷長者共識。 (3)社區關懷據點志工培力:舉辦「社區關懷據點交流平台座談會」,社區據點相關課務研習,培力帶領人員。 (4)志工防賑災教育訓練:辦理志工防賑災運作教育訓練,學習災害情資彙整與運作效率。 2.志工之招募及培育: (1)依見習、培訓辦理教育訓練課程,強化志工專業知能、人文素養,同時亦推動全球志工研習,交流各國深耕社區的實務經驗。 (2)培訓全球環保志工:結合政府及社會所需,加強志工專業知能,並了解慈濟環保精神理念。 (3)辦理教師研習與志工服務,進行師資培育與養成。 (4)培訓文史記錄志工,紀錄慈善足跡。 3.推動慈善深耕社區計畫: 辦理社區愛灑講座、宣導社區道場導覽、社區共修聯誼普及化推動,並支援政府或其他機構活動之辦理。 4.落實社區組隊關懷暨功能團體運作,彙整志工菩薩足跡。 5.合計動員志工277,330人次,2,392,884人次受益/服務 (二)社區健康促進方案1.建立完善之人鬍運作制度: (1)辦理幹部人才養成、義診及社區健康關懷品質提升、人醫會服務深度化、對象與範圍廣度化。 (2)國際慈濟人醫年會、人醫論壇籌辦:透過國際慈濟人醫會志工年會活動,增進各國人醫會的交流及人醫會成員教育訓練。 (3)因應偏遠山區及離島無醫村、外籍勞工、街友等之需求,定期或不定期,舉辦健檢、義診與衛教,及往診、舉辦健康講座。 (4)為社區長者舉辦智(憶)能測試與保養課程。 2.醫院志工服務:進行醫院志工培訓,並至各地慈院志工服務。 3.建立完善之骨髓捐贈宣導、勸捐與關懷配對者之認證課程作業機制,關懷捐/受髓者之健全運作制度。 4.合計動員志工78,545人次,195,565人次受益。 (三)志工運作輔導方案: 1.建置志工運作輔助資訊系統、遠距會議及教學。 2.定期修訂志工運作相關辦法,符合社會脈動及相關法規。 3.建置全球志工學習資源系統,共享本會定期提供之志工教育訓練課程及社區活動相關資源,以提升教育訓練品質,線上學習無時差。 4.舉辦服務志工受證典禮,提升社會福利服務能量。 5.合計動員志工45,682人次,服務217,288人次 (四)志工身心健康關懷方案 1.陪伴關懷大體捐赠者及其家屬,並協助聯繋當區持續關懷家屬走過傷慟階段。 2.定期為全球慈濟志工辯理健康檢查,以期早期篩檢疾病因子,並及早發現病源,並追蹤治療。 3.主動致電關心65歲以上,健檢結果健康風險較高之志工健康情形,以期鼓勵健康異常的志工能及早就治療。 4.關懷因投入志業而發生傷病之志工,並致送慰問金、慰問品,及生日祝賀。 5.合計動員志工41,921人次,服務/受益109,815人次。 |
工作項目 | 執行經費 | 執行成果 |
---|---|---|
老人福利服務 | 47,795,779 | 一、執行成果: 志工動員:102,108人次 受益人次:1,062,582人次 持續以個案之定期家訪、辦理活動,從身心健康、鐘經濟、居住安全等多層面關懷長者;結合社區村里,或於慈濟會所,推動社區長者關懷據點服務,以「預防照護」與「健康促進」為導向,鼓勵樂活學習、幸福共餐、健康促進及社會參與等,回應社會關懷需求,結合醫療與教育志業資源,共同推動「長照2.0」之相關服務,推動長者健康、幸福、活力新生活;透過人生經驗再付出,肯定自我,再現生命價值。 二、執行方案: (一)社區長者關懷方案 1.長者居家安全改善計畫:改善經濟貧困家庭之長者、獨居長者、兩老相依或行動不便者的居家安全環境。包含:浴廁安全扶手、地板防滑防跌工程施作、無障礙坡道或老舊廁所修繕,營造長者居住安全,也建立長者生活自尊與自信。 2.慈濟社區關懷據點服務計畫:以「社區培力」模式結合社區在地資源與人力,並結合各地慈濟會所,共同照顧社區需要照顧的人,鼓勵長者走出家中快樂學習,提供共餐服務,合計有345處。 3.長者健康促進:透過各據點,提供身體檢測及健康促進服務,關懷長者身心狀態,藉以提升長者人際互動、開闊視野,啟發良能為社會盡心力。 4.長者關懷計畫:進行寒冬送暖、節慶關懷、協助長者生命回顧及園夢計畫,關懷獨居長者,同時關心長者身心狀態,即早發現問題適時協助改善,或連結關懷資源。 5.長照需求服務 (1)個別化長照需求服務:結合長照服務體系,與公部門、私人機構共同合作,提供長者生活中之居家環境維持、送餐服務、居家護理、就醫陪伴、交通服務等服務。 (2)建置二手輔具流通平台,提供二手輔具給有需求長者及身障者。 6.合計動員志工87,271人次,965,218人次受益。 (五)長照2.0服務方案: 1.成立長照推展中心,結合本會醫療志業、教育志業合作共同推動長照2.0相關服務計畫,推動共同建構「長照2.0社區整體照顧體系」,合計成立3個社區整合型服務中心(A)、5個複合型服務中心(B)、20個巷弄長照站(C)。 2.照顧服務員訓練:辯理居家照護服務員訓練,招募對象包含本會長期照顧個案。 3.合計動員志工14,837人次,97,364人次受益。 |
工作項目 | 執行經費 | 執行成果 |
---|---|---|
青少年福利服務 | 317,665,493 | 一、執行成果: 志工動員:353,308人次 受益及服務:2,607,354人次 以「社區」為基礎,共同陪伴弱勢兒童、青少年族群,落實福利社區化目標。 (一)擴大推動兒童、青少年福利服務,並透過課輔、營隊參與,鼓勵弱勢家庭孩子加入,創造積極學習機會、提升品格教育。 (二)推動青少年慈善創新服務計畫、提供社區民眾終身學習機會,招募媽媽志工、教師志工及社區志工等,共同陪伴社區弱勢 二、執行方案: (一)弱勢兒少成長方案 1.課業輔導:安排課輔活動,加強學習、提升學業成就,透過心靈成長課程與陪伴,促進正向發展。 2.營隊成長班:鼓勵參加營隊、親子成長班、增加學童自我照顧能力與生活教育,提升人文素養。 3.學校教育關懷:針對原鄉、偏郷及其他資源缺乏學校之學子提供營養餐食、制服、文具等補助,缩短城鄉差距、補足缺乏之教育資源。與學校老師共同陪伴弱势學童及家庭,形成社區關懷網絡。 4.新芽青年培力:帶動關懷家庭之學子參與志工服務,發揮潛能,以提升其自我認同及自我價值。 5.弱勢學子人才培育:針對家境清寒之弱势家庭子女,於學科、才能與體育競賽等方面有優秀表現者,研擬全面與全程的培育計畫,使弱勢家庭的菁英學子能有機會堅持理想,實踐志向。 6.偏鄉老舊學校援建:延續減災希望工程,在苗栗四所學校(苑裡高中、公館國中、後龍國中、造橋國中)及花蓮玉里三民國中進行老舊校舍援建及人文活動帶動。 7.合計動員志工17,389人次,80,533人次受益。 (三)校園善力培育方案:提供資源輔助大專院校學生以所學專業及技能,前往偏郷、原郷進行服務,促使在地鄉親能得實質幫助、活化當地資源,合計40,262人次受益。 (四)希望校園方案:延續扶困計畫,進行泰北教育獎助學金援助與關懷、校區各項慈善扶困,並加強華語教育教學,發揮學校人文、道德之教育功能,合計22,532人次受益。 (五)兒童向陽教育方案落實兒童生活教育:在社區舉辦各類有益於兒童身心靈成長之營隊或活動,親、子共同參與、互動。營造社區美善學習環境:帶動社區居民參與大愛媽媽研習活動,一同推動靜思語教學、大愛媽媽說故事達人研習等,營造社區美善兒童學習環境。合計動員志工272,440人次,2,371,414人次受益 (六)珍愛青春方案: 1.「慈善創新」計畫————推動【新青年心曙光_防救災科學體驗營】進階活動:延續青年志工人道援助體驗營、社會「創心小聚」講座、救災統籌「領導力學園」、慈悲科技科學競賽以等,持續進行慈悲科技創新競賽、第二屆青年公益實踐計畫等。 2.辯寒暑假社區青少年營隊:包含社區例行青少年成長班、慈藍運動聯誼、社區國中或親子營隊等,帶動青少年對生命與環境的關懷與熱忱,及增進親子關係、促進家庭和樂。 3.舉辦大專青年營隊:以各大專院校慈濟大專青年聯誼會(簡稱「慈青社」)社團為基礎,舉辦心靈成長營、新青年心曙光等活動,帶動公益參、青年人才培育。 4.舉辦醫院志工營隊:提供大專青年服務學習的機會,體會生老病死的人生歷程,珍惜生命,行善行孝要即時。 5.合計動員志工63,479人次,92,613人次受益。 (七)產學合作方案:進行人才培育、業界實習等計畫,培養技能、提供學生參與職場實務工作機會,提升職場競爭力,合計6,328人次。 |
工作項目 | 執行經費 | 執行成果 |
---|---|---|
急難救助 | 510,202,783 | 一、執行成果 動員志工:68,689人次 受益:2,461,661人次 二、執行方案 (一)國內急難救援方案 1.緊急災難的援助:火災、風災、水災、空難、重大船難、重大車禍,一般意外發生時,慈濟志工以「社區」為單位,串起關懷的網路,提供生活物資、熱食、膚慰陪伴、應急金發放、義診及其他必要之協助;依受災戶實際需要,列入中、長期個案關懷,合計動員志工24,944人次,關懷292件意外事件,34,936人次受益。 2.大宗防災備災物資及設備整備:與相關研發機構合作,研發救災器材及物資。 3.強化備災工作:做大宗急難物資安全庫存量整備,如香積飯、賑災毛毯、福慧床、福慧桌椅、發放袋等,以因應緊急災害發生時之及時調度。 4.配合公部門或相關單位之急難救災演練。 (二)海外急難救援方案107援助國家包含:厄瓜多、菲律賓、宏都拉斯、莫三比克、辛巴威、波札那、南非、賴索托、史瓦帝尼、獅子山、聖馬丁、柬埔寨、墨四哥、尼泊爾、瓜地馬拉、印尼、多明尼加、美國、香港、泰國、紐西蘭、馬來西亞、越南、德國、法國、汶萊、土耳其、約旦、葡萄牙、嶚國、緬甸、澳洲、塞爾維亞等國家。 1.國際急難救援:因應全球各地突發之天災人禍,或長期貧困等所衍生之各項需求,進行短、中、長期之緊急賑災及中長期扶困計畫,包含:莫三比克垃圾山倒塌、嶚國阿速坡省水壩潰堤事件、緬甸豪雨水患、墨西哥莫雷洛斯省水災、宏都拉斯暴雨水災、菲律賓馬尼拉水災、柬埔寨水患、泰國楠府水災、瓜地馬拉富埃戈火山爆發、印尼龍日島地震、印尼蘇拉威西島分強震、印尼獅航空難、獅子山伊波拉病毒、辛巴威霍亂等事件援助,合計67,812人次受益。 2.農委會大米援外計畫:依各國白米援助實際需求,向農委會申請年度人道援外大米,提供海外貧困及遭逢天災、人禍之災民,107年度援助南非、賴索托、史瓦濟蘭、莫三比克、波札那噸、辛巴威、菲律賓、獅子山、海地、宏都拉斯、柬埔寨、荷屬聖馬丁等12個國家,合計動員志工42,364人次,發放3,900公噸,1,086,903人次受益。 (三)國際難民援助:援助土耳其、約旦、敘利亞境內難民選行難民關懷,合計動員志工705人次,1,266,122人次受益 1.慈善扶困:包含生活濟助金發放、以工代賑、生活物資與食物採購發放、救急金援助、童工家庭經濟援助等。 2.教育援助:協助囤戰亂逃難至他國而中斷學業青少年學生回到校園,補助其學費、各項就學用品等費用 3.醫療協助:醫療費用補助、各項緊急醫療援助與義診 (四)厄瓜多強震中長期援助:延續105年芮氏規模7.8強震關懷關懷及曼納比雀教區永援聖母修女會卡諾亞教堂園區援建,合計動員念工676人次,受益5,888人次。三、訪視行動化方案:建立電子行動化之災害訪視功能及建置第三代個案管理系統,建構完整資料析架構。 |
工作項目 | 執行經費 | 執行成果 |
---|---|---|
獎助學金 | 381,675,517 | 一、執行成果: 動員志工:57,922人次 受益:25,598人次 以教育脫貧及人才培育為目標,推動「助學」、「獎學」與「特殊專才培育」方案,改善就學問題,鼓勵弱勢家庭孩子正向學習,為社會培育人オ。 二、執行方案: (一)教育脫貧方案:1.助學金計畫:(1)提供本會長期關懷之弱勢家庭學子助學補助。(2)各界轉介或申請之個案,評估並執行助學金補助。2.新芽獎學計支:(1)辦理新芽獎學金,鼓勵長期陪伴弱勢家庭學子努力向學。(2)依據各奬項標準舉薦學生,頒發學習領域獎、進步獎、全勤獎、孝悌獎、特殊表現獎 3.提供清寒、原住民及新住民學生就學優待,培育專業人才,並助其積極實踐社會責任。 4.合計動員志工57,922人次,22,541人次受益 (二)教育扶助方案:補助原住民專班學生與經濟弱勢學生就學所需,提供品學兼優學生獎助,落實脫貧與偏鄉服務輔導,合計3,057人次受益 |
工作項目 | 執行經費 | 執行成果 |
---|---|---|
社會救助 | 1,346,709,182 | 一、成果統計 動員志工:1,835,781 人次受益:2,494,710人次 秉持「主動關懷、尊重需求、協助自立」之原則,協助經濟弱勢家庭。以「家庭」為關懷軸心,以「全人」、「全家」、「全程」的全方位陪伴模式,讓家庭成員需求同步受到協助,進而建立自信、自立脫貧、達到(1)直接、務實、及時補助。(2)持續關懷陪伴。(3)提升家庭功能,(4)帶動價值觀的轉變與利他行為等目標,守護社區弱勢家庭。 海外慈善志業推動以「取之當地,用之當地」為主,針對於志工人力少,貧困或需急難居民多,提供慈善個案長期濟助、冬令發放、助學金發放等協助。 二、執行方案: (一)國內濟貧扶困方案: 針對弱勢家庭進行長期濟助、居家關懷、急難補助、居住環境改善、節慶關懷、例行性發放及冬令發放暨固爐等計畫,合計動員志エ1,728,896人次1,142.396人次受益。 (二)國内援建方案: 援建完成:臺東愛國蒲永久屋援建47戶。援建中:臺中自強新村、花束新村永久屋援建中及臺東仁愛之家大樓。 (三)社協機構合作濟助方案:進行公益採購、物資援助、器材設備補助等合計52件,動員志工171人次,1480人次受益。 (四)海外濟貧扶困方案:以短期或長期濟貧、助學及義診、機構關懷等方式,協助海外慈濟志工慈善工作之推動,協助國家,107年包含宏都拉斯、莫三比克、辛已威、南非、賴索托等國家,合計動員志工106,714人次1,350,329人次受益。 |
2018年,以增加提升註冊地位、增加提升會議地位及增加主流對話平台、建立論述空間等為目標,積極參與國際型重要會議,以人道救援、氣候變遷及環保、青年公益、婦女慈善參與等議題為主軸,在國際主流平台分享慈濟志工在全球的慈善足跡,啟發更多人投入善行,也增加友善連結的空間。
今年總共受邀參加21場聯合國相關主流會議,亦主動參加重大國際會議,發表慈濟於全球跨越種族、宗教、國家等之各項慈善工作與倡議;另,透過分享與申請獲得聯合國信仰組織評議會(United Nations Faith Advisory Council)及聯合國環保署(United Nation Environment Program)之肯定,並獲准加入,為善行全球注入更多力量。
今年總共受邀參加21場聯合國相關主流會議,亦主動參加重大國際會議,發表慈濟於全球跨越種族、宗教、國家等之各項慈善工作與倡議;另,透過分享與申請獲得聯合國信仰組織評議會(United Nations Faith Advisory Council)及聯合國環保署(United Nation Environment Program)之肯定,並獲准加入,為善行全球注入更多力量。
分享慈善足跡融入國際會議平台
聯合國信仰組織評議會
United Nations Faith Advisory Council
獲准日期:2018年9月21日
角色與功能:佛教界唯一代表。在任期間,慈濟將持續宣揚宗教情懷的大愛精神及行動,帶動共知、共識與共行。
United Nations Faith Advisory Council
獲准日期:2018年9月21日
角色與功能:佛教界唯一代表。在任期間,慈濟將持續宣揚宗教情懷的大愛精神及行動,帶動共知、共識與共行。
獲准原因
慈濟自2010年成為「聯合國經濟及社會理事會非政府組織的特殊諮詢委員」(NGO in Special Consultative Status with ECOSOC),開始參與國際會議,包含2015年世界人道主義峰會(World Humanitarian Summit)等,並繼續與聯合國難民署(UNHCR)一起努力,為難民、境內流離失所者尋求庇護和救濟。為此,經審核,慈濟獲得聯合國信仰組織評議會委員代表一職。
與會重點
9月21日上午,聯合國信仰組織代表在紐約首次舉辦評議會議成立,超過500名INGO(國際非政府組織中心宗教交流平台)和FBO(faith base organization)與會。
此平台將承擔前線訊息整合,提供給聯合國相關單位研議,信仰組織代表的發言更受到肯定且重視;能成為聯合國信仰組織評議會委員代表,首先必須是聯合國經濟和社會理事會(ECOSOC)會員,並且持續積極參與包含促進和平與安全、支持遷移和境內流離失所者IDP(Internal displaced person)、建立性別公正(反對虐待兒童、性別暴力)、支持融資透明度、關注氣候變化、成為領導者並追蹤記錄等;根據以上標準,由一個聯合國機構提名,並獲得17個聯合國附屬機構的投票和批准。
此平台將承擔前線訊息整合,提供給聯合國相關單位研議,信仰組織代表的發言更受到肯定且重視;能成為聯合國信仰組織評議會委員代表,首先必須是聯合國經濟和社會理事會(ECOSOC)會員,並且持續積極參與包含促進和平與安全、支持遷移和境內流離失所者IDP(Internal displaced person)、建立性別公正(反對虐待兒童、性別暴力)、支持融資透明度、關注氣候變化、成為領導者並追蹤記錄等;根據以上標準,由一個聯合國機構提名,並獲得17個聯合國附屬機構的投票和批准。
聯合國環境署United Nation Environment Program
委任日期:2019年1月9日
角色與功能:取得聯合國環境署會議訊息,並以觀察員身份出席相關重要及公共會議,同時依照聯合國環境署條約,於每年提供會務報告。工作內容包含:
以非政府組織角度,提供有效的環境保護落實方案,並且邀約政府或非政府組織互相合作及進行環境保護計畫。於大會時,提出環保相關之政策影響並且呼籲聯合國採取對於環保的有效行動。
委任日期:2019年1月9日
角色與功能:取得聯合國環境署會議訊息,並以觀察員身份出席相關重要及公共會議,同時依照聯合國環境署條約,於每年提供會務報告。工作內容包含:
以非政府組織角度,提供有效的環境保護落實方案,並且邀約政府或非政府組織互相合作及進行環境保護計畫。於大會時,提出環保相關之政策影響並且呼籲聯合國採取對於環保的有效行動。
獲准原因
聯合國環境保護署在眾多申請中,認可慈濟成立53年來,不只是落實環保行動,更是力行佛法生活化,菩薩人間化之精神。故特核予「觀察員」之身份,讓慈濟可以於大會、重要會議中為環境保護發聲,同時鼓勵與政府、非政府及信仰組織合作,目前已有514個社會民間組織被認證,慈濟是其中之一。
2018年參與國際重要會議包含聯合國難民署大會、美國際志工協會、國際志願服務機構協會、第62屆聯合國婦女地位委員會、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高階政治論壇、世界宗教論壇、赴梵蒂岡交流與教宗談慈濟、全球氣候行動峰會及第二十四屆氣候變遷大會等,透過分享在全球的慈善足跡,讓更多人看見慈濟,投入志工行列,讓愛心圍繞在全球,同時也可創造被認證的機會,創造非政府組織能夠融入聯合國、非政府組織的空間。
01聯合國難民署年度大會
日期:2018年6月27日-6月29日
地點:日內瓦
重點:加強難民保護法、提升難民生活機能、尋求對外機構合作
日期:2018年6月27日-6月29日
地點:日內瓦
重點:加強難民保護法、提升難民生活機能、尋求對外機構合作
02美國國際志工行動協會InterAction
日期:2018年6月11日至6月13日
地點:華府
重要性:此大會是全球讓政府、非政府、私營部門聯合國機構等,互動與討論國際議題解決方法的平台。
日期:2018年6月11日至6月13日
地點:華府
重要性:此大會是全球讓政府、非政府、私營部門聯合國機構等,互動與討論國際議題解決方法的平台。
03國際志願服務機構協會年度大(ICVA)
日期:2018年3月20日
地點:日內瓦
重點:由非政府組織成的全球網絡,其使命是通過集體和獨立地影響政策實踐,使人道主義行動更具原則性和有效性。
日期:2018年3月20日
地點:日內瓦
重點:由非政府組織成的全球網絡,其使命是通過集體和獨立地影響政策實踐,使人道主義行動更具原則性和有效性。
04第六十七屆聯合國全球傳播部非政府組織全球峰會
日期:2018年8月22日至8月23日
地點:聯合國總部(紐約)
重點:超過30個非政府組織,逾2000人參與,目標是為全球議題找出全球解決方案。
慈濟由聯合國專案組成員、慈大慈科大聯合國專案實習生、德國志工、紐約志工以及紐約慈青共同除了參與大會會議,並主辦「共同的地球,共同的責任」的會外論壇及展示區,邀請其他組織一同分享如何為地球盡心盡力。
日期:2018年8月22日至8月23日
地點:聯合國總部(紐約)
重點:超過30個非政府組織,逾2000人參與,目標是為全球議題找出全球解決方案。
慈濟由聯合國專案組成員、慈大慈科大聯合國專案實習生、德國志工、紐約志工以及紐約慈青共同除了參與大會會議,並主辦「共同的地球,共同的責任」的會外論壇及展示區,邀請其他組織一同分享如何為地球盡心盡力。
05第62屆聯合國婦女地位委員會
日期:2018年3月12日至3月23日
地點:聯合國總部(紐約)
主題:此大會是全球首要促進性別平等及賦予婦女權利之跨政府組織,今年度以主張兩性平等、鄉村婦女及女童賦權問題為報告主題。2018年聯合國婦女大會主題是「促進及賦權於農村婦女和女童之機會」(EMPOWERING RURAL WOMEN AND GIRLS),第一階段共一百五十多個國家約四千多人參與周邊會議。3月13日座談會中,本會發表聲明主題「提升偏鄉婦女在氣候變遷可扮演之角色」,內容包含「佛教慈濟在社區推動環保平臺」、「賦予婦女深耕社區重新肯定自我」,以慈濟在非洲、亞洲、中南美洲等建校興學,提供就學接受教育的機會等。慈濟並主辦了一場名為「偏鄉婦女在氣候變遷適應中的角色」的會外論壇,並邀請其他三個組織的夥伴一同分享。
日期:2018年3月12日至3月23日
地點:聯合國總部(紐約)
主題:此大會是全球首要促進性別平等及賦予婦女權利之跨政府組織,今年度以主張兩性平等、鄉村婦女及女童賦權問題為報告主題。2018年聯合國婦女大會主題是「促進及賦權於農村婦女和女童之機會」(EMPOWERING RURAL WOMEN AND GIRLS),第一階段共一百五十多個國家約四千多人參與周邊會議。3月13日座談會中,本會發表聲明主題「提升偏鄉婦女在氣候變遷可扮演之角色」,內容包含「佛教慈濟在社區推動環保平臺」、「賦予婦女深耕社區重新肯定自我」,以慈濟在非洲、亞洲、中南美洲等建校興學,提供就學接受教育的機會等。慈濟並主辦了一場名為「偏鄉婦女在氣候變遷適應中的角色」的會外論壇,並邀請其他三個組織的夥伴一同分享。
06世界宗教議會(The 2018 Parliament of the World's Religions)
日期:2018年10月31日至11月7日
地點:加拿大多倫多
重點:「包容的承諾,愛力量—尋求全球理解、和與變更」,共有1萬名名來自80個國家的代表,分別代表了近200個宗教團體。11月4日,在慈濟分論壇進行發表,論述慈濟是以實質的環保行動回應氣候變遷問題,以實例印證理念獲與會者肯定。另,舉辦「基於信仰的角度針對氣候變遷採取具有道德觀念的行動」的會外論壇,邀請其他兩個組織的夥伴一同分享。
日期:2018年10月31日至11月7日
地點:加拿大多倫多
重點:「包容的承諾,愛力量—尋求全球理解、和與變更」,共有1萬名名來自80個國家的代表,分別代表了近200個宗教團體。11月4日,在慈濟分論壇進行發表,論述慈濟是以實質的環保行動回應氣候變遷問題,以實例印證理念獲與會者肯定。另,舉辦「基於信仰的角度針對氣候變遷採取具有道德觀念的行動」的會外論壇,邀請其他兩個組織的夥伴一同分享。
07赴梵蒂岡交流與教宗談慈濟
日期:2018年9月12日
地點:梵蒂岡
重點: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在聖伯多祿廣場公開接見跨宗教團隊,肯定各宗教團體在慈善領域的合作。慈濟前往梵蒂岡宗座宗教交談委員會,與其他宗教團體、非營利組織組成跨宗教團隊,分享跨宗教的慈善交流。
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執行長顏博文特別向教宗表達慈濟源自臺灣,並代表致贈證嚴法師《靜思語》多國語言版,另外特別介紹大愛感恩科技回收寶特瓶製成的慈濟環保圍巾,跟著慈濟志工慈善足跡走過五大洲,將塑料再生利用便能減少開挖石油。另還有靜思精舍法師手工製作的淨皂,洗滌身體後的水能自然分解、不破壞水質,充分表現慈濟致力於心靈環保、大地環保的不遺餘力。
日期:2018年9月12日
地點:梵蒂岡
重點: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在聖伯多祿廣場公開接見跨宗教團隊,肯定各宗教團體在慈善領域的合作。慈濟前往梵蒂岡宗座宗教交談委員會,與其他宗教團體、非營利組織組成跨宗教團隊,分享跨宗教的慈善交流。
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執行長顏博文特別向教宗表達慈濟源自臺灣,並代表致贈證嚴法師《靜思語》多國語言版,另外特別介紹大愛感恩科技回收寶特瓶製成的慈濟環保圍巾,跟著慈濟志工慈善足跡走過五大洲,將塑料再生利用便能減少開挖石油。另還有靜思精舍法師手工製作的淨皂,洗滌身體後的水能自然分解、不破壞水質,充分表現慈濟致力於心靈環保、大地環保的不遺餘力。
08全球氣候行動峰會(Global Climate Action Summit,簡稱GCAS)
日期:2018年9月13日至9月14日
地點:美國三藩市
主題:提升世界永續發展及氣候行動,慈濟聯合國專案組同仁、大林慈濟醫院林名男副長等與會,並主辦會外論壇。慈濟團隊亦受邀為佛教代表為全球氣候行動峰會進行多宗教祈禱。
日期:2018年9月13日至9月14日
地點:美國三藩市
主題:提升世界永續發展及氣候行動,慈濟聯合國專案組同仁、大林慈濟醫院林名男副長等與會,並主辦會外論壇。慈濟團隊亦受邀為佛教代表為全球氣候行動峰會進行多宗教祈禱。
09第二十四屆氣候變遷大會
日期:2018年12月3日至12月14日
地點:波蘭卡托維茲
主題:「一起改變」為議題,大約18,000人與會,包括了450名聯合國職員、7000多名來自非政府組織的觀察員和1500名媒體代表。
各國政府代表於減低碳排放在反覆磋商後,就「巴黎氣候協定」施行細則達成共識,為全球共行環保,又邁開了一步。
慈濟基金會由臺灣、美國、英國、德國、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六個國家地區,共十五人組團前往,會議期間透過舉辦記者會、研討會,以及活動現場擺攤方式,在在展示了慈濟如何實踐環保。
日期:2018年12月3日至12月14日
地點:波蘭卡托維茲
主題:「一起改變」為議題,大約18,000人與會,包括了450名聯合國職員、7000多名來自非政府組織的觀察員和1500名媒體代表。
各國政府代表於減低碳排放在反覆磋商後,就「巴黎氣候協定」施行細則達成共識,為全球共行環保,又邁開了一步。
慈濟基金會由臺灣、美國、英國、德國、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六個國家地區,共十五人組團前往,會議期間透過舉辦記者會、研討會,以及活動現場擺攤方式,在在展示了慈濟如何實踐環保。
感恩來自海外的肯定
在證嚴法師帶領下,全球慈濟人日不落世界的無私付出,2018年亦獲肯定國際獎項肯定。
第22屆韓國萬海大賞頒獎,證嚴上人獲選為2018年韓國萬海大賞「和平獎」得主,由靜思精舍德勷師父、德澍師父代表,出席8月12日在江原道舉行的第二十二屆萬海大賞頒獎典禮。
靜思精舍德勷師父代表上臺受獎時,也恭讀上人的感謝函,提及萬海祝典促進委員會推動和平的理念,和慈濟落實佛陀「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精神並無二致,愛感恩來自海外的肯定是不分宗教,不分國界,而和平獎榮耀不僅於個人,也屬於海內外慈濟人所共同擁有。證嚴法師表示,「這個獎項不是個人所應得,而是全球慈濟人共領殊榮,這是韓國對慈濟的愛護與勉勵。」並勉眾獲得國際獎項肯定,代表慈濟逾半世紀以來,所走的方向是正確的,因此期待所有慈濟人更努力開道、鋪路,讓人人能共行菩薩道。
泰國國家發展楷模研究所(NationBuilding Institute - NBI)在2018年11月7日於曼谷瑞士麗凱皇飯店(Swissotel Le Concorde Hotel),首次舉辦「國家發展楷模頒獎典禮」(Nation-Building Award Presentation and Gala Dinner),透過十三位國際知名人士,例如:澳洲前總理陸克文(Kevin Rudd)、芬蘭前總理瑪麗•基維涅米(Mari Kiviniemi)、坦桑尼亞前總理弗蘭德利克•蘇馬耶(Frederick Sumaye)、世界貿易組織(WTO)前總幹事帕斯卡爾•拉米(Pascal Lamy)等作為評選委員會成員。
今年共十四位對社會有重大貢獻者受邀領獎,證嚴法師獲頒「國家發展楷模終身成就獎」(Nation-Building Lifetime Achievement Award :People SectorInternational),由慈濟泰國分會副執行長陳予虹代表。
全球慈濟人在證嚴法師帶領之下,落實「佛法生活化‧菩薩人間化」,秉持上人「取於當地、用於當地」的教導,無論是為美國無證移民提供義診、為阿富汗、緬甸、大陸的受災民眾救災,更是帶動全球志工,投入「四大志業,八大法印」的志業工作,讓許多人生活改善,甚至改變生命,讓社會變得更好,所肯定慈濟榮獲「國家發展楷模終身成就獎:民眾領域」。
第22屆韓國萬海大賞頒獎,證嚴上人獲選為2018年韓國萬海大賞「和平獎」得主,由靜思精舍德勷師父、德澍師父代表,出席8月12日在江原道舉行的第二十二屆萬海大賞頒獎典禮。
靜思精舍德勷師父代表上臺受獎時,也恭讀上人的感謝函,提及萬海祝典促進委員會推動和平的理念,和慈濟落實佛陀「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精神並無二致,愛感恩來自海外的肯定是不分宗教,不分國界,而和平獎榮耀不僅於個人,也屬於海內外慈濟人所共同擁有。證嚴法師表示,「這個獎項不是個人所應得,而是全球慈濟人共領殊榮,這是韓國對慈濟的愛護與勉勵。」並勉眾獲得國際獎項肯定,代表慈濟逾半世紀以來,所走的方向是正確的,因此期待所有慈濟人更努力開道、鋪路,讓人人能共行菩薩道。
泰國國家發展楷模研究所(NationBuilding Institute - NBI)在2018年11月7日於曼谷瑞士麗凱皇飯店(Swissotel Le Concorde Hotel),首次舉辦「國家發展楷模頒獎典禮」(Nation-Building Award Presentation and Gala Dinner),透過十三位國際知名人士,例如:澳洲前總理陸克文(Kevin Rudd)、芬蘭前總理瑪麗•基維涅米(Mari Kiviniemi)、坦桑尼亞前總理弗蘭德利克•蘇馬耶(Frederick Sumaye)、世界貿易組織(WTO)前總幹事帕斯卡爾•拉米(Pascal Lamy)等作為評選委員會成員。
今年共十四位對社會有重大貢獻者受邀領獎,證嚴法師獲頒「國家發展楷模終身成就獎」(Nation-Building Lifetime Achievement Award :People SectorInternational),由慈濟泰國分會副執行長陳予虹代表。
全球慈濟人在證嚴法師帶領之下,落實「佛法生活化‧菩薩人間化」,秉持上人「取於當地、用於當地」的教導,無論是為美國無證移民提供義診、為阿富汗、緬甸、大陸的受災民眾救災,更是帶動全球志工,投入「四大志業,八大法印」的志業工作,讓許多人生活改善,甚至改變生命,讓社會變得更好,所肯定慈濟榮獲「國家發展楷模終身成就獎:民眾領域」。
海外慈善志業因應全球各地突發之天災人禍,進行短、中、長期之緊急賑災及中長期扶困計畫。另,針對長期貧困等的地區予以救急解困,本著人道關懷理念,對於長期貧困、染病殘疾、或其他亟需慈善及醫療援助之個人或團體,持續以短期或長期濟貧、助學及義診等方式,「取之當地,用之當地」之外,也將臺灣愛心挹注,協助海外慈濟志工慈善工作之推動。
“每位慈濟志工進慈濟都要學習訪視,
透過訪視去理解人世間的各種疾苦,
見苦知福方能勤行菩薩道於人群。
——證嚴法師開示”
透過訪視去理解人世間的各種疾苦,
見苦知福方能勤行菩薩道於人群。
——證嚴法師開示”
用心就是專業。
「要讓社會祥和,要從淨化人心起步」,慈濟志工就是用行動傳遞愛的力量,讓社會有溫度,讓人間有大愛;是將付出、服務人群當作志向,出錢又出力,有責任心、使命感,不計較時間、代價、體力的付出,能克服艱難,完成任務,並且做得滿心歡喜。
在快樂當志工前,如同企業中的教育訓練,我們以志工培育、專業服務知能為主軸,以循序漸進的方式,強化各項理念與知能,讓志工不只服務他人,更是個人的「自我實現」。
透過「志工運作輔導方案」,強化志工在組織運作的整體效能與服務品質,提供多元的志工教育訓練資源,建置各項資訊輔助系統,以利即時溝通、跨區學習及提升教育訓練品質。
為落實組織的精神理念與志業推動,志工培育分為以下階段進行,如同專業的醫生與老師學習一般,養成過程中,每個階段有不同的學習與成長規劃,以達到志工終身學習的藍圖。
「要讓社會祥和,要從淨化人心起步」,慈濟志工就是用行動傳遞愛的力量,讓社會有溫度,讓人間有大愛;是將付出、服務人群當作志向,出錢又出力,有責任心、使命感,不計較時間、代價、體力的付出,能克服艱難,完成任務,並且做得滿心歡喜。
在快樂當志工前,如同企業中的教育訓練,我們以志工培育、專業服務知能為主軸,以循序漸進的方式,強化各項理念與知能,讓志工不只服務他人,更是個人的「自我實現」。
透過「志工運作輔導方案」,強化志工在組織運作的整體效能與服務品質,提供多元的志工教育訓練資源,建置各項資訊輔助系統,以利即時溝通、跨區學習及提升教育訓練品質。
為落實組織的精神理念與志業推動,志工培育分為以下階段進行,如同專業的醫生與老師學習一般,養成過程中,每個階段有不同的學習與成長規劃,以達到志工終身學習的藍圖。
訪視志工 團隊學助人
志工也為社區中的一份子,發揮「熱心的精神」,提供「直接、重點、務實」的協助,更能「合情、合理、合宜」給予幫助,而這端賴訪視工作的落實,尤其在「社工有限,苦難四處」的情況下,慈濟志工承擔訪視的責任更顯得重要。
慈濟的各項慈善服務或急難服務,從訪查、發放到追蹤都由慈濟志工親自進行,並與社工員共同評估,若有需要政府或其他專業協助時,同步做關懷連結或轉介,鼓勵受助者走出貧窮陰影,進而自力更生,期望情況改善後,轉而成為助人之人。2018年臺灣共舉辦計1,617場次慈善訪視研習、個案研討及訪視會議等,合計3,105.25小時,61,180人次志工參與。
訪視教育訓練培養學習人文精神及實踐方法,課程採取漸進式學習,定期辦理訪視研習、慈善個案研討、訪視會議等,學習助人技巧,傳承資深志工訪視經驗,落實慈善工作深度與廣度;藉由訪視技巧、同理心關懷等基礎課程,乃至社區整體關懷、急難關懷等實務學習,讓志工團隊能綜合運用所習技巧,實際走入社會暗角聞聲救苦,給予最即時的幫助。
近年因應社區高齡獨居長者關懷之需求,陸續辦理相關教育訓練,增加社工、志工長者陪伴的知能與注意事項,並邀請失智照護專業團隊擔任講師,讓參與學員對於失智症有基本知能,另外分享銀髮族如何自我保健,以提升獨居長者關懷品質。
慈濟的各項慈善服務或急難服務,從訪查、發放到追蹤都由慈濟志工親自進行,並與社工員共同評估,若有需要政府或其他專業協助時,同步做關懷連結或轉介,鼓勵受助者走出貧窮陰影,進而自力更生,期望情況改善後,轉而成為助人之人。2018年臺灣共舉辦計1,617場次慈善訪視研習、個案研討及訪視會議等,合計3,105.25小時,61,180人次志工參與。
訪視教育訓練培養學習人文精神及實踐方法,課程採取漸進式學習,定期辦理訪視研習、慈善個案研討、訪視會議等,學習助人技巧,傳承資深志工訪視經驗,落實慈善工作深度與廣度;藉由訪視技巧、同理心關懷等基礎課程,乃至社區整體關懷、急難關懷等實務學習,讓志工團隊能綜合運用所習技巧,實際走入社會暗角聞聲救苦,給予最即時的幫助。
近年因應社區高齡獨居長者關懷之需求,陸續辦理相關教育訓練,增加社工、志工長者陪伴的知能與注意事項,並邀請失智照護專業團隊擔任講師,讓參與學員對於失智症有基本知能,另外分享銀髮族如何自我保健,以提升獨居長者關懷品質。
個案研討-個案服務計畫的擬定與討論,以促進個案福祉。
訪視會議-幹部會議中研議各項慈善工作之推動方向,凝聚共識,深耕慈善工作
醫療志工 連結愛與祝福
慈濟醫院特色之一,就是有醫療志工做後盾;2018年共有226,507人次醫療志工,走入醫院關心住院病患和家屬,穿梭病房送祝福。與醫護團隊共同以愛守護健康、守護愛。
「把握時間盡量做,踏實走在慈濟路上,繼續付出無所求」,是林玉雲師姊最真實的寫照。臺中慈濟醫院啟業十二年來,志工服務時數最多的林玉雲師姊,人稱「朱媽媽」,志工服務近2萬小時。若以一個上班族每天工作8小時,一週工作5天來計算,朱媽媽的志工時數相當於上班族工作10年。
朱媽媽說,「看到這麼多病苦的人,警惕自己身體還好的時候,能動能走的時候要盡量去做。」以前總是和先生朱以德一起來做志工,每週到醫院五天,朱師兄往生後,朱媽媽一週有六天做志工,幾乎以院為家。學習佛法,又有眾人祝福,她很快就走出低潮。
「把握時間盡量做,踏實走在慈濟路上,繼續付出無所求」,是林玉雲師姊最真實的寫照。臺中慈濟醫院啟業十二年來,志工服務時數最多的林玉雲師姊,人稱「朱媽媽」,志工服務近2萬小時。若以一個上班族每天工作8小時,一週工作5天來計算,朱媽媽的志工時數相當於上班族工作10年。
朱媽媽說,「看到這麼多病苦的人,警惕自己身體還好的時候,能動能走的時候要盡量去做。」以前總是和先生朱以德一起來做志工,每週到醫院五天,朱師兄往生後,朱媽媽一週有六天做志工,幾乎以院為家。學習佛法,又有眾人祝福,她很快就走出低潮。
人文真善美志工 如是我聞做記錄
佛陀入滅前,對弟子的提問回答:「你們每個人都要發心,把我說過的話結集成經典,流傳於人間,如要取信於人,就用『如是我聞』吧!」
「如是我聞」作為經典的開頭,除了強調經典的真實性之外,佛經裡還有一個特色,就是先說時、地、人、事,然後才開始記載經典。「如是我聞」也正說明了經典所說的經過是確有其事的,其情其景,歷歷在目。
慈濟有一群志工,雖非專業,本著這樣的精神,自費購買攝影器材,記錄社區的慈善工作,將所有的慈善足跡詳實記錄,稱為「人文真善美」志工,藉由文字、圖像、影音的紀錄,為時代樹立「人品典範」,讓真善美「文史流芳」;期待發揮「報真導正」的精神,讓清流成為主流。
2003年起,開始展開人文真善美相關培訓,每兩年舉辦一次通識課程,至2018年共舉辦9屆,上課人數累計17,292人。
「如是我聞」作為經典的開頭,除了強調經典的真實性之外,佛經裡還有一個特色,就是先說時、地、人、事,然後才開始記載經典。「如是我聞」也正說明了經典所說的經過是確有其事的,其情其景,歷歷在目。
慈濟有一群志工,雖非專業,本著這樣的精神,自費購買攝影器材,記錄社區的慈善工作,將所有的慈善足跡詳實記錄,稱為「人文真善美」志工,藉由文字、圖像、影音的紀錄,為時代樹立「人品典範」,讓真善美「文史流芳」;期待發揮「報真導正」的精神,讓清流成為主流。
2003年起,開始展開人文真善美相關培訓,每兩年舉辦一次通識課程,至2018年共舉辦9屆,上課人數累計17,292人。
更多...
慈善工作的推動,除了積極提出方法解決已發生的貧窮或是社會關懷需求外,更重要的是探究社會問題的根源,是走在前端的「慈善預防工作」。經過深入分析,許多的家庭和社會問題、天災和人禍、戰爭與衝突等等,都源自於人心價值混亂,因此,無論前端預防或是後端解決之道,關鍵皆在於淨化人心、啟發愛心與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所以,正信的佛教精神成為貫穿本會慈善前端預防與後端解決的重要核心價值,是本會慈善工作的重點。
浴佛典禮 清淨自心
慈濟人不分宗教,不分種族,靜思法脈含融整體宗教的思維,廣泛在社區舉辦寧靜、祥和的浴佛典禮,引導人人清淨自心,也凝聚虔誠為社會、國家祈求平安,並倡導孝親感恩、宏揚傳統倫理美德,提升社會善良風氣,發揚傳統孝道倫理。
2018年以環保為主題,象徵守護大地的意涵,除浴佛淨心外,也喚起眾人環保觀念與行動,於全球40個國家,舉辦586場感恩孝親及浴佛典禮活動,近257,941人參與。其中,在臺灣場次共有378場,投入志工逾25,000人次,受益人數逾15萬人次;在海外,舉辦208場,受益人數逾10萬人次。
2018年以環保為主題,象徵守護大地的意涵,除浴佛淨心外,也喚起眾人環保觀念與行動,於全球40個國家,舉辦586場感恩孝親及浴佛典禮活動,近257,941人參與。其中,在臺灣場次共有378場,投入志工逾25,000人次,受益人數逾15萬人次;在海外,舉辦208場,受益人數逾10萬人次。
七月歡喜吉祥月 孝親祈福
2018年七月吉祥月,為推動正信,落實「真正的普度」與「敬天•愛地•聚福緣」觀念,宣導愛護地球、愛護動物的重要性。因此,提倡「愛地球很簡單135」運動,希望結合眾人的力量,藉由「一筷省水」、「蔬食三好」、「隨身五寶」的方法,以具體行動守護美麗的環境。
除了在社區慈濟會所,並走入社區、走進校園及廟宇,舉辦吉祥月愛灑活動宣導普度意義,並推廣環保茹素愛地球的觀念。包含高雄新興區忠孝公園、花蓮康樂村老人會館、彰化縣鹿港龍山寺、新竹縣關西太和宮、高雄五塊厝關帝殿、新莊中港福德宮等地宣導正信、孝親感恩、齋戒護生及環保理念。
2018年,於全球13個國家地區,舉辦2,075場七月吉祥月系列活動,總計超過25萬人參與。而以《佛說父母恩重難報經》為主軸,帶動大眾祈福、孝親、大懺悔、大齋戒。全臺舉辦28場,總計92,837人參與,虔誠一念為臺灣、為天下祈福。
除了在社區慈濟會所,並走入社區、走進校園及廟宇,舉辦吉祥月愛灑活動宣導普度意義,並推廣環保茹素愛地球的觀念。包含高雄新興區忠孝公園、花蓮康樂村老人會館、彰化縣鹿港龍山寺、新竹縣關西太和宮、高雄五塊厝關帝殿、新莊中港福德宮等地宣導正信、孝親感恩、齋戒護生及環保理念。
2018年,於全球13個國家地區,舉辦2,075場七月吉祥月系列活動,總計超過25萬人參與。而以《佛說父母恩重難報經》為主軸,帶動大眾祈福、孝親、大懺悔、大齋戒。全臺舉辦28場,總計92,837人參與,虔誠一念為臺灣、為天下祈福。
歲末祝福 凝聚社會愛心
「2018年慈濟社區歲末祝福感恩會」,今年以「感恩尊重生命愛,和敬無諍共福緣」為題,感恩社區會眾的付出,並鼓勵大家做好事,學習聖賢的行誼,以溫柔和善的態度,結好眾生緣,凝聚社會善念,共同成就福德因緣。自2018年12月02日至2019年1月13日,於全球42個國家地區,舉辦693場歲末祝福感恩會,總計超過39萬人參與,互道感恩,迎「心」春。
兒童劇團演繹 學八正道
慈濟臺中兒童劇團,為慈濟親子成長班、青少班編導出一齣齣寓教於樂,又能打動人心的戲劇,今日演出的「勇闖大魔域」以八正道為主軸,希望透過孩子能懂的語言,簡易明白的呈現深奧的佛法。
透過演出的故事主軸,認識了八正道中的「正語」及「正定」,隨著劇情的走向,跟著故事主角們思考正語與正定的重要性。
會眾蔡明憲和太太張珮甄帶著一雙兒女來觀賞,夫妻倆各自心中都有感觸,蔡明憲認為不管是大人或小孩,常常會說一些不好聽的話,但自己卻沒發現。張佩甄則是覺得很高興能透過精彩的戲劇,看到自己和孩子的問題點,蔡明憲表示:「希望自己和孩子看過之後,說話可以正面思考,能夠知道說什麼話才是對的,遇到問題時,也都能夠靜下心來面對。」
佛典兒童劇為《勇闖大魔域》,即是將「八正道」佛教徒修行的八種方法-正語、正定、正見、正思惟、正精進、正命、正業與正念為主軸,進行兒童佛典劇的規畫,在暑假期間,於桃園、屏東、臺中等地巡迴演出,希望帶給前來觀賞的大、小朋友一個不一樣的暑假回憶。
透過演出的故事主軸,認識了八正道中的「正語」及「正定」,隨著劇情的走向,跟著故事主角們思考正語與正定的重要性。
會眾蔡明憲和太太張珮甄帶著一雙兒女來觀賞,夫妻倆各自心中都有感觸,蔡明憲認為不管是大人或小孩,常常會說一些不好聽的話,但自己卻沒發現。張佩甄則是覺得很高興能透過精彩的戲劇,看到自己和孩子的問題點,蔡明憲表示:「希望自己和孩子看過之後,說話可以正面思考,能夠知道說什麼話才是對的,遇到問題時,也都能夠靜下心來面對。」
佛典兒童劇為《勇闖大魔域》,即是將「八正道」佛教徒修行的八種方法-正語、正定、正見、正思惟、正精進、正命、正業與正念為主軸,進行兒童佛典劇的規畫,在暑假期間,於桃園、屏東、臺中等地巡迴演出,希望帶給前來觀賞的大、小朋友一個不一樣的暑假回憶。
成功大學的物理館,每週五晚上會上演一場中小學生的課業輔導,教導的老師都是來自成功大學和臺南大學的大學生。陳冠廷從課輔班草創時期就加入,六年來陪伴了不少孩子,課輔班也為冠廷在迷惘的人生路上點亮了一盞燈。
「教育要從小開始。」在訪視過程中,發現偏鄉教育資源不足,發現許多弱勢家庭孩子在生活自理及自我保護能力上略有不足,或是社區兒童、民眾之成長學習需求。因此,除了正規的完全教育,慈濟也深耕社區教育的人文素養,從兒童、青少年到成人,開辦各種課輔班、學習教育班、成長營隊等,從品格、生活、環保、生命教育、親職課程、志工服務等之教育學習,或藉由球類活動,輔以慈濟人文精神,我們透過一連串扶助計畫推動,無非是幫助弱勢孩子吃飽穿暖、健康長大,重拾安穩童年。而為能讓更多的孩子們能薰習人文、涵養品德,暑假期間亦舉辦各主題營隊,培養關懷社會、尊重生命的共識,並持之以恆落實在生活中。
「教育要從小開始。」在訪視過程中,發現偏鄉教育資源不足,發現許多弱勢家庭孩子在生活自理及自我保護能力上略有不足,或是社區兒童、民眾之成長學習需求。因此,除了正規的完全教育,慈濟也深耕社區教育的人文素養,從兒童、青少年到成人,開辦各種課輔班、學習教育班、成長營隊等,從品格、生活、環保、生命教育、親職課程、志工服務等之教育學習,或藉由球類活動,輔以慈濟人文精神,我們透過一連串扶助計畫推動,無非是幫助弱勢孩子吃飽穿暖、健康長大,重拾安穩童年。而為能讓更多的孩子們能薰習人文、涵養品德,暑假期間亦舉辦各主題營隊,培養關懷社會、尊重生命的共識,並持之以恆落實在生活中。
靜思堂開課輔 克服學習障礙
在高雄靜思堂慈濟課輔班裏,有位就讀新甲國小的孫同學,十歲的他,因為骨骼生長的問題,體內器官也相對被擠壓影響,讓他無法行走,出入都得靠著媽媽協助。也因為坐著,凸出的骨頭會不舒服,媽媽解釋說,這是其他補習班,無法接受的原因之一。
過去幾年來,慈濟志工不時給予孫媽媽精神上的關懷,這學期知道媽媽煩惱孩子學習英文的問題,提出到課輔班的建議。每週六,是孫同學到慈濟上課輔班的時刻,志工們看他,就像阿嬤看到孫,總是掛著一抹微笑的他,話不多,但是一到上課時間,認真和老師互動。
現階段,對母子倆來說,除了學業,在健康方面,評估是否有開刀機會?讓他能安全出入、另外尋求專業醫療復健水池,游泳維持身體機能,能勇敢面對未來。
過去幾年來,慈濟志工不時給予孫媽媽精神上的關懷,這學期知道媽媽煩惱孩子學習英文的問題,提出到課輔班的建議。每週六,是孫同學到慈濟上課輔班的時刻,志工們看他,就像阿嬤看到孫,總是掛著一抹微笑的他,話不多,但是一到上課時間,認真和老師互動。
現階段,對母子倆來說,除了學業,在健康方面,評估是否有開刀機會?讓他能安全出入、另外尋求專業醫療復健水池,游泳維持身體機能,能勇敢面對未來。
偏鄉課輔班 教育不落後
花蓮萬榮鄉屬偏遠地區,在教育資源和文化刺激方面與都會區有明顯落差。
為增進兒少的知性視野,不因城鄉差距或經濟弱勢而失去接受更高教育的機會,結合在地協會志工與慈濟志工,於紅葉部落成立「萱草原課輔班」,陪伴輔導學童完成學校作業,並藉由繪本故事、優良讀物,培養閱讀習慣。
為增進兒少的知性視野,不因城鄉差距或經濟弱勢而失去接受更高教育的機會,結合在地協會志工與慈濟志工,於紅葉部落成立「萱草原課輔班」,陪伴輔導學童完成學校作業,並藉由繪本故事、優良讀物,培養閱讀習慣。
假日部落教室 伴讀大山學子
原民部落家庭常面臨人口流失及隔代教養問題,利用周末期間,一群帶有熱忱的慈科大師生們,利用假日深入大山中,持續性培育偏鄉學童,提供學生課輔、陪讀,增強孩童學習能力、培養其他才藝與技能,提升學習興趣與自信心。
不僅讓孩童在假日部落農忙之際有人陪伴,並為部落成人做健康檢測血壓、高血壓衛教及用藥安全說明。這群年輕的大學生同時教導孩童如何量測血壓,服務家中長者,學習CPR,當遇到突發狀況時,就能挽救他人生命,引導孩童成為部落健康小天使。
不僅讓孩童在假日部落農忙之際有人陪伴,並為部落成人做健康檢測血壓、高血壓衛教及用藥安全說明。這群年輕的大學生同時教導孩童如何量測血壓,服務家中長者,學習CPR,當遇到突發狀況時,就能挽救他人生命,引導孩童成為部落健康小天使。
成長營隊 學做生活小達人
許多弱勢家庭孩子,因家長為了家計,長時間工作,沒時間陪伴孩子;或者有的家長功能較低落,教育孩子有心無力。久了,孩子易自我放棄……
志工利用孩子放暑假期間,規劃「生活小達人」小班制營隊活動,以自我保護、理財小達人及生活管理為主,期望孩子們能運用到日常生活中,能做好自我保護,學習如何從小養成善用零用錢及儲蓄的習慣?及如何自己準備餐食、整理生活環境?進一步成為改變家庭環境小幫手。
永和一居關戶,三位小朋友參加生活小達人營隊,學習收納整理的技巧,回家後學以致用,整理阿嬤的房間。志工訪視時,孩子搶著說:「師姑,我們有整理房間!」志工一看,真的改變很大,也藉此因緣,順利讓父母親同意一起來做居家打掃,一家人在乾淨清爽的環境中生活。
志工利用孩子放暑假期間,規劃「生活小達人」小班制營隊活動,以自我保護、理財小達人及生活管理為主,期望孩子們能運用到日常生活中,能做好自我保護,學習如何從小養成善用零用錢及儲蓄的習慣?及如何自己準備餐食、整理生活環境?進一步成為改變家庭環境小幫手。
永和一居關戶,三位小朋友參加生活小達人營隊,學習收納整理的技巧,回家後學以致用,整理阿嬤的房間。志工訪視時,孩子搶著說:「師姑,我們有整理房間!」志工一看,真的改變很大,也藉此因緣,順利讓父母親同意一起來做居家打掃,一家人在乾淨清爽的環境中生活。
國中職涯體驗營 助學子選擇
「因為生命是一個選擇串起一個選擇,一個對的選擇才能走出美好人生。」就讀中學的學子,正面臨升學方向或是選擇職業?若家人忙於生計或家庭功能不彰,孩子可跟家人討論的機會較少。
今年特與辦理青少年職涯活動方面有豐富經驗的中租青年展望基金會合作,為長期關懷家庭的國中學子,舉辦「國中職涯體驗營」。希望透過生涯講座及職場體驗,讓學子提早思考生涯規劃,並認識不同企業,期盼未來是升學或就業,都能有更明確的志向與選擇。
今年特與辦理青少年職涯活動方面有豐富經驗的中租青年展望基金會合作,為長期關懷家庭的國中學子,舉辦「國中職涯體驗營」。希望透過生涯講座及職場體驗,讓學子提早思考生涯規劃,並認識不同企業,期盼未來是升學或就業,都能有更明確的志向與選擇。
慈少做志工 不一樣的假日活動
不同於一般青少年的假日活動,做志工是慈少的重要活動。
慈濟新竹青少年成長班學員香山社區感恩戶家中打掃,由於雜物眾多,學員與志工排成一條線,以接龍的方式徒手搬運東西傳到室外,猶如螞蟻雄兵,攜手團結完成任務。這是「彎腰打掃」難得的課堂外篇章,讓慈少孩子學會「見苦知福、團隊合作、掃塵除心垢」。
「想要的東西太多,看到他們,覺得自己很幸福,不要的東西就不要留在身邊。」學員林妗分享著。林妗的媽媽邱奕君,也是慈少班的隊輔,表示他們姐弟倆很貼心,知道媽媽不能提重物,所以主動幫忙,而這堂課也讓慈少班的孩子學習放下身段,主動幫忙,真得是很好的機會教育。
看到慈少班學員「捲袖而做」,班主任葉建勳內心很感動,他說:「互相幫忙是現在年輕人應該要做的,更不要怕吃虧。」在科技業身為主管的他,也道出公司工程師大家的學歷與工作能力都差不多,那主管要如何評比他們的升遷?就是看他們誰能幫團隊著想、幫團隊找出問題癥結,或別人有困難會去幫忙的,在學校亦同,老師也會喜歡這樣的學生」。
志工葉秀卿也分享她女兒湯芷瑄,目前正準備大學的申請入學,而學校幫他們舉辦大學的模擬面試,面試官問她:「你在健全的家庭中長大,為什麼會選擇特教?」芷瑄答應:「因為從小做志工,喜歡幫助他人!」
慈濟新竹青少年成長班學員香山社區感恩戶家中打掃,由於雜物眾多,學員與志工排成一條線,以接龍的方式徒手搬運東西傳到室外,猶如螞蟻雄兵,攜手團結完成任務。這是「彎腰打掃」難得的課堂外篇章,讓慈少孩子學會「見苦知福、團隊合作、掃塵除心垢」。
「想要的東西太多,看到他們,覺得自己很幸福,不要的東西就不要留在身邊。」學員林妗分享著。林妗的媽媽邱奕君,也是慈少班的隊輔,表示他們姐弟倆很貼心,知道媽媽不能提重物,所以主動幫忙,而這堂課也讓慈少班的孩子學習放下身段,主動幫忙,真得是很好的機會教育。
看到慈少班學員「捲袖而做」,班主任葉建勳內心很感動,他說:「互相幫忙是現在年輕人應該要做的,更不要怕吃虧。」在科技業身為主管的他,也道出公司工程師大家的學歷與工作能力都差不多,那主管要如何評比他們的升遷?就是看他們誰能幫團隊著想、幫團隊找出問題癥結,或別人有困難會去幫忙的,在學校亦同,老師也會喜歡這樣的學生」。
志工葉秀卿也分享她女兒湯芷瑄,目前正準備大學的申請入學,而學校幫他們舉辦大學的模擬面試,面試官問她:「你在健全的家庭中長大,為什麼會選擇特教?」芷瑄答應:「因為從小做志工,喜歡幫助他人!」
威利寶寶人文營 合辦來守護
由慈濟與小胖威利病友關懷協會合作辦理的「小胖威利慈濟人文營」,教導孩子生活自律、人與人之間相處,孩子歡喜,家長安心。
為了學員的安全,本次營隊動員了三位人醫會牙醫師、體適能團隊及衛教營養師,加上醫務室值勤共有47人來服務。而因為學員的飲食須少鹽、少油、少糖(代糖)。香積志工幸妙師姊表示,接到任務,就與營養師合作討論,做出適合的餐點,讓學員吃得健康。家長表示第一年參加營隊時非常擔心,今年將孩子交給隊輔就離開了,因他相信慈濟會照顧好孩子。
呂孟芸今年十八歲,剛來慈濟上課時非常的害羞,今年是第三年,變得主動且積極。呂爸爸分享,去年營隊回家後,孟芸表示要再參加,她還跟家人相約乖乖聽話才能報名,雖然活動只有兩天,但是卻影響一整年。
為了學員的安全,本次營隊動員了三位人醫會牙醫師、體適能團隊及衛教營養師,加上醫務室值勤共有47人來服務。而因為學員的飲食須少鹽、少油、少糖(代糖)。香積志工幸妙師姊表示,接到任務,就與營養師合作討論,做出適合的餐點,讓學員吃得健康。家長表示第一年參加營隊時非常擔心,今年將孩子交給隊輔就離開了,因他相信慈濟會照顧好孩子。
呂孟芸今年十八歲,剛來慈濟上課時非常的害羞,今年是第三年,變得主動且積極。呂爸爸分享,去年營隊回家後,孟芸表示要再參加,她還跟家人相約乖乖聽話才能報名,雖然活動只有兩天,但是卻影響一整年。
美容丙級證照入手11位新住民圓夢
慈濟岡山志業園區為新住民婦女開辦「蕙質蘭心新住民職訓檢定專班」,其中,14名「美容證照班」學員中,11人通過丙級證照考試,分別為9位中國大陸,一名越南籍配偶與一名新住民二代,錄取率78.6%。
2004年志工們走進高雄沿海地區社區,發現外籍配偶比例高,跟臺灣婦女一樣相夫教子、侍奉公婆,甚至外出工作幫助家計,但礙於語言障礙、宗教、風土民俗與生活習慣的差異性,付出百倍心力卻不見得獲得夫家與社會認同與肯定,進而同年為幫助這些在臺灣舉目無親的新住民開辦「蕙質蘭心外籍配偶成長班」,規劃華語文、茶道、花道、烘焙烹飪、水果雕飾與宴客、美髮與融入臺灣風民俗的多元課程。
2018年4月,為幫助新住民擁有專業證照,開拓更多機會,首度開辦「美容證照班」,邀請保養彩妝品牌經理人、勞委會美容丙級、乙級證照命題委員、多家技職大學助理教授盧麗淑傳授美容相關技能,吸引32名新住民報名上課,14人在底結業後,2019年4月應考的11人,全數取得丙級美容丙級證照。班導師鄭春梅與慈濟志工講師盧麗淑與有榮焉,勉勵這群異鄉落地生根的新住民婦女在人生道路上持續學習,培養多技之長。
2004年志工們走進高雄沿海地區社區,發現外籍配偶比例高,跟臺灣婦女一樣相夫教子、侍奉公婆,甚至外出工作幫助家計,但礙於語言障礙、宗教、風土民俗與生活習慣的差異性,付出百倍心力卻不見得獲得夫家與社會認同與肯定,進而同年為幫助這些在臺灣舉目無親的新住民開辦「蕙質蘭心外籍配偶成長班」,規劃華語文、茶道、花道、烘焙烹飪、水果雕飾與宴客、美髮與融入臺灣風民俗的多元課程。
2018年4月,為幫助新住民擁有專業證照,開拓更多機會,首度開辦「美容證照班」,邀請保養彩妝品牌經理人、勞委會美容丙級、乙級證照命題委員、多家技職大學助理教授盧麗淑傳授美容相關技能,吸引32名新住民報名上課,14人在底結業後,2019年4月應考的11人,全數取得丙級美容丙級證照。班導師鄭春梅與慈濟志工講師盧麗淑與有榮焉,勉勵這群異鄉落地生根的新住民婦女在人生道路上持續學習,培養多技之長。
教育全人化 莘莘學子發揮長才
慈大附中繁星耀眼創造佳績,完全教育育英才。2018學年度大學繁星計畫錄取率高達70%,國立大學共32位,直升慈濟教育體系比例為24%(包括慈大、慈科大),師長無私勤教誨點亮繁星育英才。2018年國中會考成績亮眼5A 26人,花蓮第一!共有26人考得5A以上佳績(包括5A++、5A+或5A);13人考得4A以上佳績,113位學生(超過半數)至少一科獲A。其中,考得4A以上的學生有20位已確定直升慈大附中高中部,且13位從慈幼、慈小直升。
從慈幼直升慈小、慈中的尹凡瑜,考得5A以上好成績,她說在慈中每個階段都學會不同的事,慈幼教會如何與人相處,慈小學會對自己更有信心,慈中磨練耐心與勇氣。人生的路還很長,感恩爸媽和老師一直幫助、支持。考5A的黃俐靜,以前考試為讓父母開心,進慈中後懂為自己而活,學習得更好有更好的選擇,在慈中更懂得團隊合作及有效率的分工,和別人意見不同時,要學會互相包容,共同解決問題。
從慈幼直升慈小、慈中的尹凡瑜,考得5A以上好成績,她說在慈中每個階段都學會不同的事,慈幼教會如何與人相處,慈小學會對自己更有信心,慈中磨練耐心與勇氣。人生的路還很長,感恩爸媽和老師一直幫助、支持。考5A的黃俐靜,以前考試為讓父母開心,進慈中後懂為自己而活,學習得更好有更好的選擇,在慈中更懂得團隊合作及有效率的分工,和別人意見不同時,要學會互相包容,共同解決問題。
青少年是社會的希望,是家庭的希望,是人生的希望。
在慈善發展的領域中,「永續發展目標」是未來全球援助工作的基本綱領,年輕世代扮演重要的角色,將專業能力融入創新觀點,創造社會影響力。
全球化的趨勢,臺灣青年世代逐漸走向國際時,本會推動「Fun大視野想向未來」青年創新推動計畫,以「公益孵化」及「永續發展」為計畫核心,促進青年投身公益並關注慈善議題,除分享慈濟既有經驗及資源外,更邀請專家、學者共同投入,創造資源媒合及建構多元學習平臺,讓年輕世代的觀點與力量能有所發揮,一同關心我們所在的土地與全世界需要被幫助的人、事、物,進而發揮人生的良能。
除了原本進行中的各項青少年營隊、志工隊等,2017年起辦理「Fun大視野想向未來青年創新推動計畫」,2018年度深耕「公益孵化」之概念注入計畫,以「永續發展」與「社會創新孵化與培力」為方向,培養臺灣社會創新行動人才,並朝「公益教育」、「公益研究」、「公益基金」與「公益孵化」四大面向邁進,結合當代議題趨勢與慈濟在公益領域長期深耕的經驗,為臺灣青年打造公益孵化與實踐行動的平台。
在慈善發展的領域中,「永續發展目標」是未來全球援助工作的基本綱領,年輕世代扮演重要的角色,將專業能力融入創新觀點,創造社會影響力。
全球化的趨勢,臺灣青年世代逐漸走向國際時,本會推動「Fun大視野想向未來」青年創新推動計畫,以「公益孵化」及「永續發展」為計畫核心,促進青年投身公益並關注慈善議題,除分享慈濟既有經驗及資源外,更邀請專家、學者共同投入,創造資源媒合及建構多元學習平臺,讓年輕世代的觀點與力量能有所發揮,一同關心我們所在的土地與全世界需要被幫助的人、事、物,進而發揮人生的良能。
除了原本進行中的各項青少年營隊、志工隊等,2017年起辦理「Fun大視野想向未來青年創新推動計畫」,2018年度深耕「公益孵化」之概念注入計畫,以「永續發展」與「社會創新孵化與培力」為方向,培養臺灣社會創新行動人才,並朝「公益教育」、「公益研究」、「公益基金」與「公益孵化」四大面向邁進,結合當代議題趨勢與慈濟在公益領域長期深耕的經驗,為臺灣青年打造公益孵化與實踐行動的平台。
青年公益參與 校園公益孵化
01.慈悲科技創新競賽
帶動在校青年研發注入創意新血,激發創新發明新思維。徵求以環保為主軸,研發創新且具體可用的作品,有效解決慈善或醫療相關議題。
慈濟基金會與慈濟科技大學共同合辦的「2018第二屆全國慈悲科創新競賽」,在10月6日舉行,本競賽以環保為主軸,慈善或醫療為研發主題,由奇匠國際企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傅廷暐、大愛感恩科技研發部陳意容、工研院技轉中心副主任劉智遠擔任評審委員。
在48組隊伍參賽中,經過嚴格評審與仔細挑選後,第一名獲獎隊伍為臺灣大學、長庚科技大學、成功大學三校聯合發表的「電漿科技在生農領域之應用」,幫助在地農業發展、同時兼具友善環境;第二名為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的「心心相繫Plus」;第三名為遠東科技大學的「回收廢棄光碟基材用以製作救災物品」
在48組隊伍參賽中,經過嚴格評審與仔細挑選後,第一名獲獎隊伍為臺灣大學、長庚科技大學、成功大學三校聯合發表的「電漿科技在生農領域之應用」,幫助在地農業發展、同時兼具友善環境;第二名為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的「心心相繫Plus」;第三名為遠東科技大學的「回收廢棄光碟基材用以製作救災物品」
02.青年公益實踐計畫
鼓勵年輕朋友投身公益實踐並關注慈善相關議題,為世界挹注更多正向影響力。藉此發現年輕世代的觀點與力量,除提供獎助金外,更結合專屬業師的輔導與培力課程,讓青年公益計畫更容易付諸實現。
6月8日在臺北市西門紅樓二樓劇場舉辦Demo Day發表會,協辦及合作單位的代表於團隊簡報後舉牌,盼藉此讓更多青年公益團隊能與相關媒體及單位連結。
「第一屆青年公益實踐計劃」十組獎助團隊12月16日在臺北市華山文創園區進行成果發表會,透過海報向社會大眾介紹他們計畫的理念、成員、核心任務、社會影響力與未來展望。
「第一屆青年公益實踐計劃」十組獎助團隊12月16日在臺北市華山文創園區進行成果發表會,透過海報向社會大眾介紹他們計畫的理念、成員、核心任務、社會影響力與未來展望。
【慈濟第一屆「青年公益實踐計劃」具體成效】
《Factory NextGen》翻織世代:新北紡織群落再生計畫
.推廣中小型代工製造業及職人價值:完成8篇短文及6篇專文,瀏覽超過四萬人次;拍攝世代交流影片2部,超過2,400人次觀看;整體計畫串聯12個社群。
.辦理青銀共創職人教師培訓課程:辦理3場共同製造工作坊,超過30位職人及學生共同參與,提升職人自我認同價值,促使世代對話與互動。
.協助工廠轉型:辦理「工廠裡的才藝教室」,完成三種職人課程規劃,開設10堂課程,累積共40小時,超過70名學員參與。
.辦理青銀共創職人教師培訓課程:辦理3場共同製造工作坊,超過30位職人及學生共同參與,提升職人自我認同價值,促使世代對話與互動。
.協助工廠轉型:辦理「工廠裡的才藝教室」,完成三種職人課程規劃,開設10堂課程,累積共40小時,超過70名學員參與。
《格外農品》全國第一座共享工廠
.接觸農民與小型加工業者,辦理30場食安講座,完整了解加工與銷售的問題點,並建構討論機制,媒合農友與加工業者的平台。
.成功採購並處理格外品(過剩或賣相不佳之農產品)達6.7噸,相較去年成長310%,整體銷售量較去年成長220.5%。
.成功與9位友善耕作之農友合作,合作耕地面積達193公頃,相較去年成長144%。
.成功採購並處理格外品(過剩或賣相不佳之農產品)達6.7噸,相較去年成長310%,整體銷售量較去年成長220.5%。
.成功與9位友善耕作之農友合作,合作耕地面積達193公頃,相較去年成長144%。
《Ubag二手袋循環計畫》Ubag二手袋循環計畫
.共與81間店家合作,主動詢問並提供二手袋服務,提供多元捐袋管道。
.製作三支形象影片,超過7,200人響應二手袋循環行動,今年使用超過7,000個二手袋,取代塑膠袋。
.訪談捐袋者和店家之需求,成功建構「捐袋資訊平台」,方便店家及民眾了解二手袋供需及服務內容,方便統計其使用率。
.製作三支形象影片,超過7,200人響應二手袋循環行動,今年使用超過7,000個二手袋,取代塑膠袋。
.訪談捐袋者和店家之需求,成功建構「捐袋資訊平台」,方便店家及民眾了解二手袋供需及服務內容,方便統計其使用率。
《改變世界大推手》老屋新生
.成功結合教育創新活化老舊建築,結合教育與3所大專院校、1所國民小學進行跨階段教育合作,共296位師生進行教育創新。
.舉辦30場工作坊、2場小旅行、7場講座及3檔展覽,共2,700人參與空間活化再利用之公民行動。
.開啟跨齡跨域串聯交流,28場與公部門、學校單位及民間團體對話,共550人參與;並辦理25場分享,觸及1,150人以上。
.舉辦30場工作坊、2場小旅行、7場講座及3檔展覽,共2,700人參與空間活化再利用之公民行動。
.開啟跨齡跨域串聯交流,28場與公部門、學校單位及民間團體對話,共550人參與;並辦理25場分享,觸及1,150人以上。
《遠山呼喚》為世界種植教育:扭轉900位受災孩童的教育環境
.整合教學經驗的校長、在地的政府官員、學校英文老師,組成了在地的團隊,設計適合孩子與社區結合的英文課。
.孩子從僅會說Hello,到如今能上講台完成三分鐘的短講;從僅能寫出單詞,到能查找字典並完成90%的生難字詞理解。
.75%的家長主動出席英文課堂,親自參與並了解孩子的學習過程;超過9成的家長主動與在地教育團隊聯繫,了解孩子的在校表現。
.孩子從僅會說Hello,到如今能上講台完成三分鐘的短講;從僅能寫出單詞,到能查找字典並完成90%的生難字詞理解。
.75%的家長主動出席英文課堂,親自參與並了解孩子的學習過程;超過9成的家長主動與在地教育團隊聯繫,了解孩子的在校表現。
《Skills for U》用技能與社會對話技職國手活化老舊校園
.技職教育向下扎根:辦理技職國手展演3場、既能體驗工作坊8場、互動式講堂2場,超過500人受益。
.技職國手團隊到偏鄉服務:前往大鵬國小打造貨櫃屋展演空間,並活化周邊廢棄場地;帶領7位學生共同參與實作,已有近百人使用此場地進行教學,並連結12位高職生參與。
.成果展辦理:於學校、臺北創客嘉年華、臺灣教育科技展、新北Beats特展,多家媒體通路採訪,讓技職被看見。
.技職國手團隊到偏鄉服務:前往大鵬國小打造貨櫃屋展演空間,並活化周邊廢棄場地;帶領7位學生共同參與實作,已有近百人使用此場地進行教學,並連結12位高職生參與。
.成果展辦理:於學校、臺北創客嘉年華、臺灣教育科技展、新北Beats特展,多家媒體通路採訪,讓技職被看見。
《社團法人臺灣行動兒童療育協會》新竹兒童早期療育計畫
.建立早療防護網:於5間衛生所提供諮詢或宣導資料,設置2個親子陪伴空間;並與30間幼兒園建議聯繫,提供簡易篩檢與諮詢;和2個公單位、4間醫院與8個民間團體共同支持早療家庭。
.建置復健媒合平台:成功媒合4位職能治療師及1位語言治療師,並提供28位發展遲緩兒童復健療育。
.設置親子陪伴空間:於尖石鄉、五峰鄉各辦理4場社區親子活動,約40人次受益。
.建置復健媒合平台:成功媒合4位職能治療師及1位語言治療師,並提供28位發展遲緩兒童復健療育。
.設置親子陪伴空間:於尖石鄉、五峰鄉各辦理4場社區親子活動,約40人次受益。
《搖滾爺奶說書趣》搖滾爺奶說書趣
.辦理6次銀髮說書技巧訓練,培養42位專業搖滾爺奶說書隊友,超過180人次受益。
.成功帶領爺爺奶奶進入不同場域進行說書,連結30間友善咖啡廳支持,辦理64場,192人次爺奶出席,觸及約近2,000人次民眾。
.每個月辦理繪本共讀,挑選出11本繪本及設計美好老年之教案,參與人數達330位。
.成功帶領爺爺奶奶進入不同場域進行說書,連結30間友善咖啡廳支持,辦理64場,192人次爺奶出席,觸及約近2,000人次民眾。
.每個月辦理繪本共讀,挑選出11本繪本及設計美好老年之教案,參與人數達330位。
《健康秒懂狂人》創新衛教,翻轉醫療
.製作超過113部衛教影音,破解健康知識迷思及相關預防保健知識,提升民眾健康識能。
.成功與30餘間醫療院所合作,透過自行開發之共享系統,安裝於候診間及影音設備,提升民眾基礎醫學知識。
.社群媒體觸及5,000多位民眾,平均每支影片觸擊率約6,000人次觀看,超過67萬人次觀看相關衛教影片。
.成功與30餘間醫療院所合作,透過自行開發之共享系統,安裝於候診間及影音設備,提升民眾基礎醫學知識。
.社群媒體觸及5,000多位民眾,平均每支影片觸擊率約6,000人次觀看,超過67萬人次觀看相關衛教影片。
《幸福食間》打造偏鄉弱勢孩童的幸福時間
.聘請專業烘焙教師,指導受助學生技能,合計辦理31場次,465人次學生受益,成果發表吸引逾200人次參與。
.結合原有課輔與陪伴機制,增聘在地課輔教師,成功降低師生比,學生課業成績平均成長10%,生活常規顯著進步。
.辦理觀摩活動,提供弱勢孩童參與連結相關產業之機會,共參訪6畜產業,超過264人次受益。
.結合原有課輔與陪伴機制,增聘在地課輔教師,成功降低師生比,學生課業成績平均成長10%,生活常規顯著進步。
.辦理觀摩活動,提供弱勢孩童參與連結相關產業之機會,共參訪6畜產業,超過264人次受益。
青年公益教育 永續學習養成
01.創心小聚
透過SDGs(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工作坊,啟發青年對於社會議題的關注,並學習到17項永續發展目標對應之執行團隊與組織。
總共舉辦六場次,分別在臺灣大學、成功大學、中央大學、慈濟大學、逢甲大學及清華大學。
5月22日在成功大學舉辦「用新的角度發現問題」,學員在分享討論中,找到與自己關注同樣社會議題的夥伴,進而更有信心去實踐。
5月22日在成功大學舉辦「用新的角度發現問題」,學員在分享討論中,找到與自己關注同樣社會議題的夥伴,進而更有信心去實踐。
02.未來思塾
為青年公益實踐計畫之前導教育訓練。鏈結臺灣在地社群,透過辦理講座分享、體驗小旅行、工作坊,帶動年輕朋友了解氣候變遷、永續發展、社區營造、在地文化、救災科技等議題。
鏈結九場次不同議題之活動,包含:「一起下田趣,行走在地農村!」、「玩出永續共創未來」、「玩設計!防災包的想像」、「地方創生X青年返鄉」、「探索X激盪X逃園」、「繭裹子X公平貿易」、「綠藤生機×友善環境」、「玩設計!防救災包的想像」、「Relab×媒體創新」等。
4月29日場次,以「友善環境」為主題,三十位青年報名走訪宜蘭行健有機夢想村,體驗種稻與採收玉米筍。
4月29日場次,以「友善環境」為主題,三十位青年報名走訪宜蘭行健有機夢想村,體驗種稻與採收玉米筍。
青年人才培育 體驗訓練與薪傳
01.救將!防救災體驗營
凝聚網路世代對災害的認知與共識。
以「災害援助」為主軸,結合災防人文、慈悲科技課程,以「實境任務演練」主題式課程,深入災前、災中與災後的科技與資訊應用。
以「災害援助」為主軸,結合災防人文、慈悲科技課程,以「實境任務演練」主題式課程,深入災前、災中與災後的科技與資訊應用。
有別第一屆紙本演練,第二屆營隊啟用「救將協調中心行政日誌」線上Ragic系統做管理,讓安管資通及物資管理組組員管理工作日誌及物資的串連,也協助基金會驗證系統穩定性。
02.慈青幹部訓練營
慈青幹部薪傳營
慈青幹部薪傳營
「慈濟大專青年聯誼會」於1992年5月31日正式成立。這是由一群來自全球各大專院校學生所組成,各地的慈青以各種方式參與慈濟活動,並將真善美的人文精神與大愛無國界的理念,經由各種形式的活動與彼此間的交流互動,在校園中落實,期許利用課餘時間做慈濟、培養悲天憫人的胸懷,並與各式各樣的人相處,互相學習成長。
第二十三屆慈青幹部薪傳營,從1月26至30日,在花蓮靜思堂舉辦,共有來自全臺及大陸等地慈青及工作人員228人參加。
慈青學員歡喜做福利社會的事,但不了解佛法;所以,這次薪傳營安排很多課程,講述靜思法脈。讓他們由淺入深,藉此更了解慈濟宗門,才能依循慈濟理念來行善。這是今年課務組的用心安排。
目前是牙醫師,在高雄醫學大學研究所就讀的李姿瑩,雖然課業與職業兩頭燒,她還是排除萬難,勇於承擔此次2018慈青薪傳營協調組窗口。她說:「慈青承擔工作人員的人力很吃緊,但我願意像雁群高飛,為大家領頭擋風、逆風而行,成就這次的營隊。」
「全球慈青日暨海外慈青幹部精進研習營」於12月21至26日在花蓮靜思堂、靜思精舍舉行,來自12個國家、291人參加,共同確定年度目標及推動方向,以及各國慈青活動的規劃等。
兩岸青年永續領袖營,2018年7月31日在四川登場。包括了臺灣慈青,以及大陸青年志工,一同策畫,也將一起合作,舉辦兒童營隊。慈青鍾岳勳:「希望能從我們自己,不管是我們自己能力不足,自己有所學或他們不知道,我們都能把自己的經驗告訴他們。」慈青蘇微淇:「每個人在每一堂課都是領導者,所以我們在這團體中,怎麼帶給大家這個想法,讓大家有向心力,到四川表現出我們最好的一面。」如同家人許久末見面,在遊戲中,建立好默契。也在摩擦中,找到相異之處,學習包容和諒解,彼此相互學習。
慈青學員歡喜做福利社會的事,但不了解佛法;所以,這次薪傳營安排很多課程,講述靜思法脈。讓他們由淺入深,藉此更了解慈濟宗門,才能依循慈濟理念來行善。這是今年課務組的用心安排。
目前是牙醫師,在高雄醫學大學研究所就讀的李姿瑩,雖然課業與職業兩頭燒,她還是排除萬難,勇於承擔此次2018慈青薪傳營協調組窗口。她說:「慈青承擔工作人員的人力很吃緊,但我願意像雁群高飛,為大家領頭擋風、逆風而行,成就這次的營隊。」
「全球慈青日暨海外慈青幹部精進研習營」於12月21至26日在花蓮靜思堂、靜思精舍舉行,來自12個國家、291人參加,共同確定年度目標及推動方向,以及各國慈青活動的規劃等。
兩岸青年永續領袖營,2018年7月31日在四川登場。包括了臺灣慈青,以及大陸青年志工,一同策畫,也將一起合作,舉辦兒童營隊。慈青鍾岳勳:「希望能從我們自己,不管是我們自己能力不足,自己有所學或他們不知道,我們都能把自己的經驗告訴他們。」慈青蘇微淇:「每個人在每一堂課都是領導者,所以我們在這團體中,怎麼帶給大家這個想法,讓大家有向心力,到四川表現出我們最好的一面。」如同家人許久末見面,在遊戲中,建立好默契。也在摩擦中,找到相異之處,學習包容和諒解,彼此相互學習。
03.暑期聯合國專案實習
培養慈濟學生國際觀同時促進學生對志業體的了解,2017起,慈濟大學、慈濟科技大學通過評審的學子,即可與聯合國專案組一同參與國際論壇與學習國際平台間的互動。
2018年暑期聯合國專案實習內容,包含參與學習參與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高階政治論壇、參與聯合國專案組互動的組織會議、參與紐約、華府及加州志工活動,並與美國慈青慈少一同參與青年大會。
2018年暑期聯合國專案實習內容,包含參與學習參與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高階政治論壇、參與聯合國專案組互動的組織會議、參與紐約、華府及加州志工活動,並與美國慈青慈少一同參與青年大會。
教育志業 培育慧命磐石
慈濟學校本著「慈悲喜捨」為校訓宗旨,培育高智慧、造福人群之人才,不僅提供偏鄉學子就學、就業,進而照顧貧病老,下是慈善根力,利益斯土,蘊育學子慈悲良善,造福鄉里。
臺南慈濟高中榮獲教育部「2018年品德教育特色學校」及「2018年度全國生命教育特色學校」肯定。
品德教育推動配合多元創新的課程教學與活動建立兼具「品德、品質、品味」的優質校風。除了從課程及體驗活動中實踐,也從言教、身教、境教、制教四管齊下來著手,並且從「肯定自己」、「尊重他人」以及「愛護環境」三個面向引導孩子去學習,從苦難中體會自己的幸福,在環境中省思自己的責任,並自服務中學習與各式各樣的人相處,積極回饋家庭、社區與社會,進而產生對永續未來的責任與使命,成為有素養與能力的世界公民。
除此之外,國小部更入選行政院農委會「第四屆水土保持酷學校」,水土保持從教育扎根,臺南慈中期許落實愛地球,愛環境的教學,孩子也能成為種子,帶動更多人守護環境。
慈濟學校本著「慈悲喜捨」為校訓宗旨,培育高智慧、造福人群之人才,不僅提供偏鄉學子就學、就業,進而照顧貧病老,下是慈善根力,利益斯土,蘊育學子慈悲良善,造福鄉里。
臺南慈濟高中榮獲教育部「2018年品德教育特色學校」及「2018年度全國生命教育特色學校」肯定。
品德教育推動配合多元創新的課程教學與活動建立兼具「品德、品質、品味」的優質校風。除了從課程及體驗活動中實踐,也從言教、身教、境教、制教四管齊下來著手,並且從「肯定自己」、「尊重他人」以及「愛護環境」三個面向引導孩子去學習,從苦難中體會自己的幸福,在環境中省思自己的責任,並自服務中學習與各式各樣的人相處,積極回饋家庭、社區與社會,進而產生對永續未來的責任與使命,成為有素養與能力的世界公民。
除此之外,國小部更入選行政院農委會「第四屆水土保持酷學校」,水土保持從教育扎根,臺南慈中期許落實愛地球,愛環境的教學,孩子也能成為種子,帶動更多人守護環境。
青年創新服務
青少年福利推動,本會以促進青少年身心健全發展「珍愛生命,健康學習」為目標,透過種種服務過程的體會與行為引導,培養青少年自信,建立正確價值觀、生命觀,並發揮人生的良能。尤其,青少年階段的學習與成長強調化育與引導,透過環境學習、同儕學習,以團體動力為方法,舉辦多項團體成長活動,將人與環境相互融合。再者,成立慈濟大專青年聯誼會(以下簡稱「慈青社」)、慈青籃球隊等,另也針對大專院校服務性社團進行補助,提升青少年學習服務的機會,例如:投入環保回收、醫院志工、人文交流、訪視貧戶等志工行列,透過各項活動與研習的參與,體驗學習志工經驗及同儕影響力等。
青少年成長班體驗生活
大手牽小手 一起護地球
彰化青少年成長班帶著國、高中生到鄰近的王功漁港海邊淨灘,這次共撿出1,101公斤垃圾、21.4公斤寶特瓶、5公斤塑膠袋、165公斤可回收物,將環保理念落實到身體力行。
桃園區親子成長班則精心策劃,前往觀音濱海遊憩區,讓家長與孩子一起走出戶外體驗彎腰撿拾垃圾,淨灘護大地還給自然清新乾淨。
頂著風,烈日下彎著腰撿拾散落於海洋或大地的垃圾,這一堂深刻體驗的環境教育課程,讓學員們體會到垃圾輕易的隨手一丟,卻造成生態環境的浩劫,學會環境保護從自身做起,停止垃圾汙染,更帶動家人朋友一起親海、守護海洋與大地。
彰化青少年成長班帶著國、高中生到鄰近的王功漁港海邊淨灘,這次共撿出1,101公斤垃圾、21.4公斤寶特瓶、5公斤塑膠袋、165公斤可回收物,將環保理念落實到身體力行。
桃園區親子成長班則精心策劃,前往觀音濱海遊憩區,讓家長與孩子一起走出戶外體驗彎腰撿拾垃圾,淨灘護大地還給自然清新乾淨。
頂著風,烈日下彎著腰撿拾散落於海洋或大地的垃圾,這一堂深刻體驗的環境教育課程,讓學員們體會到垃圾輕易的隨手一丟,卻造成生態環境的浩劫,學會環境保護從自身做起,停止垃圾汙染,更帶動家人朋友一起親海、守護海洋與大地。
志工體驗 不一樣的青春記憶
彰化慈濟青少年成長班滿十五週年了,藉由每個月不同活動,讓青春期的孩子「做中學、做中覺」,在志工活動中體驗人生百態,學習反思,進而找到人生目標,發揮潛能,過一個不一樣充滿有意義的青春記憶。
11月11日上午,在彰化靜思堂三樓視聽教室緊急救護技術CPR課程;下午在彰化藝術館廣場舉辦露天音樂會,因音樂陪伴吉祥和寶祥養護中心的阿公阿嬤。「吉祥養護中心」執行長林秀如說,「我今天終於知道慈濟傳說中長生不老的秘帖是什麼,原來就是愛!志工帶者滿滿的愛,所以每個人都非常有青春活力,不會老,太開心了!希望每年都有這樣的一個盛會,讓你們的愛給我們,讓我們的長輩也享用你們長生不老的秘帖,能夠身體健康、如意!」
彰化慈濟青少年成長班滿十五週年了,藉由每個月不同活動,讓青春期的孩子「做中學、做中覺」,在志工活動中體驗人生百態,學習反思,進而找到人生目標,發揮潛能,過一個不一樣充滿有意義的青春記憶。
11月11日上午,在彰化靜思堂三樓視聽教室緊急救護技術CPR課程;下午在彰化藝術館廣場舉辦露天音樂會,因音樂陪伴吉祥和寶祥養護中心的阿公阿嬤。「吉祥養護中心」執行長林秀如說,「我今天終於知道慈濟傳說中長生不老的秘帖是什麼,原來就是愛!志工帶者滿滿的愛,所以每個人都非常有青春活力,不會老,太開心了!希望每年都有這樣的一個盛會,讓你們的愛給我們,讓我們的長輩也享用你們長生不老的秘帖,能夠身體健康、如意!」
慈籃聯誼會團隊合作為攻略
有別於一般的籃球賽,不再只是比較分數上的輸贏,要贏得的是團隊合作的快樂。同時,利用時間到環保站、醫院等處做志工,讓自己不同的生活體會與回憶。
慈濟青年走出舒適圈
慈濟泰國分會,每個月都會為停留在曼谷的難民,舉辦義診服務。2018年8月5日義診現場,有很多志工前來服務,特別是慈濟大學的學生,年齡與難民孩童相仿,陪著他們,讓他們在等候家長看診的時間,多了很多樂趣。
艾順琴,她來自泰北回賀村,原本是慈濟的照顧戶,現在翻轉手心,最想體會的就是助人為樂,她說:「有一句靜思語有說過,分秒不空過,步步踏實做。想要把我的生活中的每一分每一秒,好好把握時間,利用每一分每一秒,做善念的事情。」
跟艾順琴一樣,在這次義診中都把握因緣付出的這群年輕人,是慈濟大學東方語文學系的學生,利用轉往清邁慈濟學校實習的空檔,當志工拓展視野。余亞瑾表示,「這是一個小孩給我的,她說她覺得跟我互動的時候,感到很開心,所以她剪了一個小愛心給我,然後把它放在這裡,是因為我覺得這樣更貼近他們,把她的心我有收到,然後我也把我的愛心分給他們這樣。」
鄭憶淳同學表示,「我覺得做慈濟是很好的事情,因為我們能幫助苦難的人,如中文所說,見苦知福,我們看到比我們過得苦的人,就會體會到自己很幸福。」
除了在義診活動中的服務,慈大學生也推廣茹素,希望更多人用實際行動幫地球降溫。
艾順琴,她來自泰北回賀村,原本是慈濟的照顧戶,現在翻轉手心,最想體會的就是助人為樂,她說:「有一句靜思語有說過,分秒不空過,步步踏實做。想要把我的生活中的每一分每一秒,好好把握時間,利用每一分每一秒,做善念的事情。」
跟艾順琴一樣,在這次義診中都把握因緣付出的這群年輕人,是慈濟大學東方語文學系的學生,利用轉往清邁慈濟學校實習的空檔,當志工拓展視野。余亞瑾表示,「這是一個小孩給我的,她說她覺得跟我互動的時候,感到很開心,所以她剪了一個小愛心給我,然後把它放在這裡,是因為我覺得這樣更貼近他們,把她的心我有收到,然後我也把我的愛心分給他們這樣。」
鄭憶淳同學表示,「我覺得做慈濟是很好的事情,因為我們能幫助苦難的人,如中文所說,見苦知福,我們看到比我們過得苦的人,就會體會到自己很幸福。」
除了在義診活動中的服務,慈大學生也推廣茹素,希望更多人用實際行動幫地球降溫。
感飢12 送愛國際
天災無常,人心不調,慈濟學校除了每日的祈禱外,也因應國際重大災難,讓孩子了解怎麼去幫助災民,怎麼讓他們能夠有家、有學校可以讀書,透過這樣一個課程引導,啟發孩子的善心跟悲心,開始學習手心向下,用自己的力量幫助別人。
9月28日印尼蘇拉威西島發生強烈地震,引起嚴重的海嘯災情帶走一千多人性命;慈大附中老師帶領孩子同聲為災民祈禱,孩子們起悲憫心決定一日一善念為災民祈福,並發起義賣活動,募集更多愛心援助印尼災民蓋房子。
創校十九週年校慶慶祝大會,以「慈中十九、長長久久;大愛護地、青春亮麗」為主題,鼓勵師生以強健的體魄,服務的熱情,迎向世界。12月21日發起「感飢12送愛國際」活動,邀請親師生、泰北清邁慈濟學校,還有與慈中簽訂姐妹校的韓國養雲高中師生等,2,834位大小朋友一同透過飢餓12小時,感受「人飢己飢、人溺己溺」的精神。而南投霧峰國小300名師生及花蓮高中、花蓮女中、花蓮工商、花蓮農工則於12月底接續響應,以實際的體驗與行善活動來迎接新的一年。
天災無常,人心不調,慈濟學校除了每日的祈禱外,也因應國際重大災難,讓孩子了解怎麼去幫助災民,怎麼讓他們能夠有家、有學校可以讀書,透過這樣一個課程引導,啟發孩子的善心跟悲心,開始學習手心向下,用自己的力量幫助別人。
9月28日印尼蘇拉威西島發生強烈地震,引起嚴重的海嘯災情帶走一千多人性命;慈大附中老師帶領孩子同聲為災民祈禱,孩子們起悲憫心決定一日一善念為災民祈福,並發起義賣活動,募集更多愛心援助印尼災民蓋房子。
創校十九週年校慶慶祝大會,以「慈中十九、長長久久;大愛護地、青春亮麗」為主題,鼓勵師生以強健的體魄,服務的熱情,迎向世界。12月21日發起「感飢12送愛國際」活動,邀請親師生、泰北清邁慈濟學校,還有與慈中簽訂姐妹校的韓國養雲高中師生等,2,834位大小朋友一同透過飢餓12小時,感受「人飢己飢、人溺己溺」的精神。而南投霧峰國小300名師生及花蓮高中、花蓮女中、花蓮工商、花蓮農工則於12月底接續響應,以實際的體驗與行善活動來迎接新的一年。
「做環保」三個字,是慈濟從1990年起,許多志工一起用雙手「做出來」的專有名詞。
慈濟「做環保」的內涵,絕不只是將垃圾做分類回收,同時,讓物命再生,也讓退休長輩締造生命第二春。慈濟環保不是爭利,而是爭取時間,讓地球環境崩壞速度更慢一點。
慈濟的環保站、回收點遍佈全臺,除了推動精緻回收、塑料再製為衣褲鞋帽毯等紡織用品,以及提升環保自覺的社會教育外,也扮演「日間托老」及「社區長照」功能。
2018年在全球共有107,652位環保志工,包含臺灣慈濟環保志工88,964人,邀約左鄰右舍共同投入環保志業,人人以行動守護地球。年度重點包含延緩地球暖化、減塑、茹素、宣導、倡議等方式,落實並推展環境保護工作。
慈濟「做環保」的內涵,絕不只是將垃圾做分類回收,同時,讓物命再生,也讓退休長輩締造生命第二春。慈濟環保不是爭利,而是爭取時間,讓地球環境崩壞速度更慢一點。
慈濟的環保站、回收點遍佈全臺,除了推動精緻回收、塑料再製為衣褲鞋帽毯等紡織用品,以及提升環保自覺的社會教育外,也扮演「日間托老」及「社區長照」功能。
2018年在全球共有107,652位環保志工,包含臺灣慈濟環保志工88,964人,邀約左鄰右舍共同投入環保志業,人人以行動守護地球。年度重點包含延緩地球暖化、減塑、茹素、宣導、倡議等方式,落實並推展環境保護工作。
延緩──失速的地球暖化
做環保,是自己甘願,沒有工資,面對髒臭也不抱怨,面對各式各樣的臉色也不改其志;身為環保尖兵的市井小民,無論日夜,多付出一分汗水,多延緩地球暖化的失速趨勢。因此,應社會現況,在每個階段有著不同倡議與推動方式。
減塑──海洋不再哭泣
塑製品的便利與便宜,讓人們用塑成癮,食衣住行育樂都與「塑」緊密相連,塑膠垃圾的危害,已是僅次於氣候變遷的全球災難。
根據環保署統計,2018年一整年國人光是購物用塑膠袋,就用掉152億個,九成塑膠未進入回收系統,若棄之廣大海洋,海洋生物誤食喪命;或分解成細小碎塑粒子,釋出有毒物質汙染海洋,經由食物鏈,這些人為的塑化汙染,終究還是回到人類身體。
「塑膠袋實在是很難分解腐蝕,若不回收對地球的傷害是很大的,所以,即使回收賣出的所得是微乎其微,還是要努力去做。」這是慈濟志工愛護地球的方式之一。
近年來,慈濟回收的塑膠袋總重量,已超過了寶特瓶;而慈濟回收物的品項及數量起伏,往往就反應出臺灣社會的經濟景氣及回收市場脈動;簡而言之,就是愈沒人要做的、愈沒有利益的,慈濟環保志工就愈是承擔起來,2018年慈濟塑膠袋回收量合計約3,950公噸。
根據環保署統計,2018年一整年國人光是購物用塑膠袋,就用掉152億個,九成塑膠未進入回收系統,若棄之廣大海洋,海洋生物誤食喪命;或分解成細小碎塑粒子,釋出有毒物質汙染海洋,經由食物鏈,這些人為的塑化汙染,終究還是回到人類身體。
「塑膠袋實在是很難分解腐蝕,若不回收對地球的傷害是很大的,所以,即使回收賣出的所得是微乎其微,還是要努力去做。」這是慈濟志工愛護地球的方式之一。
近年來,慈濟回收的塑膠袋總重量,已超過了寶特瓶;而慈濟回收物的品項及數量起伏,往往就反應出臺灣社會的經濟景氣及回收市場脈動;簡而言之,就是愈沒人要做的、愈沒有利益的,慈濟環保志工就愈是承擔起來,2018年慈濟塑膠袋回收量合計約3,950公噸。
梅塑四娘嬤2年半整理7噸半塑袋
嘉義梅山環保教育站有個「梅塑四娘嬤」團隊,專司塑膠袋回收分類。四位婆媽級的環保志工年紀最大的八十四歲,最小六十一歲,儘管年過半百,靠做環保跟長期茹素養生,個性開朗且耳聰目明、手腳敏捷。「梅塑四娘嬤」成軍兩年半,二娘嬤許杏梅(左一)、小娘嬤楊秀玉(左二)負責剪塑膠袋,大娘嬤李劉識(右二)、三娘嬤何陳素鑾(右一)負責清洗塑膠袋,共清洗整理的可回收塑膠袋足足有七千五百公斤(約3,150,000個塑膠袋)。四人發揮團隊精神,以實際行動為環境與生態減塑盡心力。
嘉義梅山環保教育站有個「梅塑四娘嬤」團隊,專司塑膠袋回收分類。四位婆媽級的環保志工年紀最大的八十四歲,最小六十一歲,儘管年過半百,靠做環保跟長期茹素養生,個性開朗且耳聰目明、手腳敏捷。「梅塑四娘嬤」成軍兩年半,二娘嬤許杏梅(左一)、小娘嬤楊秀玉(左二)負責剪塑膠袋,大娘嬤李劉識(右二)、三娘嬤何陳素鑾(右一)負責清洗塑膠袋,共清洗整理的可回收塑膠袋足足有七千五百公斤(約3,150,000個塑膠袋)。四人發揮團隊精神,以實際行動為環境與生態減塑盡心力。
雞籠中元祭放水燈遊行首度倡減塑
已屆一百六十四年的基隆一年一度的民俗節日「中元祭」,迄今是基隆市每年農曆七月的重要民俗祭典,並名列交通部觀光局「臺灣十二項重大民俗節慶活動」之一。每年的中元祭活動,呈現萬人空巷的歡騰景象,充溢著濃厚的民族氣質,吸引許多海內外遊客到訪,卻也留下大批垃圾,散落滿地的垃圾將整個街道吞噬,破壞市容。
慈濟與基隆環保局配合於中元祭進行環保宣導活動,從2007年開始,已邁入第十二年了,每年慈濟志工都會到場駐點宣導環保,尤其今年更增加了塑膠袋的回收,一百多位志工分別在十二個環保宣傳定點,除了陪伴民眾一起做垃圾分類,今年更增加塑膠袋回收,落實「減塑」行動,同時也宣導環保與茹素的重要,期望大家一起落實垃圾資源分類,維護市容也疼惜地球,用實際行動敬天愛地。
已屆一百六十四年的基隆一年一度的民俗節日「中元祭」,迄今是基隆市每年農曆七月的重要民俗祭典,並名列交通部觀光局「臺灣十二項重大民俗節慶活動」之一。每年的中元祭活動,呈現萬人空巷的歡騰景象,充溢著濃厚的民族氣質,吸引許多海內外遊客到訪,卻也留下大批垃圾,散落滿地的垃圾將整個街道吞噬,破壞市容。
慈濟與基隆環保局配合於中元祭進行環保宣導活動,從2007年開始,已邁入第十二年了,每年慈濟志工都會到場駐點宣導環保,尤其今年更增加了塑膠袋的回收,一百多位志工分別在十二個環保宣傳定點,除了陪伴民眾一起做垃圾分類,今年更增加塑膠袋回收,落實「減塑」行動,同時也宣導環保與茹素的重要,期望大家一起落實垃圾資源分類,維護市容也疼惜地球,用實際行動敬天愛地。
食塑領航鯨為地球發聲
「北極熊母子合抱的溫暖是理想?還是奢求?由你現在的行為來決定!」
「牆面上一隻藍色大鯨魚,肚子的透視圖全是來自海洋的塑膠垃圾,讓牠成了「食塑領航鯨」。
美術老師李惠卿發起設計,教導大家運用環保素材製作藝術,讓田間的歸仁環保教育站環保站的圍牆成為一面喚起環保意識的心靈橋樑。一直默默擔負起資源回收分類工作點及環保教育使命,歸仁環保教育站的圍牆重新呈現!來自社區的二十位孩子、六位家長及五十位志工,從8月20日起至9月16日,利用孩子們放暑假的期間,一起美化環保站裡的牆面,透過大家的雙手「發聲」,讓「食塑領航鯨」來邀請大家為淨化地球一起努力。
透過分次、分階段性製作,耗費近一個月的時間才完成的作品,過程中除了大家合力動手外,更重要的是不斷的希望能提醒人人「重視環保」的理念。這條「領航鯨」更是透過吐出的三顆大泡泡來告訴大家:「減塑『心』時尚,愛地球很簡單135,懇請大家一起來力行。」
「北極熊母子合抱的溫暖是理想?還是奢求?由你現在的行為來決定!」
「牆面上一隻藍色大鯨魚,肚子的透視圖全是來自海洋的塑膠垃圾,讓牠成了「食塑領航鯨」。
美術老師李惠卿發起設計,教導大家運用環保素材製作藝術,讓田間的歸仁環保教育站環保站的圍牆成為一面喚起環保意識的心靈橋樑。一直默默擔負起資源回收分類工作點及環保教育使命,歸仁環保教育站的圍牆重新呈現!來自社區的二十位孩子、六位家長及五十位志工,從8月20日起至9月16日,利用孩子們放暑假的期間,一起美化環保站裡的牆面,透過大家的雙手「發聲」,讓「食塑領航鯨」來邀請大家為淨化地球一起努力。
透過分次、分階段性製作,耗費近一個月的時間才完成的作品,過程中除了大家合力動手外,更重要的是不斷的希望能提醒人人「重視環保」的理念。這條「領航鯨」更是透過吐出的三顆大泡泡來告訴大家:「減塑『心』時尚,愛地球很簡單135,懇請大家一起來力行。」
第四屆聯合國環境大會說慈濟環保
2019年,第四屆聯合國環境大會,在肯亞首都奈洛比舉行,匯聚四千多人與會。慈濟在2019年元月,正式獲得聯合國環境署觀察員身分,也主動申請此次大會。
慈濟以非政府組織角度提供有效的環境保護落實方案與實務經驗,並且與各國代表在周邊會議對談、交流,慈濟在非洲的慈善關懷、帶動環保也獲得肯定。「這是塑膠做的?」「是真的嗎?」慈濟展示區上用回收塑料製成的環保織品、環保磚等慈悲科技,讓聯合國環保署大會各國代表驚嘆不已。
這次大會主題是「環境挑戰和可持續消費與生產的創新解決方案」,各國代表用5天時間討論如何減少貧窮、提升資源效率、提升創新業務發展等。儘管已有超過60個國家禁用塑膠袋,各國也積極投入開發生物塑料、處理海洋廢棄物的技術,但對於已累積、無法分解的塑膠垃圾無法被妥善的處理,仍感到困擾。各國代表看到慈濟展出用回收塑料製成的環保磚塊、環保毛毯、環保衣、環保帽等生活用品,感到驚喜。各國代表紛紛留下資料、邀約慈濟到他們國家進行分享。
2019年,第四屆聯合國環境大會,在肯亞首都奈洛比舉行,匯聚四千多人與會。慈濟在2019年元月,正式獲得聯合國環境署觀察員身分,也主動申請此次大會。
慈濟以非政府組織角度提供有效的環境保護落實方案與實務經驗,並且與各國代表在周邊會議對談、交流,慈濟在非洲的慈善關懷、帶動環保也獲得肯定。「這是塑膠做的?」「是真的嗎?」慈濟展示區上用回收塑料製成的環保織品、環保磚等慈悲科技,讓聯合國環保署大會各國代表驚嘆不已。
這次大會主題是「環境挑戰和可持續消費與生產的創新解決方案」,各國代表用5天時間討論如何減少貧窮、提升資源效率、提升創新業務發展等。儘管已有超過60個國家禁用塑膠袋,各國也積極投入開發生物塑料、處理海洋廢棄物的技術,但對於已累積、無法分解的塑膠垃圾無法被妥善的處理,仍感到困擾。各國代表看到慈濟展出用回收塑料製成的環保磚塊、環保毛毯、環保衣、環保帽等生活用品,感到驚喜。各國代表紛紛留下資料、邀約慈濟到他們國家進行分享。
慈濟在3月14日、15日的周邊會議上與各國代表對談與交流。莫三比克慈濟志工蔡岱霖(左)分享在資源不足的非洲也有垃圾問題,以「協助弱勢婦女及孩童的身份及知識,讓環保動起來」的主題分享。
馬拉威慕沙大使(左)出席座談讚嘆慈濟把回收塑料製成永續使用的用品能解決塑膠氾濫的問題,也感恩非洲慈濟志工在當地幫助人民。
改變──從餐桌開始
地球暖化日益嚴重,要拯救地球最快速的方法就是從口開始,也就從餐桌做起。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的專家建議,素食主義是控制溫室效應的最有效方法,肉食帶給身體很大的負擔,美食的背後,也隱藏著許多不為人知的祕密。根據聯合國農糧署統計,為滿足人類的口欲,全球每秒宰殺超過2,374隻動物的生命消失。每日三餐,我們都有三次改變世界的機會,小動作,大改變。
牛津大學馬丁學院研究發現:全球改採「少肉多蔬果」的飲食習慣,到了2050年每年可挽救800萬條人命、讓溫室氣體排放量降低2/3,並節省1.5兆美元保健費用與氣候災損賠償金。
素食者,可大大減少有害健康的威脅、減少浪費寶貴的資源,例如:生產一公斤牛肉排放多於生產一公斤水果和蔬菜60至70倍的溫室氣體。此外,動物和飼料養殖會消耗大量的水,殺蟲劑,肥料和能源,生產一公斤玉米需要9,000升水,生產一公斤大米需要3,000升水。但生產一公斤牛肉需要15,500升水。
少吃一口,多愛一分;素食的意義是:「對身體的保健、對心靈的淨化。」
蔬食不但能減緩全球暖化,也能降低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等的罹患率,因此,全球慈濟志工積極推動蔬食,在鄰里、市場、活動、車站等推動,舉凡供餐、快閃勸素健康操、健康講座等受到熱烈響應。
一人一天三餐吃素,可減少2公斤以上二氧化碳排放。多年來,慈濟志工推動蔬食不遺餘力,除了與企業、宗教團體、民間社團等合作。例如在南投的建醮大典,慈濟志工配合供餐,除了在事前加以宣導吃素的優點,建醮大典供餐期間各式素食菜餚不斷推出,讓所有信眾吃得飽又讚不絕口,還有民眾送來100斤的麵條讓慈濟志工煮給信眾吃,鄰里口耳相傳,南投慈濟志工5天提供超過8千人的素食餐。
牛津大學馬丁學院研究發現:全球改採「少肉多蔬果」的飲食習慣,到了2050年每年可挽救800萬條人命、讓溫室氣體排放量降低2/3,並節省1.5兆美元保健費用與氣候災損賠償金。
素食者,可大大減少有害健康的威脅、減少浪費寶貴的資源,例如:生產一公斤牛肉排放多於生產一公斤水果和蔬菜60至70倍的溫室氣體。此外,動物和飼料養殖會消耗大量的水,殺蟲劑,肥料和能源,生產一公斤玉米需要9,000升水,生產一公斤大米需要3,000升水。但生產一公斤牛肉需要15,500升水。
少吃一口,多愛一分;素食的意義是:「對身體的保健、對心靈的淨化。」
蔬食不但能減緩全球暖化,也能降低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等的罹患率,因此,全球慈濟志工積極推動蔬食,在鄰里、市場、活動、車站等推動,舉凡供餐、快閃勸素健康操、健康講座等受到熱烈響應。
一人一天三餐吃素,可減少2公斤以上二氧化碳排放。多年來,慈濟志工推動蔬食不遺餘力,除了與企業、宗教團體、民間社團等合作。例如在南投的建醮大典,慈濟志工配合供餐,除了在事前加以宣導吃素的優點,建醮大典供餐期間各式素食菜餚不斷推出,讓所有信眾吃得飽又讚不絕口,還有民眾送來100斤的麵條讓慈濟志工煮給信眾吃,鄰里口耳相傳,南投慈濟志工5天提供超過8千人的素食餐。
宣導──環保從我做起
統計慈濟環保志工中,六十五歲以上的長者約占四成;也有許多白領上班族、專家博士,甚至有更生人、街友們,從做環保中得到嶄新體驗。
2018年初證嚴法師提出「壽量寶藏」的概念,這是為了鼓勵年長志工老而不休,活化腦細胞記憶,證嚴法師開示:「我們以後都不要說我老了,人人要好好,提起我們社會經驗,不要想老,才不會記憶一直倒退。」
慈濟遍佈全臺的環保站,除了方便資源回收,也是大家的好鄰居,還肩負起環保教育宣導的功能,各級學校、機關參訪與觀摩學習,絡繹不絕。
2018年初證嚴法師提出「壽量寶藏」的概念,這是為了鼓勵年長志工老而不休,活化腦細胞記憶,證嚴法師開示:「我們以後都不要說我老了,人人要好好,提起我們社會經驗,不要想老,才不會記憶一直倒退。」
慈濟遍佈全臺的環保站,除了方便資源回收,也是大家的好鄰居,還肩負起環保教育宣導的功能,各級學校、機關參訪與觀摩學習,絡繹不絕。
2018環保講師宣導場次及人數
倡議聯合國COP24會議分享
聯合國氣候變遷會議COP24於波蘭舉行,全球NGO與國家代表都齊聚在卡托維治,在兩個星期的會議期間,本會舉辦十場對外記者會,針對不同主題跟各國代表相互探討交流,並在會場擺設攤位,推廣蔬食與環保。
聯合國氣候變遷會議上,慈濟舉辦的第一場對外記者會,邀請兩個推動蔬食組織,分享蔬食對環保以及健康的影響。慈濟分享從2014年開始推動的「111世界蔬醒日」連署成果。蔬食除了響應環保更能改善健康,來自德國蔬食推動組織,在記者會上分享校園勸素的迫切性。
控制口欲,保持健康體重,蔬食也是其中一項減碳貢獻。Brighter Green代表卡羅琳說:「大會主要餐廳提供的葷食餐點,是四倍的溫室氣體排放,比一般高出四倍,葷食的產生也使用七倍的土地,及雙倍的水量,我們要探討和鼓勵,未來COP(聯合會氣候變遷會議),舉辦國可以考慮餐點供應的問題。」超過兩萬八千人出席這次的會議,各國代表若能率先響應蔬食,將會是減碳力量的最佳示範。
聯合國氣候變遷會議上,慈濟舉辦的第一場對外記者會,邀請兩個推動蔬食組織,分享蔬食對環保以及健康的影響。慈濟分享從2014年開始推動的「111世界蔬醒日」連署成果。蔬食除了響應環保更能改善健康,來自德國蔬食推動組織,在記者會上分享校園勸素的迫切性。
控制口欲,保持健康體重,蔬食也是其中一項減碳貢獻。Brighter Green代表卡羅琳說:「大會主要餐廳提供的葷食餐點,是四倍的溫室氣體排放,比一般高出四倍,葷食的產生也使用七倍的土地,及雙倍的水量,我們要探討和鼓勵,未來COP(聯合會氣候變遷會議),舉辦國可以考慮餐點供應的問題。」超過兩萬八千人出席這次的會議,各國代表若能率先響應蔬食,將會是減碳力量的最佳示範。